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明清傳奇史
  • 郭英德
  • 2560字
  • 2020-02-18 17:48:29

第一節(jié) 四大聲腔及其變遷

明初南曲仍保持著“順口可歌”的“隨心令”的質(zhì)樸的民間特色徐渭:《南詞敘錄》,收入《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59)第三冊,第239頁。按,本章下文凡引此書者,不一一出注。。在流傳過程中,由于不同地區(qū)的方言、民俗、民間音樂的土壤以及觀眾成分的差異,逐漸形成姿致與風(fēng)格各不相同的地方聲腔。

到明中期,在“紛紜不類”的諸多聲腔中,尤以所謂“四大聲腔”,即海鹽腔、余姚腔、弋陽腔、昆山腔,影響最大,流播最廣。祝允明《猥談》“歌曲”條,記載“數(shù)十年來,所謂南戲盛行”的情況時就說道:

愚人蠢工,徇意更變,妄名余姚腔、海鹽腔、弋陽腔、昆山腔之類。《猥談》,收入陶珽:《說郛續(xù)》(順治間宛委山堂刻本),卷四六。

祝允明卒于嘉靖六年(1527),他所說的“數(shù)十年來”,當(dāng)指弘治、正德間(1488—1521)。有嘉靖二十六年(1547)金壇曹含齋跋語的文征明手寫本魏良輔《南詞引正》記載:

腔有數(shù)種,紛紜不類。各方風(fēng)氣所限,有昆山、海鹽、余姚、杭州、弋陽。《南詞引正》,見錢南揚(yáng):《南詞引正校注》,載《戲劇報》1961年7、8期合刊。

作序于嘉靖三十八年(1559)的徐渭《南詞敘錄》也說:

今唱家稱弋陽腔,則出于江西,兩京、湖南、閩、廣用之。稱余姚腔者,出于會稽,常、潤、池、太、揚(yáng)、徐用之。稱海鹽腔者,嘉、湖、溫、臺用之。惟昆山腔止行于吳中,流麗悠遠(yuǎn),出乎三腔之上,聽之最足蕩人。

“四大聲腔”各有來歷,各有特點關(guān)于“四大聲腔”的詳細(xì)考述,可參見葉德鈞:《明代南戲五大腔調(diào)及其支流》,見其《戲曲小說叢考》(北京:中華書局,1979),第1—67頁;周貽白:《中國戲劇史長編》(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60),第296—313頁;張庚、郭漢城:《中國戲曲通史》中冊(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81),第三編第一章《綜述》,第3—39頁;廖奔:《中國戲曲聲腔源流史》(臺北:貫雅文化事業(yè)有限公司,1992),第二章《南曲單腔變體勃興》,第37—108頁;等。

弋陽腔是出自江西的地方聲腔。湯顯祖《宜黃縣戲神清源師廟記》說,弋陽腔“其節(jié)以鼓,其調(diào)喧”徐朔方箋校:《湯顯祖詩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卷三四,第1128頁。按,本章下文凡引此文者,不一一出注。。意思是弋陽腔以鼓擊節(jié),有人聲幫和。以鼓擊節(jié)在南戲演出中有古老的傳統(tǒng),如南宋陸游《夜投山家》詩說:“夜行山步鼓冬冬,小市優(yōu)場炬火紅。”陸游:《陸游集》(北京:中華書局,1976),《劍南詩稿》卷六九,第1636頁。幫和唱法,也源于民間歌曲,如秧歌之類。弋陽腔的風(fēng)格適合高臺曠野的演出,合乎民間百姓的欣賞趣味,所以在明前中期足跡廣遠(yuǎn),兩京(北京和南京)、湖南、安徽、廣東、福建,以至云南、貴州,都有弋陽腔流傳。但是弋陽腔不太投合文人士大夫的口味,文人雅士說起弋陽腔,多目之為粗俗,棄之如敝屣。

余姚腔是浙江余姚、慈溪一帶戲文子弟所創(chuàng)造的南曲聲腔,約出現(xiàn)于成化間,嘉靖間已流布到長江下游浙江、安徽一帶。關(guān)于余姚腔的特色,明末王光魯《想當(dāng)然》傳奇卷首有繭室主人《成書雜記》,其中一條說:

