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3 企業的社會責任與企業可持續發展

企業社會責任和可持續管理方式關系企業的存在和發展,關系企業家精神。可持續性對企業是必須應對的挑戰,履行社會責任在企業實踐中可得到商業實證。

3.1 企業不可不影響可持續發展

企業作為工作場所,溝通和產品開發的集聚地,對市場和社會產生實質性的影響。通過產品設計影響消費的模式,通過采購影響供應鏈,通過構建工作場所影響職業及生活,通過政治影響作用于國家和超國家的發展路線。簡言之,企業影響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可能有較普遍的認識。

如果企業和可持續發展之間相互作用的影響是不可不承認的事實,則可得出結論,企業不可能不對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性產生影響。只是它產生怎樣的影響需要有普遍的認識,也是值得探討的問題。

對于企業對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可持續性或不可持續性影響的問題,只要討論一下社會的交織關系和經營管理基礎就可回答。離開社會基礎不可能有企業的存在。為保證輸入供給勞動力和資金不僅需要與人互動,而且社會互動的一個結果產生企業行為的接受度。因為沒有任何一個互動是不產生相互影響的,企業總是通過多種交織的關系對社會產生作用,不管是愿意或者是不愿意,都是如此。因此,無論其意向如何,企業都是相對于變化或者存在的行動者,甚至是代表者。他的影響要么是在維持現狀的方向,要么是在變化的方向。取決于企業的規模和市場關系等因素,企業行動的影響大小自然不同,但總是在一個影響的方向上,即不是為可持續發展,就是為不可持續發展在做貢獻。

如果企業領導放棄負責任地構建企業與社會的關系,他則接受和支持現有的框架條件和不可持續狀態。這種對于不符合可持續發展的影響和形勢視而不見,實際上是在逃避自己行為的責任。

不過,對于什么是可持續的、充分負責的企業行為的特征卻有不同的看法。以下就如何理解一個可持續的企業和企業可持續性做一簡要的論述。

3.2 什么是可持續或不可持續

為回答“什么樣的企業是可持續的”這一問題,可討論一個相反的問題,即“什么樣的企業是不可持續的”,將會大有幫助。

粗略說來,一個不可持續的企業產生的損失大于它所創造的價值。這樣的說法首先是用了一個廣泛的價值概念,它包括社會、生態和經濟的價值。其次,是強調一個可持續性的方案,即一種價值的減少(例如生態價值),不可通過另一個價值(例如經濟價值)的產生來得到補償。舉例來說,不可持續性可從如下幾點來看:

(1)直接影響:企業活動的直接影響,如企業生產在環境領域的碳排放,在社會領域中出現童工,或者在經濟領域中出現的腐敗,或經濟領域過量負債等。

(2)非直接影響:企業投入市場產品負面間接的影響,例如產品對消費者健康的影響,在廢舊處理中持久性有毒物質,還有持久性有毒物質或者產品部件產生高成本的工業廢料等。

(3)不適當的管理體系:它就企業決策對可持續性相關的影響或負面的影響提供錯誤信息,或者掩蓋決策落實的不足之處。

(4)未經反思的商業模式:它阻礙社會或生態創新,或者有利于不可持續的生產或消費模式。

缺乏可持續性意味著,企業對達到可持續經營和管理,推動一個顯著變化的要求和目標,表現為無能為力。

如果極端地考慮,一個全面可持續的企業必須具有如下的特征:

(1)企業創造社會和經濟價值。

(2)企業產生零排放,產生絕對可回收產品,沒有任何直接的負面影響。

(3)企業沒有間接的負面影響。產品支持可持續利用,在供應鏈、消費或使用者后續使用中只產生有利的影響。

(4)企業是可持續經營管理及社會結構的“創造性顛覆者”。

(5)企業商業模型作為其他企業的樣板。它超越直接的市場效應并創造性推動可持續發展的市場或社會結構。

很顯然,沒有任何企業能相應達到這種極端描述的可持續性的要求。迄今為止也沒有絕對可持續的企業。但是卻有這樣的企業,其生產、其產品、其管理體系和它的商業模式遠比其他企業更可持續。

