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報

會員
無線通信技術與網絡規劃實踐
高鵬 陳崴嵬 曾沂粲 單剛等 著
更新時間:2020-08-31 10:03:19
開會員,本書免費讀 >
最新章節:
參考文獻
本書主要內容包括無線通信概論、無線通信原理和關鍵技術、移動通信業務、移動通信業務模型與業務預測、蜂窩移動通信系統、天饋線系統、移動通信室內覆蓋系統、移動網絡測試與仿真、寬帶無線接入系統、微波通信系統、衛星通信系統、無線通信的電磁兼容與防護等內容。蜂窩移動通信系統中介紹了GSM無線網絡、cdma2000無線網絡、WCDMA無線網絡、TD-SCDMA無線網絡、LTE無線網絡等典型的蜂窩移動通信系統,隨著無線通信技術的飛速發展,本書對LTE-Advanced無線網絡及5G技術也進行了介紹,以便為讀者提供新的無線通信研究成果。本書是全國信息通信專業咨詢工程師繼續教育培訓系列教材的無線通信部分,也可作為通信行業廣大管理人員、技術人員及其他從業人員的參考學習資料。
- 參考文獻 更新時間:2020-08-31 10:03:19
- 思考題
- 17.2.6 通信臺站環境影響評價
- 17.2.5 通信臺站電磁輻射的計算
- 17.2.4 通信電磁輻射標準
- 17.2.3 電磁輻射的限值
- 17.2.2 電磁輻射對人體的影響
- 17.2.1 電磁輻射的基本概念
- 17.2 電磁輻射與電磁防護
- 17.1.3 系統間干擾隔離措施
- 17.1.2 系統間干擾分析方法
- 17.1.1 干擾原理分析
- 17.1 電磁兼容
- 第17章 無線通信的電磁兼容與防護
- 思考題
- 16.3.5 衛星互聯網技術
- 16.3.4 激光衛星通信技術
- 16.3.3 更高頻段衛星通信技術
- 16.3.2 衛星載荷技術
- 16.3.1 MIMO技術
- 16.3 衛星通信技術
- 16.2.4 VSAT衛星通信系統
- 16.2.3 海事衛星通信系統
- 16.2.2 銥星衛星通信系統
- 16.2.1 北斗衛星系統
- 16.2 典型衛星通信系統
- 16.1.3 衛星通信系統組成
- 16.1.2 衛星通信的工作頻段
- 16.1.1 衛星通信的概念
- 16.1 衛星通信系統簡介
- 第16章 衛星通信系統
- 思考題
- 15.3 分組數字微波通信系統
- 15.2 微波通信系統組成及工作原理
- 15.1 微波通信系統基本概念
- 第15章 微波通信系統
- 思考題
- 14.3.4 移動寬帶無線接入
- 14.3.3 微波接入全球互通
- 14.3.2 3.5GHz固定無線接入(FWA)系統
- 14.3.1 本地多點分配系統
- 14.3 其他寬帶無線接入技術
- 14.2.6 WAPI
- 14.2.5 Mesh
- 14.2.4 WLAN設備
- 14.2.3 WLAN頻段及物理層技術
- 14.2.2 WLAN系列標準
- 14.2.1 WLAN簡介
- 14.2 WLAN
- 14.1 寬帶無線接入系統簡介
- 第14章 寬帶無線接入系統
- 思考題
- 13.4 總結
- 13.3.5 網絡仿真案例
- 13.3.4 關鍵技術建模方法
- 13.3.3 詳細仿真
- 13.3.2 初步仿真
- 13.3.1 前期準備
- 13.3 網絡仿真
- 13.2.3 網絡測試儀表
- 13.2.2 網絡測試指標
- 13.2.1 網絡測試方法
- 13.2 網絡測試
- 13.1 概述
- 第13章 移動網絡測試與仿真
- 思考題
- 12.4 多制式合路室內覆蓋系統
