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原文】

魏元帝咸熙元年[1]。初,晉王娶王肅之女,生炎及攸,以攸繼景王后[2]。攸性孝友,多材藝,清和平允,名聞過于炎[3]。晉王愛之,常曰:“天下者,景王之天下也,吾攝居相位,百年之后,大業(yè)宜歸攸[4]?!毖琢l(fā)委地,手垂過膝,嘗從容問裴秀曰:“人有相否?”因以異相示之,秀由是歸心[5]。羊琇與炎善,為炎畫策,察時政所宜損益,皆令炎豫記之,以備晉王訪問[6]。晉王欲以攸為世子,山濤曰:“廢長立少,違禮不祥[7]。”賈充曰:“中撫軍有君人之德,不可易也[8]?!焙卧⑴嵝阍唬骸爸袚彳娐斆魃裎洌谐乐?,人望既茂,天表如此,固非人臣之相也[9]?!睍x王由是意定,丙午,立炎為世子。

【注文】

[1]魏元帝:即曹奐(246—302年),本名曹璜,字景明,三國魏武帝曹操之孫,燕王曹宇之子。三國時曹魏最后一代皇帝,公元260年至265年在位。西晉武帝泰始元年(265年),曹奐禪位于晉王司馬炎,此后被廢為陳留王,謚號為元皇帝?! ?span id="hiljw27" class="bold">咸熙元年:即公元264年。咸熙是魏元帝曹奐的第二個年號,自公元264年至265年。此處當(dāng)指咸熙元年的冬季十月。

[2]晉王:指司馬昭(211—265年),三國時期曹魏權(quán)臣、西晉王朝的奠基人之一。司馬昭繼承其父司馬懿與其兄司馬師的權(quán)力,誅殺魏帝曹髦,徹底控制曹魏政權(quán),掌權(quán)期間派鄧艾滅蜀,其子司馬炎稱帝后,追尊司馬昭為文皇帝?! ?span id="g2wsno4" class="bold">王肅(195—256年):三國時期魏國學(xué)者。字子雍,東??ほ埃╰án)(今山東郯城北)人,著名經(jīng)學(xué)家王朗之子。曾遍注群經(jīng),編撰《孔子家語》等書。三國魏明帝太和五年(231年),王肅之女嫁給晉王司馬昭,王肅以晉王岳父之尊,其所注經(jīng)學(xué)取得了官方學(xué)術(shù)地位,在魏晉時期被稱為“王學(xué)”。王肅主要官銜為中領(lǐng)軍、散騎常侍,死后被追贈為衛(wèi)將軍,謚稱景侯?! ?span id="iqjarzb" class="bold">王肅之女:指王元姬(217—268年),東海郯(今山東郯城北)人,嫁給司馬昭為夫人。生晉武帝司馬炎、齊獻(xiàn)王司馬攸等。王元姬頗有政治眼光,當(dāng)時鐘會以才能被重用時,她就認(rèn)為鐘會不可重用,后來鐘會果然造反。司馬炎稱帝,尊為皇太后。司馬炎即位初期提倡節(jié)儉,王元姬以太后之尊,身體力行生活簡樸。西晉武帝泰始四年(268年)薨,謚號文明皇后?! ?span id="a4hi2i4" class="bold">炎:即晉朝開國皇帝司馬炎(236—290年),公元266年至290年在位。西晉武帝泰始元年(265年),司馬炎繼承其父司馬昭的晉王之位,數(shù)月后逼迫魏元帝曹奐禪位于己,國號大晉,建都洛陽。西晉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司馬炎派兵滅吳,統(tǒng)一全國,并采取一系列經(jīng)濟(jì)措施以發(fā)展生產(chǎn),其在位的太康年間出現(xiàn)一片繁榮景象,史稱“太康之治”。西晉武帝太熙元年(290年)司馬炎病逝,謚號武皇帝,即歷史上的晉武帝?! ?span id="fwpdbab" class="bold">攸:即司馬攸(248—283年),司馬昭次子,被過繼給景王司馬師為后,封齊王。司馬攸有治理才能,在西晉建立之初有政治建樹,深得人心。晉武帝晚年,朝廷內(nèi)外要求司馬攸繼位的呼聲高漲,權(quán)臣荀勗、馮趁機(jī)進(jìn)讒言,將司馬攸排擠出朝,司馬攸氣恨而死,謚為“獻(xiàn)”?! ?span id="ns95kep" class="bold">景王:指司馬師(208—255年),三國時期曹魏權(quán)臣,司馬懿長子,西晉王朝的奠基人之一。他有雄才大略,繼承父親權(quán)力,廢掉魏帝曹芳,平定淮南三叛,擊敗吳國諸葛恪大軍的進(jìn)攻,基本上控制了曹魏政權(quán)。司馬炎稱帝后,追尊司馬師為景皇帝,廟號世宗。

[3]孝友:事父母孝順,對兄弟友愛?! ?span id="q4ahf9i" class="bold">平允:指性情平易。

[4]攝居:暫居君主之位?! ?span id="p9qnc8m" class="bold">大業(yè):謂帝業(yè)。

[5]委地:拖垂于地。  裴秀(224—271年):魏晉大臣,著名學(xué)者。字季彥,河?xùn)|聞喜(今山西聞喜東北)人。歷官三國魏散騎常侍、尚書仆射,晉左光祿大夫、司空,封鉅鹿郡公,作《禹貢地域圖》,開創(chuàng)了我國古代地圖繪制學(xué)?! ?span id="32xjlxi" class="bold">異相:奇異的相貌,相術(shù)家多指命運(yùn)非凡之相。  示:表明,把事物拿出來或指出來使別人知道。