在現實中,沒有企業完全可以做到理想可持續性,一個要回答的問題是,在什么時候要采取多大的步驟,才能真正稱得上可持續的。盡管如此,以上這些關鍵的參數都表明了可持續和不可持續的指向,對企業和社會都值得探索。這實際上也就構成了可持續發展管理的任務和挑戰。

3.3 可持續管理方式及其核心任務

企業可持續發展方式或企業可持續發展常簡稱為企業可持續性。與這種發展方式相應的管理就是可持續管理,在本質上也是(充分)負責任的管理。

在宏觀層面上,一個可持續經濟方式的愿景可描述為,在全世界保證各自都有機會滿足基本需求和實現高質量生活,同時保護自然環境和人類公正的社會關系。企業作為經濟主體能對此做出有益的貢獻。換言之,企業領導必須對其管理的后果和承擔的責任應有清醒的認識。這時,企業社會責任和企業可持續性被認為是當代需要的最有意義的發展方式。

關于企業社會責任,社會上流傳著許多解釋、意見和誤解,但如果認真研究有關社會責任原始的基本著作,深入考察科學文獻,其中包括歐盟等有關基本文件,卻都可以提煉出對企業社會活動及其自愿性的清楚的概念。企業社會責任在實質上是企業為適應社會的價值觀和社會期望,在經濟、法律、道德和慈善層面上所進行的活動。這意味著企業對社會的要求要做出反應,應當自愿地把它們融入到企業管理和它與利益相關方的關系之中。企業社會責任的自愿性并不意味著任意性,不是可有可無。

企業可持續管理是力求控制生態、社會和經濟的影響獲得企業可持續性(企業可持續發展),一方面要達到可持續的企業和業務發展,另一方面要保證企業為整個社會可持續發展做出積極貢獻。因此,企業可持續管理包括企業所有那些(不僅自愿性的)系統的、協調的和面向目標的活動,它們既服務于企業可持續發展又支持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這也意味著核心業務和業務模式的繼續發展以及把環境管理與社會管理與傳統企業內部管理相結合。

這樣企業可持續性(企業可持續發展)就是一種發展方式。它不把企業滿足社會期望的活動看成是通常企業活動的補充、修復或者改正手段,而是把可持續性作為融入到企業的基本原則,使它成為企業內部價值創造的組成部分。與此相聯系的一種信念是,當企業不僅為社會和生態改善同時也為企業成功做出貢獻顯而易見被理解時,企業為可持續性的參與就是最可信的。

因此,利用可持續性管理應當全面地考慮對企業的社會、生態和經濟的要求,并按照創新的方式綜合處理。這樣企業可持續性目標只是粗略的說明,但清楚具體落實的路線卻很重要。這里,可持續管理的目的不僅是為企業組織可持續發展,而且也是為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

3.4 可持續性和可持續企業家精神

聯合國1987年定義了的愿景,由于高度的抽象性要將它直接轉換為企業可持續發展有一定的難度。因為代際之間的長期性和持續性的特點對企業并不一定都是現實的,或者說會導致企業的可持續性。取決于企業所確定的目的,有時一個企業甚至不應長期存在。例如,建筑合資公司、合伙公司或者一個大型體育賽事的組織(如足球比賽),當其任務已經完成時,它們就應當解散。

另外,也有企業雖然其布局考慮到其一時間,但由于技術的進步,替代物出現或者由于新的監管的產生使它成為過時,例如打印機被計算機所取代。企業生產過時的不可持續的產品,走向“沒落”也就是“被顛覆”,常常是服務于可持續發展。這樣一來,利用有毒化學品沖洗膠卷的實驗室,代之以數字照片打印服務,也顯著地減少了環境的負擔。當利用化學品的機構讓位于具有先進工藝、更清潔的工藝流程時,也會產生類似的結果。