- 12.3.4 室內分布系統技術指標
- 12.3.3 雙通道室內分布系統
- 12.3.2 分布系統的選取原則
- 12.3.1 分布系統的種類
- 12.3 室內分布系統
- 12.2.2 信號源選取原則
- 12.2.1 信號源劃分
- 12.2 信號源
- 12.1.4 無分布系統覆蓋方法
- 12.1.3 室內分布系統器件
- 12.1.2 室內覆蓋系統組成
- 12.1.1 室內覆蓋概述
- 12.1 室內覆蓋系統組成及方法
- 第12章 移動通信室內覆蓋系統
- 思考題
- 11.4.2 新型天線
- 11.4.1 基站天線的發展趨勢
- 11.4 天線的發展趨勢及新型天線
- 11.3.3 美化天線的設計原則
- 11.3.2 美化天線的分類
- 11.3.1 美化天線的基本概念
- 11.3 美化天線
- 11.2.5 智能天線的應用
- 11.2.4 智能天線的分類
- 11.2.3 智能天線的技術實現
- 11.2.2 智能天線的結構
- 11.2.1 智能天線的基本概念
- 11.2 智能天線
- 11.1.4 泄漏電纜天線系統
- 11.1.3 饋線的基本知識
- 11.1.2 天線的基本知識
- 11.1.1 天饋線系統組成
- 11.1 天饋線系統基本原理
- 第11章 天饋線系統
- 思考題
- 10.4.4 5G關鍵技術分析
- 10.4.3 5G發展歷程
- 10.4.2 5G網絡結構及頻率
- 10.4.1 5G需求
- 10.4 5G技術展望
- 10.3.3 增強型小區干擾消除(eICIC)
- 10.3.2 CoMP
- 10.3.1 載波聚合
- 10.3 LTE-Advanced網絡技術應用試驗
- 10.2.6 增強型小區干擾消除(eICIC)
- 10.2.5 增強型上下行多天線傳輸技術
- 10.2.4 CoMP
- 10.2.3 Relay
- 10.2.2 載波聚合
- 10.2.1 LTE-Advanced網絡主要新技術概述
- 10.2 LTE-Advanced網絡主要技術原理
- 10.1.2 LTE-A主要指標和需求
- 10.1.1 LTE-Advanced制訂背景及標準化進展
- 10.1 LTE-Advanced網絡概述
- 第10章 LTE-Advanced無線網絡
- 思考題
- 9.5.4 FDD與TDD系統的網絡部署差異
- 9.5.3 FDD與TDD系統的產品形態差異
- 9.5.2 FDD與TDD系統的網絡性能差異
- 9.5.1 主要技術差異
- 9.5 LTE FDD與TDD的區別
- 9.4 LTE技術演進
- 9.3.2 LTE技術體制、設計規范
- 9.3.1 LTE標準化進程
- 9.3 LTE網絡技術體制和設計規范
- 9.2.6 關鍵新技術簡介
- 9.2.5 邏輯信道
- 9.2.4 物理信道處理流程
- 9.2.3 物理信道與傳輸信道
- 9.2.2 物理層幀結構
- 9.2.1 物理層主要技術參數
- 9.2 LTE網絡主要技術原理
- 9.1.3 空中接口協議框架
- 9.1.2 網元功能
- 9.1.1 網絡結構
- 9.1 LTE網絡概述
- 第9章 LTE無線網絡
- 思考題
- 8.4.4 TD-SCDMA系統的家庭基站
- 8.4.3 TD-SCDMA系統的HSPA+
- 8.4.2 TD-SCDMA系統的MBMS
- 8.4.1 1.4MHz壓縮載波帶寬
- 8.4 TD-SCDMA網絡技術演進
- 8.3.2 設計規范
- 8.3.1 技術體制
- 8.3 TD-SCDMA網絡技術體制和設計規范
- 8.2.3 TD-SCDMA系統物理層過程
