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第2個對話 談做人的標準(2)
- 與孩子的10個重要對話
- 張振鵬
- 4231字
- 2013-12-25 17:24:31
甲問乙:“為什么我打你時寫在沙子上,現(xiàn)在卻刻在石頭上?”乙從容地說:“作為朋友,是不應該記恨的。你打我,就讓這段記憶像沙子一樣被海水容易地沖掉吧;而你救了我,我是永遠都不會忘記的。”
心理學家也指出:寬容對于改善人際關系和身心健康都是有益的。因為寬恕別人后,自己心理上便會經(jīng)過一次巨大的轉(zhuǎn)變和凈化過程,使人際關系出現(xiàn)新轉(zhuǎn)機,諸多憂愁就得以避免或消除。相反,過于苛求別人的人,就會處在緊張的心理狀態(tài)中。長此以往,不僅使得情緒不振,還會貽害身體健康。有過激行為者甚至失去理智而釀成禍端,造成嚴重的后果。所以,就讓我們鼓起勇氣,做一個寬容的人吧!
媽媽,寬容對于一個人真的很重要。那么,我怎樣才能做一個寬容的人呢?
孩子,你能主動提出這樣的問題,媽媽很欣慰。其實,要想做一個寬容的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第一,學會理解他人。
理解是為了寬恕,理解一切也就是為了寬恕一切。應該讓明白,人人都有缺點和不足,只要不是特別過分,就應該理解和寬容。一個不肯理解別人的人,就是不給自己留余地,因為每個人都有犯過錯而需要別人理解的時候。要在與同學或小伙伴的交往中,學會理解他們。
第二,要學會善待他人。
他人就是我們自己的影子,所以說善待他人也就是善待自己。對他人多一份理解和寬容,其實就是支持和幫助我們自己,就如同中國古語說的那樣:“贈人玫瑰,手有余香。”
最后,多親近大自然。
大自然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可以培養(yǎng)自己的寬容品質(zhì)。因為大自然有著無窮無盡的奧秘和神奇,是一本永遠也讀不完的、最生動的教科書。很多學者都說過,大自然的花草樹木、山水蟲魚、無不蘊含著美的因素。大自然的博大與雄渾可以使人心胸開闊,性格開朗,心情愉悅,進而促人產(chǎn)生寬容之心。
孩子,你要學會寬容,以寬廣豁達的心胸笑對人生的風雨。生活中總會有一些矛盾,但我們只要擁有一顆寬容心,就能收獲別人的真誠。
媽媽,我知道了。我一定要聽從您的教導,在生活中鍛煉自己,努力做一個寬容的人。
星期四:誠信的人最受歡迎
一個人想有所作為,想成為一個高尚的人,就需要擁有做人的美德——誠信。一位哲人說,沒有誰必須要成為富人或成為偉人,也沒有誰必須要成為一個聰明的人,但是,每個人必須要做一個誠信的人。作為第一“核心價值”,誠信是做人最基本的要求。
孩子,“誠實守信”歷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為人處世,做事立業(yè),最講一個“誠”字,最重一個“信”字。誠信是一個人的立人之基,立業(yè)之本。離開了誠信,人就會言而無信,就無法得到別人的信賴和尊重。
誠信是每一個公民應有的基本素質(zhì),是一個人最起碼的品德,也是做人的最基本準則。孔子曾說:“人無信,則不立。”一個人如果沒有了誠信,那他就失去了做人的基本條件。
在中央電視臺播出的一期《對話》節(jié)目中,主持人請當時的微軟全球副總裁李開復先生介紹微軟聘用員工的標準,在“創(chuàng)新、誠信、智慧”三個標準面前,李開復先生毫不猶豫地把“誠信”排到了第一位。
可見,誠信對一個人來說就好像一座大樓的堅實地基那樣,非常重要。一個人只有誠信,才會取得別人的信任,才能在社會上立足。
媽媽,誠信的人會受到大家的歡迎,這個我有很深的體會呢!我發(fā)現(xiàn)在班級中,只要是說話算數(shù)的同學,大家都很喜歡和他交朋友。相反,有的同學總喜歡亂說話,說話從來不算數(shù),大家都很討厭這種人。
孩子,你的班級就是一個集體,而你和同學們就是集體中的成員。你應該知道,在任何集體中,誠信都是一個人的寶貴財富。
一個人擁有了誠信的美德,表現(xiàn)在學習和工作上就是專心致志,認真踏實,實事求是;表現(xiàn)在與人交往中,就是真誠待人,互相信賴;表現(xiàn)在對待國家和集體的態(tài)度上,就是奉公守法,忠誠老實。
誠信是人性一切優(yōu)點的基礎,也是決定你能否在成長道路上一帆風順的關鍵。世界上并不缺少才華橫溢的人,但是,才華出眾的人就值得信賴嗎?只有誠信的人才是真正值得信賴的人,誠信比其他任何品質(zhì)更能贏得尊敬,更能取信于人。
孩子,現(xiàn)在想一下,你待人接物,是以誠相待,還是以欺相迎?是以信為本,還是以詐為基?這種最起碼的判斷力一定要牢牢把握。
媽媽,我會以誠待人,以信為本的。我想做個有誠信的人,應該從哪里開始做起呢?