這些情況的出現是可持續的企業家精神產生的結果。通過建立和發展一個企業和一個業務領域將生態、社會與經濟目標相結合,它反映了市場經濟的新方式。

可持續企業家精神(sustainable entrepreneurship)不僅包括以企業或業務可持續發展為目的將生產過程和產品優化,而且也包括把構建社會的角色作為企業核心的活動。這里的問題是,哪些社會發展可通過企業的成就和活動來發起,或通過它們來促進?可持續發展要求變化常常是實質性的。不可持續的產品或生產過程必須放棄,要創造新的產品和過程。從熊彼特“創造性顛覆”的意義上說,對可持續的企業家精神的期待,就是要把不可持續的情況當作創新的產品和服務供應的機會,要替代現有的結構,使之失去吸引力甚至成為過去時。在此,應特別努力將可持續產品和服務供應從短缺的市場引向批量化市場。只有當一個企業以加強企業的績效的方式來處理社會和生態問題時,它才會獲得成功。人們通常稱此為“三重基線”的方式。因此,可持續性管理的主要目標是為企業可持續發展獲得商業實證。

3.5 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商業實證

一些企業能明顯地在可持續發展方向上以可盈利的方式實現變革,甚至加強變革,而另一些企業缺乏考慮,甚至錯誤地考慮可持續性主題而受到挫折或遇到困難,其關心的中心問題是所謂可持續發展的商業實證。

可持續發展的商業實證要問的是,一個企業怎么才能通過加強可持續發展的方面來增強經濟上的成功。這與通常把可持續性主題的意義只局限在財務目標上的行為有著顯著的區別。

可持續商業實證與機會主義行為不同,不是利用經濟上的一個趨勢,忽視相應的實質性的可持續發展績效,而是通過廣泛的環境和社會活動來創造企業的業績。

當自愿考慮生態和社會主題,通過有針對性的可持續發展措施獲得正面的經濟影響時,可持續發展的商業實證得以實現。無論是管理還是財務分析都面臨著挑戰,那就是要識別并評價環境和社會方面與企業業績之間的關聯性。

可持續發展的商業實證對企業領導具有很重要的意義。不過,在大多數情況下人們并不知道可持續性和企業業績之間的根本的關聯性。圖3-13中示出企業自愿性生態和社會活動(X軸)與經濟績效(Y軸)之間可能的關聯性。

圖3-13 企業可持續性措施的商業實證

資料來源:Schaltegger/Synnestvedt,2002。

企業在滿足法律要求之外,采用自愿性環境和社會措施對企業經濟績效有什么影響的問題,有著不同的看法。圖中的直線和曲線代表兩種根本不同的意見。一方面,有一種想象認為滿足法律要求之外,自愿采取的環境和社會活動只產生成本,因此這一做法與經濟績效的目標處于矛盾的狀態(直線)。這一觀點的依據是,每一個環境和社會措施(沿橫軸從左向右移動)會減少經濟業績(沿縱軸從上向下移動)。典型的例子是污水處理、垃圾處理、廢氣過濾。

與此相反的觀點認為,通過企業內部的環境和社會措施可使經濟績效得到改善,因此二者之間存在著一種正面的關系(曲線弧形向上部分),經濟績效改善直至最大值達到A點。因為并不是任意環境和社會的措施會繼續提高經濟績效,所以在達到A點最大經濟績效值(E?)后,從這一點開始繼續增加生態和社會措施,就會降低經濟績效。直到B點,經濟績效降至與起始的績效水平(Eo)相當。兩點不同之處在于,一點忽視社會責任,而另一點采用了措施。C點和D點之下表明企業進入虧損狀態。自愿可持續性措施與企業績效之間的正面關系的例子是,能效措施提高能效使成本降低,或者生態產品使客戶范圍的增大。

此處不打算細致討論不同的觀點。不過,從圖中可以看出,有說明兩種措施的具體的例子。同時也表明,一個企業的環境和社會措施與企業經濟績效之間的具體關系曲線可位于圖中以上兩個曲線之間。

換句話說,可持續發展的商業實證與采取措施的數量間的關系并不大,更為重要的是如何構建可持續性的管理。不過,取決于管理構建的情況,處理自愿性的環境和社會措施間的關系對企業業績的影響可以是正面的,或是負面的。因此,要環境和社會管理先進,同時經濟也要成功,則要求要有一個系統化的可持續性管理。

