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章 中世紀的俄羅斯

基輔國家與“受洗”

基輔國家的建立

統治地中海世界的西羅馬帝國在公元476年瓦解滅亡,又經過大約四百年,亞歐大陸的西端,在很多動因的促使下,歐洲形成“中世紀國家”的局面和時代。這些因素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以斯堪的納維亞為發源地的維京人(也就是諾曼人)的“遷徙”活動。他們不僅僅是勇敢的航海家,公元855年,諾曼人帶著明確動機,以強大軍事力量登上法蘭西這片土地。他們占領魯昂后,對巴黎進行了包圍,并在公元911年建立“諾曼底公國”。公國的君主吉約姆(威廉)繼承了英格蘭國王的王位,率領大軍渡過海峽占領了英格蘭,這個發生于公元1066年的事件也被稱為“諾曼征服”。此后的五個世紀中,被海峽相隔的諾曼底公國和“諾曼底王朝”的英格蘭結下了“難以分割的錯綜羈絆”。法蘭西土地上的諾曼底戰士進而又在11世紀以雇傭兵的身份向南進入意大利西西里島,并征服了這個伊斯蘭教徒的島嶼。公元1130年,他們在這里建立西西里王國。

諾曼人在東歐也開展很多顯而易見、引人注目的行動。8世紀時,他們在拉多加湖建立了自己的據點。“傳說中的人物”留里克率軍南下,在征服諾夫哥羅德城之后,得知橫亙大陸的第聶伯河水系的存在。留里克的家臣,屬于別的種族的貴族阿斯科里德與基爾兄弟在公元860年率軍攻打了東羅馬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現在的伊斯坦布爾),他們的軍事攻擊讓當時的東羅馬皇帝驚恐不已。在進攻東羅馬途中,他們看到了位于第聶伯河中游的城市基輔,并產生吞并這座城市的野心。現在烏克蘭的首都基輔當時屬于統治著南俄羅斯一帶廣大地域的可薩國。阿斯科里德與基爾兄弟打下基輔城,取代可薩國成為基輔的新統治者。

但是,阿斯科里德與基爾兄弟對基輔的統治未能長久。公元879年,留里克死后,留里克家族的族長奧列格大公南下,殺害了阿斯科里德與基爾兄弟,同時征服基輔。這樣一來,北部的諾夫哥羅德與南部的基輔便都處于留里克家族的統治之下。根據《原初編年史》的記述,公元822年,奧列格曾對基輔這座城市說過:“你要成為羅斯各個城市和城鎮的母親。”應該可以說,在此之后“基輔國家”便成型了。不過,統治俄羅斯的諾曼人與統治法蘭西的諾曼人的情況有所不同。在法蘭西,諾曼的人口占優勢;而在俄羅斯,諾曼人是少數派。由于人口較少,后來諾曼人被斯拉夫人同化了,同化的方式是通婚。基輔公國在前三代大公奧列格、伊戈爾、斯維亞托斯拉夫的統治下,將國家統治范圍拓展到南俄羅斯。不過,對當時的統治者來說,土地與農業都是“副產品”,他們最關心的是來自周邊民族的貢稅,以及通過商業活動而獲得的財富。征服俄羅斯的諾曼人本來就有向中東出售俘獲的奴隸與皮毛賺取財富的傳統,基輔公國繼承了這一傳統。位于第聶伯河中游小高地的基輔是“瓦良格(意為諾曼人)通往希臘之路”的重要地帶,所以基輔公國也積極開展貿易活動,并尋找交易對象。他們把目光投向了君士坦丁堡。公元907年,奧列格對擁有四十萬人口的大都市君士坦丁堡進行了遠征。遠征后,他與東羅馬締結通商條約。伊戈爾也進行了同樣的遠征,并締結了通商條約。但另一方面,與周邊民族之間的征戰一直困擾著基輔公國的統治者:伊戈爾是在與德列夫利安人的戰爭中喪命的,斯維亞托斯拉夫也是在與佩切涅格人的戰爭中殞命的。

基督教信仰的開始

伊戈爾死后,實權沒有被他的兒子斯維亞托斯拉夫所繼承,而是落入伊戈爾的王妃奧麗加之手。奧麗加在對德列夫利安人的復仇行動中取得勝利,得以用“攝政”的名義統治基輔公國二十年。奧麗加在親自前往諾夫哥羅德施行稅制改革后,于公元957年對君士坦丁堡進行了訪問。在這里,她受洗成為一名基督徒。不僅如此,還有傳聞說她在君士坦丁堡期間曾被拜占庭皇帝求婚。“奧麗加的受洗”只是她的個人行為,并不意味著基輔公國成為基督國家。公元988年,奧麗加的孫子弗拉基米爾大公“受洗”才是基輔公國正式基督化的開始。

