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情溝通:100篇醫患溝通的故事
- 徐長江 鄭桂香
- 2383字
- 2020-01-03 20:33:29
1.第一次罵我的患者
謝瞻
周三的上午,是我剛參加工作的第3天上午,我們科來了一個新患者。這位老先生一個月前在我們科接受了右眼白內障手術,術后第2天就出院了,之后右眼眼壓一直很高,眼部炎癥反應反反復復,這次來門診時,眼壓已高達45mmHg,正常人的僅為10~21mmHg。孫主任給患者前房穿刺后,老先生眼壓降至正常,但老先生卻一直捂著右眼,嘴里不停嘟噥:“疼死我了!什么醫院?看個白內障把我的眼睛害成這樣!”
由于老先生右眼畏光、流淚、刺激癥狀非常明顯,查體極不配合,我這個管床醫生沒法在裂隙燈下仔細檢查他的眼睛究竟發生了什么。我指測眼壓感覺并不高,心想或許這位老先生就是那種“嬌氣”的患者。請示上級醫師后,給他全身靜脈點滴地塞米松10mg,上午下班時,老先生一直捂著右眼在床上發脾氣。
下午來到病房,護士一臉緊張地拉住我說,快去看看你的47床,他女兒在護士站罵了一個中午了。
我一聽,頭皮發麻。尚未走進病房,已經聽到一個兇狠狠的聲音:“絕不能這么算了,我們一定要討個說法!”
走到床邊,見到一位妝容精致的長發美女,三十歲左右,我剛開口說我主管醫生,這位女士就朝我破口大罵:“你們這是什么醫院什么醫生開的什么手術,把我爸爸的眼睛害成了這個樣子,住進來以后,主任們也不來看,害我爸爸從上午到現在都沒有一點好轉,你們拿我們患者玩的是不是?”“……”我聽她足足罵了半小時,無論怎么解釋,她仍怒火沖天,做出一副要我們賠錢的架勢。護士在一旁同情地看著我,我當時覺得相當尷尬,突然感到大腦也短路了,眼淚慢慢地快忍不住了。好不容易在我和護士的再三保證下,那位家屬的腔調終于慢慢低下來,說:“好,我就在床邊等著,等你們口中的專家下午大查房時給我們一個交代。”
我賠著笑離開病房,回到辦公室,同級的研究生看到我不經意地說:“聽說你被患者女兒大罵一通,怎么這個難纏的患者被你攤上了,真是……”我苦笑著說:“還好。”走出辦公室,來到過道上,周圍沒人,我心中的烏云就瞬時擴散開了,我吸了吸鼻子,用紙擦了擦流下來的眼淚。
下午3∶30,準時大查房。剛走到47床,47床老先生的女兒相當憤怒地將我的“不作為”和之前主刀醫生的無能詳細講述了一遍。70多歲的卞主任一看,就知道這是個可能找我們吵架的患者。他仔細聽完,指指患者的女兒,和老患者和顏悅色地“套起近乎”:“你是泰州人,我也是。我在泰州讀的中學,和胡錦濤是高中同學呢!”老先生一聽來了興趣,原來的不滿少了一些。卞主任拿出一張熒光的染色條給老先生右眼角膜染了色,又在老先生眼中點了一滴麻藥。麻藥一進眼內,老先生眼睛一下子就睜開了,疼痛感也瞬時減輕,相當高興。再到裂隙燈下一看,老先生右眼角膜中央有一片圓形的潰瘍灶,染色陽性,這下一切清楚了!老先生長期眼壓高,用數種眼藥水,同時有糖尿病,再加上機體抵抗力差,角膜上皮大片剝脫,最終發展成了淺層潰瘍,所以穿刺后眼睛刺痛明顯。我當時突然覺得很慚愧自責。為什么患者右眼畏光流淚的刺激癥狀這么明顯,我卻因為他眼壓正常就輕易判斷他是個“嬌氣”的患者而未予特別重視?患者的癥狀很明顯,為什么我卻視而不見,反而先入為主地被自己的想法牽著鼻子走。那一刻我深刻地體會到醫生絕對不能忽視患者的癥狀和其主觀感覺,這些都是疾病診療的重要線索啊!
科主任專門就這個患者召開了病例討論會。劉主任說:“卞主任一看就知道那個患者的女兒相當厲害,剛剛主動和老先生套近乎,及時舒緩了患者的惡劣情緒……”我一聽,感到醫患溝通真是一門學問,直接影響醫生對患者的治療效果。醫生的天職是治病,但在治病前,首先要識人,看清這個患者疾病的同時還要看清這個患者的特質、個性特點,給予個性化溝通。這在醫學教科書中沒有,需要的是時間的打磨、經驗的積累。
那天之后,我帶著一顆慚愧內疚的心每日像照顧孩子一樣照顧這位老先生,每天早上7∶00準時測眼壓、查體,卞主任有時也去看一看。老先生需要用一支自費藥,要到門診去買,旁邊只有老伴一人,老太太對醫院也不熟悉,我想了想,就替他跑到藥房買了藥。老先生看到自費發票,立刻叫來老伴說:“怎么能讓謝醫生又幫我跑腿又墊錢呢!”,囑咐老太太趕緊把錢給我。我說:“忘了和你要錢了,我真忘了。”老先生和老太太都沖我笑,大家都有點不好意思,但是氣氛卻無比融洽。
有一天晚上,我看見老先生一個人呆呆站在窗邊看著外面,背影有點孤單。我想或許是他那個兇巴巴的女兒好久沒來看他了,老人有點想念女兒了,也或許他很想像平常一樣和老伴在月光中散步……生了病,許多想做的事做不了了……
這天早上,我替老先生換藥時無意間聽到他提起,老伴前幾年膝蓋做過手術,行動不方便,照顧自己很不容易。我一聽,想到當時自己替他去買藥時,想的更多的是如果不服務好,這家人又要和我們鬧,而我不知道,患者其實也很不容易,疾病帶給一個人、一個家庭的痛苦,我能看到的其實很少。這一刻我特別慶幸自己去替他跑腿了。不然讓那個“膝蓋里少了一片骨片”的老太太爬上爬下,真的是很辛苦的一件事。其實很多事情,我們常常看到表象,背后可能有許多我們不知道的隱情……
老先生逐漸恢復健康,出院那天,他女兒親熱地拉住我,問我迎風流淚怎么回事。我笑著說,她太漂亮,可能是化妝品的原因,也可能是冬季人們會功能性溢淚……她笑著打我一下,有些靦腆,那一刻之前在病房中發生的那些不愉快都消失得無影無蹤。讓我更沒有想到的是,這位老先生走前悄悄寫了一封表揚信交到了科室。文中寫道:小謝醫生在我生病期間精心照顧我,不厭其煩、無微不至,她將來一定是個好醫生,希望你們表揚她……以后的日子,我一直記著他口中的“小謝醫生”四個字,每當工作中疲憊懈怠時就會想想,這四個字不斷地激勵我努力工作。他女兒提的問題后來我寫成了科普稿,希望解除患者的困惑。這次經歷,是我工作生涯中一次難忘的經歷,第一次罵我的患者、第一次寫表揚信給我的患者,讓我深刻領悟到醫患溝通的重要性,醫患之間有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