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拙多變荔枝草
隙地青株自晏如,鱗鱗闊葉憶蟾蜍。
芳心已許東風嫁,堪比薰衣入畫圖。
——《四時草木雜詠·荔枝草》
周嫂送給內子的曬干植物中,還有一種為蛤蟆草。周嫂叮囑說,也是去火的。蛤蟆草又名“蛤蟆皮”“蟾蜍草”,中文學名為“荔枝草”(Salvia plebeia R. Br.),唇形科(Labiatae)鼠尾草屬植物,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這我是知道的。
那是七八年前了吧,一個初春的上午,我在南園中獨自逡巡。料峭寒風之中,大地上的綠色還比較孤單羞澀,已經看到了苦荬菜吧,還有什么,零零星星的,是白蒿、婆婆納還是麥瓶草呢?這時候,于白蠟樹的苗圃中,我看到了此草。老實說,這是我畢生初次與之相遇,所以印象頗深。一開始,我想當然以為這可能就是地黃,因為葉形太像了,蹲坐于地的姿態也別無二致。如果一定要找尋二者的區別,那就是比之地黃葉片的圓團,此草葉子稍為尖削而已;二物之葉片皆多脈絡,縱橫若織,皺縮萬端,夏日的地黃么,似乎還稍稍疏朗開展一些,此草的葉面上溝壑渠脈更顯得密密麻麻了。發現了這些相異之處,心里猶自推想:該不是風霜雨雪相逼,百般摧折之故,或者地凍天寒,逼使它們變化形態以應對吧?總之未予細究。
事后未久,這種看法就發生了動搖,因為我看到它開始長高,其展莖的方式與地黃判然有別。經查考志書,得知此乃蛤蟆草。知道一物之名,當然是高興的事,特別是“蛤蟆”二字之恰當,令人叫絕。它葉片之皺、顏色之青黯、植株之蹲伏于地表,無不切于蟾蜍之狀。而荔枝一名雖然響亮可聞,其所取之象,我想亦僅荔枝之皮,不也是疙瘩癃累、凹凸不平的印象嗎?我曾經摘取幾片蛤蟆草的葉子回來久久把玩。我知道,葉片之皺縮并不影響植物之美,反而顯得更為沉鷙深厚,如夏彝周鼎,古色斑斕,別是一種氣象。
斗虎巷診所的老苑對蛤蟆草亦有所關注。診所門前的花盆里既隨意種植著商陸、香薷、蒺藜之屬,而墻下的石縫中長出的蛤蟆草,也經細心呵護,生長狀態良好。一日來苑氏診所談天,老苑端出自己配制的茶湯饗客。巨大的玻璃瓶中,茶條參差縱橫,浮浮沉沉,滿滿當當的。隔著瓶壁,還真看不出其為何物。注入杯中,茶湯微黃帶綠,端起一嘗,一股草莽之氣撲面而來,讓人覺得如立曠野之中。細品之,則益以香,益以澀,益以泥土之氣、草木之香。我就勢夸獎了幾句,進而請教瓶中所浸泡者為何物。老苑有些得意,山羊胡子翹翹的,瞇著眼睛對我說:“你呀,不能光會認出它們是什么,還得嘗出它們是什么。”關子賣夠,最后還是告訴我,里面有三味中藥:一是車前草,二是金銀花,還有一味則是蛤蟆草。
回來之后,我特意查考了一下蛤蟆草的藥用功效,皆言此物具“清熱,解毒,涼血,利尿”之功用,一般用于咽喉腫痛(內服)、痔瘡腫痛(外用)之類。下次再見老苑,便以此事相詢:如此藥性明確之物,可以隨便拿來當茶飲嗎?老苑一臉狡獪,說:“偶爾為之,也沒讓你多喝啊。”

荔枝草
以形態論,蛤蟆草的幼株與成株,形態變化甚巨。除非持續觀察,一天天看著它長大,否則還真不能輕易說已經認識了此物。我一向以關注草木為樂,對它的觀察,還算較有連續性。認識初生的蛤蟆草之后,記得某次遇見始花期的蛤蟆草,也恍然不知它姓甚名誰了。初春時節,蛤蟆草謙遜地端坐于地,蓮座狀鋪展著蛤蟆皮一般皺縮的葉子;到了三四月間,雨水漸豐,氣溫漸高,它粗壯的四棱形莖稈便開始抽升,同時廣為分枝,其高可達1米以上,在莖、枝頂端密集組成總狀或總狀圓錐花序,唇形花冠呈淡紅、淡紫、紫、藍紫至藍色,其花盛開之時,也是十分絢麗,如一株小型的花樹。如果說初生的蛤蟆草僅是一只古樸的蟾蜍(當然,蟾蜍也自有其美),那么長大的蛤蟆草則已經像一位婀娜的少女,披紫掛素,臨風搖曳,曼妙動人了。
那一日,在本市的公園里,與馬君一起觀賞植物。看著開放滿株的蛤蟆草紫花,馬君感嘆說:“蛤蟆草啊,簡直都像薰衣草了。”我想也是的,如果連綴成片,以蛤蟆草的身高與氣魄,應該比薰衣草還要深邃邈遠、觸目驚心吧。
蛤蟆草的諸多別名中,最多的是描述它葉面之皺縮,如癩肚子苗、癩疙寶草、癩子菜、皺皮蔥、皺皮草、癲子草、青蛙草、皺皮大菜等。另有一些則描述它長大以后的植物形態,如野芝麻、野薄荷、土荊芥、野芥菜等。這些都意在突現其唇形科植物的特征,特別是野芝麻一名,將那節節高的長勢以及布莖開花的繁盛都傳達無余,只是芝麻花白,蛤蟆草花紫,芝麻植株與花形較大,蛤蟆草植株略矮、花形略小而已。
就在我遭遇并認識蛤蟆草的同時,也許稍后未久,從朋友口中得知,本城醫院的鞠大夫亦有植物之好,且經常帶領學生外出采集草藥,而所采者,朋友們口中說得最多的,就是這蛤蟆草。我想,鞠先生乃著名肛腸科專家,肯如此降尊紆貴,親赴曠野,除了植物愛好的雅興,他特別看重此草,也是可以隱隱感到的。這讓我無端覺得,此草身上可能隱藏著某種非同尋常的價值。
吳其濬《植物名實圖考》卷二十五有“薺苧”條,薺苧即蛤蟆草。吳氏曰:“薺苧,《本草拾遺》始著錄,今河壖()平野多有之。”《本草綱目》卷十四亦云,薺苧味辛、溫、無毒,“處處平地有之。葉似野蘇而稍長,有毛氣臭。山人茹之,味不甚佳”。
其實,每一種植物都蘊藏著一個秘密,只是深自緘默,不肯輕意示人,只待有人獲得了某種鑰匙,如阿里巴巴的“芝麻開門”咒語,其秘密才會對你敞開。黃花蒿是這樣,荔枝草當也是這樣。
2015年6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