[6]羊琇(236—282年):西晉大臣。字稚舒,泰山南城(今山東平邑南)人,景獻(xiàn)皇后的從父弟?! ?span id="kofigfh" class="bold">畫策:籌劃情況,擬訂作戰(zhàn)策略?! ?span id="mfbqfu2" class="bold">損益:指政事興革?! ?span id="w96ycrb" class="bold">豫記:事先記憶在心。

[7]世子:西周時天子、諸侯的嫡子稱“世子”,后世將冊封為儲君的天子及諸侯之子稱世子,大多情況是冊立長子,歷史上亦有冊立少子為世子的情形?! ?span id="tmg7krc" class="bold">山濤(205—283年):西晉大臣、學(xué)者,“竹林七賢”之一。字巨源,河內(nèi)懷縣(今河南武陟西)人。山濤喜好老莊學(xué)說,與嵇康、阮籍等人交游。司馬師執(zhí)政后,山濤傾心依附,累遷尚書吏部郎,司馬炎代魏稱帝時,山濤被任為大鴻臚,入為侍中,遷吏部尚書、太子少傅、左仆射、司徒等。

[8]中撫軍:指司馬炎,他曾任撫軍大將軍。

[9]何曾(199—278年):西晉大臣。三國魏國大臣何夔之子,何遵、何劭之父。繼承其父爵位,魏明帝時封平原侯,擢散騎侍郎、典農(nóng)中郎將。何曾與曹魏權(quán)臣司馬懿私交深厚,司馬炎襲父爵為晉王時,何曾為丞相,在廢曹立晉的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因而晉朝一建立,他官封太尉,直至太保兼司徒,爵位也由侯晉升為公。  人望:聲望,威望?! ?span id="vf2b6c9" class="bold">天表:指天子的儀容。  固非:本來就不是。

【譯文】

魏元帝曹奐咸熙元年(264年)[冬季十月]。當(dāng)初,晉王司馬昭娶儒士王肅之女為妻,生司馬炎和司馬攸,將司馬攸過繼給景王(司馬師)為嗣。司馬攸對父母孝順,對兄弟友愛,多才多藝,性情平和清靜,名望超過司馬炎。晉王(司馬昭)很寵愛司馬攸,常說:“天下本來就是景王創(chuàng)立的天下,我不過暫代宰相之位,百年之后,帝王大業(yè)應(yīng)歸司馬攸。”司馬炎挺身站立時發(fā)長拖地,雙手下垂能超過膝蓋,他曾從容地詢問裴秀:“人有天相嗎?”于是將自己奇異的相貌展示給裴秀看,于是裴秀忠心歸附司馬炎。羊琇與司馬炎關(guān)系友善,專門為司馬炎出謀劃策,觀察時政所應(yīng)裁減和增設(shè)之處,讓司馬炎事先記憶在心,準(zhǔn)備應(yīng)對晉王的詢問。晉王想冊立司馬攸為世子,來繼承王位,山濤勸阻說:“廢棄長子而立少子,違背禮制不吉祥?!辟Z充說:“中撫軍(司馬炎)具備君臨天下的品德,不能改變?!焙卧?、裴秀也說:“中撫軍聰穎神武,具有超出當(dāng)世的才能,聲望很高,天生儀表那樣出奇,這本來就不是做人臣子的骨相?!睍x王由此拿定主意,丙午(二十日),冊立司馬炎為世子。

【原文】

晉武帝泰始元年五月,魏帝加文王殊禮,進(jìn)王妃曰后,世子曰太子[1]。秋八月辛卯,文王卒,太子嗣為晉王[2]。

【注文】

[1]泰始元年:公元265年12月11日,司馬炎逼迫魏元帝曹奐退位,自稱皇帝,改魏為晉,史稱西晉,改元泰始,建都洛陽。泰始是晉武帝司馬炎的第一個年號,從公元265年至公元274年?! ?span id="mx9j4kz" class="bold">殊禮:特別的禮遇。  太子:已確定繼承帝位或王位的帝王之子稱為太子。

[2]嗣:經(jīng)皇上恩準(zhǔn)父親傳位或傳業(yè)給嫡長子。

【譯文】

西晉武帝(司馬炎)泰始元年(265年)五月,魏元帝曹奐為司馬昭加授文王特禮,并稱其王妃為王后,世子稱太子。秋季八月辛卯(初九日),文王去世,太子(司馬炎)繼位為晉王。

【原文】

冬十二月壬戌,魏帝禪位于晉[1]。丙寅,王即皇帝位[2]。丁卯,封皇叔祖父孚為安平王,叔父干為平原王,亮為扶風(fēng)王,伷為東莞王,駿為汝陰王,肜為梁王,倫為瑯邪王,弟攸為齊王,鑒為樂安王,機(jī)為燕王[3]。又封群從司徒望等十七人皆為王[4]。帝懲魏氏孤立之敝,故大封宗室,授以職任[5]。又詔諸王皆得自選國中長吏[6]。衛(wèi)將軍齊王攸獨(dú)不敢,皆令上請。

