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媽媽不吼不叫讀懂兒童敏感期
- 魯鵬程
- 913字
- 2020-04-14 14:18:09
用愛和智慧與孩子進行心靈溝通,讓他感受到我們的愛
3歲多的孩子會突然發現語言的魅力,有時他會沒完沒了地學人說話,有時他又會樂此不疲地冒出一句又一句“粗話”;4歲多的孩子可能又會陷入某種情感之中無法自拔,他經常會因為一件小事而哭泣,突然就感到自己很委屈;他還可能會拿著筆到處亂畫,在所有原本很干凈的地方留下他那并不高明的“大作”……
在一個又一個敏感期中,孩子會做出很多令我們感到匪夷所思的事情,有時還會讓我們無比頭疼,有時甚至會使我們倍感憤怒。
面對這種情況,我們又該如何做?表達憤怒嗎?還是換一種表達方式呢?
4歲的女兒剛一回家就對媽媽說:“我討厭爸爸。”媽媽驚訝地問:“為什么?”女兒忽然哭了起來:“爸爸和人吵架了,他是大壞蛋!”
原來,剛才爸爸和超市的收銀員發生了口角,忍不住罵了幾句,結果這種情緒傳染給了女兒。媽媽拍拍女兒的頭說:“爸爸并不是故意的。”說完,她連忙向一旁站著的爸爸使了個眼色,爸爸趕緊過來說:“剛才的確是爸爸的錯,不該罵人。寶貝嚇著了吧?爸爸下次一定改正!”聽了爸爸的話,女兒從一開始的哭泣慢慢轉為了抽泣,后來點了點頭說:“爸爸,我原諒你了。”
這個孩子顯然處在情緒敏感期,而媽媽和爸爸的做法是正確的,他們成功地處理了孩子的情緒。
事實上,當孩子處于敏感期時,他的各種情緒也同樣是敏感的,媽媽如果能用愛給予孩子包容,那么孩子的內心就不會被不安所占據;如果能采取智慧的處理方式,那么孩子就會感受到我們對他的愛,他的不良情緒也許很快就會消除。
另外,孩子在某些敏感期所做出的看似出格的行為,無論是罵人還是搗亂,其實都只是他敏感期的特有表現。要寬容看待,不要訓斥他、吼他,如果實在無法忍耐,完全可以置之不理,以減弱他對某種行為的興趣。
而當孩子對他自己的行為產生情緒時,媽媽也要及時用愛來緩解他的情緒。比如在秩序敏感期中,孩子會堅持自己穿衣服的順序,但他又說不出為什么要這樣做,一旦媽媽不小心違反了他的秩序,他就會變得急躁起來。這時媽媽也要用愛與孩子進行心靈的溝通,要理解他想要遵守秩序的心理,適當地順從他的意愿,尊重他的成長。這樣孩子才會更加安心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他的潛能也更容易被激發出來,并在他的生命中發揮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