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適時地進行“威脅”——間諜立威造勢的心理學

在主動進攻方面,那些情報機構的間諜或特工往往會采取更為主動的手段,以達到立竿見影的目的,比如對犯罪嫌疑人或對手直接進行某種威脅。因為這樣做即便是無法立即達到某種明顯的效果,也能夠從心理上給對手造成某種看不見的影響,會直接影響到對方后面的進攻。也許對手只是收到了一封恐嚇信或是電話,制造這種力量龐大假象的也只有一個間諜或特工,但被恐嚇的敵人卻根本不明就里,并因此產生畏懼心理,認為對方既然敢如此行事,那么必定會有什么自己不了解的有恃無恐的理由,所以這樣往往能達到兵家的最高境界——不戰而屈人之兵。

1 巧妙使用證據,逐步瓦解對手的抵抗力

證據在審問中經常被用到,但是什么時候該用證據、該怎樣使用證據才能使證據發揮關鍵性作用,大多數人卻不甚了解。對此,美國中央情報局的間諜們根據多年的經驗,總結出了很多用證據立威造勢的方法。

在美國中央情報局間諜的攻心戰術下,犯罪嫌疑人會出現意志動搖的情況,這時候,犯罪嫌疑人的思想徘徊在招供與不招供之間。所有的美國中央情報局間諜都明白,這個時候是對犯罪嫌疑人攻心的最佳時機。也就是說,在對方思想波動幅度大的時候,間諜們要做的就是給對方足夠的理由招供。間諜們要讓對方明白,招供是他唯一的選擇,沒有任何商量余地。想要達到這樣的結果,間諜們可以用的有效方法就是拿出有力證據。

嫌疑人想要躲過美國中央情報局間諜的調查,就需要編造謊言。一般來說,既是謊言,就一定會有漏洞,而且即便是再聰明的人編造的謊言,或多或少也都會有漏洞,不是不合常理,就是與現實不符。在嫌疑人的表現與自己所說的事實自相矛盾的時候,或者是與美國中央情報局手中的證據相矛盾的時候,嫌疑人只能編造更多的謊言來掩蓋自己犯罪的事實。如果這時候美國中央情報局間諜們能拿出有力的證據來拆穿嫌疑人的謊言,讓他產生嚴重的挫敗感,丟掉僥幸心理,他就會承認自己的犯罪事實。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美國中央情報局間諜們在使用這個方法的時候,不會一次性就拿出所有的證據,他們一般都是一次拿出一個證據,并一次比一次更有力。之所以這樣,就是為了不給嫌疑人編造謊言的時間。由于嫌疑人不知道美國中央情報局間諜們手里到底有多少證據,具體都是什么證據,所以他編造的謊言不能顧全所有的證據,當他的謊言與一些證據有沖突的時候,只要再拿出這個證據,嫌疑人的謊言就會不攻自破,他就只能認罪伏法。

不過,還有些嫌疑人在被特工人員抓捕之后有很強的反抗心理,這種心理反映在行為上就是沉默不語,一直拒絕接受審問,完全一副“我就不說話,你能把我怎么樣”的態度。除了這些表現之外,還有一種行為就是不斷地翻供,即總是在自己交代完一切之后很快就開始反駁,告訴美國中央情報局的人他之前說的都是錯的。這樣的人之所以會有這樣的心理,完全是因為他認為美國中央情報局沒有掌握足夠的證據,沒有辦法治他的罪,而且他了解法律,知道美國中央情報局的審問是套證據的方式。顯然,面對這樣的嫌疑人,拿出有力的證據就是打擊他的最佳方式。

羅森是一起強奸殺人案的嫌疑人,警方通過多方查證,將其列為犯罪嫌疑人,并抓捕了他。但是,他拒不承認自己的罪行。對此,主審羅森的警官約翰說:“法醫從被害人的體內提取出了精液,經鑒定,精液中的DNA與你的完全吻合,這你怎么解釋?”

