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媽媽不吼不叫讀懂兒童敏感期
- 魯鵬程
- 1145字
- 2020-04-14 14:18:12
8.發現語言具有一種力量,而最能表現力量的話是詛咒
——并非孩子學壞了,我們要學會冷處理,當然也要反省一下自己
不少媽媽發現三四歲的孩子學會說“粗話”了,他會詛咒父母或者其他小朋友,有時還會自言自語地說一些“粗話”。
一位媽媽發現3歲的女兒最近脾氣似乎變“大”了,稍不如意就會大喊:“打死你!打死你!”邊說還邊揮舞著小拳頭示威。不久后,她類似的語言更多了。比如,“我恨你”“我踢你”“你是豬頭”。
媽媽感到很費解:以前女兒遇到不開心的事總是大哭,自從她3歲以后,就開始愛說各種詛咒的話。即使在高興的時候,她也偶爾會冒出一兩句“粗話”。
有一次,她聽到電視里傳出的音樂,就開始手舞足蹈。她跳著跳著突然伸出腿對媽媽說:“我要把你踢飛了!”面對女兒突如其來的“粗話”,媽媽一時不知該如何應對……
其實,這個小女孩并不是喜歡說“粗話”,當她說出這些話語時,并不是在故意淘氣,而是因為她發現某些語言比較有力量,能夠與其他人產生“共鳴”。也就是說,當孩子發現他說出某些話會引起他人強烈反應的時候,他會覺得很新奇。所以,他就愿意去重復這種行為,反復說這些“粗話”,以此獲得他人的關注。
當我們發現孩子開始喜歡說詛咒的話時,不必過分緊張,也不要以為孩子學壞了,更不能因此而吼他。我們越對他的表現反應強烈,他就越喜歡這樣做。
那么,面對這種情況,該如何應對呢?
盡量“漠視”孩子的詛咒
一位媽媽給3歲多的女兒穿鞋子,女兒突然說了一句:“你弄疼我的腳了,壞媽媽!”媽媽先是一愣,然后馬上意識到女兒已經進入詛咒敏感期了。她沒有生氣,而是平靜地說:“鞋子穿好了,我們可以出去了。”
看到媽媽對她的話沒有反應,女兒似乎不太甘心,她繼續重復道:“壞媽媽!壞媽媽!”媽媽就像沒有聽到女兒的話一樣,牽起女兒的手往外走。女兒忍不住了,站到媽媽面前說:“我在說壞媽媽呢!”媽媽依舊平靜地說:“媽媽聽到了,我們去超市吧。”看到媽媽一直都沒什么反應,女兒覺得這個游戲不怎么好玩,于是就放棄了。
當孩子喜歡說“粗話”時,可以像這位媽媽一樣冷處理。當孩子發現這些話不能引起別人的反應時,就會覺得無趣,自然也就不喜歡說了。
自我反省,尋找“粗話”的源頭
孩子講“粗話”一定是從哪里學到的,我們應從孩子所處的環境出發,尋找“粗話”的源頭。我們和孩子相處的機會最多,我們的語言習慣也很容易影響孩子。身為媽媽,應該首先反省自己有沒有說“粗話”的習慣,有則改之,無則加勉,要努力為孩子創造一個純凈的語言環境。
試著用良好的語言去回應孩子
當孩子說“粗話”的時候,媽媽除了盡量漠視孩子的詛咒之外,還可以嘗試用良好的語言去回應孩子。
例如,孩子不高興的時候可能會說“臭媽媽”,這時媽媽可以回應一句:“我不是臭媽媽,是香媽媽,就像你一樣香噴噴的!”這時孩子就有機會去重復新的、好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