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章 依靠分配解決的問題

對于注重實際的人,以及對于學者來說,有一個經濟問題極其重要,這就是,在對財富提出所有權要求的那些人中怎樣分配財富。社會收入分成工資、利息和利潤,這有自然規律可以作為依據嗎?如果有的話,那又是怎樣一條規律呢?這是需要加以解決的一個問題。所謂“財富”,是指人類福利的來源,即能轉移的數量有限的原材料等。參看本書作者所著的《財富的哲學》。

大多數人都主要靠勞動謀生,因此,對于這些人來說,一切經濟因素引起的結果,一般都是呈現為工資這種切實可行的形式的。技藝精通了,分工細化了,機器運轉了,這一切所導致的結果是,雇傭勞動者所得到的等于雇主付給他們的工資。這個工資數額,不僅決定著這些人自己能夠享有的舒適程度,而且還決定他們能為孩子確保多高程度的文化、健康和福利。另外,由于代代相傳,工資高低對工人階級福利的影響還是具有累積性的。一個人掙到錢了,這可以看作是凝聚為某種物質形態的潛在福利;這種潛在福利,設想工人現在得到了,而且足以使他們生活在很舒適的環境下,則他們的子孫的生活或許還會再舒適一些。由此可見,決定勞動者的長期生活水平是否會有某種升降趨勢的,就是工資規律所具有的這一性質。

工資通常都是由一個人付給另一個人的,因此,所付金額按協議加以調節后,看起來似是取決于合同雙方相對能力以及精明程度的。因為買賣策略就是勞資雙方按照各自幾個方面的能力付諸實施的一項重要藝術。不過,還是有一種市場工資率的,這種工資率基本上是受無可懷疑的和隱秘不明的因素所控制的。事實上,所謂“市場上的討價還價”,也就僅限于一定的地方而已,而且還只在窄小的范圍內才對勞動薪金額有所影響。我們下面還要指出,工人通常憑機敏或以堅定的立場向雇主索取的那個薪金額,是受勞動中所含的生產力限制的;而控制工資合同通行條款的那幾種因素,則是決定生產力數量的那些因素。總之,在勞動力市場那種令人困惑的斗爭中,存在著一條深奧的起作用的自然法則。

該自然法則的作用,在于把社會總收入分成通用的異質的三份。該法則使社會年總收入自行分成三大總額,即工資總額、利息總額和利潤總額。土地的租金,考慮到后面要提到的原因,在這里是與利息合在一起的。不過,這就得擴充傳統地租理論,而不是否定該理論。這幾項總額分別指勞動的收益、資本的收益和由勞動的雇主和資本的使用者完成的某種協調過程的收益。這類純粹協調的工作,我們當稱作企業家的功能,而這一功能享有的報酬,我們則稱作利潤。企業家的功能本身并不包括對資本的運作和所有,它完全在于建立和維持各種生產要素之間的有效關系。

我們前面已經指出,工人盡管有可以采取的多種討價還價的策略,但他們可從雇主那里得到的薪金工資還是受屬于勞動自身的生產力的限制的,因此,有關工資規律的研究,也就必須探究決定這種生產力的那幾種影響因素。現在,我們可以提出下列更為一般的一個論點——后面再予以證明——自然規律想怎樣就怎樣時,歸屬任何生產功能的收入所占的份額都由它的實際產量所估計。換句話說,自由競爭往往會使工人得到勞動所創造的東西,資本家得到資本所創造的東西,而企業家則得到協調功能所創造的東西。

按照這種看法,有關分配的這整個研究也就是對具體生產的一種研究了。它是對創造財富的活動所作的一種分析,是對三類要素共同形成財富這個過程中各自對共同結果所起的作用的一種探索。每一種生產要素都賦予產量中一個可以辨明的份額,每一種生產要素都賦予一種相應的報酬,這就是分配的自然法則。這個論點,我們還得予以證實;與任何導言所能說明的相比,更多的還得看它是否是真理而定。社會以其現狀存在的權利,以及還會繼續如此存在的可能性,顯示出利害攸關。這些事實使分配這個問題具有了難以估量的重要性。

工人階級的福利取決于他們獲得的多少;但是他們對待其他階級所持的態度——因此,還有社會狀況穩定與否——則主要取決于這樣一個問題,即他們生產了什么,而不是他們所得是多少。如果他們創造了大量財富,而且就盡數歸他們所有了,則他們很可能就不會尋求社會的革命性劇變了;但要是他們看來好像是生產得多,而歸己的卻只是其中很少的一部分的話,則其中就會有很多人成為革命者,而且他們都會有權利這樣做的。對充斥于社會的譴責之聲是“剝削勞工”。“工人”,據說是“他們所生產的常受剝奪,而這種剝奪往往還是在法律形式內按照競爭的自然法則實現的”。要是這一指控證據確鑿,那么,每一個頭腦正常的人就都該成為社會主義者了;而他們改造工業體系的熱情,就當成為衡量和表達他們正義感的標尺了。然而,如果我們要對此類指控加以檢驗的話,那我們就得進入生產領域,就得把社會各行各業的產品分解成它的組成要素,進而看看競爭的自然效應是否使每一個生產者都得到了各自促成的那個數額的財富。