誠信是一種美德、一種財富、一種智慧,也是現(xiàn)代文明的重要標志。如果人人都能做到言而有信,這個世界將變得更美好。做一個誠信的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第一,從小事做起。
誠信是一種美德,更是一種習慣,誠信的習慣是要求孩子從小事開始培養(yǎng)的。千萬不要以為事情小而不值得自己去做,其實,生活就是由這些小事構(gòu)成的。試想,一個連小事都不能做到誠信的人,他也不會在大事上誠信。
第二,不輕易許諾。
理智的孩子具有敏銳的判斷力,不會為了面子而答應別人去做自己做不到的事情。或許這樣做是處于樂于助人的好心,但是,萬一自己不能辦到,就會給別人帶來傷害,也會使自己的誠信度減弱。
第三,誠信是自覺行為。
誠信品質(zhì)的培養(yǎng)是要求自己從內(nèi)心真正認識到誠信的重要性之后做出的選擇,是一種自覺行為。
第四,不要迂腐。
恪守誠信固然是一件好事,但是也要避免迂腐而傷人傷己。比如說,有人因為重病入院,家人為了不使他恐懼而刻意隱瞞病情。如果你還死板地要去告訴病人他的真實情況,不但不會因為自己“恪守”了誠信而心安,還會影響病人的心情,也會受到他家人的責怪。
孩子,誠信是人生的命脈,是一切價值的根基;誠信是力量的象征,它顯示著一個人的高度自重與尊嚴。所以,你一定要注意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力爭做一個誠信的人。
媽媽,請您相信我!我一定不會辜負你的期望,做一個言而有信的人!
星期五:謙虛才能成就大事
謙虛不僅是一種美德,更是一種人生智慧。無論你身在何方,身居何職,謙虛總是需要與我們同在的品格。謙虛謹慎的人樂于接受別人的建議,喜歡學習別人的優(yōu)點,從而把這些運用到自己的成長中來,讓自己更加進步與完美。
古語說:“滿招損,謙受益。”意思是說,自滿的人會招來損害,謙虛的人會受到益處。驕傲自滿有害,而謙虛謹慎有益。
孩子,謙虛是一種美德。英國著名詩人丁尼生說:“真正的謙虛是最高的美德,也即一切美德之母。”無數(shù)成功的案例也已經(jīng)證明,只有謙虛的人才能做出偉大的成就。
古希臘著名哲學家蘇格拉底,不但才華橫溢、著作等身,而且廣招門生、獎勵提拔后進,啟迪青年的智慧。每當人們贊嘆他學識淵博、智慧超群的時候,他總謙遜地說:“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自己的無知。”揚名于世的音樂大師貝多芬,謙虛地說自己“只學會了幾個音符”。科學巨匠愛因斯坦說自己“真像小孩一樣的幼稚”。
科學家牛頓在聽到有人稱贊他時,他這樣回答:“在我自己看來,我只不過是在海邊玩耍的小孩,為不時發(fā)現(xiàn)比尋常更美麗的貝殼而沾沾自喜,而對于我面前浩瀚的大海,卻全然沒有發(fā)現(xiàn)。”盡管有牛頓定律的確立、萬有引力的發(fā)現(xiàn)以及微積分的創(chuàng)建,但牛頓卻畢生不懈,一直努力。
法國化學家安德烈取得了化學成就時,當選為英國皇家學會會員,歐文斯學院專門為他設立了有機化學的新教授職位,格拉斯大學選他為名譽博士,這許多榮譽絲毫沒有改變他的謙虛。安德烈逝世后,恩格斯在悼文中稱:“他是世界上最謙虛的人。”
從這些大家的言論中可以看出,謙虛的種子已經(jīng)落在了他們的心底。越是道德情操高尚的人越懂得虛懷若谷。一個人的胸懷如果能夠做到像山如海一樣,他便是人間的圣人了。
媽媽,我知道謙虛是好的品格。但是,為什么謙虛能讓人進步呢?