【注文】

[1]禪(shàn)位:相傳堯舜禹時期,經(jīng)過民主方式推選君主,稱為禪讓,后世權(quán)臣逼迫皇帝退位稱為禪位。

[2]王:指晉王司馬炎。  即位:開始做帝王或諸侯。

[3]孚(fú):即司馬孚(180—272年),司馬懿之弟。自曹操時代起,就任文學(xué)掾,后歷仕魏國五代皇帝,累遷至太傅。司馬孚曾協(xié)助司馬懿控制京師,誅殺曹爽一黨,后又督軍防御吳、蜀進(jìn)攻,為司馬氏政權(quán)的穩(wěn)固立下功勞。但司馬孚自司馬懿執(zhí)掌大權(quán)起,就逐漸引退,未參與司馬氏幾次廢立魏帝之事。西晉代魏后,司馬孚晉封為安平王,但他死時仍以魏臣自稱?! ?span id="vrlynl4" class="bold">干:即司馬干(232—311年),司馬懿之子,晉代魏后進(jìn)封為平原王?! ?span id="ij3xdey" class="bold">亮:即司馬亮(?—291年),西晉宗室,司馬懿第四子。司馬炎稱帝后封扶風(fēng)郡王,都督關(guān)中雍、涼諸軍事,西晉武帝咸寧三年(277年)徙封汝南王,不久遷太尉,錄尚書事。晉武帝死后為楊駿所排斥,司馬亮趕赴許昌避禍。及楊駿被誅,復(fù)任錄尚書事。西晉惠帝元康元年(291年),賈后妒忌司馬亮,密令楚王司馬瑋誣蔑他有廢立之謀,司馬亮被亂兵所殺?! ?span id="a3xu2n2" class="bold">伷(zhóu):即司馬伷(227—283年),為司馬懿第五子。司馬伷生性純良,年輕時就很有才能和名氣,在魏國官至征虜將軍,西晉代魏后被封為東莞(guǎn)王,曾參加滅吳戰(zhàn)爭,立有大功,去世后,謚號為瑯邪武王。  駿:即司馬駿(232—286年),司馬懿之子,西晉建立先后封汝陰王、扶風(fēng)王,曾擔(dān)任鎮(zhèn)西大將軍,守衛(wèi)關(guān)中,施政仁義,能安撫百姓,維護(hù)民族團(tuán)結(jié),深受百姓愛戴,后因戰(zhàn)功加封征西大將軍。后來因反對晉武帝遣送齊王司馬攸歸藩,晉武帝不從,司馬駿憂郁而終。  肜(rónɡ):即司馬肜(?—302年),字子徽,司馬懿之子。西晉建立后,司馬肜被封為梁王,任北中郎將,鎮(zhèn)守鄴城,因用人失誤被周處彈劾。西晉惠帝永康初年,與趙王司馬倫共廢賈后,任太宰、尚書令。司馬倫篡位后為阿衡。司馬倫被誅后,又任太宰、司徒,為宗師。  倫:即司馬倫(?—301年)。字子彝,司馬懿第九子,建立西晉后封瑯邪郡王,后轉(zhuǎn)為趙王。歷任東中郎將、宣威將軍、征西將軍、開府儀同三司、車騎將軍、太子太傅等職,司馬倫交結(jié)賈模,為賈后親信,把持朝政。西晉惠帝永康元年(300年)四月,命齊王司馬冏殺死賈后及其黨羽。八月,擊殺淮南王司馬允。司馬倫是西晉“八王之亂”中的一王。永康二年(301年),司馬倫逼迫惠帝退位,自立為帝,改元建始。不久,齊王司馬冏、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颙起兵討伐司馬倫,司馬倫被部將王輿所殺?! ?span id="14kj4gi" class="bold">鑒:即司馬鑒(?—297年),司馬昭之子,司馬炎之弟,司馬炎建立西晉后,被封為樂安王。  機(jī):即司馬機(jī)(生卒年不詳),司馬昭之子,司馬炎之弟,過繼給清惠亭侯司馬京,西晉建立后被封為燕王。

[4]群從:指堂兄弟及諸子侄。  望:司馬望(205—271年)。司馬孚次子,在三國魏歷任平陽太守、洛陽典農(nóng)中郎將、護(hù)軍將軍,加散騎常侍,受到魏帝曹髦器重,后又被征入朝,累遷至司徒。西晉代魏后,司馬望被封為義陽王,多次督軍抵擋吳國進(jìn)攻,官至大司馬。

[5]宗室:同一祖宗的貴族,即國君或皇帝的宗族。

[6]長吏:舊稱地位較高的官員。

【譯文】

冬季十二月壬戌(十三日),魏元帝(曹奐)把帝位禪讓于晉王(司馬炎)。丙寅(十七日),晉王即皇帝位。丁卯(十八日),晉武帝封皇叔祖父司馬孚為安平王,叔父司馬干為平原王,司馬亮為扶風(fēng)王,司馬伷為東莞王,司馬駿為汝陰王,司馬肜為梁王,司馬倫為瑯邪王,弟弟司馬攸為齊王,司馬鑒為樂安王,司馬機(jī)為燕王。又封堂兄弟及諸子侄司馬望等十七人為王。晉武帝鑒于曹魏沒有王族宗室輔助、孤立而亡的教訓(xùn),因此大封同姓宗室,授給他們職權(quán)重任,又下詔令諸王自行選用本封國的官吏。衛(wèi)將軍齊王司馬攸唯獨(dú)不敢這樣做,所有屬吏都請晉武帝委派。

西晉分封的二十七諸侯國分布示意圖

【原文】

三年春正月丁卯據(jù)陳垣《二十史朔閏表》,晉武帝泰始三年正月甲戌朔,無丁卯日。,立子衷為皇太子[1]

【注文】

[1]衷:即晉惠帝司馬衷(259—306年),晉武帝司馬炎次子。司馬衷于西晉武帝泰始三年(267年)被冊立為皇太子,西晉武帝太熙元年(290年)即位,改元永熙。他為人癡呆,不堪任事,初由太傅楊駿輔政,后來皇后賈南風(fēng)殺害楊駿,掌握大權(quán)。“八王之亂”中,晉惠帝叔祖趙王司馬倫篡奪帝位,并以惠帝為太上皇,囚禁于金墉城。后群臣共謀誅殺司馬倫及其黨羽,迎晉惠帝復(fù)位。其后晉惠帝仍由諸王輾轉(zhuǎn)挾持,形同傀儡,受盡凌辱。

