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第2個對話 談做人的標準(3)
- 與孩子的10個重要對話
- 張振鵬
- 4275字
- 2013-12-25 17:24:31
孩子,在生活中我們可以看到,懂得謙讓的人總是受到別人的喜愛。但是,過度謙虛已經不是謙虛了。因為,謙虛不是虛偽,更不是虛弱,而是能夠容納他人,尊重他人;謙虛不是退避,更不是推委,而是虛懷若谷、不恥下問的學習精神。謙虛的人懂得尊敬他人,也更能受到他人的尊敬;謙虛不會傷害自己與他人,卻總能使自己不斷進步,茁壯成長。
我懂了,過度謙虛本來就已經不是謙虛了。您放心,我一定會試著做個真正謙虛的人。
星期六:真誠對待每一個人
真誠永遠是人類最高尚的品質之一,真誠就是要把虛偽斬斷,把非分的欲望、灰色的想法從大腦中剔除,讓心胸開闊。從此,心靈就會多一點善心美意,就會多一點熱情奉獻。懂得用真誠的心去對待他人,就能給自己鋪出一條幸福之路。
孩子,真誠是這個世界最為寶貴、最為稀缺的東西之一。真誠有一種力量,可使我們擁有百折不撓的勇氣,讓我們擁有一顆平和、安寧與踏實的心。
我們有時候也會聽到一些人抱怨,說生活中缺少真誠。其實,真誠并不是遙不可及,它是人與生俱來就有的。我們看不到真誠,只是因為它已被人塵封和遺忘。我們總渴望享受真誠,卻忘記真誠必須要用真誠換取。
很多時候,感動一個人的往往是一句熱情的問候,一個溫馨的微笑,這就足以喚醒一顆冷漠的心。只要我們都是真誠的,只要是真心付出,總會有加倍的回報。
20世紀30年代,在德國的一個小鎮有一位猶太傳教士,他每天早晨總會沿著一條小路散步。不論遇見誰,他總會熱情地打一聲招呼:“早安!”
小鎮有一個叫米勒的年輕人,對猶太人沒什么好感,他對傳教士每天早晨的問候反應很冷淡,有時甚至連頭都不點一下。然而,面對米勒的冷漠,傳教士從未改變他的熱情,每天早晨依然給這個年輕人道“早安”。
幾年后,德國納粹黨上臺執政。猶太傳教士和鎮上的猶太人都被納粹黨集中起來送往集中營。下了火車,所有被抓的猶太人排成一隊前行。有一個手拿指揮棒的軍官,在隊列前揮舞著指揮棒,叫道:“左!”“右!”
傳教士看到,指向左邊的將被處死,指向右邊的則還有生還的希望。輪到點猶太教士的名字了,他無望地抬起了頭,眼睛一下子與軍官的眼睛相遇了。猶太教士不由自主地脫口而出:“早安,米勒先生!”
米勒雖然板著一副冷酷的面孔,但仍禁不住說了一聲:“早安。”聲音低得只有他們兩人才能聽到。然后,米勒果斷地將指揮棒往右邊一指。猶太教士獲得了生的希望……
在不經意間撒播下的真誠的種子,會在我們意想不到的時候開花結果。一句真誠的問候,一句發自肺腑的贊美,一個自然的關心他人的小動作……都會縮短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讓人與人靠得更近,這就是真誠的力量!