要是每個生產者的所得產品和所占份額證明的確是如愿以償了,那么我們還需深入了解這各項收入的增幅是絕對大了一些還是絕對小了一些。我們必須弄清楚,發展是使工人生產率提高了因而工薪上漲了,還是使工人生產率降低了因而工薪下降了。我們還得知道,在這幾個方面,發展是重視資本以及企業的作用了,還是漠視資本以及企業的作用了;在發展過程中,資本的所有者和資本的使用者是境況好轉了還是每況愈下。既已先行經由判別現行社會狀態是否使人人都擁有了一份屬于自己的財產了,檢驗了這種社會狀態的公正的一面,接著我們還得弄清楚,但凡歸屬于人們自己的那一份財產,是變得越來越大了還是變得越來越小了,以期檢驗一下這種社會狀態的慈善的一面。現行社會制度能否繼續存在的權利,歸根結底取決于它的公正;但是,令其按其自己的方式發展適合與否,則完全取決于它的慈善。因此,我們首先必須知道,我們是否有權令自然經濟因素即如它們在起著作用的那樣發揮作用;而且我們還得知道,以效用為理由讓自然經濟因素如此發揮作用是否就是明智。

當然,我們這個世界的全部收入都是在全世界所有人中分配的,但這門分配科學并不直接決定每個人該得到什么。人們的分享是另一類分享的結果:只有把社會的總收入分解為工資、利息和利潤等部分,將作為獨特的幾類收入直接而且完全地納入經濟學領域內,則個人的分享才可望決定。按性質來說,這幾類分享是各不相同和各有各的起源的,其中,一類源自完成工作,另一類則因提供資本而得以實現,再一類則是依據協調這兩種生產要素的成效大小而決定。另外,每一個人的收入幾乎都是復合型的。工人擁有自己的某種資本,資本家完成某種勞動,而企業家則通常既擁有資本又完成某種勞動。某一個人的收入在何種程度上從一個來源取得還是從另一個來源取得,這取決于來源種類與本書所能包括的還要多的影響因素。我們無法探究一個資本家究竟完成了多少勞動。我們希望弄清楚的只是工資率本身由什么來決定,而純利率本身由什么來決定,以及純收益本身又由什么來決定的。一旦這幾種費率一一確定了,則某一個人的收入也就取決于他所能完成的工作的數量和性質、他所提供的資本的數量,以及他所做的協調工作所及的范圍和種類。凡是非人們所能控制的,而是由某種一般的純粹經濟規律所決定的,則都是由這樣一種產品的歸屬所決定的,這種產品就是勞動和資本兩種要素所能夠創造的而且最終所能得到的。

接下來,我們就嘗試著揭示決定三類收入數額的那幾種因素,而且僅限于此。不過,這可是一個引人注目的事實,即使我們僅限于這種探索,但要是成功了,我們確是解決了把人們按敵對階層分類的個人隱私問題。發現決定工資率、利率和純利潤率的規律后,我們就可以判斷甲某人對乙某人是否不滿了。盡管我們并沒有就弄清為什么其中一個人年收入僅500美元,而另一個人卻是50000美元,但是就這兩種收入來說,我們還是弄清楚了這兩個人各自是否得到了理當歸己的那一部分。不過,這兩類分配盡管緊密相關,但還是得分清楚。

按人數分配,決定的是每個具體的人的收入。按照這種分配,甲某人年收入為500美元,乙某人為50000美元,而丙某人為500000美元,如此等等,而不論其中任何一個人的收入是如何獲得的。我們所謂按職能分配,則是決定在某個具體的行當應獲得多少。這一分配就是決定某個等級的勞動的日工資為1.50美元,而不論是誰完成那項勞動;它決定利率為5%,而不論誰得到。這兩類分配的區別既明顯又重要,因為給其中一個人所劃的界線,是影響到給另一人所劃的界線的。把某個人的收入看作是被除數,那么,按照某種按職能的分配,你可以把這筆收入分成工資、利息和利潤。因為這個人在這幾個行當中的每一個行當都可能得到一點。如果把全部工資都看作是被除數,那么,根據按人數分配,你也可以把這個總額分成每一個人都能得到的那幾份工資。

