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媽媽不吼不叫讀懂兒童敏感期
- 魯鵬程
- 1082字
- 2020-04-14 14:18:12
11.口吃——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在發展的正常表現
——別著急,別批評,要和藹地讓孩子慢點說,耐心引導他正確表達
一天,3歲半的兒子從樓下跑到家里,然后大喊:“爸爸!爸爸!”
爸爸聽到兒子的聲音趕緊從書房跑出來問:“寶貝,什么事?”
兒子似乎很興奮,說:“爸爸,我……我……告訴……你……你……”
看著平時說話很正常的兒子突然口吃得這么厲害,爸爸很著急,于是大聲說:“兒子,你怎么結巴了?好好說話!”
本來兒子還沒意識到自己口吃,看到爸爸著急的樣子,他更加著急了,結果口吃得也更厲害了。
很多媽媽都發現孩子在三四歲的時候會出現口吃的情況,這時往往會擔心孩子真的會口吃,怕他一直會這樣。
其實,這是因為孩子的詞匯量增加了,也擁有了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他希望自己能夠用更準確的詞語來表達自己的想法。但是,他的想法往往比他現階段的詞匯量要多得多,當他處于興奮狀態的時候,語言的儲備就會跟不上思維的速度。這時,他就難以流利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于是就出現了突然口吃的現象。
孩子的這種語言能力和思維速度脫節的現象只是暫時的,所以,大可不必擔心他會一直口吃。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他的表達能力會不斷提高,當他的詞匯量足以表達他的想法時,口吃現象會自然消失。
不要譏笑、斥責口吃的孩子
當我們發現孩子出現口吃的情況時,不要譏笑或者斥責他,也不要沖他大吼大叫。如果我們刻意要求孩子好好說話,不許結巴,反而會增加孩子的心理負擔,導致孩子緊張、不知所措,從而加劇口吃的程度。
放低對孩子的要求
當孩子出現口吃的情況時,我們應該意識到這是由于孩子思維快而表達能力沒有跟上造成的。對此,應給孩子提供一個相對寬松的語言環境,不去一味要求他“不許口吃”。當他一時說不上來話的時候,可以給他一個微笑、一個安慰,幫助他順利地度過這一特殊時期。
鼓勵孩子“慢慢地說,別著急”
當孩子口吃的時候,不要把關注點放在孩子的“話說得怎么樣”上面,而是要耐心地鼓勵孩子慢慢說出來。甚至,還可以猜測孩子的語意,幫他說出想說的話,這樣就可以緩解孩子的表達壓力。
必要的時候,不但可以完整地幫孩子表達出他的意思,還可以將這句話重復一遍。這樣做一方面可以表示對孩子的理解,另一方面還可以教孩子學會如何正確表達。
對孩子持續的口吃現象不可掉以輕心
一般情況下,孩子在語言敏感期出現口吃都屬于正常現象,不需要治療,這種現象會自行消失。但是,凡事都有例外,假如這種口吃的現象因為某些因素而一直持續的話,我們也不能掉以輕心。
如果覺得有必要,可以帶孩子去正規的醫院做診療,弄清孩子口吃是心理原因還是生理原因,然后再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去應對,以免影響孩子語言能力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