- 8.2.2 TD-SCDMA系統的幀結構
- 8.2.1 技術概述
- 8.2 TD-SCDMA網絡主要技術原理
- 8.1.4 TD-SCDMA新技術應用
- 8.1.3 網元功能
- 8.1.2 網絡結構
- 8.1.1 標準化進展
- 8.1 TD-SCDMA網絡概述
- 第8章 TD-SCDMA無線網絡
- 思考題
- 7.4.5 Home NodeB
- 7.4.4 Femto
- 7.4.3 多載波技術
- 7.4.2 MIMO天線技術
- 7.4.1 高階調制方式
- 7.4 WCDMA網絡技術演進
- 7.3.3 技術體制和設計規范
- 7.3.2 技術參數
- 7.3.1 標準化進程
- 7.3 WCDMA網絡技術標準和設計規范
- 7.2.6 HSUPA原理與關鍵技術
- 7.2.5 HSDPA原理與關鍵技術
- 7.2.4 Rake接收機
- 7.2.3 擴頻與調制
- 7.2.2 物理信道的幀結構及傳輸信道與物理信道的映射
- 7.2.1 WCDMA技術特點
- 7.2 WCDMA網絡主要技術原理
- 7.1.3 網元功能
- 7.1.2 接口
- 7.1.1 網絡結構
- 7.1 WCDMA網絡概述
- 第7章 WCDMA無線網絡
- 思考題
- 6.4.2 EV-DO Rev.A技術
- 6.4.1 EV-DO Rev.0技術
- 6.4 cdma2000技術演進
- 6.3.2 cdma2000設計規范
- 6.3.1 cdma2000技術體制
- 6.3 cdma2000技術體制和設計規范
- 6.2.4 cdma2000 1x EV-DO關鍵技術
- 6.2.3 cdma2000 1x關鍵技術
- 6.2.2 CDMA信道結構
- 6.2.1 CDMA通信原理
- 6.2 cdma2000網絡主要技術原理
- 6.1.4 cdma2000發展現狀
- 6.1.3 系統接口與信令
- 6.1.2 無線網元功能
- 6.1.1 cdma2000網絡結構
- 6.1 cdma2000網絡概述
- 第6章 cdma2000無線網絡
- 思考題
- 5.4.3 多載波基站
- 5.4.2 EDGE及EDGE Evolution
- 5.4.1 GPRS
- 5.4 GSM網絡技術演進
- 5.3.3 GSM網絡設計規范
- 5.3.2 GSM網絡技術體制
- 5.3.1 無線通信設計的一般要求
- 5.3 GSM網絡技術體制和設計規范
- 5.2.9 呼叫建立
- 5.2.8 位置更新及切換
- 5.2.7 小區選擇與重選
- 5.2.6 跳頻技術
- 5.2.5 功率控制
- 5.2.4 不連續發射
- 5.2.3 數據傳輸
- 5.2.2 多址技術與無線信道
- 5.2.1 頻率配置
- 5.2 GSM網絡主要技術原理
- 5.1.2 GSM用戶發展狀況
- 5.1.1 GSM網絡發展歷史
- 5.1 GSM網絡概述
- 第5章 GSM無線網絡
- 思考題
- 4.4 業務量分解
- 4.3.2 PS業務模型
- 4.3.1 CS業務模型
- 4.3 業務模型
- 4.2.3 業務分布預測
- 4.2.2 業務量預測
- 4.2.1 用戶預測
- 4.2 用戶和業務預測方法
- 4.1 移動通信業務預測的目的和主要內容
- 第4章 移動通信業務模型與業務預測
- 思考題
- 3.6 未來移動互聯網業務發展趨勢
- 3.5.7 輪廓數據技術
- 3.5.6 智能技術
- 3.5.5 分布式計算架構及技術
- 3.5.4 虛擬歸屬環境
- 3.5.3 開放業務體系結構
- 3.5.2 移動位置業務解決方案
- 3.5.1 移動流媒體業務解決方案
