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媽媽不吼不叫讀懂兒童敏感期
- 魯鵬程
- 927字
- 2020-04-14 14:18:09
在孩子敏感期內,尊重他的發展,給他充分的自由
當孩子處在敏感期時,如果媽媽從自己的意愿出發,給他增加一些不必要的約束,使他不能自由發展,那么他的敏感期也許就會過早地結束。而這樣一來,他的心理需求可能就得不到滿足,與之相應的能力也就無法得到及時的鍛煉與提高。
舉個例子來說,生活中有很多媽媽最看不得孩子爬上爬下,一旦他想要爬高,媽媽就會立刻把他緊緊抱在懷里,并不斷地給他講爬高的危險性。最終,孩子就被剝奪了任意探索空間的行動自由。但這樣一來真的好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一位媽媽說:“我兒子在3歲時,喜歡爬上爬下,喜歡踩著馬路牙子走路,喜歡一級一級地上樓梯后再下樓梯。他還愛上了捉迷藏的游戲,經常躲在窗簾后面、茶幾下面、衣柜里面。其實一開始我總覺得心驚肉跳,怕兒子一不小心摔了、碰了,我也無數次地想跟在他后面說‘不’,但最終我還是忍住了。因為我覺得如果我那樣做了,兒子的自由與發展空間無形中也就被我束縛了。記得書上說,兒子這樣的表現代表他進入了空間探索的敏感期,我相信他所有的行為都是他自我發展與鍛煉的需要。”
這位媽媽的做法是正確的,處在敏感期的孩子有很多行為也許在我們看來是怪異的、幼稚的,甚至是毫無道理的,但他卻能夠從這樣的行為中獲得滿足感,這是他內心的一種需求。而且,從某種角度來說,敏感期不僅僅是孩子內心發展的需要,更是他自我提升的一種需要。
如果這位媽媽當時就對孩子說了很多“不”,制止他登高、爬樓梯、鉆衣柜的行為,那么也許當時孩子會變得乖一些,可他的空間感與立體感的培養卻受到了阻礙。由于在空間敏感期中缺乏對孩子空間探索能力的培養,那么日后孩子在學習幾何時,也許就會遇到空間建立障礙,他的學習自然也就會遭遇很大的困難。
事實上,孩子的各種能力發展可能都會經歷一個特定的敏感期,這會激發他的潛能,使他的各項能力在看似玩耍的行為中得到進一步的拓展。
所以,孩子處在敏感期時,只要不是危及健康或安全的原則問題,就要給他一個足夠的活動空間。媽媽此時應該放慢腳步,學著去適應孩子的活動節奏,站在他的角度去考慮,尊重他的成長,給予他最起碼的信任,可以選擇恰當的時機協助他,但一定不要隨便干預。這樣,我們才不會人為地給孩子增加過多的限制,也才能助孩子更好地進行自我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