【譯文】

西晉武帝泰始三年(267年)春季正月丁卯日,冊立司馬衷為皇太子。

【原文】

七年。侍中、尚書令、車騎將軍賈充,自文帝時寵任用事,帝之為太子,充頗有力,故益有寵于帝[1]。充為人巧諂,與太尉行太子太傅荀、侍中中書監(jiān)荀勗、越騎校尉安平馮相為黨友,朝野惡之[2]。帝問侍中裴楷以方今得失,對曰:“陛下受命,四海承風(fēng),所以未比德于堯、舜者,但以賈充之徒尚在朝耳[3]。宜引天下賢人,與弘政道,不宜示人以私?!笔讨袠钒踩螑?、河南尹潁川庾純皆與充不協(xié),充欲解其近職,乃薦愷忠貞,宜在東宮;帝以愷為太子少傅,而侍中如故[4]。會樹機(jī)能亂秦、雍,帝以為憂,愷曰:“宜得威望重臣有智略者以鎮(zhèn)撫之[5]?!钡墼唬骸罢l可者?”愷因薦充,純亦稱之。秋七月癸酉,以充為都督秦、涼二州諸軍事,侍中、車騎將軍如故;充患之[6]

【注文】

[1]侍中:古代官名。入侍于天子的一種近臣?!爸小敝笇m廷之內(nèi),凡侍中皆可出入禁廷,接近皇帝。東漢武帝后侍中參與朝政,外戚進(jìn)行輔政也都被加以侍中銜?! ?span id="uextrr3" class="bold">尚書令:古代官名。秦朝始置尚書令,漢朝沿置,本為少府署官,掌章奏文書,東漢武帝后職權(quán)漸重,政務(wù)皆歸尚書,尚書令成為總攬政令的長官。魏晉以后,尚書令成為實(shí)際的宰相?! ?span id="l12jpz2" class="bold">車騎將軍:古代官名。西漢開始設(shè)置將車騎士,位次上卿,金印紫綬。后遂為高級武官稱號,位次大將軍,且文官輔政者亦加此銜。東漢權(quán)勢尤重,魏晉南北朝多沿置?! ?span id="dfzdb6c" class="bold">賈充(217—282年):曹魏及西晉時期大臣。字公閭,平陽襄陵(今山西襄汾北)人。曹魏時,任大將軍司馬、廷尉,是司馬氏的親信。他指使成濟(jì)殺死魏帝曹髦,參與謀劃晉代魏的政治活動。晉初任司空、侍中、尚書令,一女賈南風(fēng)為太子司馬衷之妃,后為皇后,一女為齊王司馬攸的王妃,寵信無比。  文帝:即晉文帝司馬昭(211—265年)。三國時期曹魏權(quán)臣、西晉王朝的奠基人之一。司馬昭繼承其父司馬懿與其兄司馬師的權(quán)力,弒殺魏帝曹髦,徹底控制曹魏政權(quán),掌權(quán)期間派鄧艾滅蜀,其子司馬炎稱帝后,追尊他為文皇帝。

[2]巧諂:機(jī)巧詐諂。  太尉:古代官名。三公之一,秦以后沿置。西漢初年為全國軍事首腦,與丞相、御史大夫合稱三公;東漢改與司徒、司空并稱三公,仍為共同負(fù)責(zé)軍政的最高長官。唐代三公正一品,雖名位尚存,實(shí)則僅為授予親王大臣的榮銜,而太尉則多授予武官。  太子太傅:古代官名。東宮官,太子六傅之一,掌管以道德教導(dǎo)太子?! ?span id="4ic2q3r" class="bold">荀(yǐ)(?—274年):字景倩,潁川潁陰(今河南許昌)人,漢末尚書令荀彧第六子。出仕魏國時為中郎、散騎侍郎、侍中。西晉建立后進(jìn)爵為公,官拜司徒,加侍中銜,遷太尉,行太子太傅。荀博學(xué)多聞,精通“三禮”,深通朝廷禮儀,曾和羊祜、任愷共同修訂晉朝禮法。  中書監(jiān):古代官名。三國魏文帝黃初年間置,與中書令共掌機(jī)密,典尚書奏事,權(quán)力相當(dāng)于宰相,晉朝沿置;魏晉以來,中書監(jiān)及中書令掌贊詔命,記會時事,典作文書。  荀勗(xù)(?—289年):西晉官吏。字公曾,潁川潁陰(今河南許昌)人。東漢司空荀爽曾孫。荀勗曾為大將軍司馬昭記室,多次進(jìn)獻(xiàn)計謀,為司馬昭所信任,與裴秀、羊祜共掌機(jī)密。司馬炎建立西晉后,荀勗封濟(jì)北郡公,拜中書監(jiān)、加侍中銜。荀勗博學(xué)多才,入晉后曾和賈充一起修訂法令,又掌管樂事,修正律呂,還曾仿效劉向《別錄》整理典籍?! ?span id="crl2h9r" class="bold">越騎校尉:古代官名。西漢武帝所置京師屯兵八校尉之一,屬北軍,統(tǒng)領(lǐng)越騎;東漢為北軍五營校尉之一;魏晉南朝沿置,為中領(lǐng)軍所屬禁衛(wèi)軍官之一,其職任已輕?! ?span id="8ginlju" class="bold">安平:古國名。東漢安帝延光元年(122年),改樂成國而置,治所在信都縣(今河北冀州),西晉武帝太康五年(284年)改為長樂國?! ?span id="69mktjb" class="bold">馮(dǎn)(?—286年):西晉大臣。字少冑,安平(今河北安平)人。年輕時博覽經(jīng)史典籍,有才學(xué)且擅于辯論,極得晉武帝司馬炎寵信,西晉武帝泰始七年(271年),與荀勗一道勸說司馬炎,讓太子司馬衷娶賈充之女賈南風(fēng)。后來司馬炎得知賈南風(fēng)兇殘暴虐,打算廢掉她,馮等人成功勸服司馬炎。西晉武帝太康三年(282年),司馬炎患病時,朝野上下支持齊王司馬攸即位,荀勗與馮勸司馬炎將原在朝廷任太傅的司馬攸發(fā)還封國,次年,司馬攸憂憤而死。太康七年(286年),馮患病去世。  黨友:朋黨。

