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前言

本書旨在說明社會收入分配是受某種自然規律控制的,以及如果這一規律在無阻力情況下起作用的話,則各生產要素就均能得到各自所創造的財富。盡管工資由于人們自由達成的協議而可能有所調節,但本書要人們注意的是,這種交易所達成的工資率,往往還會等于人們所在行業可歸因于勞動自身的那一部分產品;盡管利息或許受類似自由達成的協議調節,但它還會自然地趨向于與可單獨歸因于資本的那一部分產品相等。在經濟體系內財產所有權就要發生——勞動和資本得到國家隨后視之為歸其所有的那個數額——的這個時刻,社會慣例與財產權據以產生的這一原則是相一致的。只要這一原則不受干擾,那么人人生產多少也就都能得到多少了。

在1881年以來相繼發表的一系列論文和專著中,我嘗試著就該理論的各組成部分作了系統闡述,該理論是分別涉及價值、資本、工資、利息、地租和利潤的。這些論文分別刊行和發表于《新英格蘭人》(the New Englander)、《經濟學季刊》(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耶魯評論》(the Yale Review),《政治學季刊》(the Political Science Quarterly)、《政治學和社會科學學會年報》(the Annals of the Academy of Political and Social Science)、《政治經濟學雜志》(the Revued’ Economie Politique)、《政治經濟學詞典》(the Dictionary of Political Economy),以及美國經濟學聯合會出版的專題著作和專題研究叢書?,F在,在對這些尚不屬完全的敘述作出有條理的安排外,我還要作大量的補遺。

自然的這一用語被古典經濟學家當作靜態的一詞的同義詞,與價值、工資和利息等等的標準一起不經意地使用了;本書要提出的正是諸如此類自然的或靜態的標準。本書旨在說明,假如工業領域的種類及其活動的特征方面發生著的變化停止在即的話,則貨物的市場價格、勞動的工資和資本的利息會與何種費率相一致。本書的行文力圖把在分配領域內起作用的靜態因素與動態因素徹底分開?,F實社會從來都是動態的,而其中我們最為關注的那個部分則尤其如此。變化和進步到處顯而易見,工業社會在不斷呈現新的形式以及推出新的功能。由于有了這一持續演變,當今的工資標準和利息標準,再過十年就不會照用了。然而,今天還是有正常標準的。在所有變化中,還是有在發揮作用的因素的,它把費率確定在這樣一種水平,以至于無論何時工資和利息都會趨向于一致。不論海洋怎樣地風高浪急,總會有某種理想的平展展的水面任憑波瀾起伏而呈現出自己來,乃至洶涌的實際水面都因它而僅限于起伏而已。同樣也有靜態標準,按照這一標準,就是動蕩不止的市場、實際的價值、工資和利息也往往會趨于一致。

假如勞動和資本都是供給量固定不變的,假如生產方式的優化止步不前了,假如資本不復加強控制了,假如消費者的欲望永不改變了,那么工資率會怎樣呢?當然,提出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們是假設工業還要繼續發展,而且盡管導致進步的因素陷于癱瘓了,但是社會財富還是會在完全非正統競爭的影響下繼續得以創造出來的。當然,這種條件下繼續保持的工資額和利息額以及工資率和利率,指的是在進步力量導致的一切失調的情況下存在的現象,而實際市場的行情是無論何時都會趨向于那些工資額和利息額以及工資率和利率的。它們是科學一直在探索的,從理論上說,是“自然的”工資率和利率。

在介紹這種自然工資率和自然利率所以是固定的這些規律時,本書試圖完成一項工作,這項工作是建設性的,它是不會引起爭議的。本書由于注意對比研究某幾種理論,因而某幾個觀點就明白清楚而言會有所提高,但對這些理論的系統批評就差強人意了。如果各種分配理論都要加以詳述的話,那就得寫出篇幅不小于本書且還得是專論爭議的這樣一部書。原計劃決定相對較少地提及其他著作,但這樣一來,或許就讓讀者無從肯定本書的某個部分是否就是借用現有的經濟學文獻了,因此,這里似是很有必要申明,本書沒有一個部分是如此有意識地照搬的。一開始發表上述一系列論文中的幾種時,據我所知,只有一個重要論點是如此得來的。有一個很重要的論點或許就取自早期經濟學家馮·杜能(Von Thunen)的著作;而且,要是我在發表某幾篇含有某種類似說法的文章前就讀過該著作中表述該論點的這一節的話,那么,那些文章也就不至于不提及這位經濟學理論領域內的光輝先驅的這一著作的了。這一忽略現已給予彌補了。在一個冗長的注釋中,我指出了馮·杜能的工資和利息的最終生產率理論與我自己的理論的異同之處。在某種程度上,這兩個理論可用同樣的術語加以闡述;不過,實際上這兩者的差別又是帶有根本性的。

亨利·喬治(Henry George)先生提出的工資是由一個人通過耕種不付租金的土地所能創造的那種產品而決定的這一見解,是最早令我探索的一種方法,按照這種方法,即可使各地勞動的產品與共同起作用的其他生產要素的產品脫鉤,而且可以分別予以決定;導致獲得要在這里加以描述的這一規律的正是這一探求,而探求所得的結果則表明,在完全自由競爭的條件下,根據這一規律,各種勞動的工資都趨向于與各自都可歸因于這種勞動的產量。“最后一個單位”的勞動的產量,與單獨考慮起來的每一個單位的產量是相同的;而且,假如正常趨勢是恰到好處地起作用的話,那么,這一說法不只是對每一個單位是適用的,而且對作為一個整體的勞動力來說也都是適用的,也即其產品及其工資都是相同的。

