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康中國行之健康科普知識進農村叢書:老人常見疾病的家庭康復
- 王鑫 李澤平主編
- 2944字
- 2020-01-03 20:12:53
第二節(jié) 如何知曉腦卒中的危險因素及發(fā)病先兆
一、腦卒中的危險因素有哪些?
腦卒中,也稱中風,形容疾病來如風,突然來臨,有哪些危險因素呢?可將腦卒中的危險因素分為高危可控與高危不可控因素兩大類。
所謂高危不可控因素是指:①年齡:卒中雖然有年輕化的趨勢,但總體上來說還是老年人高發(fā),是一種與年齡相關的疾病,年齡越大發(fā)病率越高。②遺傳:有這種傾向,有的是家族發(fā)病率高,這也不能選擇,至少在基因治療問世以前是如此。③性別:有男性比女性高發(fā)的傾向。
高危可控因素就多了,如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吸煙、飲酒、高血脂、肥胖、生活習慣、氣候等等。
1.腦卒中與血壓
腦卒中的預防中,血壓是重要的危險因素之一。然而,對于血壓,很多人都只關心其數(shù)量的變化,而量變的背后有其質變的必然。
防患于未然,這句話放在任何地方都適用。一個事件的出現(xiàn),總有起因、發(fā)展、高潮與結果等要素存在。卒中對個人來說,是一件要命的大事,也會有一定的原因,只不過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例如對血壓的管理,很多人就不以為然。血壓在24小時內會波動,波動應該在一定的范圍,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理想的血壓在130/80mmHg,理想與現(xiàn)實會有一定的差距,學問就在這個差距里面。譬如有的患者降到理想血壓就會不適,就要尋找適合他個人的最適血壓,有的還要進行24小時動態(tài)血壓監(jiān)測,了解血壓變化規(guī)律,調整服藥時間與藥物劑型,目的只有一個,保持體內相對穩(wěn)定的血液流動與重要臟器的血液灌流。對人的大腦來說,地理位置處于人體的最高點,大腦的血管缺乏中層平滑肌的支撐,儲藏血液的能力差,腦細胞代謝需要的氧氣與營養(yǎng)物質都需要動態(tài)的血液循環(huán)來維持,一旦短暫的缺血,就會有頭昏、頭暈、眩暈、眼發(fā)黑、視物模糊、乏力、跌倒、走路不穩(wěn)、肢體麻木等異常信號出現(xiàn)。而穩(wěn)定的血流,血壓的相對穩(wěn)定是重要的原因之一。為什么說相對穩(wěn)定?因為影響血壓的因素也多,比如24小時日節(jié)律的變化、氣候、情緒的變化、動脈硬化等等。對可控因素,尤其是藥物的治療必須要堅持,有的患者是感覺到不舒適時就吃藥,稍微好一點就停藥,有的自己到藥店買幾顆藥對付一下,這不利于健康。有學者把這種血流動力學效應比喻為潮漲與潮落的自然現(xiàn)象:對大腦而言,血壓高時,腦血流量就大,大腦細胞就會過度灌注,其極限就是腦細胞水腫、腫脹與變性,臨床表現(xiàn)為劇烈頭痛、嘔吐與意識障礙,醫(yī)生稱為“高血壓腦病”,屬于急診急救范疇,這種情況形象地稱之為“漲潮”;當然,還有要命、致殘的就是腦出血。反之,血壓過低,腦血流量就小,腦細胞缺血,時間一長,一些小的支流就會斷流,腦細胞因此而壞死,這就是腦梗死的原因之一,也就是患者朋友所關心的CT診斷的“腔隙性腦梗死”的重要原因。這些情況反復出現(xiàn),即使沒有極端現(xiàn)象發(fā)生,腦細胞不斷壞死,液化,變性,腦功能衰退,老年性癡呆也會提早光臨。
保持血壓的相對穩(wěn)定并持續(xù)灌流是重要的。任何癥狀的出現(xiàn)都提示腦組織細胞受到損傷,是需要準確評定并干預的。目前電子血壓計普及,一些患者也養(yǎng)成了定時監(jiān)測并記錄血壓的習慣,但是也有一些不好的習慣,血壓高了就吃一次藥,血壓不高就不吃藥,血壓忽高忽低的狀態(tài),對腦細胞、腦組織是有影響的。
生命個體適應環(huán)境、適應癥狀的能力是不同的,有的患者血壓遠遠高于正常值,但沒有任何癥狀,人體慢慢地適應了,潛在的危險沒有解除,不出問題就沒有事,一出問題就是大事件,輕則癱瘓,重則要命。監(jiān)測血壓,仔細體會身體不適的報警信號,及時聽聽專業(yè)人士的意見與建議,是解決問題的辦法。
