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四、兩岸學者聚會

7月12日上、下午參加“國際朱熹學術研討會”,晚由《中國時報》記者金恒煒先生在學人宿舍請兩岸學者聚會,并經傅偉勛教授、杜維明教授、成中英教授努力,促成海峽兩岸學者的聚會交流,兩岸學者雖斷絕往來30多年,但一旦相聚在一起,雖有很多疑惑,卻沒有一點生疏感、隔閡感,很是融洽。臺灣韋政通教授1982年8月25日在《中國論壇》上發表文章說:“當我們一行未出發之前,對未來在漫長會期中要如何與北京方面來的會員相處,心中多少有些疑慮,想不到到了東西文化中心,雙方相見都很自然,在此行十多天的會期中,彼此都能歡暢地談笑,民族的感情自然流露著……”傅偉勛在會上曾提出“兩岸同為炎黃子孫,同為中華文化的傳承者,能夠認同中華文化,因此文化中國”兩岸都能接受。大家發言激烈,兩岸學者均表示要加強學術交流,交換著作,以此作為開端。

會后合影留念,聚會由金恒煒先生做東。

馮友蘭先生7月11日吟《朱熹會議志感》詩一首:“白鹿薪傳一代宗,流行直到海之東。何期千載檀山月,也照匡廬洞里風。”柳存仁教授、余英時教授等紛紛和詩,我雖不會作詩,亦和兩首:“濂洛關閩世人宗,道行天地感西東。舊學切磋體新義,愿把冬風換春風”; “北海南海別西東,道有默識心自通。珍重友情相與析,始悟真源此理同”。7月11日,會議安排游瓜伊島,馮先生年邁,不宜爬山走遠路,故沒有參加。山路沿途有賣椰子的,杜維明教授買了送給我們解渴,我們爬到島的最高處俯視火山噴發后的巖漿、巖灰及地質面貌。午飯于林間自助餐室,別有一番風味,篝火熊熊,炮烹乳豚,香飄四里,疲勞全消,一身輕松。后泛舟湖中,波利尼西亞少女鶯歌曼舞,歡迎我們,并獻花環。林間鳩婦啼呼,細雨如煙,綠草如茵,遠處群山隱顯于煙波縹緲之間,宛如寄身于蓬萊仙境。

12日晚,與會學者在留余齋聚餐,學者間情感融洽,談笑風生,或交流學術,或抒發友誼,或講別后情況,或介紹兩岸學術界學術研究動態。席間有一美國女高音以英語唱《貴妃醉酒》。經幾天會議交流,各國學者間都增強了彼此的理解和友誼,為以后的學術交流打開了方便之門,特別是加強了兩岸之間的學術認同和溝通。

這次“國際朱熹學術研討會”被安樂哲、姜允明等評為在當代哲學界“將樹立一道新的里程碑”,杜維明認為:“從規模、人數、學術水準,這次大會是中國學術思想界破天荒的第一個大會……論文杰出者:葛瑞漢哲學性很高,山井湧頗有啟發作用,鄧艾民有深刻的作用,岡田武彥提供一新方向,余英時有精到的見解,佐藤仁十分平實,史華慈十分欣賞韋政通,蔡仁厚簡介牟宗三,任繼愈有代表性,尹絲淳研究另一層面而常為人所忽略,張立文講易,高明討論禮。”金恒煒對杜維明訪談:《談夏威夷國際朱子學會議》,載《明報》,1982年9月號。梁燕城說:“他們(大陸學者)的言行也無教條表現,且能開明地容納各方的意見,其中尤以張立文和李澤厚更顯示高度的哲學家潛質。張立文氣象澄爽明朗,頭腦清晰,其新作《朱熹思想研究》,甚有學術格度。最近完成了《宋明理學研究》,還在印制中,功夫下得不少。”梁燕城:《白鹿薪傳·道通西東——國際朱子會議側記》,載《七十年代》,1982年11月號。

