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意象對話心理學系列·你有幾個靈魂:心理咨詢中人格意象的分解
- 朱建軍
- 2977字
- 2020-01-03 21:06:48
第二節 誘導的基本方法
“拆人”是個很簡單的事情,最早我們使用的方法是這樣的:
先簡單介紹一些人格意象分解,引起來訪者的興趣。告訴來訪者我們引出的子人格將表現為一個想象出的形象,比如一個人的形象,這個形象也許是男、也許是女,也許是老、也許是少。如果來訪者有一些擔心和疑問,可以適當作一些解釋,消除他的顧慮。比如,有的人擔心自己的想象力差,想象不出來。我們可以告訴他:根據我們的經驗,任何一個人都可以想象出這些子人格。有的人擔心自己想象出來的形象“不正確”、“是腦子里想的而不是自發想象出來的”,我們就告訴他這也沒有關系。
讓來訪者舒適地坐好,有時也可以讓他們躺在床上。周圍的環境最好比較安靜,光線不要太強烈,這樣來訪者不容易分心或被干擾。
然后,說指導語:“每個人內心都有不同的側面,你過去一定曾感覺到,好像心中有不同的‘我’。有時這些不同的‘我’之間會有內心沖突、內心矛盾,你會有‘腦袋里有兩個小人在打架’的體驗。這些不同的‘我’,有時會有沖突、矛盾,有時也會互相肯定,比如說‘我真的很欣賞我自己’,好像那欣賞者和被欣賞者是腦子里不同的人一樣。這些有時互相矛盾、有時互相肯定的成分我們稱它作‘子人格’,只要放松地去體驗,每個人都會有許多的‘子人格’。好,現在你舒適地坐好,閉上眼睛,放松,輕聲地問自己‘我有什么子人格’。然后,你只是安靜地等待,不要刻意去想,放松你的意識,等待他們的形象在你眼前自然地出現。對出現的人格成分你也不要評判,他們都是你人格中的一部分,沒有好壞、優劣。”
然后,就可以等待了。來訪者會想象到各個不同的子人格的形象,仿佛逐漸展開一幅畫卷,一個個人物的形象將展現在我們面前。引導者會詢問這些人物的樣子和各種信息,并且記錄下來。這個過程中人格意象就開始被分解了。
在做人格意象分解的時候,我們發現了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在想出了一定量的人的形象后,就會自發出現一些動物的形象,或者鬼神、菩薩的形象,在個別時候還會出現作為人格一部分的植物甚至礦物的形象。
這不是我們有意誘發的,完全是自發的,而且,幾乎所有的來訪者都會出現這個情況。往往是在十幾個人物出現之后,來訪者突然說“哎,怎么我現在眼前出現的不是人的形象,是一匹馬(或者其他動物),這是怎么回事?”
在這個時候,心理學家應該從容地說“是的,都會出現動物的,你出現的是什么動物?”
來訪者想象中出現的動物都是“擬人化”的,也就是說,都有人的某種性格,會說人的語言,甚至形象也類似人。就像我們中國神話中的孫悟空(猴子)、牛魔王一樣,是兩腳走路的會說話的動物;或者說像童話故事中的那些擬人化的動物。
想象中的鬼神、菩薩,自然也是有性格、會人類語言的。
植物或者礦物或者其他東西,有時只是在背景中出現。比如,想象美女時,頭上有花朵,手里有寶石戒指。這時的它們不是人格的一部分。而在另外的一些時候,來訪者明確地感覺到,這植物或者礦物是人格的一部分,是有生命的。比如,我自己曾經有一個意象中的“會生長的綠水晶”,(想象中)我把它種在花盆中,它就像植物一樣長大。如果這些植物、礦物等在意象中有它們獨立的意志、心理活動,那就也可以算一個子人格。舉例來說,一顆普通的樹在意象中出現,不是子人格;但是如果出現的是一顆“給董永和七仙女做媒”的有思想的樹,那它就是一個子人格了。
在這些人物被想象出來以后,引導者可以從各個方面記錄每個子人格的特點,仿佛追星族為自己的明星建立的小檔案。我們習慣的是記錄這幾個方面:
