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十五章 高人之道

通行版本

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

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

豫焉!若冬涉川。

猶兮!若畏四鄰。

儼兮!其若容。

渙兮!若冰之將釋。

敦兮!其若樸。

曠兮!其若谷。

混兮!其若濁。

孰能濁以靜之?徐清。

孰能安以動之?徐生。

保此道者不欲盈。

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

古本合校

古之善為士者,必非溺玄達,深不可志,是以為之頌:

叟呵!其如冬涉川。

猷呵!其如畏四鄰。

敢呵!其如客。

遠呵!其如昊。

敦呵!其如樸。

沌呵!其如濁。

孰能濁以束者?將徐清。

孰能庀以往者?將徐生。

保此道者,不欲尚呈。

注:

1、這里的“叟”字,在楚簡《老子》中寫作上災下夕,即字,其為“叟”的古字。此字在帛書《老子》中為“與”,在通行本《道德經》中為“豫”,應該都是抄錄時因無法辨識而誤讀的結果。本合校版選用楚簡古字。

2、這里的“遠”字,在楚簡《老子》中寫作左見右遠,現代漢語已無此字。此字在帛書《老子》及通行本《道德經》中都為“渙”,應該是抄錄時因無法辨識而附會出來的。左見右遠從字形來看應與“遠”字相通,主要表達見識遠大之意。本合校版選用楚簡古字,故以“遠”字替代。

3、這里的“昊”字,在楚簡《老子》中寫作上昊下心,現代漢語已無此字。此字在帛書《老子》中為“澤”,在通行本《道德經》中為“釋”,應該都是抄錄時因無法辨識而附會出來的。上昊下心從字形來看應與“昊”字相通,主要表達“昊”的內心感受。本合校版選用楚簡古字,故以“昊”字替代。

4、這里的“束”字,在楚簡《老子》中寫作上宀下束,應為束的古字,現代漢語已無此字。此字在帛書《老子》甲本中為“情”,在帛書《老子》乙本及通行本《道德經》中為“靜”,應該都是后人按照自己的意圖而修改的。本合校版選用楚簡古字,故以“束”字替代。

5、這里的“庀”字,在楚簡《老子》中寫作上廠下匕,應為“庀”的異體字。此字在帛書《老子》中為“女”,在通行本《道德經》中為“安”,應該都是后人按照自己的意圖而修改的。本合校版選用楚簡古字,故以“庀”字替代。

6、這里的“往”字,在楚簡《老子》中為“迬”,即“往”的異體字。此字在帛書《老子》中為“重”,在通行本《道德經》中為“動”,應該都是后人按照自己的意圖而修改的。本合校版選用楚簡古字。

7、本章在通行本《道德經》中的最后一句在楚簡《老子》中是沒有的,其在帛書《老子》乙本中缺少“夫唯不盈”四字,且剩下的半句文字也有出入,只有帛書《老子》甲本中的文字與此句較為接近。可見,這句話是從無到有添加出來的,應是后人誤將注文編入了正文之中。故本合校版將此句刪去。

古本注釋

志:記錄,敘述。

叟:古同“搜”,搜索,探索。

猷:謀劃。讀yóu。

客:諸侯委派出使他國的使臣。

昊:天,廣大無邊。

樸:原木,大木。

庀:通“庇”,庇護。讀pǐ。

尚:通“上”,往上。

古本釋義

古時善于做士人之人,必定不沉溺而且通達,高深得無法記述,所以為他們作頌:

探索啊!其如冬天過河。

謀劃??!其如顧忌四鄰。

勇敢?。∑淙缡钩肌?/p>

高遠??!其如天空。

敦厚??!其如大木。

混沌啊!其如濁水。

誰能對濁水進行約束?它將慢慢變清。

誰能庇護其前行?他將慢慢煥發生機。

保持此道之人,不希望往上呈現自己。

真經解讀

本章講述“善為士者”。“士”是古代對人的美稱,“善為士者”也就是高士或高人。老子對于高人的描述可以很好地幫助人們了解,到底何為高人。

古之善為士者,必非溺玄達,深不可志,是以為之頌:

老子說古時的“善為士者”必定有兩個主要特征,即不沉迷與通達。一方面不沉迷于外界的誘惑,一方面內心是通達事理的。這樣的人是深不可測、難以描述的。于是老子為古代的高人們作頌一首,以表敬佩之意。下面我們就來看看老子對那些高人是怎樣贊頌的:

叟呵!其如冬涉川。

“叟”即“搜”之古字,“搜”字在此處為探索之意。高人在不斷地探索,他謹慎探索的樣子就像冬天過河的人。大家知道,冬季天寒地凍,河面結冰。有些地方冰凍得并不結實,因此過冰河一定要小心翼翼、聚精會神,不然就有可能掉進冰窟窿里。這樣一句話,就把高人探索世界、探求真理時謹言慎行的態度非常形象地展現出來了。

猷呵!其如畏四鄰。

高人是深謀遠慮的,他們用心謀劃的態度就像是顧忌與四鄰(鄰居或鄰國)的關系一般。這使他們在為人處事的時候總能化險為夷、左右逢源。

敢呵!其如客。

高人是勇敢的,他們就像出使他國的使臣一般,不畏強暴、舍生忘死。不僅如此,使臣還得能言善辯、有勇有謀。只有智勇雙全之人才能不辱使命。

遠呵!其如昊。

高人是高瞻遠矚的,他們的心胸和視野就像天空一樣廣闊無邊。如此才能忍常人所不能忍,為常人所不能為,氣吞山河,俯瞰寰宇。

敦呵!其如樸。

高人是敦厚的,他們就像原木一樣寬厚淳樸。和他們在一起,無需勾心斗角,也不用炫耀攀比。他們所注重的是生活的本真,而非浮華名利。

沌呵!其如濁。

高人是混沌的,他們的狀態就像濁水一樣渾濁,恰似天地未分之時,陰陽之氣渾然一體的情景。在他們身上,陰與陽、光與暗、善與惡之類的特質并不是那么的涇渭分明,而是很自然地融合為一。這種“濁”所體現出的正是高人包容一切的胸懷與和諧自然的境界。

孰能濁以束者?將徐清。

如果把濁水放入桶中,水由于無法流動就會發生沉淀而慢慢變清。同理,對待如濁水般的高人,如果對他們進行適當的約束,也將使他們從渾然一體的狀態,變得清濁分明。這就像從天地未分到開天辟地,濁自有濁的高妙,清也有清的功用。但高人之清,并非清高無染,而是為了事業的需要暫時讓自己沉淀下來。一旦事成功遂,他隨時可以恢復到清濁無別的混沌之中。

孰能庀以往者?將徐生。

如果能庇護高人前行,做他們的守護者,就可以使其重新煥發生機與活力。這是老子對保護高人所發出的倡議。只有對高人進行合理的保護,才能使他們的價值得以體現。

保此道者,不欲尚呈。

最后以一句總結作為收尾,那就是保持高人之道的人不希望顯露自己。為何高人要深藏不露呢?只因高人在世就如鶴立雞群一般,難以被眾人所容。他們或因功高蓋主,或因嫉賢妒能,或因爭權奪利,總會有各種各樣的事給高人帶來困擾。由于高人不喜歡世人的明爭暗斗,故此深藏不露便成為最好的選擇。他們隱藏自己并不是虛偽,而是為了更好的活著。因此很多古代高人最后都選擇了歸隱山林,做了世外高人。最典型的就是老子本人,至今不知其所終,又如縱橫捭闔之鬼谷、泛舟五湖之范蠡、退隱修道之張良,莫不如是。

本章評述

本章的文字各版本差異很大,初看有些矛盾混亂,本人經過反復研究校對,才得出這個較為滿意的版本。實際上,本章是一首獻給古代高人的頌歌。老子先是通過六句頌文贊美了高人的六個品質,即謹慎探索、深謀遠慮、堅毅勇敢、高瞻遠矚、敦厚質樸、渾然一體;然后提出對高人應該進行合理的利用與保護,以使其能夠更好地度人濟世;最后一句,點明了高人深藏不露的處世原則。

據《史記》所載,孔子問禮之時,老子對他講了這樣一番話,“吾聞之,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愚?!边@不正是“保此道者,不欲尚呈”的另一種表述嗎?老子其實是在向孔子傳授高人之道啊!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宣化县| 海南省| 长治县| 江西省| 龙里县| 张家港市| 北安市| 马边| 沂南县| 阳曲县| 湾仔区| 丰都县| 科技| 花莲市| 张北县| 会理县| 蒙阴县| 民勤县| 德州市| 牟定县| 东安县| 定南县| 车险| 平原县| 郑州市| 镇远县| 鲁甸县| 桃园县| 西和县| 青州市| 阳西县| 中牟县| 鄯善县| 黎川县| 景泰县| 肃南| 墨江| 宜阳县| 类乌齐县| 邵阳县| 嘉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