要強調的是,在理論上,利潤并不對抽象意義上的工資負有道義上的責任,雖然獲得利潤的企業家或許就得給領工資的工人一點什么似的。權利總是屬于個人的,而且只有感覺靈敏的人才有權利,因為只有明智的人才有責任感。因此,在工資從每天1.5美元降至每天1美元這一事實面前,就根本不存在對或錯的問題;但是,從勞動力的每一個成員的日薪中扣下0.5美元,且把它加到雇主的所得上,這就在雙方之間提出了一個公正還是不公正的關鍵問題了。問題在于:雇主占有工人生產的什么了嗎?工人階級之間始終懸而未決的正是這個問題。每一天都有一定的數量的日薪由一個階級交給另一個階級。這個數量是由人們可能同意而且是能長存的一條原則決定的嗎?這條原則待人公平嗎?這個問題是涉及個人的,但它又是由有關純粹按職能分配的一門學科予以解決的。

要是每一種生產職能都按其產品數量付酬的話,那么,每個人所能得到的也就都取決于每個人各自能生產多少了。如果他是工作的,那么他所得到的也就取決于他所創造的;要是他還提供資本,那么他就還能從他的資本所能生產的那一部分中再得到一份;再進一步講,要是在協調勞資關系上他提供服務了,那么他就還可以得到單獨溯及那一職能的產品。只有按照這幾種方式之一行事,一個人才能生產出東西來。如果他憑借這三種職能之中的任何一種,得到了他使之所生產的一切,那么他也就得到了他所創造的一切。如果工資、利息和利潤,就其本身考慮起來,都是按照一種合理的原則確定的,那么,同行業不同階層的人們就不會相互抱怨了。如果各項職能都是按照它們的產品計酬的,則人們就應該按產品產量付酬。因此,盡管權利是屬于個人的,但是涉及分配的權利問題,卻是經由職能的學習可以加以解決的。

實際上,我們還可以深入地進行純粹倫理的研究。我們可以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即人人都按產量計酬的一種規則,在最高層次的意義上是否就是公正。實際上,就有某些社會主義者宣稱這一規則是達不到公正的。各盡所能、按需付酬,這是人們熟悉的用以表達某種公平分配的理想的一句常用套話。按照這一規則,那就得從某些人的產品中拿出一部分用予滿足更急需的人們。不過,這樣做會違背人們通稱的財產權。這公正與否的問題,不在這里的探討范圍之內,因為它是個純倫理學的問題;反之,我們面臨的則是一個經濟事實問題。自然分配就能識別出人們的產品及其收益了嗎?我們得到的和民法使我們有權擁有的,果真就是我們憑創造而得的自己的財產嗎?我們現有的實際財產,從一開始就是取決于生產嗎?

工人帶著他口袋里的工資離開工廠時,這是民法保證他可以這樣帶走的;但在離廠前,他可是所在行業當天創造的財富中的一部分的合法所有人。由于某種原因,他所不懂的決定他的工資會是多少的那個經濟規律,是使他的工資額與他當天的產品產量相稱呢,還是就迫使他把他合法擁有的工資中的一部分留給雇主呢?迫使人們把按照創造權說來就歸他們所有的一部分財富留給雇主的一種謀生方法,當屬一種體制性的敲詐勒索,這是對財產權據以形成的原則的一種違法行為。

這就是我們必須解決的問題。這完全是一個與事實有關的問題。即使認為應該成為財產所有權依據的這一規律,也即“誰創造歸誰所有”這一規則,果真就在財產所有權歸屬開始之處發揮作用了,那么,在工廠等處,就可以在那里就所創造的價值進行支付了,余下的,重實際的人就得按其性質完善這種行業制度,以至于這一流行規則的例外,或許就能少見一些、次要一些了。對不是體制性的敲詐勒索,我們就得反其道而行之;但是,顯而易見,在認為財產權取決于一個生產者對他所創造的東西的這樣一種要求權的社會,一般說來,必然維護在所有權起源之處即對勞動所作的支付上所擁有的權利,否則,在社會結構的基礎上,就會有一種爆炸性因素,這個因素遲早會毀了這一基礎。要是不保護財產,國家就沒有必要存在。因此,一個國家要是迫使一個工人把憑借創造權就屬于他的財產硬是扣除并留給工廠了,那么,它就會在一個決定性的關頭歸于失敗。如果實際工資是勞動的全部產品,如果利息是資本的產品,如果利潤是某種協調行為的產品,那么,財產一開始就會處于受保護之下。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防城港市| 汾阳市| 德钦县| 翁牛特旗| 赤壁市| 安庆市| 湖南省| 巩留县| 大洼县| 梁山县| 菏泽市| 丰城市| 格尔木市| 平定县| 柳州市| 崇州市| 池州市| 廊坊市| 香格里拉县| 铜梁县| 南城县| 永善县| 怀化市| 红桥区| 来宾市| 阿图什市| 甘孜| 水城县| 集贤县| 浏阳市| 廉江市| 鹿泉市| 奎屯市| 固安县| 清苑县| 商都县| 江安县| 巴东县| 贡嘎县| 阜康市| 九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