- 3.5 移動互聯網業務解決方案和技術
- 3.4.2 移動互聯網業務
- 3.4.1 傳統電信業務
- 3.4 移動通信業務質量要求
- 3.3.2 業務承載要求
- 3.3.1 業務類型
- 3.3 移動數據業務的承載要求
- 3.2.2 移動互聯網業務
- 3.2.1 傳統電信業務
- 3.2 移動通信業務的分類
- 3.1 移動通信業務的發展歷程
- 第3章 移動通信業務
- 思考題
- 2.8.4 無線通信協議棧解讀案例LTE
- 2.8.3 OSI數據封裝過程
- 2.8.2 OSI各層功能
- 2.8.1 OSI分層
- 2.8 無線網絡通信協議棧
- 2.7.4 異構網絡融合架構
- 2.7.3 扁平式網絡結構(LTE網絡)
- 2.7.2 RNC+射頻拉遠分布式基站結構(3G網絡)
- 2.7.1 BSC-BTS網絡結構(2G網絡)
- 2.7 無線網絡結構的演進
- 2.6.4 軟頻率復用技術
- 2.6.3 同心圓技術
- 2.6.2 頻率復用系數
- 2.6.1 頻率復用方式
- 2.6 頻率復用
- 2.5.2 切換的分類
- 2.5.1 切換的定義及過程
- 2.5 切換
- 2.4.2 功率控制的分類
- 2.4.1 功率控制的意義和準則
- 2.4 功率控制
- 2.3.2 多址技術類型
- 2.3.1 概述
- 2.3 多址技術
- 2.2.3 信道傳播模型
- 2.2.2 多徑衰落信道的物理特性
- 2.2.1 移動通信信道概述
- 2.2 無線信道
- 2.1.3 無線通信網絡
- 2.1.2 無線通信系統分類
- 2.1.1 無線通信基本原理
- 2.1 無線通信系統
- 第2章 無線通信原理和關鍵技術
- 思考題
- 1.4 無線電頻譜資源
- 1.3.8 尋呼系統
- 1.3.7 寬帶無線接入系統
- 1.3.6 衛星通信系統
- 1.3.5 數字微波通信系統
- 1.3.4 無線個域網
- 1.3.3 無線局域網
- 1.3.2 無繩電話系統
- 1.3.1 蜂窩通信系統
- 1.3 典型的無線通信系統
- 1.2 重要的無線通信標準組織
- 1.1 無線通信發展
- 第1章 無線通信概論
- 前言
- 序言
- 全國信息通信專業咨詢工程師繼續教育培訓系列教材編委會
- 內容提要
- 版權頁
- 封面
- 封面
- 版權頁
- 內容提要
- 全國信息通信專業咨詢工程師繼續教育培訓系列教材編委會
- 序言
- 前言
- 第1章 無線通信概論
- 1.1 無線通信發展
- 1.2 重要的無線通信標準組織
- 1.3 典型的無線通信系統
- 1.3.1 蜂窩通信系統
- 1.3.2 無繩電話系統
- 1.3.3 無線局域網
- 1.3.4 無線個域網
- 1.3.5 數字微波通信系統
- 1.3.6 衛星通信系統
- 1.3.7 寬帶無線接入系統
- 1.3.8 尋呼系統
- 1.4 無線電頻譜資源
- 思考題
- 第2章 無線通信原理和關鍵技術
- 2.1 無線通信系統
- 2.1.1 無線通信基本原理
- 2.1.2 無線通信系統分類
- 2.1.3 無線通信網絡
- 2.2 無線信道
- 2.2.1 移動通信信道概述
- 2.2.2 多徑衰落信道的物理特性
- 2.2.3 信道傳播模型
- 2.3 多址技術
- 2.3.1 概述
- 2.3.2 多址技術類型
- 2.4 功率控制
- 2.4.1 功率控制的意義和準則
- 2.4.2 功率控制的分類
- 2.5 切換
- 2.5.1 切換的定義及過程
- 2.5.2 切換的分類
- 2.6 頻率復用
- 2.6.1 頻率復用方式
- 2.6.2 頻率復用系數