羅森沒有驚慌,很鎮定地說:“那只能證明我與她有過性關系,我沒有殺她。”

接著,約翰說:“我們在離現場不遠的地方發現了一把匕首,上面有血跡,經過法醫的鑒定,血跡就是被害者的,而更重要的是,在匕首上我們還發現了你的指紋。”羅森聽后不得不招認了自己的罪行,在強奸被害人之后,被害人看到了他的容貌,他繼而殺人滅口。

從這個案例中可以看到,羅森有著很強的抵抗心理,在警察沒有出示證據前,他決不松口。即使警察后來出示了證據,他也只承認了部分事實,而只有當更有力的證據擺在他面前時,他才低頭認罪。面對類似這樣的嫌疑人,美國中央情報局有時只有通過證據才能使對方認罪。而當缺乏足夠的證據時,則需要人為地創造出一些“證據”,這樣才能讓這類犯罪嫌疑人低頭。其實,這樣的方法就是讓對方覺得無路可退了,才能讓他束手就擒。

另外,美國中央情報局特工提醒人們,在與人談判出示證據的時候,一定要掌握好證據出示的時機,因為有些證據需要直接出示,而有些證據需要提出但是不出示,這樣才能夠有效地控制對方的心理變化,給自己立威造勢。

2 咆哮式審訊是擊毀對方心理防線的有力武器

咆哮式審訊也是美國中央情報局在審訊時慣用的手段,雖然這樣的審訊方式看上去有些簡單粗暴,但事實證明,它是擊毀對方心理防線的有力武器。曾在美國中央情報局做過間諜的布拉德說過:“狂風驟雨般的審問對于一部分罪犯是非常有效的,不能說他們害怕這種粗暴的審訊方式,我們只能說咆哮會強化己方的氣勢,而這種優勢會給嫌疑人帶來巨大的心理壓力。”

2005年,美國威奇托市警察局傳來一陣歡呼聲,原因是一個變態殺人惡魔終于落網了。罪犯名叫丹尼斯·里德,是威奇托市本地人,從1974年開始,他一共虐殺了10個人,其中不乏老人和小孩。

但是,現在一切都已經結束了,FBI在一張老式電子軟盤上將一份可疑文件恢復還原,這份文件的最后修改者署名正是“丹尼斯·里德”,而這直接將他送進了警察局。

面對警方的多項指控,里德矢口否認。在他看來,自己就是一個正人君子,他甚至連自己為什么會遭受懷疑都不知道。事實上,里德在平時也確實努力讓自己做一個好人,他在自己居住的小區名聲非常好,很多人都會在需要幫助的時候找他,但是這并不能作為警方赦免一個嫌疑人的條件。

一方是掌握了可靠信息的警察,另一方則是不愿意買賬的市民,市民們覺得警察抓錯了人,讓真正的兇手逍遙法外,里德一定是被冤枉的。追蹤這件案子長達11年的托雷警官表示:“盡管有很多人覺得我們沒有找到真正的兇手,但是我們確信,電腦查證的歷史記錄不會出錯,眼前這個溫文爾雅的男人,就是真正的兇手。”

在這個案件的審訊過程中,咆哮式審訊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令人哭笑不得的是,這種蠻橫的審訊方式,竟然是由于負責審訊的警官巴倫納·安東尼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歪打正著得來的。

“對于他的所作所為,我感到無比氣憤,如果是在一個無人的孤島上,我會當場打死他。”安東尼說,“他太血腥了,捆綁、折磨、殘殺,甚至連九歲的孩子都不放過!”

在安東尼之前,也有警官對里德進行了審訊,但是效果不佳,里德根本不愿意同警方合作,他聲稱自己根本不知道電子文件的事情,而且他極力表示也有可能是黑客盜取了他的個人信息。隨后,安東尼就介入了審訊,他開始大聲呵斥里德:“混蛋!你知道是誰干了這些喪盡天良的事情,除了電腦記錄之外,我們的DNA信息庫中還保存著兇手遺留下來的個人信息,現在你還想要說些什么?”