是啊,媽媽,只有真誠的人才能擁有好朋友。而有些人,只有在需要幫助的時候才對別人表現出友好,時間一長,沒有人再和他們做朋友了。
孩子,你要記住,我們真誠待人并不是讓別人真誠回報我們。真誠的人不圖利益,不求回報,坦坦蕩蕩。如果一個人真誠待人總有自己的動機,想要以自己的真誠換回別人的真誠,其實這本身就已經不夠真誠。
真正有智慧的人都明白,誰都有幫助別人的機會,誰都會遇到需要別人幫助的難題。只有大家真誠相處,人間才有溫暖與和諧,你我才有知心溫暖的朋友。
可見,真誠是建立友誼的基礎。有的人一輩子也沒有一個知心的朋友,有的人雖然有很多朋友,卻沒有可以真心信任的朋友。其中的原因就在于,自己是否在用真誠心與別人交往。人與人之間的心靈可以互通,換言之,只有真誠才能贏得真正的朋友。
美國開國之父華盛頓年輕時,曾率領部隊駐守在亞歷山大,那時他還是一名上校。一次,在選舉弗尼亞議會的議員時,他與一個名叫威廉·佩恩的人產生了矛盾。當時,由于華盛頓出言不遜,冒犯了佩恩,而對方在盛怒之下,將華盛頓一拳打倒在地。華盛頓的部下聞訊后,紛紛趕來,準備教訓一下佩恩,被華盛頓及時阻止。
第二天,華盛頓派人送給佩恩一張便條,要求他盡快趕到一家小酒店來。佩恩知道去了也許就會有一場惡斗,但還是如約而至。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華盛頓見佩恩到來,立即站起來迎接他,伸過手真誠地說:“佩恩先生,犯錯誤乃人之常情,但糾正錯誤也算是件光榮的事。昨天是我不對,而且您已經在某種程度上得到了滿足。如果您認為已經挽回了面子,那么請握住我的手,讓我們交個朋友吧。”華盛頓真誠的話語和行動感動了佩恩。從此,佩恩成為熱烈擁護華盛頓的人。
可以看得出,華盛頓不計較恩怨得失的寬廣胸懷是能消除政敵心中怨恨的主要原因。但是,他獲得“敵人”的友情,則有賴于他能主動承認錯誤,善于自我批評的真誠態度。真誠是友情的開始,是獲得真心朋友的基礎。
孩子,每個人都有朋友,而真正的友誼是人生的一筆財富,總會在我們需要的時候幫我們度過危機。有幾個知心好友,才會在生活、學習中有更踏實的感覺。那么,如何獲得這筆財富,得到真誠的友誼呢?真誠的第一表現,就在于對朋友、對他人的尊重上。
齊國宰相晏子路過趙國時,偶遇3年前被賣到趙國的齊國人越石父,晏子就把他贖了出來,并邀請他一道回到齊國。
越石父與晏子一同回到晏子的家。可是,到家后,晏子并沒有跟越石父告別,就一個人下車徑直進屋去了。越石父十分生氣,他提出要與晏子絕交。
晏子趕忙派人去問為什么。越石父說:“晏子用自己的財產贖我出來,是他的好意與善心。他在回國的途中,一直沒有給我讓座,我以為這不過是一時的疏忽,沒有計較;現在他到家了,卻只管自己進屋,竟連招呼也不跟我打一聲,這說明他并沒有真誠待我,這不是說明他依然在把我當奴仆看嗎?因此,我還是去做我的奴仆好了,請晏子再次把我賣了吧!”
晏子聽后,知道了自己的過失,趕緊出來向越石父道歉。從此,他將越石父尊為上賓,以誠相待。漸漸地,兩人成了相知甚深的好朋友。
與其說真誠是一種品德,不如說一種真誠是一種智慧。在這個世界上,最幸福快樂的事莫過于擁有幾個情真意切、忠貞不渝、能互相提攜走過風雨的朋友。要知道,金錢買不來友情,友情是心與心真誠的呼喚與感應。
媽媽,我明白了。我也要做個真誠的人,這樣一來,我一定會擁有更多的好朋友!
星期日:每天都應自我反省
反省是一面鏡子,它可以將我們的錯誤清清楚楚地照出來,使我們有改正的機會。一個人能夠不斷地進步的秘訣,關鍵在于他以追求完善地態度去做事,能夠不斷地反省。這樣才能找到自己的缺點,不斷地改正缺點,不斷取得進步。
只有不斷地自我反省,我們才能發現自己的優點和缺點,才能夠揚長避短,發揮自己的最大潛能。事實上,每個人都需要抱有自我反省、自我修正的態度,這樣才能實現自己美好的愿望。一個不善于自我反省的人,不容易發覺自己的錯誤,會一次又一次地犯同一個錯誤。
有一個年輕人,大學畢業后進入一家外企工作,但是公司要求新員工必須要從基層做起。同去的新人總是聚在一起抱怨:“這種工作還要我們來做,我看他們就是在打發我們,我才不干呢!”