這里所述的理論與奧地利經濟學家卡爾·門格爾(Karl Menger)、弗里德里希·馮·維塞爾(Friedrichvon Wieser)的理論既有相似之處又有差別;區別這里提出的理論體系和其他理論體系的一個引人注目之處在于承認永久資本也即生產資料的一種永久基金,與具體的資本貨物也即使用過程中易損毀的生產工具之間的那種差別。該理論與前部長馮·龐巴維克(VonBohm-Bawerk)新近發表的那個引人注目的理論之間的關系,待論述分配的動態之后,再有一書問世即可說清楚。要是目前這個計劃就接受了它的話,則我自當樂于引用和討論對分配理論文獻作出的很多具體貢獻,例如艾爾弗雷德·馬歇爾(Alfred Marshall)教授、弗朗西斯·A.沃克(Francis A.Walker)校長、阿瑟·T.哈德利(Arthur T.Hadley)校長、弗蘭克·W.陶西格(Frank W.Taussig)教授、威廉·斯馬特(William Smart)教授、約翰·A.霍布森(John A.Hobson)先生、查爾斯·W.麥克法蘭(Charles W.Mac-Farlane)博士、斯圖爾特·伍德(Stuart Wood)博士以及赫伯特·M.湯普森(Herbert M.Thompson)先生等等的鴻篇巨制。對以下三位,我要感謝他們的概括性的激勵和建議,這種激勵和建議影響所及,在我所作的任何理論研究中,莫不留下深刻的印記。他們是我的老師,海德堡大學已故卡爾·克尼斯(Karl Knies)教授,我早期經濟學研究的同事,也即哥倫比亞大學的富蘭克林·H.吉丁斯(Franklin H.Giddings)教授,以及賓夕法尼亞大學的西蒙·N.帕滕(Simon N.Patten)教授。

要了解成為本書編排依據的方案,這里有必要指出,最終生產率原理——正如本書所言,該原理是處于工資和利息規律的根基的地位的——用幾句話就可以說明;然而,如若果真如此,那么所用的術語的重要性就得作出大為擴展的釋義了。例如,利息就得說是取決于最終一個單位的社會資本了。不過,這樣一個最終單位究竟何所指以及又在何種意義上堪稱是社會的呢?它高度綜合,在采取某種細微調整后可在社會各行各業中分配嗎?它存在于到處可予以區別清楚的具體事物中嗎?按照這個理論,據認為生產資料的這一增量,是由一定量的“永久資本”構成的,而其效率則取決于利率。但具體的工具則不是永存的,它們易損壞,因而需要不斷更新。因此,必須知道這些在如此易損的工具與持久不變的財富的基金之間的那種真實關系。在不同行業間分配這一基金時,各種產品的市場價值都有其影響。因此,必須弄清價值規律與分配規律之間的關系。此外,由最終生產率規律決定的收入,也可以轉化成可據以把租金原理應用于收入的一種模式了。租金的性質及其與工資和利息的關系需予以弄清。要使工資和利息的那個顯然簡單的最終生產率公式具有意義上的明確性和現實性,從而使這個公式能夠解釋無可爭辯的事實,那就必須有涉及其他很多核心觀點的引申性說法才行。

現在,先就這些解釋性的內容作一陳述已經可以做到了,至于最終生產率規律怎么加以描述,那就留待陳述該規律時,當用的每一個術語的含義都已充分闡明以及用于表述實際商務的概念都非常清晰時再說。先討論資本的性質以及資本貨物、價值、小組關系、租金等等的性質,再談涉及工資和利息的最終生產率規律的主要論點,這諒必是可行的。采取這樣一種安排,按邏輯有正當理由。因為這種解釋性說明會為提出某種簡明扼要的結論性論點作好鋪墊,該結論性論點會是包含這一理論的實質在內的。然后,此項研究就可以因提出一種總括性的說明而告以完成。但本書如此大篇幅專用于基本定義和討論,這會對讀者的耐心提出很高要求,而且還會在解釋性問題與主題相銜接上增加困難。因此,我這里就先談主題,后談解釋性的東西。后一部分所談的內容除主題即最終生產率規律需要一開始就記住外,把各種說法融為一體并不容易。為使邏輯聯系明顯一些,我賦予了目錄集各章要點之綱要的作用。不過,我并沒有要讓目錄成為各章的摘要的意圖。有很多段落并沒有在目錄中提到,但我希望本書的總的內容由于這些省略因而變得少而精了。

書中很多章節采用的數學表達方式是有意完全簡化、非技術化的結果,就連數學中正流行的記號也沒有用上。

本書最后準備階段,我的同事E.R.A.塞利格曼(E.R.A. Seligman)教授、史密斯學院的H.L.莫爾(H.L.Moore)教授、哥倫比亞大學研究員A.S.約翰遜(A.S.Johnson)先生,以及同校的政治經濟學和社會科學講師A.M.戴(A.M.Day)先生等都曾給予幫助。尤其是戴先生不僅曾經反復讀過我的書稿,而且還提出多項有用的建議,在修改數學證法上,更是給予了寶貴的幫助。在這里,謹一并對他們深表謝意。

約翰·貝茨·克拉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双牌县| 通海县| 长沙县| 铅山县| 万安县| 罗源县| 堆龙德庆县| 奎屯市| 石泉县| 婺源县| 陆丰市| 义乌市| 遵义县| 阿坝| 乐至县| 江源县| 福鼎市| 卓资县| 西宁市| 石林| 涞水县| 望奎县| 乐昌市| 阜康市| 阿瓦提县| 棋牌| 桃园市| 邳州市| 铁岭县| 博乐市| 马尔康县| 团风县| 呼玛县| 蕉岭县| 石阡县| 濮阳县| 安泽县| 三亚市| 长垣县| 宁城县| 凭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