“我不知道,或許是案發當天我正好和受害人見過面,總之有各種可能,但我絕對沒有殺人。”

“渾蛋!你以為警察和你一樣蠢嗎?你這個變態!色魔!我們在受害人身上找到了你的精液,趁著現在我還有一絲耐心,快點把你的齷齪行徑交代出來吧!”安東尼一邊說著,一邊用力地拍打著桌子。而里德真的被這一幕深深地震住了,他瞠目結舌,過了很久才回答說:“我從來不知道你們采集到了我的DNA信息的事情,我……”

“閉嘴!你這個惡魔!你的女兒生病了,在醫院接受檢查,我們從醫生那里得到了她的DNA信息,現在你還有什么可說的!”

聽到這樣的話,里德陷入了長時間的沉默當中,而安東尼也沒有停止,他仍舊喋喋不休地怒吼著。這種近乎癲狂的做法讓里德失去了反擊的機會,有好幾次,他想要抬起頭來替自己辯解幾句,結果都被安東尼的暴怒鎮住,繼而又低下頭來,默默反思。

兩天之后,這件案子成功告破,里德交代了他所有的罪行。對此,很多市民都露出了難以置信的神情。因為在他們看來,熱心腸的里德居然是殺人兇手,這真是令人不可思議。

這個案件中,狡猾善變的殺人兇手為什么會在最后放棄了抵抗呢?對此,耶魯大學的心理學教授保羅·布羅姆進行了分析,他經過調查,認為里德是一個患有嚴重精神抑郁癥的人,雖然他看上去很兇殘,但實際上他卻是一個嚴重依賴他人的家伙。而對于這樣的人,咆哮是征服他的最好方式。

對于里德的案子,布羅姆總結說:“他缺乏安全感,容易對暴力產生屈服,這一點是非常隱晦的。可以說,警方的怒吼是歪打正著。”

對于里德那些怪異、荒唐的行徑,布羅姆也做了一個簡單的整理:

1974年,兇手將自己第一次作案的細節及經過全部寫在了一張信紙上郵寄給警方。

1977年,兇手再一次忍無可忍,寫信給一家電視臺,并在結尾處這樣寫道:“該死,究竟我還要殺死多少人才能引起警察局的重視……美利堅將我遺忘了,它根本就沒有注意到我的存在。好吧,我現在做得還不夠。”

1978年,兇手再一次寫信給電視臺,聲稱自己是四起兇殺案的元兇,同時他還將受害人的名字一一列了出來。

1979年4月28日,喪心病狂的罪犯竄入了一名叫作安娜的老太太家中,企圖玩一次守株待兔的游戲。但是,由于當天安娜太太去了一個廣場跳舞,不耐煩的里德“負氣出走”,還在臨走前寫了一首題目為“安娜,你為什么不回家”的19行詩。

直到被捕之前,里德的荒唐行徑還是沒有收斂半分,他將一個紅色的信封寄到了警察局。而正是在這個信封當中,專家追蹤到了有關里德個人信息的電子記錄。

最后,布羅姆教授總結說:“可以看出,里德總是不斷地吸引他人的注意,這實際上是一種隱晦的自卑心理在作祟。對于里德來說,他害怕遭到其他人的忽視,所以總是想要做出一些引人注目的事情。事實證明,這類人在人格方面往往是軟弱的,他們在感受到強壓的時候,很容易產生屈服的意愿,而里德正是這樣的人。”

至于咆哮方式的運用,布羅姆教授也總結出了以下一些技巧:

