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媽媽不吼不叫讀懂兒童敏感期
- 魯鵬程
- 1562字
- 2020-04-14 14:18:11
7.對句子表達的意思感興趣,喜歡重復或模仿他人的話
——這是孩子語言的“高級”重復階段,不必驚訝,跟他一起做句子表達的游戲
兩歲半的男孩發燒了,媽媽帶他去看醫生。
醫生詳細詢問后,說:“先測一下體溫。”
這時,坐在一旁的男孩立刻跟著說:“先測一下體溫。”
醫生診斷完后,開了藥方,并囑咐媽媽說:“一天服三次,每次吃兩片。”
男孩又跟著說:“一天服三次,每次吃兩片。”
之后,醫生每說一句話,男孩都跟著學一句。
醫生被他逗笑了,說:“發燒了還這么有精神呀?”
男孩沒有回答,而是繼續重復:“發燒了還這么有精神呀?”
很多孩子會像這個男孩一樣喜歡重復別人的話,即使你問他話,他也不回答,只是樂此不疲地重復著。有的媽媽不理解孩子的這種行為,以為他在故意淘氣,甚至因此而呵斥他,對他大吼大叫。
事實上,孩子的語言就是通過不斷重復漸漸學會的。每個孩子都會有“鸚鵡學舌”的過程。比如,3~6個月的孩子會發出連續的音節,6~12個月的孩子開始模仿大人的發音和音調,一歲多的孩子通過模仿和重復,已經能夠掌握幾十個詞語。
當他對成人口中的每一句話產生興趣,并發現每句話都能表達一個意思的時候,就會不自覺地去重復和模仿他人的語言。同時,這也說明孩子的口齒已經發展到了能夠模仿整句的程度。
當他聽到我們和別人聊天的時候,就會在一旁重復他認為好玩的句子;他看到我們和別人打招呼的時候,也會很自然地去模仿……
在不斷模仿和重復的過程中,孩子的語言能力不斷得到發展,而這種在我們看來無聊而單調的重復行為,正是孩子學習語言的重要途徑之一。
允許孩子自由地模仿語言
在孩子的語言敏感期內,他模仿的語言可謂五花八門。無論是優美的語句,還是不雅的言辭,他都有可能去模仿和重復,并樂此不疲。當孩子重復文明、正常的語言時,你感覺可能還會好一些,頂多認為他有點頑皮;當孩子無意間重復了不文明的話時,有的媽媽就會馬上制止,甚至大吼孩子。
其實,年幼的孩子并不能理解他所模仿的語言的含義,所以,文明的語言和不文明的語言對他來說區別并不大。他只是對某句話很敏感,并認為那句話很有意思。所以說,孩子的模仿只是單純的模仿,他模仿出來的話并不具有什么真實的意義。
因此,你大可任他去自由模仿,不用強迫孩子不許說某句話,也沒有必要沖他大吼大叫。否則,反而會強化他的這種行為。如果冷處理的話,當他對這句話的新鮮勁頭過去之后,自然就不會說了。
用正確的語言習慣影響孩子
我們可能會發現,某個孩子說話的表情、語氣和他的媽媽如出一轍,這是因為孩子和媽媽接觸最多,他的語言習慣受媽媽影響最大。鑒于孩子超強的模仿能力,媽媽應在生活中注意自己的語言習慣,無論措詞還是用句都要簡單明了,這樣孩子模仿到的才可能是正確的語言邏輯。
同時,媽媽也應該注意使用正面積極的語言。比如,要經常說“我相信你!”“你能行!”“媽媽愛你!”之類的句子,而不要常說“不可能!”“你能行嗎?”“我不愛你了!”之類的負面語言。媽媽常說正面積極的語言不僅能使孩子養成良好的語言習慣,還有助于培養他積極樂觀的心態,這對孩子的心理成長會大有益處。
跟孩子一起玩句子表達游戲
在孩子喜歡重復他人說話的敏感期內,媽媽應抓住機會,多對孩子進行一些有目的的語言訓練,幫助他更熟練地掌握語言。
比如,可以和孩子一起玩句子表達的游戲。比如,在送孩子去幼兒園的時候,可以問:“寶寶要去哪里?”然后繼續說:“寶寶要去幼兒園。”要鼓勵孩子重復這句話,他在學會這句話的同時,也理解了這句話的意思,并學會了如何回答相應的問話。
還可以教孩子一些帶有象聲詞的話。如“小貓說話——喵喵喵”“小狗說話——汪汪汪”“小羊說話——咩咩咩”……這樣的話在孩子聽來會更有意思,他模仿得也就更快。
通過和孩子一起做句子表達和重復的游戲,能夠幫助孩子從單純的模仿過渡到對語言的組織和創造上,這樣也有利于開發孩子的思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