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節(jié) 昆山腔的改革

嘉靖、隆慶間,在江蘇蘇州地區(qū)以魏良輔為代表的一批戲曲音樂家,集南北曲演唱經(jīng)驗之大成,對昆山腔進行了全面而成功的改革。這次改革在中國戲曲聲腔發(fā)展史上產(chǎn)生了重大的影響。

有關(guān)魏良輔的籍貫和生平,因無完備的史料,只能根據(jù)當時和后世的一些零星記述,作一粗略的勾勒。嘉靖間文征明寫本《南詞引正》全稱為《婁江尚泉魏良輔南詞引正》。嘉靖間李開先《詞謔·詞樂》列舉當時著名音樂家,有“太倉魏上泉”,并說:“魏良輔兼能醫(yī)。”《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第三冊,第354頁。按,《詞謔》現(xiàn)存明嘉靖間刻本萬歷間張彝宣《梅花草堂筆談》卷十二《昆腔》云:“魏良輔別號尚泉,居太倉之南關(guān)。”張彝宣:《梅花草堂筆談》,收入張靜廬輯:《中國文學珍本叢書》第一輯(上海:貝葉山房,1936)。據(jù)此,魏良輔當活動在嘉靖年間,別號尚泉(上泉),原籍或即為江蘇太倉蔣星煜《魏良輔之生平和昆腔的發(fā)展》一文,以曲家魏良輔與江西新建魏良輔為一人,見其《中國戲曲史鉤沉》(鄭州:中州書畫社,1982),第47—50頁。謝巍《魏良輔身世略考》亦持此說,文載《中華文史論叢》第三輯(1983)。按,此說論據(jù)不足。徐朔方:《晚明曲家年譜》(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3),《蘇州卷·梁辰魚年譜》詳辯之(第137—138頁),可參看。。他約生于弘治十四年(1501)前后,卒于萬歷十二年(1584)前后參見陸萼庭:《昆劇演出史稿》(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0),第一章,第24—27頁;胡忌、劉致中:《昆劇發(fā)展史》(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89),第二章,第58—61頁。

魏良輔“生而審音”,早年就“能諧音律,轉(zhuǎn)音若絲”,但卻“長于歌而劣于彈”依次見沈?qū)櫧棧骸抖惹氈肪砩希吨袊诺鋺蚯撝伞返谖鍍裕?98頁;張彝宣:《梅花草堂筆談》卷十二《昆腔》條;李開先:《詞謔·詞樂》,《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第三冊,第354頁。。據(jù)清初余懷《寄暢園聞歌記》記載:

良輔初習北音,絀于北人王友山,退而鏤心南曲,足跡不下樓十年。當是時,南曲率平直無意致,良輔轉(zhuǎn)喉押調(diào),度為新聲。疾徐高下清濁之數(shù),一依本宮取字,齒唇間跌換巧掇,恒以深邈助其凄淚。見張潮輯:《虞初新志》(民國間文明書局石印本),卷四。

為了吸取南北曲諸腔的長處,魏良輔結(jié)識交游了許多南曲樂工歌手,如蘇州洞簫名手張梅谷,昆山著名笛師謝林泉,還有梁溪人陳夢萱、顧渭濱、呂起渭、潘荊南,以及他的弟子張小泉、季敬坡、戴梅川、包郎郎等。實際上,這時在魏良輔周圍形成了一個有共同見解和理想的藝術(shù)集團。魏良輔還經(jīng)常征詢當時極負聲望的老曲家過云適的意見,“每有得,必往咨焉。過稱善乃行,不,即反覆數(shù)交勿厭”。據(jù)記載,當時的北曲弦索名家張野塘,因罪貶謫太倉衛(wèi),深得魏良輔賞識,做了良輔的女婿,成為他的得力助手參見余懷:《寄暢園聞歌記》;張彝宣:《梅花草堂筆談》卷十二《昆腔》;葉夢珠:《閱世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卷十《紀聞》,第221—222頁。

魏良輔等人集思廣益,通力合作,對昆山腔進行了全面的改革。這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兩方面:

第一,唱曲。魏良輔以北曲音樂組織的謹嚴為據(jù),從清唱入手,吸取弋陽、海鹽兩腔的曲調(diào),在昆山腔的宮調(diào)、板眼、平仄、氣韻、聲口等方面苦心研磨,講究“轉(zhuǎn)喉押調(diào)”、“字正腔圓”,徹底改變了南曲原有的“隨心令”式的民間風格。其結(jié)果如沈?qū)櫧棥抖惹氈肪砩纤f的:

盡洗乖聲,別開堂奧。調(diào)用水磨,拍捱冷板。聲則平上去入之婉協(xié),字則頭腹尾音之畢勻。功深熔琢,氣無煙火。啟口輕圓,收音純細……蓋自有良輔,而南詞音理,已極抽秘逞妍矣。《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第五冊,第198頁。

時稱“水磨調(diào)”、“冷板曲”。

第二,伴奏。南曲諸聲腔中,弋陽腔沒有管弦伴奏;至少在萬歷以前,余姚腔、海鹽腔等用鑼、鼓、板,也是無管弦伴奏的徒歌。祝允明《猥談》說,余姚、海鹽等腔,“若以被之管弦,必致失笑”。而徐渭《南詞敘錄》說:

今昆山以笛、管、笙、琶按節(jié)而唱南曲者,字雖不應,頗相諧和,殊為可聽,亦吳俗敏妙之事。

可見在嘉靖年間,昆山腔已有管弦伴奏,有別于其他聲腔。據(jù)記載,當時張野塘與魏良輔之女成婚后,“并習南曲,更定弦索音,使與南音相近。并改三弦之式,身稍細而其鼓圓,以文木制之,名曰‘弦子’”。其后又有樂工楊六,為昆山新腔制造新樂器“提琴”,“僅兩弦,取生絲張小弓,貫兩弦中,相軋成聲,與三弦相高下”葉夢珠:《閱世編》卷十《紀聞》,第222頁。。于是,魏良輔等人把弦索、簫管、鼓板之類樂器合在一起,集南北曲樂隊之精華,創(chuàng)立了一個規(guī)模完整、絲竹并用的樂隊體制,“皆能和曲之微,而令悠長婉轉(zhuǎn)以成頓挫也”潘之恒:《鸞嘯小品》(明崇禎間刻本),卷二《敘曲》。

明人張丑《真跡日錄貳集》錄存文征明手寫《婁江尚泉魏良輔南詞引正》,有嘉靖二十六年丁未(1547)金壇曹含齋跋語,然則昆腔新聲之成當在此年之前。魏良輔等人的改革首先用于清唱。魏良輔《曲律》自詡:昆腔新聲“不比戲場借鑼鼓之勢,全要閑雅整肅,清俊溫潤”《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第五冊,第6頁。;沈?qū)櫧棥抖惹氈肪砩弦舱f:昆腔新聲“要皆別有唱法,絕非戲場聲口”《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第五冊,第198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漳平市| 扎囊县| 汕尾市| 巴塘县| 呼玛县| 什邡市| 城固县| 中方县| 大足县| 乌海市| 靖边县| 抚远县| 五河县| 赣州市| 柯坪县| 聂拉木县| 平乡县| 兴化市| 仁怀市| 磴口县| 株洲市| 师宗县| 乌兰察布市| 张家界市| 珠海市| 博兴县| 林甸县| 临漳县| 留坝县| 如皋市| 滦平县| 鄂州市| 南皮县| 平和县| 庆城县| 阿城市| 通化县| 疏附县| 安国市| 开封市| 仁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