- 2.6.3 同心圓技術
- 2.6.4 軟頻率復用技術
- 2.7 無線網絡結構的演進
- 2.7.1 BSC-BTS網絡結構(2G網絡)
- 2.7.2 RNC+射頻拉遠分布式基站結構(3G網絡)
- 2.7.3 扁平式網絡結構(LTE網絡)
- 2.7.4 異構網絡融合架構
- 2.8 無線網絡通信協議棧
- 2.8.1 OSI分層
- 2.8.2 OSI各層功能
- 2.8.3 OSI數據封裝過程
- 2.8.4 無線通信協議棧解讀案例LTE
- 思考題
- 第3章 移動通信業務
- 3.1 移動通信業務的發展歷程
- 3.2 移動通信業務的分類
- 3.2.1 傳統電信業務
- 3.2.2 移動互聯網業務
- 3.3 移動數據業務的承載要求
- 3.3.1 業務類型
- 3.3.2 業務承載要求
- 3.4 移動通信業務質量要求
- 3.4.1 傳統電信業務
- 3.4.2 移動互聯網業務
- 3.5 移動互聯網業務解決方案和技術
- 3.5.1 移動流媒體業務解決方案
- 3.5.2 移動位置業務解決方案
- 3.5.3 開放業務體系結構
- 3.5.4 虛擬歸屬環境
- 3.5.5 分布式計算架構及技術
- 3.5.6 智能技術
- 3.5.7 輪廓數據技術
- 3.6 未來移動互聯網業務發展趨勢
- 思考題
- 第4章 移動通信業務模型與業務預測
- 4.1 移動通信業務預測的目的和主要內容
- 4.2 用戶和業務預測方法
- 4.2.1 用戶預測
- 4.2.2 業務量預測
- 4.2.3 業務分布預測
- 4.3 業務模型
- 4.3.1 CS業務模型
- 4.3.2 PS業務模型
- 4.4 業務量分解
- 思考題
- 第5章 GSM無線網絡
- 5.1 GSM網絡概述
- 5.1.1 GSM網絡發展歷史
- 5.1.2 GSM用戶發展狀況
- 5.2 GSM網絡主要技術原理
- 5.2.1 頻率配置
- 5.2.2 多址技術與無線信道
- 5.2.3 數據傳輸
- 5.2.4 不連續發射
- 5.2.5 功率控制
- 5.2.6 跳頻技術
- 5.2.7 小區選擇與重選
- 5.2.8 位置更新及切換
- 5.2.9 呼叫建立
- 5.3 GSM網絡技術體制和設計規范
- 5.3.1 無線通信設計的一般要求
- 5.3.2 GSM網絡技術體制
- 5.3.3 GSM網絡設計規范
- 5.4 GSM網絡技術演進
- 5.4.1 GPRS
- 5.4.2 EDGE及EDGE Evolution
- 5.4.3 多載波基站
- 思考題
- 第6章 cdma2000無線網絡
- 6.1 cdma2000網絡概述
- 6.1.1 cdma2000網絡結構
- 6.1.2 無線網元功能
- 6.1.3 系統接口與信令
- 6.1.4 cdma2000發展現狀
- 6.2 cdma2000網絡主要技術原理
- 6.2.1 CDMA通信原理
- 6.2.2 CDMA信道結構
- 6.2.3 cdma2000 1x關鍵技術
- 6.2.4 cdma2000 1x EV-DO關鍵技術
- 6.3 cdma2000技術體制和設計規范
- 6.3.1 cdma2000技術體制
- 6.3.2 cdma2000設計規范
- 6.4 cdma2000技術演進
- 6.4.1 EV-DO Rev.0技術
- 6.4.2 EV-DO Rev.A技術
- 思考題
- 第7章 WCDMA無線網絡
- 7.1 WCDMA網絡概述
- 7.1.1 網絡結構
- 7.1.2 接口
- 7.1.3 網元功能
- 7.2 WCDMA網絡主要技術原理
- 7.2.1 WCDMA技術特點