俚詞膚曲,因場上雜白混唱,猶謂以曲代言。老余姚雖有德色,不足齒也。王光魯:《想當(dāng)然》傳奇,《古本戲曲叢刊二集》影印明崇禎間刻本。

“俚詞膚曲”是說文詞通俗。“雜白混唱”是說曲文中常夾有念白,用流水板迅速地念唱,即后人所說的“滾調(diào)”。“以曲代言”是說唱腔簡單明快,有時近似吟誦。

海鹽腔發(fā)源于浙江海鹽,其萌芽或可上溯宋元。明人李日華《紫桃軒雜綴》卷三記載,南宋時張镃曾來海鹽,“作園亭自恣,令歌兒衍曲,務(wù)為新聲,所謂海鹽腔也”李日華:《紫桃軒雜綴》,《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濟(jì)南:齊魯書社,1995),“子部”第108冊影印明末刻清康熙間重修本。。元末姚桐壽《樂郊私語》記載,元末海鹽雜劇作家楊梓,“家僮千指,無有不善南北歌調(diào)者。由是州人往往得其家法,以能歌名于浙右”姚桐壽:《樂郊私語》,收入陳繼儒輯:《寶顏堂秘笈·正集》(上海:文明書局,1922)。該書卷首有至正二十三年(1362)姚桐壽自序。。凡此皆可見海鹽腔的淵源。明代成化年間,海鹽腔已很流行,海鹽一帶出了許多戲文子弟。湯顯祖《宜黃縣戲神清源師廟記》說,海鹽腔“體局靜好,以拍為之節(jié)”,與弋陽腔風(fēng)格迥異。萬歷間人姚旅《露書》卷八《風(fēng)篇》上介紹海鹽腔說:“音如細(xì)發(fā),響徹云霄。每度一字,幾近一刻。”姚旅:《露書》(明天啟間刻本)。這一特點與昆腔相似。正因為海鹽腔演唱風(fēng)格柔婉細(xì)膩,所以在正德、嘉靖年間就受到士大夫的普遍歡迎,影響及于大江南北。如楊慎《丹鉛總錄》卷十四“北曲”條說:

近日多尚海鹽南曲,士夫稟心房之精,從婉孌之習(xí)者,風(fēng)靡如一。甚者北土亦移而耽之。《丹鉛總錄》(明刻本),卷一四。該書卷首有嘉靖三十三年(1554)梁佐《序》。

張牧《笠澤隨筆》也說:

萬歷以前,士大夫宴集,多用海鹽戲文娛賓客……若用弋陽、余姚,則為不敬。張牧《笠澤隨筆》,原為吳縣潘氏所藏,后不知下落。此處轉(zhuǎn)引自佟晶心:《通俗的戲曲》,載《劇學(xué)月刊》第四卷第五期(1935年5月)。

昆山腔以蘇州府屬之昆山、太倉為起源地,在其發(fā)生期即與文人士大夫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魏良輔《南詞引正》說:“元朝有顧堅者,雖離昆山三十里,居千墩,精于南辭,善作古賦”,與楊維楨、顧仲瑛、倪元鎮(zhèn)等為友,“善發(fā)南曲之奧,故國初有昆山腔之稱。”《正德姑蘇志》和明周玄煒《涇林續(xù)記》還記載朱元璋召見昆山長壽老人周壽誼,向他詢問昆山腔一事周玄煒:《涇林續(xù)記》,收入孫毓修等輯:《涵芬樓秘笈》第八集(上海:商務(wù)印書館,1925)。。徐渭《南詞敘錄》說昆山腔的特點是“流麗悠遠(yuǎn)”,出乎弋陽、海鹽、余姚三腔之上,“聽之最足蕩人”。這雖然說的是經(jīng)過改革的昆腔新聲,但應(yīng)多少也包含昆山舊腔的特點。

“四大聲腔”的形成,是南戲藝人在當(dāng)?shù)剡m應(yīng)群眾的需要,與當(dāng)?shù)卣Z言、民間藝術(shù)相結(jié)合,進(jìn)而逐步變化而來的。這種聲腔以它形成的地方命名,說明它們已變成一種獨(dú)立的劇種,在音樂、表演、舞臺藝術(shù)多方面都具有了自己的風(fēng)格特點。

