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媽媽不吼不叫讀懂兒童敏感期
- 魯鵬程
- 1259字
- 2020-04-14 14:18:15
22.抓、扔、捏——喜歡抓軟東西、扔東西、用兩只手捏東西
——給孩子一些安慰物,讓孩子盡情地“舞動”雙手,體驗手的功能
對于八九個月的孩子來說,軟軟的東西最能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和興趣。如果你給孩子兩樣東西,一樣是軟的,一樣是硬的,他一般都會去抓軟的。所以,孩子會對面條、香蕉、果醬、泥巴等非常感興趣,喜歡去體驗那種黏糊糊的手感。
此外,孩子還非常喜歡扔東西,這在成人看來毫無意義,但是在他的眼里卻是非常新奇而有趣的。因為,在扔東西的過程中,孩子會發現不同物體被扔出去的狀態和聲音是不一樣的。
然而,很多媽媽總是以太危險、太臟、會受傷為借口,不允許孩子去抓、扔、捏一些東西。
一位媽媽給10個月大的女兒喂香蕉,喂到一半的時候,她“哼哼”地撲向媽媽,用兩只小手抓住剩余的香蕉,然后用手使勁捏香蕉,結果她滿手都是黏糊糊的香蕉,還有一些掉在了衣服上、地板上。
媽媽一邊抱著女兒往洗手間走,一邊對她說:“臟死了,臟死了。別捏了!”女兒根本沒有要停下來的意思,仍然低頭玩手中的香蕉泥。
當媽媽把女兒的手放到水龍頭下面的時候,女兒這才緩過神來,努力掙脫著,但由于力氣太小未能爭過媽媽。當她看到自己的小手被洗得干干凈凈時,突然放聲大哭。
當孩子發現原來的形狀因為他的抓捏而變成另外一種形狀時,他就會特別興奮,小腦瓜里會想:哇,手真的好神奇啊!如果阻止孩子去抓捏軟東西,破壞他正在享受的游戲,就剝奪了他用手的自由,剝奪了他認識周圍事物的機會。
所以,不要拿成人的眼光看待孩子愛抓、扔、捏東西的行為,更不要阻止他,而是尊重他愛探索的本能,讓他親自體驗不同事物的不同性質,從而增長見識、豐富經驗。
專門給孩子開辟一個玩耍區
很多時候,我們擔心孩子會隨便拿房間里的物品,擔心他會摔壞比較貴重的物品,擔心他把整個房間都弄亂、弄臟。
如果住房條件允許的話,不妨專門給孩子開辟一塊空地,作為他的玩耍區。為了孩子的安全,可以在玩耍區鋪上泡沫墊,拿走一切妨礙他玩耍的東西,然后把他想玩的玩具分類放在玩耍區內,讓他隨心所欲地玩耍。因為有泡沫墊,所以不必擔心孩子會把易碎的玩具摔壞,也不必擔心孩子坐在上面會受涼。
給孩子提供一些“安慰物”
既然孩子喜歡抓、捏軟東西,那么我們就提供一些類似的物品供他抓、捏。除了上面提到的香蕉、面條、面團、果醬、泥巴等,還可以給孩子準備一些小紙盒、塑料瓶之類的物品;或者準備一些既能發出響聲又經摔的玩具,如彈力球、小皮球、有內置鈴鐺的小球(不要太小,以免入口)等。
總之,要為孩子提供一些“安慰物”,讓他盡情地“舞動”雙手,發揮雙手的智能。
多與孩子做親子游戲
媽媽應該盡可能地多抽出時間,與孩子做親子游戲,從而幫助他順利度過手的敏感期。
比如,可以把一些形狀、材質、顏色不同的玩具或物品放在孩子面前,讓他隨便用手去觸摸、抓、扔、捏;可以把一些經摔的物品拿給孩子,讓他嘗試著把玩具扔到別處,然后鼓勵他自己去拿,或者是我們幫他拿過來;也可以和孩子互動,把物品扔給他,讓他再把物品扔回來。
這個過程,不僅可以滿足孩子喜歡用手抓、扔、捏東西的內心需求,還可以增進親子依戀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