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大師聊哲學:中國哲學入門
- 張曉東
- 1110字
- 2021-03-11 18:15:35
修養身性
第二章 矛盾世界無為對待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天下皆知美之所以為美,是因為有丑陋的存在)
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天下皆知善之所以為善,是因為有不善的存在)
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后相隨。
恒也。(這是永恒的規律)
是以圣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有道的人用無為的思想行事,用不言的方式施教)
萬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順應萬物的發展規律而不橫加干涉,生養萬物而不據為己有)
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有所作為而不施加個人的意志,成就功業而不自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因為不居功,所以也無所謂失去)
第十三章 貴身
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受到寵愛或侮辱都會驚慌,把榮辱這樣的大患看的和身體一樣重要)
何謂寵辱若驚?
寵為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寵愛是卑下的,得到寵愛就十分驚喜,失去寵愛就格外驚恐)
何謂貴大患若身?
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我患得患失,是因為我有身體)
及吾無身,吾有何患?(如果我沒有身體,我何必患得患失呢?)
故貴以身為天下者,若可寄天下;(以珍貴身體的態度治理天下,天下才可以交寄給他)
愛以身為天下者,若可托天下。(以愛惜身體的觀念治理天下,天下才可以托付給他)
第三十三章 自知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知足者富。
強行者有志。(克服困境勇敢前行的人有志氣)
不失其所者久。(不迷失方向的人能夠長久)
死而不亡者壽。(人雖死而精神永存的才叫長壽)
第四十四章 知足、知止
名與身孰親?(名聲與生命哪一樣更親切)
身與貨孰多?(生命與貨利哪一樣更貴重)
得與亡孰病?(貪圖名利與放棄生命哪樣是病態)
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過分貪愛名利必定大費其神,過分收斂財物必定大傷其身)
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懂得滿足才不會受辱,適可而止便不會遭殃)
第五十四章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善建者不拔,(善于建立德性的人堅毅不拔)
善抱者不脫,(善于抱持大道的人永不松脫)
子孫以祭祀不輟。(成為子孫不斷祭祀效仿的榜樣)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把這個道理用來修身,德性就會真實純真)
修之于家,其德乃余;(把這個道理用到家庭,德性就會充實有余)
修之于鄉,其德乃長;(用這個道理建設家鄉,德性就會長久傳頌)
修之于邦,其德乃豐;(用這個道理治理邦國,德性就會豐富盈滿)
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把這個道理付諸天下,德性就會普照萬物)
故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觀鄉,以邦觀邦,以天下觀天下。(所以從一個人的身上可以觀察一個人的德行,從一個家庭、鄉、國家、天下的德性可以了解這個家庭、鄉、國家、天下的情形)
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我是怎么知道天下的情況就是如此的呢,就是用以上的方法推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