(1)咆哮就要歇斯底里

布羅姆教授指出,如果確立了使用咆哮式審訊來審訊囚犯,審訊者就需要加強自己的能量,“一怒到底”。

他表示:“做任何事情都不能淺嘗輒止,審訊犯人也同樣如此,如果嗓門不夠洪亮,表情不夠憤怒,那么你最好就不要咆哮,因為這對犯人是起不到任何作用的。不徹底的狂怒會使整個場面陷入一種尷尬的境地,一旦罪犯的感情沒有被調動起來,那么對他而言,你現在的表現就像是在演戲。”

具體到里德的案子上,可以看到,出于強烈的痛恨,安東尼表現得無比憤怒,這種極致的咆哮使他在心理上占據了高地,并徹底征服了對手。

(2)咆哮再果斷一點

在沖著犯人咆哮的時候,一定要讓自己顯得更加果斷一些。對于這一點,布羅姆教授做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比喻:“NBA的籃球裁判們看上去很公平,明察秋毫,但實際上,他們也不能保證自己的每一次判罰都是正確的。他們要做的,就是讓自己時時刻刻看上去都無比堅定。”如果籃球裁判在做決定的時候顯得猶豫不決,球員們就會懷疑“他真的是這樣想的嗎”“他其實也不能確定”等,而這樣就很容易讓彼此互相猜疑。

其實,美國警察在審案的時候也非常重視這一點,他們在咆哮的時候總是顯得無比自信、不容置疑,以至于每一個罪犯都因此而膽戰心驚。經過一次又一次咆哮式審訊,罪犯最終繳械投降,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3)言之有物的咆哮才能造成持續的壓力

在布羅姆教授看來,咆哮不是單純的怒吼,而且怒吼是沒有絲毫意義的。具體到里德的案子上,安東尼在咆哮的同時還舉出了一些非常重要的物證,這對于罪犯的心理打擊是非常有效果的。很顯然,如果不是電子文件上的修改人記錄和DNA化驗結果,狡猾的里德是很難屈服的。

3 只有強而有力的語言才能撕破對方的心理偽裝

“憑借強有力的語言攻勢,能夠輕而易舉地將對手鎮住,與此同時,自身取勝的概率也將會大大提高。”這是美國中央情報局前局長戴維·彼得雷烏斯常用來教導屬下的名言。在他看來,語言攻勢的力量絕對不容小覷,正所謂“話是攔路虎”,講的就是這個道理。那么,人們該如何理解這句話呢?他認為,即使是與自己熟悉的人交往,語言攻勢也是同樣重要的。比如,當一個人向你提出過分要求時,如果你選擇沉默,那么對方很可能就會“蹬鼻子上臉”。此時,如果你對其進行語言上的攻勢,用語言鎮住他,就會使自己占據主動地位。對素不相識的人也是如此,美國中央情報局間諜在實戰中就經常會對陌生人展開語言攻勢,撕破對方的心理偽裝,運用間諜心理戰術讓對手折服。

1964年的一天,紐約大街315號的一家珠寶店像往常一樣營業,可隨后發生的一件事卻使珠寶店險些遭到搶劫。這天下午,珠寶店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前來購買珠寶首飾的人,正當珠寶店店員準備關門打烊時,從一輛白色林肯小轎車上下來兩名戴黑色口罩的黑衣人,只見他們肩上背著一個黑色帆布袋,拿著手槍向珠寶店沖了過來。店員們意識到將會遭遇到搶劫,于是趁黑衣人不注意,一名店員便悄悄報了警。在接下來的時間里,黑衣人要求店員將珠寶裝進其事先準備好的黑色帆布袋中,而店員為了等待警察的到來故意拖延時間。五分鐘后,警車便停在了珠寶店前面,車上跳下一名警察,還有幾個美國聯邦調查局特工。兩名黑衣人見到警察后,立即用槍頂住兩名店員的頭部,大聲喊道:“你們不要過來,站在原地不要動,否則我們就要開槍了。”

“你不要激動,我們馬上退回去!”為了保護兩名人質的安全,警察聽從了兩名黑衣人的話,退到了警車后面。

隨后,一名美國聯邦調查局特工拿著一個喊話器對黑衣人喊道:“嘿,朋友,你晚上想吃法國菜吧?那么你就放下武器走出來,這樣你才不會在監獄里待一輩子。”

“閉嘴!”一名黑衣人喊道。

“我們調動了37名聯邦調查局特工,還有5名狙擊手,如果你不想死在珠寶店,就趕快放下武器!”