對于別人的抱怨,這個年輕人從來不放在心上,不僅每天認真地做好每一項工作,還經常幫助其他人干活。由于他態度端正,做事情做事能得到領導的稱贊。
更難能可貴的是,年輕人是個有心人,他有一本工作日記,每天都把自己一天的工作記下來,同時反省在這一天中還有什么處理的不恰當的問題。如果有疑問,他就虛心請教老員工。當然,大家也都很樂意去幫助他。
經過半年的磨練,年輕人掌握了基層的全部工作要領。他那種每天記錄工作日記并反省自己的習慣還在保持。很快,他就被提拔為車間主任;又過了半年,他就成了部門經理。而與他一起進去的其他員工,則還在基層抱怨著……
大部分人在沒有成功前都要做一些平凡的小事、平凡的工作。如果只抱怨他人或環境,而不反省自己,就不可能踏實地做事,離成功也就越來越遠。凡是那些愿意不斷反省、提高自己的人,成功就一定在不遠的將來等著他。
媽媽,自我反省是很重要,可是,我的同學大部分都和我一樣,遇到事情總喜歡埋怨別人。如果不埋怨別人,豈不是把問題全都攬到自己身上了嗎?
孩子,在學習、生活中,如果知道自己在某一方面有缺點,應該勇敢地去面對,任何推脫和逃避都會給自己的未來埋下隱患。錯誤不改正,永遠都是自己的。
如果你的缺點是通過旁人的指出才發現的,那你是一個幸運的人。因為我們常常看不到自己的短處,而你的缺點恰巧被別人發現而又能幫你指出,這是多么幸運的一件事啊!如果你是一個有智慧的人,你就會明白 “忠言逆耳利于行”的道理,那些逆耳忠言常常能照亮我們不易察覺的另一面。
唐太宗李世民是個幸運的人,他有一面能照見自己缺點的“鏡子”,這個人就是宰相魏征。因為這位忠臣的諫言,唐太宗改正了許多缺點,逐漸完善了治國之道,迎來了國家的空前繁榮。
這個輝煌業績的取得,僅是魏征的敢于直言不能達到,這也要歸功于李世民的寬宏胸懷與自省精神。正是因為李世民能夠認真地檢討他自己、反省自身,這才使得聽上去很刺耳的意見變成了治國安邦的金玉良言,而李世民的人格也因此變得崇高。
自我反省是成長的秘訣,一個不會自我反省的人永遠也長不大。你通過反省及時修正錯誤,使得成長踏上了良性循環的道路。以確保不會由于對自己長時間的麻木、縱容而導致成長進入歧途或停滯不前。因此,學會自我反省,就等于掌握了自我完善和健康成長的秘方。
是啊!媽媽,看來我以后不能遇事老是埋怨別人了,就像您說的:“錯誤不改正,永遠都是自己的。”那么,一個懂得反省的人,是不是就不會再遭遇挫折了呢?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遭遇挫折是常有的事。在這時候,反省能力和自我反省精神能夠很好地幫助你渡過難關。曾子說:“吾日三省吾身。”對你來說,應該時時刻刻警醒、反省自己,唯有如此,才能時刻保持清醒。如果你能夠從現在做起,培養自己時刻反省的習慣,你的就朝著自己的理想一步步地邁進。
夏朝時,一個背叛的諸侯有扈氏率兵入侵。夏禹非常生氣,他派兒子伯啟迎戰,結果伯啟戰敗了。他的部下要求繼續進攻,但被伯啟拒絕了說:“不必了,我們地廣兵多卻打不過他,一定是我的德行不夠,從今往后我要努力改正才是。”
從此以后,伯啟每天很早便起床工作,粗茶淡飯,照顧百姓,任用有才干的人,尊敬有品德的人。過了一年,有扈氏知道了,不但不敢再來侵犯,反而自動投降了。
古人說: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走錯了一步不要緊,重要的事要有自省的精神,又改過的行動。可見,自省是一次自我解剖的痛苦過程,需要巨大的勇氣。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或許不難,但要用一顆坦誠的心靈去面對它,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孩子,懂得自省,是一種智慧;敢于自省,則是一種勇氣。你要記住,冬天過后就是春天,這一點不容置疑。
“冬天過后就是春天”,媽媽,我記住了。我現在覺得,人只要懂得反省自己,就會加速成長。請您和爸爸相信我,從今天開始,我每天都反省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