從嘉靖年間開始,伴隨著戲文向傳奇的徹底蛻變,南曲諸聲腔也由于“異調(diào)新聲”的時尚波染而發(fā)生變遷。

弋陽腔因其通俗和適應(yīng)性強(qiáng),在南方城鄉(xiāng)民間廣受歡迎。在流傳過程中,弋陽腔保持其入鄉(xiāng)隨俗的傳統(tǒng),廣泛吸收各地方言土語、民歌俗曲以及地方聲腔的藝術(shù)營養(yǎng),逐漸分化成幾種地方聲腔,演變成弋陽腔系統(tǒng)。萬歷間湯顯祖《宜黃縣戲神清源師廟記》說:

至嘉靖而弋陽之調(diào)絕,變?yōu)闃菲剑瑸榛铡⑶嚓枴?/p>

所謂“絕”,當(dāng)指原有的音調(diào)已不流行,而改用新的地方音調(diào),從而分化出新的聲腔。天啟間王驥德《曲律》卷二《論腔調(diào)》也說:

數(shù)十年來,又有弋陽、義烏、青陽、徽州、樂平諸腔之出。今則石臺、太平梨園,幾遍天下,蘇州不能與角什之二三。《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第四冊,第117頁。

沈?qū)櫧棥抖惹氈氛f:

腔則有海鹽、義烏、弋陽、青陽、四平、樂平、太平之殊派。《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第五冊,第198頁。

尤其是弋陽腔在皖南的發(fā)展,與余姚腔互相交流,留下了一批寶貴的戲曲文獻(xiàn),如萬歷年間刊行的青陽腔劇本選集《新刻京板青陽時調(diào)詞林一枝》,徽州腔劇本選集《新刊徽板合像滾調(diào)樂府官腔摘錦奇音》,徽州腔與青陽腔合選《鼎鐫徽池雅調(diào)南北官腔樂府點板曲響大明春》、《精選天下時尚南北徽池雅調(diào)》等關(guān)于這些戲曲選集的編者和版本,參見本書附錄一《戲曲研究參考書目》。

由弋陽腔分化而成的新聲腔有一個共同的突出特點,即有“滾調(diào)”。所謂“滾調(diào)”就是給傳奇的曲牌加“滾白”或“滾唱”。王驥德《曲律》卷二《論板眼》說:

今至弋陽、太平之滾唱,而謂之“流水板”,此又拍板之一大厄也。《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第四冊,第119頁。

從現(xiàn)存的文獻(xiàn)看,其基本作法是將齊整的五、七言唱詞,用近乎吟誦的流水板穿插在長短句的曲牌中。有時在曲牌中也插入一些念白,或三言、四言的唱詞。就聲律而言,這種滾調(diào)實際上是南北曲傳統(tǒng)聲腔格律的解放,成為清中期以后地方戲音樂板式結(jié)構(gòu)體制的濫觴。

在萬歷以前,海鹽腔一直與弋陽腔分庭抗禮,文人士大夫?qū)χ嗄开?dú)加。這一來由于它“體局靜好”,適合文人士大夫的審美趣味;二來也因為它多采用南北通行的“官語”。萬歷間顧起元《客座贅語》卷九“戲劇”條說:

后乃變而盡用南唱……大會則用南戲,其始止二腔:一為弋陽,一為海鹽。弋陽則錯用鄉(xiāng)語,四方士客喜閱之;海鹽多官語,兩京人用之。顧起元:《客座贅語》(北京:中華書局,1987),第303頁。按,《客座贅語》卷首作者自序,署“萬歷丁巳”,即萬歷四十五年(1617),所記當(dāng)為萬歷前期事。

而直到嘉靖間,昆山腔仍僅流行于蘇州一帶,其勢力遠(yuǎn)不足以與海鹽腔相頡頏。

主站蜘蛛池模板: 石景山区| 富平县| 临颍县| 河东区| 政和县| 芒康县| 海伦市| 安义县| 广丰县| 万州区| 唐山市| 得荣县| 巫溪县| 盐城市| 山东| 莎车县| 汉沽区| 青岛市| 东乡县| 江安县| 溧水县| 米脂县| 四平市| 会昌县| 牟定县| 平定县| 洪江市| 乡城县| 河津市| 姚安县| 荔浦县| 正安县| 永年县| 松滋市| 曲周县| 南昌县| 天等县| 若羌县| 天祝| 灵宝市| 定结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