“退后,否則我就殺人質了。”其中一名黑衣人大聲喊道。

“好!我們馬上退后。但是你不想吃法國菜了?即使你不想吃法國大餐,但是你的兒子想吃,你的老婆也想吃,甚至你的父母也想吃,如果你殺了人質,你就成了殺人犯,就得坐一輩子牢。你的兒子、老婆、父母也會為你感到恥辱,不要說法國菜,就連漢堡他們也不一定能吃得上了!”

“閉嘴!閉嘴!”兩名黑衣人此時顯得特別激動,手中緊握的槍支也開始顫抖起來。

“我給你們三分鐘的考慮時間,一分鐘后,聯邦調查局的5名狙擊手的槍就會對準你們的腦袋,隨時會要了你們的小命。”

就這樣,他們與黑衣人對峙著。

“你們還有兩分鐘的時間!我需要提醒你們的是,你們已經落入了天羅地網,趕快將手中的槍放下!”

兩名黑衣人似乎被激怒了,對著警察和聯邦調查局特工大喊:“趕快給我們準備一輛車,否則我們將開槍殺了他們!”

換成常人,也許早就被這一陣勢嚇得不知所措了,可特工們卻表現得非常冷靜,深諳間諜心理學的他們明白,這種情況更多的是心理上的較量,搶匪們現在的兇猛不過是心理偽裝,故作強大而已。于是,特工用平靜的語氣說:“你們還有一分鐘的時間!一分鐘之后,狙擊手隨時會對你們開槍!”

恰在此時,善于觀察的警察猛然發現兩名黑衣人手中的槍好像不是真槍,而只是玩具槍,于是他喜出望外,隨即大聲對兩名黑衣人說道:“先生們,如果我沒有猜錯的話,你們手中的槍是兒童玩的仿真槍吧?”

兩名黑衣人聽完后不禁一驚。警察繼續說道:“好了,先生們,不要演戲了,束手就擒才是你們唯一的出路。”

“閉嘴!”

“你們只有十秒鐘的時間,十秒鐘后狙擊手會向你們開槍!”美國聯邦調查局特工大聲沖他們喊道。

此時,兩名黑衣人愣住了,之前還氣勢十足的他們,現在卻變得驚恐萬分,連嘴唇都哆嗦起來。最終,兩名黑衣人扔下了手中的玩具槍,乖乖舉起了雙手。

由此可以看出,警察和特工就是通過用語言攻勢與對手展開了交鋒,并最終鎮住了對手,徹底撕破了對方的心理偽裝,讓其乖乖地束手就擒的。由此,人們可以感受到語言攻勢的重要性,而美國中央情報局則從實戰中總結出了用語言攻勢鎮住對手的方法:

(1)在語音聲調上不能輸給對手

在與對手交鋒的過程中,說話的音量必須要大,這樣才能在心理上占據優勢地位;反之,如果己方聲音過小,而對手聲音過大,這樣就會造成己方在心理上輸給對手的情況,如此一來,還談何鎮住對手?美國心理研究中心的一項研究表明,人說話聲音的高低與其內心是否自信有關,很多時候,那些說話聲音小的人往往是一些不自信的人,而這樣的人在與對手交鋒時又怎么能有效地一招制敵、鎮住對手呢?因此,美國中央情報局將說話聲調的大小看成是能否鎮住對手的首要因素,如果這個基礎沒打好,就會給以后與對手的交鋒增添很多不利的因素。