孩子,謙虛之所以會讓人進步,是因為謙虛是智慧的源頭,謙虛就能使自己的智慧源源不斷。這些偉人謙虛的品格,使得他們在面對成功、榮譽時從不驕傲,而是把它視為一種激勵自己繼續(xù)前進的力量,不會陷在榮譽和成功中不能自拔。
一個謙虛的人,自然會向先進者學習,以此來提高自己。也只有謙虛的人才能看到別人的優(yōu)點并加以吸收,變成自己的東西。如此一來,弱者就會變強,強者也會更強。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作者奧斯特洛夫斯基說:“謙遜可以使一個戰(zhàn)士更美麗。”其實,謙遜也會讓孩子變得更加睿智。巴西球員貝利在每次進球后,別人問他哪個球踢的最漂亮時,他總是回答說:“下一個!”正是謙虛讓他最終獲得“球王”的稱號。
謙虛是一種品德,是進取和成功的必要前提。俄國著名作家別林斯基說:“一切真正偉大的東西,都是最純樸而謙遜的。”有真才實學的人往往是虛懷若谷的。而不學無術(shù),一知半解的人卻常常驕傲自大,好為人師。
媽媽,那這樣說來,如果一個人很有天分,但是他做人很傲慢,那他最終也不會成功的,對嗎?
是的,孩子。促使一個人成功的因素有很多,謙虛就是其中之一。因為,人人都喜歡謙虛的人。如果你很謙虛,就會處處遇到貴人相助,你的成長之路就會更加順暢。
有人說:“人貴謙虛,如果再有才華,那將是錦上添花。”可見,謙虛第一,才華第二。寧愿要謙虛而舍才華,也不要舍謙虛而求才華。因為舍了謙虛,才華就會顯得太過突兀而不能很好地發(fā)揮作用。當然,如果一個人謙虛與才華兼而有之,那是最好不過的了。
人一旦自恃高傲,就會自以為是,就會把視野局限在一個小圈子里,如井底之蛙一般,眼睛只會盯在自己的長處和別人的短處上。這樣,就會嚴重阻礙自己前進的步伐。
而謙虛的人不會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優(yōu)點上,當他看到別人的長處時,就能虛心地學習;當別人指出他不足時,他也能虛心接受,從而改進自己。
媽媽,我明白了,謙虛對人是有益無害的。但是,我常聽別人說“過度謙虛就是虛偽,就是自負”,那究竟怎樣才算是過度謙虛呢?
孩子,關于過度謙虛,有這樣一個故事:
水牛阿黃是森林里公認的最謙虛的一個,大家都很尊敬他。小松鼠夸它:“水牛阿黃的勁兒是最大的了!”小鹿夸它:“水牛阿黃的貢獻最大!”它就說:“不能這樣講,奶牛吃下的是草,擠出的是奶,它的貢獻比我多。”
一只名叫花毛的小狐貍非常羨慕阿黃謙虛的美名。它想:“謙虛誰不會,讓我也來謙虛一下吧!”它心想:“謙虛還不容易嘛!不就是把自己說得小點;二是把自己什么都說少點。”
一天,花毛碰見一只小老鼠。小老鼠看到花毛拖著一條火紅蓬松的大尾巴,不禁由衷地贊美:“小狐貍,你的尾巴好漂亮啊!”花毛趕緊說:“過獎了!過獎了!你們老鼠的尾巴比我大多了。”
“啊,什么?”小老鼠大吃一驚:“你的四條腿那么長,卻拖根比我小的尾巴?”花毛連忙說:“哎,你千萬別這么講,我哪有四條腿,只有三條,只有三條。”小老鼠以為花毛是個神經(jīng)病,嚇得趕緊跑了。
沒想到,花毛的謙虛沒有換來美名,倒換來一大堆謠言。大家說:“唉,不得了了,森林里出了一只妖狐貍,只有三條腿,還拖著比老鼠還小的尾巴!”花毛知道后,羞愧得無地自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