2.腦卒中與血糖
糖對人而言,是必不可少的。血液中必須要有一定的糖才能維持生命的需要,血液中的糖,就是我們通常稱的“血糖”。血糖,也叫人體的燃料,通過“燃燒”產生能量,供給生命活動需要。保持一定的血糖濃度,源源不斷地運送燃料“燃燒”產能,生命過程才能得以維持。過低,我們叫“低血糖”,輕則心慌、頭昏、乏力、冷汗、胡言亂語等,重則昏迷甚至死亡;過高,即“高血糖”,通常意義上的糖尿病。
糖尿病與腦卒中有何關聯(lián)呢?高血糖對大腦的影響主要在兩方面:其一,對血管的影響,其二,對腦細胞的影響。這其中也有很多假說與推論,還有很多經過實驗證實的基礎理論研究。我們簡單地將“粘蒼蠅”原理進行推理,就會明白其中的危害。血糖濃度過高,血液的黏稠度必然增高,血液在血管內流動的阻力也會加大,必然會造成血管壁的損傷,腦動脈缺乏中層平滑肌,損傷會更重,血管越小,管腔越細,損傷越重,一些毛細血管甚至會堵塞(血液黏稠得流不動了),相應的腦細胞、腦組織就缺血、缺氧,結果只有壞死。所以說,高血糖對血管的影響主要是中等大小血管管壁的破壞,細微血管堵塞。血糖濃度過高,在體內燃燒不完全,一些有毒有害的物質就會堆積,也不容易排除到體外,腦細胞長期處于有毒有害的代謝毒物侵襲之中,加速腦細胞的死亡,也是腦細胞序慣性死亡的重要原因。腦細胞已死,腦功能必然衰退,加速老年性癡呆的進程。高血糖對腦損傷的終極情況是腦出血與腦梗死。
看看蒼蠅在高濃度糖液中垂死掙扎,想想血糖濃度過高對人體的危害,就會重視對糖尿病的診治與預防,從而有意識地管理好血糖濃度,推遲終極事件的時間進程表,對自己、對家人都是一件有意義的事。
3.腦卒中與其他因素
引起腦卒中的危險因素很多。溫飽問題基本解決,營養(yǎng)過剩,高脂、高糖、高血壓,所謂“三高”又是問題。高糖、高血壓前面我們已經談過,高脂也是動脈粥樣硬化的罪魁禍首之一。動脈粥樣硬化,腦動脈血管細,彈力纖維缺乏,容易堵塞與破裂出血,是腦卒中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外,腦卒中患者性格急躁,脾氣不好,“A”型性格居多,有的是一怒而發(fā),有的舉杯而倒,因為“麻將”而中風者不在少數(shù),情緒與卒中相關。還有,非瓣膜性房顫可以使卒中患病率增加6倍,風濕熱現(xiàn)在較少見,風濕性瓣膜損傷致卒中的危險因素已經廣為人們認識并得到有效預防,而非瓣膜性房顫受到重視的程度遠遠不夠,80~90歲腦卒中患者,36%為房顫所致。其他如心肌梗死、無癥狀性頸動脈粥樣硬化、吸煙、飲酒及飲食習慣等都是腦卒中的致病因素。吸煙既是引起動脈斑塊增厚的決定因素之一,也會增加血黏度及纖維蛋白原水平,促進血小板聚集并使血壓升高;飲酒與出血性腦卒中成量效關系,少量飲酒對缺血性腦卒中有保護作用,大量飲酒易導致腦出血;低脂低鹽飲食有助于降低腦卒中的發(fā)病率,蔬菜水果的食用對腦卒中的預防有益;對老年人而言,不提倡大量、劇烈地運動,中度運動如每天步行半小時對降低腦卒中的發(fā)生有益,劇烈運動可以有害,因可能造成肌肉及骨骼損傷,甚至誘發(fā)心腦血管疾病。
以上列舉了常見的腦卒中危險因素,關鍵在于針對腦卒中危險因素的有效治療、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及長期自覺地堅持執(zhí)行三者缺一不可。
最好的預防措施其實就是生活的規(guī)律性與良好的習慣養(yǎng)成。“天人合一”是人與自然和睦相處的最高境界,寒來暑往,季節(jié)更替,人的身、心與行為要隨自然環(huán)境的變化而變化。腦卒中在春夏之交、秋冬更迭之時高發(fā),這是氣候對人的適應能力的考驗;過嗜煙酒,高脂飲食,動脈硬化之因,腦卒中之禍根。“性命雙修”是人與自然修為的高度概括,“性”這里指世界觀,對自然、對社會現(xiàn)象的正確認識與適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恬淡虛無”順應自然,這是一種心態(tài);“命”指身體狀況,調理臟腑,疏通經脈,活動百骸;兩者結合與統(tǒng)一,自然就會延年益壽,享受大自然賜予的美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