(2)抓住對手的“小尾巴”,順勢展開語言攻勢

美國中央情報局間諜和特工們認為,對手即使把計劃做得再周密,也會有疏忽的地方,也會露出“小尾巴”。很多時候,對手露出“小尾巴”是非常致命的,因為它能將對手的心理特征和行為特征表露無遺。這樣一來,當有人發現并抓住“小尾巴”后,也就相當于抓住了對手身上致命的弱點,而此時對其展開語言攻勢,也就能一舉擊中對手的弱點,從而從心理上徹底擊敗對方,取得最后的勝利。

4 適時地“威脅”,讓對手在絕望中束手就擒

很多攻心高手在與對手交鋒多年之后才會明白,成功地進攻他人的內心并不困難,只要斷了對方的后路,讓他絕望,就能讓對方承認事實,或者根據你的意愿行事。做到這一點需要從事實出發,因為只有掌握了一定的事實依據,才能主動向對方發起攻擊。而在沒有事實的情況下,即使掌握了大量心理戰術,也難以讓對方乖乖就范。

1979年,佐治亞州發生了這樣一個案件:一位名叫瑪麗·弗朗的漂亮女孩離奇失蹤。當時瑪麗像往常一樣坐校車回家,整個路途很平安,很正常,但是當瑪麗在她家附近的路口下車之后,就莫名其妙地失蹤了。與瑪麗同住的艾麗很快報了警,但是警方一直沒有找到線索。

一段時間之后,一對年輕的夫妻在森林中散步時發現了瑪麗的尸體。引起這對夫妻注意的是,瑪麗的臉上蓋著一件白色的外衣。這對夫妻沒有破壞現場,他們馬上報了警。經過警方的認定,瑪麗是因頭部受到鈍器的重擊死亡的。而警察在瑪麗尸體的附近找到了一塊帶血的大石頭,后來經過法醫鑒定,那塊大石頭正是殺死瑪麗的兇器。此外,警察發現瑪麗的脖子上有被掐傷的痕跡,這說明有人曾經想要掐死瑪麗。之后,警方展開了詳細的調查。

調查中,所有認識這個女孩的人,都對這個女孩的死表示惋惜,都稱贊這個女孩是一個熱情友好、善于交際、討人喜歡的人。法醫的驗尸結果顯示,瑪麗死前曾遭受過性侵害。綜合所有的信息,警察認為,這個案件是一起隨機性的奸殺案件,也就是說,這個案件并不是有預謀的。

經過仔細觀察,警察發現,尸體上并沒有其他雜物,說明強奸的案發現場并不是在樹林中,應該是在車子里或者是房間中。根據瑪麗的尸體以及現場的一些狀況,警察認為兇手應該是一個做事有條理,并且有強迫癥的人。

隨后,當地警察與其他地區的警察取得聯系,希望能找到更多嫌疑人的信息。其中,有一個警局的警察說:“你們所描述的這個嫌疑人與我們剛剛放走的一個嫌疑人很像。”根據這個警察提供的相關資料,負責瑪麗案件的警察抓到了嫌疑人科比。科比今年24歲,有過兩次婚姻經歷。目前,科比正與他的第一任妻子同居。

抓住了科比之后,警察中有人提出要對科比進行測謊檢查,但那時也有很多人反對這么做,他們認為,科比已經有過一次入獄經歷,并且除了瑪麗的案件之外,還有幾起類似案件都把科比作為嫌疑人,他已經被審問了太多次,有很強的心理素質,測謊是不會有收獲的。果然,這次的測謊,警察一無所獲。

案件就這樣陷入了僵局,但聰明的警察并沒有被難住,他們想了另外一個辦法“對付”科比——到了晚上,警察把科比帶進審訊室單獨審訊。在審訊開始的時候,警察對科比說:“科比,我們知道這件事是你做的,我們并不是要問你‘這是你做的嗎?’我們只是想知道你為什么要這樣做。我們也猜到了你做這件事的原因,你只要告訴我們,我們是不是猜對了就可以了。”