986年,拜占庭帝國發生叛亂,叛軍另立了一位皇帝。為鎮壓叛亂,在生死存亡之際,皇帝巴希爾二世向基輔大公弗拉基米爾請求援兵。作為代價,巴希爾二世許諾將自己的妹妹安娜嫁給弗拉基米爾大公。于是,弗拉基米爾派出了六千人的軍隊協助拜占庭皇帝鎮壓了叛亂。安娜是出生于宮廷“緋衣之室”的皇女,高貴的拜占庭公主從未有過下嫁外國的歷史。叛亂鎮壓后,巴希爾二世拒絕履行弗拉基米爾與安娜的婚約。而弗拉基米爾也出兵攻打了當時處于拜占庭統治下的克里米亞,占領了赫爾松涅斯,軍事行動迫使拜占庭皇帝履行婚約。皇帝勉強同意履約,不過向弗拉基米爾提出了改宗基督的要求。這樣,弗拉基米爾大公受洗成為一名基督徒,并與安娜公主正式結婚。

根據先前引用的《原初編年史》記述,弗拉基米爾大公回到基輔后,將原先信仰的佩龍神像砸毀。砸毀的神像被人扛著在城中巡回示眾,最后投入第聶伯河。弗拉基米爾大公集合了基輔的所有人,讓他們在河畔接受集體洗禮。關于東正教傳入的過程,《原初編年史》中有一個有趣的記載。弗拉基米爾放棄“異教”信仰前,曾向信仰伊斯蘭教的保加利亞人、信仰猶太教的可薩人、信仰基督西方教會的德意志人以及拜占庭基督教會派出使臣。使節對各個教會的長短利弊進行了考察,向弗拉基米爾大公進行了如下的報告:“那之后,我們來到希臘人的地方。他們把我們帶到他們侍奉神的處所。那時,我們已分不清自己是在人間還是在天堂。大地之上就沒有如此壯觀的事物,沒有如此美麗的事物。我們無法用語言和辭藻來描繪它。在那里,神與人同在,他們的勤勉是所有國家不能比肩的……如果希臘人的節律規章不好,人世間最賢明的、您的祖母奧麗加為何要受洗呢?”顯而易見,這段記述是后人的“創作”,但從中也可窺見當時人們對拜占庭基督教會的禮贊膜拜與憧憬之情。

弗拉基米爾的受洗禮

圣索菲亞教堂的“黃金圣像”以及遍布君士坦丁堡大小修道院及教堂的華麗景象足以讓這個俄羅斯使團成員瞠目結舌,訝異不已。通過這段記述,我們也可以知道,當時的基輔公國為實現改宗基督確實是下了很多功夫。斯拉夫人國家中的捷克在922年,波蘭在966年,馬扎爾人的國家匈牙利在1000年分別實現了基督化。因為,按照基督教倫理,受洗的統治者之間在國際上具有平等的地位,也就是說,通過受洗不僅可以確保國家的“獨立”,同時也可以提高統治者自己的地位。弗拉基米爾大公的動機也在于此,通過與“中世紀的羅馬帝國”相互提攜,不僅可以提高基輔公國的國際地位,也可增強大公的威權。

今天我們對改宗之后的基輔教會與教堂的具體情況已不甚了然。但雅羅斯拉夫賢公在位時(1019—1054),基輔公國的基督宗教在制度層面上已經十分完備。基輔設置一個大主教,君士坦丁堡派出一位希臘神職人員主持這里的宗教活動。西里爾字母也傳入了這個國家,圣像“弗拉基米爾的圣母”也被帶到這里。不久,日后成為文學藝術中心的洞窟修道院也順利奠基。到12世紀,僅基輔城一地就已修建了十七所修道院。

基輔國家的分裂

雅羅斯拉夫賢公之后,以各自占據的城市為中心,諸多“公”形成了自己的勢力圈。諸“公”之間對抗不斷,基輔大公國走上分裂之路。12世紀,弗拉基米爾·莫諾馬赫即大公之位,他在一定程度上約束并統合了諸“公”勢力,還戰勝了游牧民族波洛夫人。基于歷史事實創作的中世紀俄羅斯史詩《伊戈爾遠征記》記述了伊戈爾王子與波洛夫人戰斗的故事。由此可見,俄羅斯人與游牧民族之間的戰爭在弗拉基米爾·莫諾馬赫之后仍持續不斷。弗拉基米爾·莫諾馬赫雖然可以說是基輔大公國的“中興之祖”,但他仍未能阻止國家的分裂勢頭。12世紀中葉,在基輔大公國內部,已經存在十五個分裂的“公國”,大公之位亦頻繁易主。12世紀后期,基輔大公國在事實上已經解體。