在構建一個可持續管理過程中,在同樣的環境和社會措施情況之下,有可能使企業的經濟績效達到最大化(圖中虛線曲線)。原因是,隨著時間推移環境技術發展,環保邊際成本減低。同時消費者偏好的變化導致環保優質績效增加市場盈利。監管的變化也會獎勵優秀的環保績效。

3.6 可持續商業實證的推動力

企業內部的可持續性管理意味著要系統性地構建企業所有活動,使經濟有效,環境影響減少并使所希望的社會影響增強。可持續性管理不僅是要達到可持續的組織發展,而且更要通過經濟績效為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為社會需求而投入應當成為企業內部價值創造的組成部分,使之不僅有助于社會和生態的改善,而且也有助于企業的成就。

可持續管理不僅包括與市場相關的主題,也包括與市場無關的主題。在法律或社會環境中有許多環境主題和社會主題在發展中。例如,供應鏈上游的供應商使用童工與企業成本和績效沒有直接關聯。與上游供應商既不必有合同的關系,也不必與那里工作的童工有什么直接的關系,但這個主題與企業成功卻有直接的關聯。如果這一與市場無關問題被媒體重視,并變成個負面的主題,同其他許多與市場相關的主題一樣,它同樣可突然導致企業銷量下滑,成為影響企業成功的直接的相關因素。與市場不相關的方面也可能導致政治壓力、新的監管或者社會行為的改變,并且這樣通過非市場相關的影響機制對企業的成功產生影響。

對管理者的挑戰也在于識別那些最可加強經濟成功的生態和社會活動。此外,他們必須判斷一個企業的可持續管理是否適合創造可持續發展的商業實證。

判斷環境和社會活動對企業成功的影響,必須根據傳統上構成企業成功的變量和推動力來進行。可持續性措施的經濟影響可能導致下列經濟績效因素的改善或者惡化:

? 成本

? 銷量,價格和邊際利潤

? 風險

? 信譽,非物質價值和品牌價值

? 創新

? 其他因素,如工作滿意度或對其他方面影響的商業模式的發展

可持續性措施可首先按照這些關注點進行基本的考究和檢查,同時也考慮可能的其他因素的影響和后果。例如,由于信譽的改善而增加銷售量。很自然,還有其他因素對商業實證也會發揮作用。對所計劃的環境和社會措施針對成本、銷售、邊際利潤、風險、信譽和品牌價值的影響進行系統地評估,有助于識別對企業成功產生的正面的和負面的影響。

變化了的和繼續變化的市場、法律、政治和社會框架條件向企業提出了挑戰,要越來越多地認真地考慮可持續性的方面。隨著面向可持續性的企業名人和企業過程引發的企業創新力在社會和經濟中激發了一個開始結構變化的動力。這就影響了企業、行業和整個社會的增長過程和變化過程,它反過來又向企業管理者的成功的管理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企業可持續性不僅包含現有生產過程和產品的優化,而且也包含核心業務優化以及由此引起的企業關鍵社會角色的核心要素的優化。這時,主要的問題在于企業績效和活動推動什么樣的社會發展,或者通過它支持什么樣的社會發展。可持續發展需要變革。必須放棄不可持續的產品和生產過程,必須采用新的產品和過程。

從熊彼特“創造性顛覆”的意義上講,對一個可持續企業家的期望是,他把不可持續的情況當作獲得新的可持續產品和服務供應的機會,以改變至此為止的結構,使之失去吸引力甚至成為過去時。也就是說,只有以加強企業的績效來處理社會和生態主題,才能在企業內外取得成功。

主站蜘蛛池模板: 利辛县| 江永县| 济阳县| 财经| 浦城县| 连州市| 伊宁县| 视频| 布尔津县| 应用必备| 仙居县| 青岛市| 宁城县| 文水县| 林周县| 贵州省| 紫金县| 兴山县| 霍山县| 通辽市| 蓝田县| 会同县| 隆化县| 中江县| 息烽县| 清徐县| 洪江市| 塔城市| 桐庐县| 威远县| 克拉玛依市| 顺平县| 达州市| 河曲县| 洪湖市| 大竹县| 黄龙县| 西乌珠穆沁旗| 汕头市| 满洲里市| 蓝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