- 7.2.2 物理信道的幀結構及傳輸信道與物理信道的映射
- 7.2.3 擴頻與調制
- 7.2.4 Rake接收機
- 7.2.5 HSDPA原理與關鍵技術
- 7.2.6 HSUPA原理與關鍵技術
- 7.3 WCDMA網絡技術標準和設計規范
- 7.3.1 標準化進程
- 7.3.2 技術參數
- 7.3.3 技術體制和設計規范
- 7.4 WCDMA網絡技術演進
- 7.4.1 高階調制方式
- 7.4.2 MIMO天線技術
- 7.4.3 多載波技術
- 7.4.4 Femto
- 7.4.5 Home NodeB
- 思考題
- 第8章 TD-SCDMA無線網絡
- 8.1 TD-SCDMA網絡概述
- 8.1.1 標準化進展
- 8.1.2 網絡結構
- 8.1.3 網元功能
- 8.1.4 TD-SCDMA新技術應用
- 8.2 TD-SCDMA網絡主要技術原理
- 8.2.1 技術概述
- 8.2.2 TD-SCDMA系統的幀結構
- 8.2.3 TD-SCDMA系統物理層過程
- 8.3 TD-SCDMA網絡技術體制和設計規范
- 8.3.1 技術體制
- 8.3.2 設計規范
- 8.4 TD-SCDMA網絡技術演進
- 8.4.1 1.4MHz壓縮載波帶寬
- 8.4.2 TD-SCDMA系統的MBMS
- 8.4.3 TD-SCDMA系統的HSPA+
- 8.4.4 TD-SCDMA系統的家庭基站
- 思考題
- 第9章 LTE無線網絡
- 9.1 LTE網絡概述
- 9.1.1 網絡結構
- 9.1.2 網元功能
- 9.1.3 空中接口協議框架
- 9.2 LTE網絡主要技術原理
- 9.2.1 物理層主要技術參數
- 9.2.2 物理層幀結構
- 9.2.3 物理信道與傳輸信道
- 9.2.4 物理信道處理流程
- 9.2.5 邏輯信道
- 9.2.6 關鍵新技術簡介
- 9.3 LTE網絡技術體制和設計規范
- 9.3.1 LTE標準化進程
- 9.3.2 LTE技術體制、設計規范
- 9.4 LTE技術演進
- 9.5 LTE FDD與TDD的區別
- 9.5.1 主要技術差異
- 9.5.2 FDD與TDD系統的網絡性能差異
- 9.5.3 FDD與TDD系統的產品形態差異
- 9.5.4 FDD與TDD系統的網絡部署差異
- 思考題
- 第10章 LTE-Advanced無線網絡
- 10.1 LTE-Advanced網絡概述
- 10.1.1 LTE-Advanced制訂背景及標準化進展
- 10.1.2 LTE-A主要指標和需求
- 10.2 LTE-Advanced網絡主要技術原理
- 10.2.1 LTE-Advanced網絡主要新技術概述
- 10.2.2 載波聚合
- 10.2.3 Relay
- 10.2.4 CoMP
- 10.2.5 增強型上下行多天線傳輸技術
- 10.2.6 增強型小區干擾消除(eICIC)
- 10.3 LTE-Advanced網絡技術應用試驗
- 10.3.1 載波聚合
- 10.3.2 CoMP
- 10.3.3 增強型小區干擾消除(eICIC)
- 10.4 5G技術展望
- 10.4.1 5G需求
- 10.4.2 5G網絡結構及頻率
- 10.4.3 5G發展歷程
- 10.4.4 5G關鍵技術分析
- 思考題
- 第11章 天饋線系統
- 11.1 天饋線系統基本原理
- 11.1.1 天饋線系統組成
- 11.1.2 天線的基本知識
- 11.1.3 饋線的基本知識
- 11.1.4 泄漏電纜天線系統
- 11.2 智能天線
- 11.2.1 智能天線的基本概念