這段話說完之后,警察們發現,科比開始有些坐立不安了,之后沒過多久,科比就把自己奸殺瑪麗的過程交代清楚了,同時,他還交代了一年前他在羅馬市的另一宗罪行。最終,科比被判處死刑。

事實上,在對科比進行審問的時候,警察采取了讓對方絕望的方法。在審問開始的時候,警察沒有采用其他策略與科比大打心理拉鋸戰,也沒有借討論其他的話題來讓科比放松,而是一開始,就直奔主題,特別是在審問一開始就直截了當地告訴科比他們已經掌握了他的罪行,從而讓他無路可退,不能再抵死不承認。這樣一來,科比就只能交代自己的罪行。

不可否認的是,在審問科比的過程中,警察采取的這個讓對方絕望的方法確實起到了不小的作用。首先,警察告訴科比警方已經掌握了他的罪行,這就是在向科比透露出“你不用抵抗了,就算你不承認你所犯下的罪行,我們也能定你的罪”這樣的信息。同時,警察給科比的感受是這不是一次輕松的審問,讓科比強烈地感覺到自己確實已經無路可退了,以至他最后不得不交代了罪行。

在那些間諜與特工人員看來,在與對手交鋒的時候,使用讓對方絕望的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震懾住對方,從而讓對方有一種無力感,進而讓他加速暴露出自己的弱點。比如,在審問科比的過程中,警察就很清楚這一點,因此他們需要營造出一種嚴肅的氛圍,讓對方產生一種坐立不安的感受。對此,美國中央情報局前局長約翰·麥克勞林曾經說過:“如果想用讓對方絕望的方法來震懾對方,就要讓審問現場籠罩在神秘的微弱燈光下,必須在審問開始的時候向對方暗示:‘我們已經掌握了這個案件的兇手信息,同時我們也知道你就是兇手,我們掌握了你犯罪的證據。’”麥克勞林認為,只有這樣,才能從心理上真正震懾住對方,讓對方放棄抵抗。

據麥克勞林透露,那些間諜或特工人員在運用“讓對方絕望”的方法時,很注重尋找對方的薄弱環節。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保證自己在與對方交戰的時候給對方的心理造成壓力,讓對方絕望,從而使對方說出實情。也就是說,從對方的薄弱環節入手,更能讓對方感到絕望。

事實上,美國警察在應對一些非暴力的犯罪嫌疑人時,總會在布置場景上花費很多時間。比如,他們會把很多資料都放在一起,有些甚至都不是他們正在調查的這個案子的資料。

間諜們認為,在對嫌疑人進行攻心戰術的時候,讓對方絕望是一個很有效的方法,但是在實施的時候要注意以下兩點:

(1)千萬不要強行逼供

每一名間諜都知道:外在的高壓往往會讓事情變得更糟糕,而相比之下,聰明的暗示更容易讓對手知難而退。美國歷史上也有過很多這樣的案例,警方通過刑訊之后取得的證據,到最后成了罪犯的救命稻草;原本辛辛苦苦得來的證據到了法院那里,因為強行逼供,最后失去了效力。所以說,在“威脅”嫌疑人的時候,要非常隱晦與巧妙。

(2)威脅要注意防止被對方看出己方實力

著名心理學家埃德蒙德·胡塞爾曾說過這樣的話:“威脅的真實意義就是,實施者其實沒有絕對的把握戰勝對手,他只是希望借助心理壓力讓對方主動投降。”實際上,在科比的案件中也是如此,警方并沒有確切的證據說明科比就是罪犯,警方只能用這樣的方法威脅他,讓他認罪。所以說,通過各種手段給對方的心理上施壓的時候,一定要把握好一個尺度,以免弄巧成拙。