會議期間,夏威夷大學歷史系郭穎頤教授給予大陸學者親切關照,參觀其書房竟發現有我的著作。“國際朱熹學術研討會”15日結束,本來由成中英教授聯系訪問美國本土各著名大學,后取消。會議結束后,與臺灣及各國學者告別,由大會秘書潘姬送至機場,經日本東京,于16日回到北京。回京后有報刊來約稿,我只從學術層面對“國際朱熹學術研討會”的情況做了介紹參見《國際朱子會議》,載《中國百科年鑒》,517~518頁,北京,大百科出版社,1983; 《國外朱子學研究》,載《中國哲學年鑒》,156~160頁,北京,百科全書出版社,1983。,而很少加個人評論,這是約稿所要求的,我也覺得這樣較妥。1983年3月9日,接日本友枝龍太郎教授來函:“敬復者,去夏識教授檀島,今日亦辱蒙貴翰,不勝感激。又讀高著“高著”,指《朱熹思想研究》一書。,旁征博引,論述精到,近來的大著也。解明朱子思想的本領,雖貴書橫說,拙著“拙著”是友枝龍太郎教授自著之《朱子思想的形成》一書,并在來函中說:“此書20年前的博士論文,想恐有所不備,伏請賜教”云云。縱說,然其意略相似,不亦樂乎……七月哈佛之會,得面談而受高傲,則幸甚,幸甚。”哈佛之會是指“國際朱熹學術研討會”。香港《鏡報》于1983年第7期發表非聞撰寫的《中年學者在大陸崛起——訪〈朱熹思想研究〉作者張立文》一文,其文說:“去年7月間,張立文應邀參加了美國學術聯合會和亞洲太平洋研究中心在檀香山召開的 ‘國際朱熹學術研討會’……和德國、美國、日本、加拿大……來的數十位朱子學者一起,交流朱子思想研究的成果。他的新著《朱熹思想研究》受到與會學者的高度評價……三十多年來,大陸不僅沒有出版過一本有關朱子研究的專著,就連一本普通論述朱子的小冊子亦難于找到。特別是 ‘文化大革命’期間,大批儒孔,由孔子而株連及朱子,加上一頂 ‘大儒’的帽子,‘扔進歷史垃圾堆’,不值一提了。難怪海外學者咸認為大陸無人研究朱子。張立文長達50余萬字的專著《朱熹思想研究》的問世,說明大陸對朱子的研究并未中輟。在那政治運動接連不斷的年月里,社會風氣不鼓勵讀書,甚至打擊讀書的情況下,特別在朱子遭厄運之時,張立文居然擠時間,埋頭讀書,不怕坐冷板櫈,刻苦努力十幾年,完成了這部研究朱子思想的新著,并給朱子以客觀的估價。由此可見中國知識分子對學術的真誠與抱負之一班。作者在書中保持著學者的清醒,沒有簡單地批判斥責了之,而是對朱子的經濟思想、政治學說、教育思想中的合理因素或積極成分,一一作了具體分析,指出其可取之處。在大陸學術空氣遭十年浩劫的污染以后,張立文對朱熹這個 ‘大儒’所作的這樣的分析研究,特別使人感到清新。”并且,文中指出,由于該書采取哲學邏輯結構研究的方法,“因而《朱熹思想研究》是散發著濃郁的中國芬芳的著作,在中國哲學史、思想史重點人物的研究中,開拓了新的蹊徑。因此它的問世立即受到海內外學者的重視”。對《朱熹思想研究》一書做了實事求是的評價。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合阳县| 湘阴县| 建平县| 禄丰县| 垦利县| 江门市| 西安市| 湄潭县| 屯门区| 隆子县| 德江县| 灵璧县| 搜索| 郸城县| 汝州市| 和政县| 大渡口区| 天台县| 商洛市| 奉新县| 大同市| 云梦县| 长垣县| 仙桃市| 富裕县| 商水县| 扶余县| 米林县| 深水埗区| 高雄县| 宜章县| 乡城县| 忻城县| 吉木萨尔县| 盐源县| 个旧市| 河曲县| 大理市| 西林县| 宜黄县| 南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