- 11.2.2 智能天線的結構
- 11.2.3 智能天線的技術實現
- 11.2.4 智能天線的分類
- 11.2.5 智能天線的應用
- 11.3 美化天線
- 11.3.1 美化天線的基本概念
- 11.3.2 美化天線的分類
- 11.3.3 美化天線的設計原則
- 11.4 天線的發展趨勢及新型天線
- 11.4.1 基站天線的發展趨勢
- 11.4.2 新型天線
- 思考題
- 第12章 移動通信室內覆蓋系統
- 12.1 室內覆蓋系統組成及方法
- 12.1.1 室內覆蓋概述
- 12.1.2 室內覆蓋系統組成
- 12.1.3 室內分布系統器件
- 12.1.4 無分布系統覆蓋方法
- 12.2 信號源
- 12.2.1 信號源劃分
- 12.2.2 信號源選取原則
- 12.3 室內分布系統
- 12.3.1 分布系統的種類
- 12.3.2 分布系統的選取原則
- 12.3.3 雙通道室內分布系統
- 12.3.4 室內分布系統技術指標
- 12.4 多制式合路室內覆蓋系統
- 思考題
- 第13章 移動網絡測試與仿真
- 13.1 概述
- 13.2 網絡測試
- 13.2.1 網絡測試方法
- 13.2.2 網絡測試指標
- 13.2.3 網絡測試儀表
- 13.3 網絡仿真
- 13.3.1 前期準備
- 13.3.2 初步仿真
- 13.3.3 詳細仿真
- 13.3.4 關鍵技術建模方法
- 13.3.5 網絡仿真案例
- 13.4 總結
- 思考題
- 第14章 寬帶無線接入系統
- 14.1 寬帶無線接入系統簡介
- 14.2 WLAN
- 14.2.1 WLAN簡介
- 14.2.2 WLAN系列標準
- 14.2.3 WLAN頻段及物理層技術
- 14.2.4 WLAN設備
- 14.2.5 Mesh
- 14.2.6 WAPI
- 14.3 其他寬帶無線接入技術
- 14.3.1 本地多點分配系統
- 14.3.2 3.5GHz固定無線接入(FWA)系統
- 14.3.3 微波接入全球互通
- 14.3.4 移動寬帶無線接入
- 思考題
- 第15章 微波通信系統
- 15.1 微波通信系統基本概念
- 15.2 微波通信系統組成及工作原理
- 15.3 分組數字微波通信系統
- 思考題
- 第16章 衛星通信系統
- 16.1 衛星通信系統簡介
- 16.1.1 衛星通信的概念
- 16.1.2 衛星通信的工作頻段
- 16.1.3 衛星通信系統組成
- 16.2 典型衛星通信系統
- 16.2.1 北斗衛星系統
- 16.2.2 銥星衛星通信系統
- 16.2.3 海事衛星通信系統
- 16.2.4 VSAT衛星通信系統
- 16.3 衛星通信技術
- 16.3.1 MIMO技術
- 16.3.2 衛星載荷技術
- 16.3.3 更高頻段衛星通信技術
- 16.3.4 激光衛星通信技術
- 16.3.5 衛星互聯網技術
- 思考題
- 第17章 無線通信的電磁兼容與防護
- 17.1 電磁兼容
- 17.1.1 干擾原理分析
- 17.1.2 系統間干擾分析方法
- 17.1.3 系統間干擾隔離措施
- 17.2 電磁輻射與電磁防護
- 17.2.1 電磁輻射的基本概念
- 17.2.2 電磁輻射對人體的影響
- 17.2.3 電磁輻射的限值
- 17.2.4 通信電磁輻射標準
- 17.2.5 通信臺站電磁輻射的計算
- 17.2.6 通信臺站環境影響評價
- 思考題
- 參考文獻 更新時間:2020-08-31 10: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