[3]裴楷(237—291年):西晉名臣。字叔則,河?xùn)|聞喜(今山西聞喜東北)人。司馬昭辟為相國掾,遷吏部郎,司馬炎任其為參撫軍軍事。司馬炎即帝位后,他先后任散騎侍郎、散騎常侍等,與山濤、和嶠等人同為司馬炎親信近臣。裴楷參與了晉朝法律的制定。  陛下:陛,宮殿的臺階;陛下,本指群臣列于階下,后借作帝王的尊稱?! ?span id="phb2ahs" class="bold">受命:受天之命,古帝王自稱受命于天以鞏固其統(tǒng)治?! ?span id="abmr3bm" class="bold">承風(fēng):接受教化。

[4]任愷(生卒年不詳):曹魏、西晉大臣。字元褒,安樂博昌(今山東博興東南)人,曹魏太常任昊之子,歷事魏晉兩朝。任愷在處理公務(wù)上勤勞謹(jǐn)慎,獲得朝野贊譽(yù),但與賈充有朋黨之爭,仕途受阻?! ?span id="alfko9z" class="bold">河南尹:官名。東漢設(shè)置,為京都雒陽所在郡的長官,秩二千石,主掌京都事務(wù)。三國時魏都洛陽置河南尹,三品。西晉都洛陽,沿魏制。  庾純(生卒年不詳):字謀甫,潁川鄢陵(今河南鄢陵西北)人。博學(xué)有才義,為世儒宗。累官黃門侍郎,歷中郎令、河南尹。賈充擅權(quán),庾純怒斥說:“天下兇兇,由爾一人!”因此而被免官。后拜少府?! ?span id="hsbhubq" class="bold">不協(xié):不一致,不和?! ?span id="bce2vmc" class="bold">東宮:封建時代太子的宮室,也借指太子?! ?span id="vyb9ku9" class="bold">太子少傅:古代官名。與太子少師、太子少保合稱太子三少或東宮三少,以正二品掌奉太子,以觀三公道德而后進(jìn)行教諭,后來逐漸成為虛銜。

[5]樹機(jī)能:又稱禿發(fā)樹機(jī)能(?—280年),西晉時鮮卑首領(lǐng),河西鮮卑人,禿發(fā)氏,勇壯多謀略。西晉初年,率眾反晉,殺死秦州刺史胡烈,不久被西晉平虜護(hù)軍文鴦所敗。后聲勢復(fù)振,盡有涼州之地,但在與武威太守馬隆交戰(zhàn)中,為部將所殺?! ?span id="yfg49sz" class="bold">秦:即秦州,古州名。西晉武帝泰始五年(269年)分雍、涼、梁三州置。初治冀縣(今甘肅甘谷東),西晉武帝太康七年(286年)移上邽(今甘肅天水)。轄境東起今甘肅兩當(dāng)、清水及陜西鳳縣、略陽,四川平武,西至青海貴德,北至甘肅蘭州、永登、定西、靜寧。十六國時為西北諸政權(quán)爭奪要地。  雍:即雍州,古州名。東漢獻(xiàn)帝興平元年(194年)分涼州河西四郡置。三國魏時,轄境相當(dāng)于今陜西中部、甘肅東南部、寧夏南部及青海黃河以南的一部分地,以后逐漸縮小。

[6]涼:即涼州,古州名。中國古代行政區(qū)劃,漢武帝所置十三州刺史部之一,東漢治隴縣(今甘肅張家川),轄境相當(dāng)于今甘肅、寧夏,青海湟水流域,陜西定邊、吳起、鳳縣、略陽和內(nèi)蒙古額濟(jì)納旗一帶。東漢獻(xiàn)帝建安十八年(213年)并入雍州,三國魏文帝復(fù)置,移治姑臧縣(今甘肅武威)。魏晉以后轄境縮小,只限于今甘肅黃河以西大部。

【譯文】

西晉武帝泰始七年(271年)。侍中、尚書令、車騎將軍賈充,自晉文帝(司馬昭)時就受到寵信而當(dāng)權(quán),晉文帝能夠成為太子,賈充出了很大力氣,所以越發(fā)受到晉武帝的寵信。賈充為人善于諂媚逢迎,與太尉、代理太子太傅荀,侍中、中書監(jiān)荀勗,越騎校尉安平人馮結(jié)成同黨,朝野內(nèi)外都憎惡他們。晉武帝向侍中裴楷詢問當(dāng)今朝政得失,裴楷回答說:“陛下承受天命,四海接受教化,但天下之人沒有把陛下的功德比為唐堯、虞舜,只因為賈充這幫人在朝廷掌權(quán)而已。應(yīng)當(dāng)引進(jìn)天下賢人,讓他們參與并弘揚(yáng)為政之道,而不應(yīng)當(dāng)向天下人顯露您的偏私。”侍中樂安人任愷、河南尹潁川人庾純都與賈充不和,賈充打算解除任愷的侍中職務(wù),就向晉武帝推薦任愷忠貞,應(yīng)在太子?xùn)|宮供職。晉武帝委任任愷為太子少傅,而侍中一職仍然保留。恰在此時,禿發(fā)樹機(jī)能侵?jǐn)_秦州、雍州地區(qū),晉武帝對此很憂慮,任愷就提議說:“應(yīng)當(dāng)選派威望高而且具有謀略的重臣去那里鎮(zhèn)撫。”晉武帝說:“誰可以勝任呢?”任愷乘機(jī)推薦賈充,庾純也稱贊賈充足以勝任。秋季七月癸酉(二十六日),晉武帝任命賈充為都督,掌管秦州、涼州二州的軍事,而侍中、車騎將軍的職務(wù)依舊保留。賈充對這一安排感到頭疼。