這樣,各地的統治實權完全掌握在諸“公”之手。特別是其中的弗拉基米爾·蘇茲達爾公國得以顯著擴大自身的實力。弗拉基米爾·莫諾馬赫分封他的小兒子尤里·多爾戈魯基去統治俄羅斯中部的森林地帶。南方諸“公”混戰期間,遠離戰亂地帶的弗拉基米爾·蘇茲達爾公國吸引了來自南方的逃亡人口,同時對伏爾加河畔的其他部落進行了軍事征服,公國還花大力氣構筑、建造了下諾夫哥羅德城。弗拉基米爾·蘇茲達爾公國把“首都”設在克利亞濟馬河畔的弗拉基米爾城,原先的基輔大公國主教也跟隨著遷到此地。弗拉基米爾·蘇茲達爾公國儼然就是基輔大公國的繼承者。

中世紀都市諾夫哥羅德的“自由”

與基輔城相比,諾夫哥羅德城有著全然不同的命運。歷史學家亞寧給這座城市總結出“三個特征”。首先,與基輔城、弗拉基米爾城以及后來的莫斯科城不同的是,諾夫哥羅德城是有著“人民會議制度”的“共和政治體”,而其他三座城都是處于“王政”下的公國。其次,諾夫哥羅德城是商路上的重要節點,與很多商業城市有著密切的貿易聯系,其自身也是一座繁榮的商業城市。最后,與其他公國的“首都”城市不同的是,諾夫哥羅德城擁有較為廣泛的周邊領地,而城市生活則基本集中于“城市”內部,可以說諾夫哥羅德是一座中心城市。亞寧強調,要研究諾夫哥羅德城的獨特性,需要對“白樺文書”予以充分重視,所謂“白樺文書”是指寫在白樺樹皮上的古代文書。

為何只有諾夫哥羅德城可以發展成這樣的城市呢?第一要因是其所處的地理位置。諾夫哥羅德城在史料上首次出現于公元859年。如前文所述,這座城市不僅是波羅的海與地中海貿易商路上的重要節點。通過伏爾加河水系的連接,這座城市也是東方國家貿易商路上的重要城市。隨著商業與手工業的顯著發展,這座城市政治上的重要性也凸顯出來。因此,基輔大公把此地分封給自己的嫡子。由于諾夫哥羅德城與基輔城一南一北,路途遙遠,很多時候領有此城的諾夫哥羅德公爵并不長期在領地居住,如此一來,諾夫哥羅德城的實權逐漸被以當地貴族為中心的城市上層所掌控。城市的上層集團與修道院慢慢地向四周擴張領地,逐漸擁有了后來被稱為“五個州”的較為廣大的區域。就這樣,形成了獨特的城市型“國家”,以諾夫哥羅德城為中心,支配著“屬州農村”。如果類比的話,諾夫哥羅德城并非德意志型城市,而是中世紀的意大利型城市。

諾夫哥羅德城的最高權力屬于被稱為“維徹”的“公民會議”,維徹是一種公民集會。“公民會議”選舉大主教、市長、千人長等宗教或世俗的權力者。召集會議時,會敲響一個“大鐘”,鐘聲便是“維徹”開會的標志。所有“自由民”都有投票權,但這并不意味著它是一個“平等的社會”。勢力強大的貴族之間常常圍繞著行政權互相傾軋斗爭,這種政治斗爭不斷上演,“公爵”之位完全淪為名義上的存在,隨著內部與外部因素的變化,廢立公爵的事件經常發生。12世紀以后,諾夫哥羅德基本確立了以“維徹”為中心的貴族共和政體。

如前所述,諾夫哥羅德城控制著廣大的農村地區,城市的繁榮也得益于這些農村地區。尤其是這些農村出產的大量黑貂皮和蠟被運往城市,漢薩同盟的商人們在城市里收購這些貨物,把它們銷往歐洲各地。每年的夏冬兩季,德意志的商人們就抵達城內的漢薩商館,他們帶來毛織物和金銀,與城里的商人進行貨物貿易。諾夫哥羅德商人不僅與北歐大部分城市的商人有著貿易關系,也與俄羅斯其他公國蓬勃地開展貿易活動。商業以外,城里的手工業也有一定程度的發展,諾夫哥羅德出現了較為富裕的市民階層。市民階層雖不能打破貴族的寡頭統治,卻是維系城市“自由”的重要力量。

主站蜘蛛池模板: 峨眉山市| 永定县| 巨鹿县| 佛坪县| 邹平县| 杂多县| 清涧县| 新沂市| 南川市| 会宁县| 都匀市| 什邡市| 康马县| 康马县| 合作市| 长宁县| 毕节市| 合山市| 南召县| 包头市| 安图县| 甘泉县| 临高县| 永修县| 绍兴县| 略阳县| 武汉市| 吴川市| 张家川| 马公市| 怀集县| SHOW| 通江县| 平果县| 綦江县| 清涧县| 罗甸县| 会宁县| 临江市| 玛沁县| 嘉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