姓名:我們告訴來訪者,每個子人格都要為自己起一個名字,讓我們以后可以分辨并單獨和這個子人格交流。我們要求來訪者把自己“投入到這個子人格中”,想象自己就是這個子人格,然后,我問他“請告訴我,你叫什么名字?”。然后,讓來訪者等待腦海中浮現出來的名字,說出來。
在“起名字”這一步要注意,如果來訪者沒有把自己“投入到子人格中”,他為這個子人格取的名字是不同的。在沒有投入的情況下,往往是另一個占主導地位的人格或其他人格說出了一個名字。在投入的情況下,才是這個子人格自己為自己取名。我們要時刻明白,這個人是一群子人格的集合,仿佛是許多人。就像學校中,同學間會起外號一樣,別的人格也會給這個人格起外號,這個外號常常是滑稽可笑或輕視性的。例如,有一個來訪者出現了一個形象,我問:“叫什么名字?”來訪者說:“他叫傻牛。”我感覺不太對,因為子人格很少會為自己取一個很難聽的名字,于是我問:“這是他自己起的名字嗎?請你投入這個子人格中,想象他自己說出自己的名字。你叫什么?”稍等了一會兒,來訪者說:“他叫‘極限’,因為他喜歡工作,希望自己的成績達到自己的極限。”而把“極限”稱為“傻牛”的是他的另一個子人格,那個子人格崇尚的是輕松隨意的生活,他認為“極限”是一個愚蠢的工作狂。我們要記錄的,是這個子人格自己說出來的名字。
子人格的名字有的很像生活中的人名,比如“王強”、“李麗”;有的是表明這個子人格性格特點的,比如“極限”、“懷疑者”、“憤怒”;還有的是一種職業或一類人物的名字,比如“強盜”、“黑社會老大”、“店小二”、“八旗子弟”;也有的是古人或者小說中的人物名字,比如“項羽”、“潘金蓮”、“牛二”、“武大郎”。
動物或者鬼神不一定需要另外有一個名字,狗就叫狗、虎就叫虎,也是可以的。但是,有時候它們也可以有一個名字,比如小狗“貝貝”、小貓“咪咪”。
性別:子人格有男有女,要記錄下性別。有的子人格是沒有性別的,比如,某個子人格是一個樹神,而這個樹神也許并無性別,這也要在記錄中注明。
年齡:來訪者也許會估計這個形象的大概年齡,也可能清楚地說出他的很具體的年齡。當我們詢問一個動物子人格的年齡時,來訪者可能會回答說“這只貓5歲了,相當于人類的40歲”。引導者要記錄清楚,這個動物的年齡,是它本身的年齡還是相當于人多少歲。有些樹的子人格、神仙的子人格,年齡可能會非常大,比如幾百幾千歲,這也是可以的,不需要注明相當于人的多少歲。
外表和服飾:這一點很重要,特別是要記錄下服飾的樣式、顏色,服裝的顏色是很關鍵的資料。假如出現的是動物,也要問這個動物的顏色。有時,動物的顏色和自然中這個動物的顏色不符合,比如,出現了紅色的貓,這也沒有關系,記下來就是了。
性格:這是最重要的,不妨讓來訪者多說說。記錄的時候務必注意,要原封不動地使用來訪者所說的詞匯,不要有所改變。比如,來訪者用了“溫和”這個詞,千萬不要記錄為“溫柔”。因為用詞的微小差異可能就會導致理解的錯誤。
喜歡什么:這是為了更深入了解這個子人格的性格。
討厭什么:也是為了加深對子人格的理解。
其他:在最后,記錄其他有用的資料。
對每個子人格都做這樣的記錄,我們就有了一個對子人格的基本了解。當動物等都出現過了,我們估計不再有新的子人格會出現時,引導過程就可以結束了。
結束方法:在結束前,我們可以做一次提示:“再過5分鐘我們就結束,你問一問,還有別人嗎?”這樣的催促,可以把那些潛藏的子人格喚起。甚至我們可以這樣對那些還沒有出現的子人格說:“只有5分鐘了,如果你不出現,就沒有機會了。”
這樣,那些子人格也會急忙“登場”。
因為一個人的子人格很多,做一次完整的人格意象分解需要的時間比較長,大致是2~4小時。有的還需要更多的時間,如果一邊引導子人格出現,一邊處理子人格的情緒和心理問題,那這個過程可以持續幾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