【原文】

冬十一月,賈充將之鎮(zhèn)。公卿餞于夕陽亭[1]。充私問計于荀勗,勗曰:“公為宰相,乃為一夫所制,不亦鄙乎!然是行也,辭之實(shí)難,獨(dú)有結(jié)婚太子,可不辭而自留矣[2]?!背湓唬骸叭?。孰可寄懷?”勗曰:“勗請言之[3]?!币蛑^馮曰:“賈公遠(yuǎn)出,吾等失勢。太子婚尚未定,何不勸帝納賈公之女乎?”亦然之。初,帝將納衛(wèi)瓘女為太子妃,充妻郭槐賂楊后左右,使后說帝求納其女[4]。帝曰:“衛(wèi)公女有五可,賈公女有五不可。衛(wèi)氏種賢而多子,美而長、白;賈氏種妒而少子,丑而短、黑?!焙蠊桃詾檎?,荀、荀勗、馮皆稱充女絕美,且有才德,帝遂從之。留充復(fù)居舊任。

【注文】

[1]公卿:古代三公九卿的總稱,后世則用以泛指朝廷重臣。  餞(jiàn):設(shè)酒食送行,餞行,餞別?! ?span id="q9w9q4q" class="bold">夕陽亭:亭名。洛陽縣西有亭,漢、晉時稱夕陽亭,唐時改稱河亭,漢晉時期為餞別之所,詩文中常用作洛陽的標(biāo)志。

[2]鄙:輕蔑,看不起。  結(jié)婚:締結(jié)婚姻關(guān)系。

[3]寄懷:寄托情懷或懷抱。

[4]衛(wèi)瓘(guàn)(220—291年):西晉大臣,書法家。字伯玉,河?xùn)|安邑(今山西夏縣西北)人。魏末任廷尉卿,監(jiān)督鄧艾、鐘會軍滅蜀。鐘會誣陷鄧艾謀反,他趁機(jī)殺死鄧艾父子。鐘會在蜀地反叛,他糾集大軍平定。晉武帝時,晉爵為公,官至司空。晉惠帝時,衛(wèi)瓘輔佐朝政,為賈后所殺。衛(wèi)瓘學(xué)問深博,以擅長草書聞名,在書法史上影響頗大?! ?span id="fkubov1" class="bold">郭槐(237—296年):字媛韶,太原陽曲(今山西陽曲)人,西晉大臣賈充的妻子,以善妒聞名。父親是城陽太守郭配,伯父是曹魏名將郭淮。郭槐嫁給賈充做繼室,長女賈南風(fēng)為晉惠帝皇后,干預(yù)國政,直接導(dǎo)致了“八王之亂”?! ?span id="qohxt2d" class="bold">楊后:即楊艷(238—274年),字瓊芝,弘農(nóng)華陰(今陜西華陰東南)人,曹魏大臣楊文宗的女兒,晉武帝司馬炎的皇后,史稱武元皇后。楊后堅持立自己的白癡兒子司馬衷為太子,勸說晉武帝為太子娶賈充之女賈南風(fēng)為妻,并維護(hù)外戚權(quán)勢,對西晉政局產(chǎn)生消極影響。臨死前為保住太子地位,防止貴嬪胡芳取代自己的皇后位置,最主要是擔(dān)心別人取代自己的后位后誕下皇子,對自己兒子的太子位置不利,便要求丈夫繼娶自己的堂妹楊芷為皇后,并要求楊芷百般保護(hù)司馬衷夫妻。  說(shuì):游說,用話勸說別人,使其聽從自己的意見。

【譯文】

冬季十一月,賈充即將趕赴任所,朝廷公卿在夕陽亭為他餞行。賈充私下向荀勗探問不去赴任的對策。荀勗說:“您身為宰相,竟然為一小官所挾制,不也太丟臉面了嗎?但這次赴任,推辭掉確實(shí)很難;只有與太子結(jié)為姻親,才不必推辭就能留下來。”賈充說:“對。但誰能代我表達(dá)心愿呢?”荀勗說:“我替您去說?!庇谑擒鲃詫︸T說:“賈公到遠(yuǎn)地赴任,我等就失去權(quán)勢。太子婚姻還沒確定,我們何不勸皇帝為太子納賈公之女呢?”馮也認(rèn)為這樣做很對。當(dāng)初,晉武帝準(zhǔn)備娶衛(wèi)瓘之女為太子妃,賈充夫人郭槐賄賂楊皇后的左右侍從,讓他們慫恿楊皇后去勸說晉武帝娶自己的女兒為太子妃。晉武帝說:“衛(wèi)公之女具備五個好條件,賈公之女具有五個不利方面:衛(wèi)氏種子賢良,兒女眾多,個個漂亮、高大、白皙;賈氏種子嫉妒,兒女很少,個個丑陋、矮小、黝黑?!睏罨屎髨詻Q請求娶賈女,荀、荀勗、馮也都夸贊賈充之女姿色絕美,而且具有才藝美德。晉武帝聽從了他們的鼓動,留下賈充官居原職。

