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管理至簡
- (加)亨利·明茨伯格
- 1270字
- 2020-01-07 18:35:13
管理應被當成實踐而不是專業
多年來,我們一直認為已找到了管理的圣杯。事實上,管理既不是一門科學,也不是一種專業。
管理肯定不是一門科學
科學講的是通過研究來產生系統知識。管理的目的并不是這樣的,它強調如何做與組織目標實現有關的事。
管理肯定運用了科學:因為管理者必須使用他們能夠獲得的知識,但有效的管理者更多地依賴于藝術,尤其根植于技能。藝術基于直覺,產生“見解”和“視野”(彼得·德魯克在1954年寫到管理者“憑直覺判斷”的日子屈指可數了。60年后我們仍然在記數這些日子)。手藝則與從經歷中學習相關,管理者主要是在工作過程中解決問題。
因此,正如圖1-1所示,管理可以被看成發生在藝術、手藝和科學三者交匯的三角形內。藝術產生思想和系統;手藝建立在真實的經驗之上,產生關聯;科學則通過系統的分析,發現秩序。

圖1-1 藝術、手藝、科學的管理三角
管理者處理繁雜的事務,包括棘手的問題和復雜的關系。這正是他們的工作具有“柔性”特點的原因,也是需要用諸如經驗、直覺、判斷和智慧之類的字眼來描述他們工作的原因。如果將大量的手藝、適當的藝術和部分的科學綜合運用到一起,你最終得到的工作首先會是一種實踐。管理只有通過根植于具體環境的經驗才能學會。不存在“某種最佳的管理方法”,它完全取決于環境。
管理也不是一種專業
同樣,工程學就其本身的特點而言,與其說它是一門科學倒不如說是一種實踐(勒溫,1979)。但是工程學使用了大量的科學,其有效性已經整理成典并得到證明,所以它可以被稱為一種專業。這意味著人們可以在脫離具體環境的情況下學習它。從某種意義上說,橋就是橋,或至少鋼就是鋼,即便鋼的使用必須適應具體的使用環境也是如此。醫學也是同樣的道理,但管理就不一樣。因為大部分管理都沒有整理成可靠的法典,更談不上如何來證明其效用。琳達·希爾在研究新型管理者的過程中發現“在理解管理者角色的意義之前,他們必須表現得像管理者”。
自從弗雷德里克·泰勒(1916)將其工作研究方法稱為“最佳方式”以來,我們一直都在尋找管理科學和職業化特性的圣杯。今天這一切都存在于大多數文字渲染的簡單公式中,例如“戰略規劃”和“股東價值”(兩者都是矛盾的說法)。一次又一次地,這種簡單的答案并不能幫助解決問題。
在工程和醫學界,訓練有素的專家幾乎總是比外行表現得出色。但在管理界卻不是這樣。我們不會信任缺乏正規訓練、憑直覺工作的工程師和醫生,但會信任從沒有在課堂上學習過管理課程的各種各樣的管理者(我們會懷疑許多學習過兩年MBA課程的管理者,見我的書《管理者而非MBA》)。
貨真價實的專業人士更清楚這一切,真正的科學家也明白這一切。但是自認為更了解情況的管理者們卻妨礙了自己的工作,因為管理在很大程度上被簡化了。根據這里使用的定義,管理者要對整個組織或者組織的一部分負責。通俗地說,管理者大部分情況下是通過別人來做成事情。管理者要多了解情況,尤其應了解自己所處的特定環境。管理者還要根據自己的認知做出決定。但是,特別在大型組織和那些與“知識工作”相關的組織里,管理者必須能夠激發別人的最佳狀態。這樣他們才能更好地了解情況,更好地決策和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