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學的世界:國際漢學研究論文集
- 王文章主編
- 1969字
- 2020-02-19 17:49:06
寫在前面——為《國際漢學研究論文集》編輯出版而作
中國藝術研究院是我國唯一一家集藝術研究、藝術創作、藝術教育為一體的國家級綜合性學術機構。成立60多年來,該院始終以學術精進為職志,在推動我國學術文化的傳承與創新的同時,也十分重視與國外學界的交流、互動,及時關注并借鑒相關領域的新方法、新理論,使我國的藝術學研究始終處在國際該領域研究的前沿,推動中國藝術研究院成為國內一流、世界知名的藝術學研究中心、藝術教育中心和國際藝術交流中心。
進入21世紀以來,我院的對外文化、學術交流更加頻繁,通過舉辦研討、展覽、演出、考察及互訪,先后同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相關院校建立了學術聯系,搭建了“亞洲文化藝術界高層學術論壇”“中歐文化對話”“中美文化論壇”及“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國際論壇”等一系列長期性、開放性、互動性的國際交流平臺,并同臺灣地區聯合舉辦“中華兩岸漢字藝術節”。這一系列高層次的交流,在海內外產生了比較廣泛的影響。
2007年,中國藝術研究院和山東省文化廳、中國孔子研究院等單位聯合發起創辦“世界儒學大會”,并決定每兩年于紀念孔子誕辰期間在曲阜舉辦一屆學術研討。截至目前,“世界儒學大會”已成功舉辦七屆,吸引了來自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200多名學者與會,業已成為一個重要的研討儒家思想和國學、弘揚中華文化的國際高端學術交流平臺。鑒于每屆大會都有為數不少的海內外學者參加,他們之中不乏著名的漢學家和著名的中國學學者。由此我們想到,國際漢學這一領域是否也需要有一個便于交流的高端平臺,以使漢學和國學頡頏而行。
這樣便有了舉辦一次“國際漢學大會”的構想。舉辦這樣的會議,我院的固有資源是可以勝任的。早在1998年,我院的終身研究員、中國文化研究所所長劉夢溪先生就創辦了在國內外公開發行的《世界漢學》雜志。這本雜志創辦的宗旨是想給關注中華文明的歷史經驗事實和未來發展前景的各國漢學家,提供一個自由論說的平臺,以漢語的方式建構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文化系統之間的溝通與對話,建構國際漢學研究的學術橋梁。《世界漢學》在創辦時,受到了海內外碩學鴻儒的鼎力支持,并與法蘭西學院漢學研究所、海德堡大學漢學系、哈佛大學燕京學社等世界知名漢學機構建立了合作關系。隨后,為了更集中地發揮學術優勢,該刊與同屬我院的中國文化研究所創辦的《中國文化》合并,其辦刊宗旨在《中國文化》雜志中仍得到充分體現。《世界漢學》雖只創辦了兩三年的時間,但產生了很大的影響,頗獲國際漢學界好評。
這次匯編《國際漢學研究論文集》就從《世界漢學》前四期上選錄了部分文章。有發起創辦和舉辦“世界儒學大會”的經驗,有《世界漢學》積累的資源,也有我院劉夢溪、范曾,以及曾擔任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首任院長的馮其庸等卓有影響的國學大家,有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還有在藝術學各領域具有雄厚實力的一大批中青年學者來參與,在我院原有學術力量的基礎上,再進一步匯集海內外著名專家學者和相關人士,籌備和開好國際漢學大會是很有基礎的。我院籌辦的國際漢學大會,本來打算在2013年12月中旬召開,后因文化部亦將于稍后時間舉辦“漢學與當代中國”座談會,因此我院的前期籌備工作即納入“漢學與當代中國”座談會的籌備中,并且我院也成為座談會承辦單位之一,與其他承辦單位共同籌辦座談會,所以國際漢學大會不再另行舉辦。鑒于不少專家已為國際漢學大會準備了論文,我院亦為籌備工作做了大量資料準備和先期研究,積累了比較豐富的學術資源。《詩經》有句:“靡不有初,鮮克有終。”而善始善終正是我們的追求。為此,我們依循原來對大會題旨的設計思路,以學者為大會提交的論文為基礎,并從往期的《世界漢學》雜志中選錄了部分文章,匯輯編選了這本《國際漢學研究論文集》。
本論文集匯輯了中國、美國、法國、德國、英國、比利時等多國漢學家的學術成果。其中既有對漢學研究觀念、方法和范式的反思,也有對漢學研究學術史的梳理和對漢學研究前景的展望;既有對各國漢學流派、漢學機構研究成果的巡禮,也有著名漢學家的學術傳記;既有對中華文化與人文精神的多元闡釋,也有對中外文明交流互鑒的軌跡探尋;既有對傳統中國歷史經驗的挖掘詮釋,也有對當代中國價值觀念重構的探討;既閃耀著中華文化的文明智慧之光,也充溢著中國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殷殷之情。
本論文集的具體編輯工作由我院中國文化研究所的博士陳斐副研究員協助擔任,我院外事處則承擔與國外漢學家的聯絡等事宜,特在此向他們表達謝忱。特別是劉夢溪先生、范曾先生、莫言先生,他們用心推動本論文集的籌劃出版且給予具體指導,并執意讓我擔任本書主編,恭敬不如從命,謹對他們給予的幫助、指導和擔任本書的顧問表示真摯的謝意。如果本論文集的編輯出版能夠對推動國際漢學和中國學研究的創新發展和中外文化的交流,為增進世界各國漢學家之間的學誼友誼貢獻些許助益,我們將不勝欣慰。
201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