【原文】

八年春二月辛卯,皇太子納賈妃[1]。妃年十五,長于太子二歲。妒忌多權(quán)詐,太子嬖而畏之[2]。秋七月,以賈充為司空,侍中、尚書令、領(lǐng)兵如故[3]

【注文】

[1]賈妃:即賈后,名賈南風(fēng)(256—300年),晉惠帝皇后,平陽襄陵(今山西臨汾西南)人,晉初大臣賈充之女。晉惠帝即位時,太后之父楊駿專權(quán),西晉惠帝元康元年(291年),賈后指使楚王司馬瑋殺死楊駿。汝南王司馬亮輔政,她又使司馬瑋殺司馬亮,再以“矯詔”殺司馬瑋。前后共專權(quán)擅政十年,后為趙王司馬倫所殺。

[2]嬖(bì):嬖愛,寵愛。

[3]司空:古代官名。三公之一。東漢光武帝改大司空為司空,較之西漢時所主管的事務(wù)范圍更廣,除參議朝政大事,又掌治水利和土木營建。后世司空用作工部尚書的別稱。

【譯文】

西晉武帝泰始八年(272年),春季二月辛卯(十七日),皇太子娶賈女為妃。賈妃十五歲,比太子大兩歲。她生性妒忌,又會耍手腕,太子對她既寵愛又懼怕。秋季七月,晉武帝任命賈充為司空,原任的侍中、尚書令和統(tǒng)領(lǐng)城外諸軍之權(quán)不變。

【原文】

十年秋七月丙寅,皇后楊氏殂[1]。初,帝以太子不慧,恐不堪為嗣,常密以訪后。后曰:“立子以長不以賢,豈可動也!”鎮(zhèn)軍大將軍胡奮女為貴嬪,有寵于帝,后疾篤,恐帝立貴嬪為后,致太子不安,枕帝膝泣曰:“叔父駿女芷有德色,愿陛下以備六宮[2]?!钡哿魈樵S之。

【注文】

[1]殂(cú):死亡。

[2]鎮(zhèn)軍大將軍:古代將軍名稱,領(lǐng)兵將領(lǐng)。三國魏文帝黃初七年(226年)始置,以陳群為鎮(zhèn)軍大將軍,秩二品。晉南北朝諸大將軍加開府者,秩一品,位從公或儀同三司?! ?span id="vyagovp" class="bold">胡奮(?—288年):西晉將領(lǐng)。字玄威,安定臨涇(今甘肅鎮(zhèn)原東南)人,少好武事。曾隨魏國太尉司馬懿討伐遼東,還為校尉,稍后遷徐州刺史,又以監(jiān)軍從討匈奴劉猛。西晉武帝泰始九年(273年)其女胡芳被選入宮為貴人。西晉武帝咸寧六年(280年)遷征南將軍、都督荊州諸軍事。西晉武帝太康六年(285年)遷左仆射,加鎮(zhèn)軍大將軍。卒于官?! ?span id="bvpndbu" class="bold">貴嬪:皇帝妃嬪封號,三國時魏文帝始置。為皇帝之妾,位在夫人下,淑妃上。晉與南朝貴嬪均為三夫人之一,晉代位視三公,南朝宋位視丞相。  駿:即楊駿(?—291年),西晉權(quán)臣。字文長,弘農(nóng)華陰(今陜西華陰東南)人。因其女楊芷為武帝皇后,任車騎將軍,封臨晉侯。晉惠帝時,楊駿攝政,為太傅、大都督,總攬朝政,遍樹親黨,權(quán)傾天下。后為賈后所殺。  芷:即楊芷(259—292年),西晉武帝的第二任皇后,武元皇后楊艷堂妹,父為楊駿。西晉武帝咸寧二年(276年)立為皇后,得寵于晉武帝。晉武帝死后為皇太后,由于其父楊駿擅權(quán)引起皇后賈南風(fēng)忌恨,賈后聯(lián)合諸王殺死楊駿,并唆使晉惠帝將楊芷貶為庶人,不久楊芷便凍餓而死?! ?span id="d9ewb8l" class="bold">六宮:古代帝王后妃的寢宮,正寢一,燕寢五,合為六宮,后世泛稱后妃及其所居之地為六宮。

【譯文】

西晉武帝泰始十年(274年)秋季七月丙寅(初六日),皇后楊艷去世。當(dāng)初,晉武帝認(rèn)為太子并不聰慧,恐怕無力繼承帝位,曾經(jīng)多次暗中征求楊后意見。楊后說:“按照禮法,立子即位只分長幼,不問賢愚,豈能隨便更動?”鎮(zhèn)軍大將軍胡奮之女為貴嬪,受到晉武帝寵愛,楊后病危時,恐怕在她死后,晉武帝立胡貴嬪為皇后,對太子不利,她枕著晉武帝膝蓋,哭著說:“我叔父楊駿之女楊芷既賢德又美貌,我死后,愿陛下娶她管理六宮。”晉武帝流淚答應(yīng)了她的請求。

