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道真影:重解道德經
- 星賢
- 1732字
- 2020-03-27 13:23:20
第十六章 天道循環
通行版本
致虛極,守靜篤。
萬物并作,吾以觀復。
夫物蕓蕓,各復歸其根。
歸根曰靜,是謂復命。
復命曰常,知常曰明。
不知常,妄作兇。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
古本合校
至虛,恒也;守中,篤也。
萬物方止,居以寡復也。
天道員員,各復其堇。
注:
1、這里的“中”字,在帛書《老子》甲本中為“情”,在帛書《老子》乙本及通行本《道德經》中都為“靜”,“中”是楚簡《老子》的寫法。從文意來看,此字用“中”更為恰當,“靜”字亦可,“情”字應為后人按照自己的想法附會出來的。本合校版選用楚簡古字。
2、這里的“止”字,在楚簡《老子》中寫作上止下又,現代漢語已無此字,其與第二章在楚簡《老子》中的“作”字一樣,在下邊加了一個“又”字,以表示動作,故其應為“止”表示動作的異體字。此字在帛書《老子》及通行本《道德經》中都為“作”。從文意來看,此字應為“止”,“作”字應為抄錄筆誤。故本合校版選用“止”字。
3、這里的“寡”字,在楚簡《老子》中寫作,應為“寡”的異體字。此字在帛書《老子》及通行本《道德經》中都為“觀”,雖也能講得通,但由于楚簡本更為接近老子原意,故本合校版選用“寡”字。
4、這里的“員”字,在楚簡《老子》中寫作上員下火,應為員的異體字。此字在帛書《老子》甲本中為“云”,在帛書《老子》乙本及通行本《道德經》中都為“蕓”。“云”與“員”古代可通用,“蕓”字應為抄錄時誤讀的結果。根據文意,此字本應為“員”,故本合校版選用“員”字。
5、本章在通行本《道德經》及帛書《老子》中的后四句在楚簡《老子》中是沒有的。這四句的內容與楚簡《老子》中的上文并無聯系,“王乃天”之語也與老子的旨趣相悖。并且,楚簡《老子》在“各復其堇”之后有明確的分段符號,應為完整段落的結束。可見,后四句應為后人對帛書《老子》或相似版本此章內容添加的個人感悟或注釋,由于反復抄寫被合并到正文之中了。故本合校版將此部分刪去。
古本注釋
篤:忠實,專心。
寡:單獨。
員:通“圓”,圓形。
堇:古通“勤”,“勤”又通“盡”,盡頭。
古本釋義
到達了虛的狀態,就進入了永恒之中;意守內在,就專心一意了。
萬物才剛止息,停下來獨自回歸。
天道像圓圈一樣地循環,各自回歸其盡頭。
真經解讀
本章所講的是靜心修煉之法,以及老子在靜心之時所領悟的天道循環之理。
至虛,恒也;守中,篤也。
至虛、守中,都是具體的修煉方法。老子在第一章中就提出了“恒無欲也,以觀其眇”的修煉心法,本句是對此心法的實際操作。
至虛類似于入定,身心放松下來,沒有一點私心雜念。如能達到這樣的狀態,就會失去時間感,仿佛進入了永恒。有過禪定經驗的人可能比較容易理解,入定之后,一瞬間的感覺也許已經過了幾個小時,或者似乎經歷了很久而實際上只有幾分鐘。為什么在虛空定境之中會有如此神奇的感受呢?實際上,這涉及了關于時間幻象的深刻問題。現在先不講那么多,以后有機會再來討論吧。
守中則是把注意力由外轉向內。當注意力集中到內在之后,就不會那么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擾,于是就能專心致志地觀察自己的內在世界了。
萬物方止,居以寡復也。
當一個人在定中擺脫了時間幻象,同時也心如止水了,接下來他就會發現一個奇異的現象——世間萬物好像都變得很緩慢,仿佛靜止了一樣。原本喧囂的世界,一下子都清靜了。為什么會這樣呢?因為此刻時間已經不存在了,原本熱鬧的瞬間被延伸到無限,自然會感到一切都像靜止了似的。這時可以停下來獨自享受這個美妙的過程。在無邊的寂靜之中,靈魂得以回歸于道中,回歸于茫茫宇宙之中。
天道員員,各復其堇。
深入定中,領悟天道,可知天道的運轉軌道是圓形的,萬物都在不停地循環往復之中,沒有開始也沒有結束,就像那些星系的旋轉。那些沿著天道之軌運行的事物,正在前往軌道的盡頭。同時,也是回歸于它們的源頭。源頭就是盡頭,因為天道圓圓,起點就是終點,終點就是起點,無論往哪個方向走,最終都是殊途同歸。
本章評述
老子是一個真正的修道者,他了解古老的靜心修煉之法,能夠深入定中并回歸于道,故而能在其中領悟大道、洞察萬物。老子所親身感悟的天道循環之理,是周而復始的輪回,到達盡頭的事物將會再次迎來新的開始,重新經歷一場精彩紛呈的旅行。這就是中國人古老的世界觀——生生不息、永無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