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責任時代:變革與創新(上下冊)
- 孫繼榮
- 669字
- 2020-04-10 11:50:17
7 社會責任是持續改進的過程
ISO 26000描述了一個組織可能一步步接近但在任何時候都不可完全實現的長遠目標。一個組織必須確定優先重點并時常檢查其合理性和現實性。
為了加強自身的可信度,組織制定社會責任的目標或計劃活動應該是現實可達到的、可檢查的,不僅對內部,而且對外部也都是易于理解的。
在應用ISO 26000時,具體涉及如下的幾個步驟:
——制定階段性的目標;
——開發與組織的規模和復雜性相稱的、可控制進度的參數和指標;
——確定戰略項目和措施及其時間表;
——連續跟蹤和評價所獲得的進展。
在實施社會責任中,有可能保證系統的持續發展和改進,例如采用PDCA循環(計劃、實施、檢查、評價)。為此,可將ISO 26000與組織現有管理系統,也即與一個適合管理系統標準相結合(如ISO 90001和ISO 14001),或者將實施社會責任所要求的方法融入其中。
對于組織可持續性進程有目的地進行溝通,對內、對外有各種不同的方式,例如,組織可以舉行研討會,與伙伴和利益相關方建立聯系、承擔問責和討論社會及生態的主題。吸收利益相關方參與會加強一個組織的行動誠信的可信度。在新聞發布會上組織當前的報告和發展倡議及項目,組織通過內部溝通定期將信息告知他的員工。特別是,企業發布社會責任報告或可持續發展報告,報告它在社會和生態領域的行為。最后,組織可在互聯網上報道自己的經驗、舉行優秀實踐交流和報告會。在某些領域,也可通過參加現有的認證項目改善可信度(例如,捐贈證章、產品安全認證和環境認證等)。此外,還可通過參加國家、地區或行業的倡議溝通交流。
所有這些途徑的共同之處在于,以開放性特別是自身面對問題的開放性,作為可信度的最重要的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