【原文】

咸寧二年[1]。初,齊王攸有寵于文帝,每見攸,輒撫床呼其小字曰:“此桃符座也[2]!”幾為太子者數(shù)矣。臨終,為帝敘漢淮南王、魏陳思王事而泣,執(zhí)攸手以授帝[3]。太后臨終,亦流涕謂帝曰:“桃符性急,而汝為兄不慈。我若不起,必恐汝不能相容,以是屬汝,勿忘我言!”及帝疾甚,朝野皆屬意于攸[4]。攸妃,賈充之長女也。河南尹夏侯和謂充曰:“卿二婿,親疏等耳。立人當(dāng)立德[5]?!背洳淮?。攸素惡荀勗及左衛(wèi)將軍馮傾諂,勗乃使說帝曰:“陛下前日疾若不愈,齊王為公卿百姓所歸,太子雖欲高讓,其得免乎!宜遣還藩,以安社稷[6]?!钡坳幖{之,乃徙和為光祿勛,奪充兵權(quán),而位遇無替[7]。

【注文】

[1]咸寧二年:即公元276年。咸寧是晉武帝年號,自公元275年至280年。

[2]小字:乳名,小名。

[3]淮南王:即淮南厲王劉長(前198—前174年),劉邦少子,公元前196年被封為淮南王。漢文帝時,驕縱跋扈,在封地不用漢法而自作法令。公元前174年與匈奴、閩越首領(lǐng)聯(lián)絡(luò),圖謀叛亂,事泄被拘。朝臣議以死罪,漢文帝將他赦免,廢去王號,謫徙蜀郡嚴(yán)道邛郵,途中不食而死?! ?span id="ewqfbg4" class="bold">陳思王:即曹植(192—232年),三國時魏國文學(xué)家,曹操第三子,曹丕之弟。曹操曾欲立曹植為太子,后因受曹丕排擠陷害而失寵。曹丕即帝位,妒忌曹植之才,曾限令他七步成詩,否則處死,曹植作《七步詩》,諷刺其兄相逼太甚。初封東阿王,后謫陳王。曾多次上表求用,憂郁而死。

[4]屬(zhǔ):叮囑。  屬意:歸心,著意。

[5]夏侯和(生卒年不詳):曹魏、西晉官吏。字義權(quán),名將夏侯淵之子。歷官河南尹、太常。史稱清辯有才。

[6]左衛(wèi)將軍:中央禁衛(wèi)軍官名,始設(shè)于晉代。三國魏元帝咸熙年間,司馬炎將先前作為禁衛(wèi)軍的中衛(wèi)軍擴(kuò)編為左衛(wèi)軍、右衛(wèi)軍,設(shè)左、右衛(wèi)將軍,使外戚羊琇任左衛(wèi)將軍,掌典禁軍,參與機(jī)密。右衛(wèi)將軍多由皇室、勛戚充任,升遷較快,并置有長史、司馬、功曹、主簿等屬官。南北朝沿置,掌宿衛(wèi)營兵?! ?span id="obd4mlw" class="bold">藩:封建時代稱屬國屬地或分封的土地,借指邊防重鎮(zhèn),如藩國,藩鎮(zhèn)?! ?span id="tlech7i" class="bold">社稷(jì):社,土地之神;稷,五谷之神。社稷即古代帝王、諸侯所祭的土神和谷神。舊時以社稷為國家政權(quán)的標(biāo)志,象征國家。

[7]光祿勛:古代官名。西漢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改郎中令為光祿勛,九卿之一,掌守衛(wèi)宮殿門戶,領(lǐng)宿衛(wèi)侍從之士。東漢、魏晉沿置,以后廢置不常。

【譯文】

西晉武帝咸寧二年(276年)。當(dāng)初,齊王司馬攸受到文帝(司馬昭)的寵愛,文帝每次見到司馬攸,就撫摸著坐床稱呼司馬攸的乳名說:“這是桃符的座位!”并多次差點(diǎn)要立司馬攸為太子。文帝臨終前,流著眼淚給晉武帝(司馬炎)講漢文帝不能包容其弟淮南王(劉長)、魏文帝(曹丕)不能包容其弟陳思王(曹植)的故事,一面哭一面拉著司馬攸的手交給晉武帝。晉武帝之母王太后臨終前,也流著眼淚對晉武帝說:“桃符性情急躁,而你作為兄長并不仁慈。我如果一病不起,就恐怕你不能包容弟弟,所以囑咐你,不要忘記我的遺言!”到晉武帝病重時,朝野內(nèi)外都?xì)w心于司馬攸,希望他能夠繼承帝位。司馬攸的王妃是賈充的長女。河南尹夏侯和對賈充說:“您的兩個女婿,親疏關(guān)系相當(dāng),立君應(yīng)當(dāng)立有德行的?!辟Z充不作回答。司馬攸平素討厭荀勗、左衛(wèi)將軍馮諂媚武帝,陷害賢臣,荀勗指使馮游說晉武帝說:“前些日子,陛下的病似乎不能痊愈,齊王受公卿大臣和百姓擁戴,太子雖然想要高讓王位,能夠幸免于難嗎?應(yīng)當(dāng)遣送齊王回到藩國去,以確保江山社稷的安寧。”晉武帝暗中采納馮建議,于是將夏侯和調(diào)任為光祿勛,同時奪去賈充的兵權(quán),但是官位和待遇不變。

主站蜘蛛池模板: 濉溪县| 台南县| 芷江| 安泽县| 尚志市| 广汉市| 平邑县| 东安县| 工布江达县| 射阳县| 滕州市| 曲阳县| 万宁市| 山阴县| 马鞍山市| 泽州县| 福州市| 潜山县| 高淳县| 鹤峰县| 云梦县| 吴川市| 青冈县| 扶余县| 井陉县| 菏泽市| 曲阳县| 万宁市| 固安县| 金昌市| 修武县| 响水县| 东乡族自治县| 灯塔市| 疏附县| 夏邑县| 崇礼县| 武义县| 易门县| 合肥市| 罗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