5 軟硬兼施,讓對手的心理失去平衡

在與對手對峙時,間諜們總是喜歡通過多角度來不斷地攻擊對方的心理防線。曾做過多年海外間諜的美國中央情報局官員米歇爾·格里菲斯指出,在和別人交涉時,經驗豐富的間諜都會選擇多角度攻擊對手,因為過于單一的手段是很容易被化解的。從立威造勢這一方面來說,我們就需要恰當地把握無形的壓力和有形的壓力,雙管齊下,這樣往往能夠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美國得克薩斯州的厄爾巴索,理查德家誕生了一個男嬰,主人給他起名為杰爾吉斯。他在25歲之后,一共犯下了13樁命案。除此之外,他還犯下了盜竊、強奸、搶劫等多項罪行。第一次作案對于杰爾吉斯來說是一次轉折,而從那之后,他就徹底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可以說,第一次他作下的案件對于他本人的觸動也是非常深刻的。

當時,杰爾吉斯趁著黑夜溜進了一戶人家,他原本是想偷點值錢的東西就走的。但不幸的是,這家屋子的主人沒有積蓄,也沒有什么值錢的東西,這讓杰爾吉斯很生氣。

這間屋子的主人是一位獨居的老太太,當時已經75歲了。沒能偷到錢財的杰爾吉斯遷怒于屋主,于是拔出匕首,對著熟睡的老人一陣猛刺。

之后,面對尸體,杰爾吉斯瘋狂了,他做出了更加讓人難以置信的事情——奸尸!天亮之前,杰爾吉斯逃回了自己居住的小屋。也許這一次的經歷對他震動太大,在那之后的半年,他都沒有再踏出自己的小屋一步。但是這半年之后,杰爾吉斯就變成了一個魔鬼,他不停地殺人、搶劫、強奸,在持續5個月的作案之后,他落入了法網。但是,面對這些罪行,杰爾吉斯卻抵死不認。

對于13起謀殺、11起強奸、14起搶劫案,杰爾吉斯只供認了其中的一小部分。這倒不是因為他良心發現,而是由于這些案子警方已經有了有力證據和目擊證人,無論他認不認罪,警方都能定他的罪。但是還有很多案子,由于杰爾吉斯殺害了所有在場人員,沒有人能指證他,所以他拒不招供。

對于杰爾吉斯的態度,負責此案的特工人員十分氣憤。他殺了那么多人,卻毫無悔意,他甚至把殺人當成了一種樂趣。對于這種犯人,特工人員從不留情,因此,對他的審訊也就變得嚴厲了。為了讓杰爾吉斯把自己所犯的罪行都交代出來,聯邦調查局特工專門設計了一間審訊室,他們將這間屋子布置得很狹小,當人走進來的時候,馬上就會感到一種窒息的感覺。

負責審訊罪犯的警官是聯邦調查局高級特工文斯·拉索,他言辭冷酷、犀利,這同樣對杰爾吉斯造成了極大的心理壓力。

“理查德·杰爾吉斯,你一共犯下了多少罪行?”

“兩件,長官。”

“你認識杰尼夫嗎?”

“不認識。”

實際上,杰爾吉斯確實不知道杰尼夫是誰(杰尼夫就是那名被杰爾吉斯殺害的老太太)。接著,文斯·拉索拿出了杰尼夫老太太的照片,給他看,但是他依舊說不認識。

接下來,文斯·拉索拿出了老太太受害之后的照片,并說:“看看你做的好事!”而隨著文斯·拉索一張張地展示照片,杰爾吉斯的臉色就漸漸變了。于是,文斯·拉索乘勝追擊,馬上把其他案件中的受害者的照片都展示出來了。至此,杰爾吉斯的嘴角開始顫抖,最后終于控制不住,慌亂地大叫起來,而文斯·拉索馬上大聲斥責他,并要求他說出實情。

接下來,杰爾吉斯就陷入了沉默。文斯·拉索則奉命把他轉移到監獄中。在走出警局時,一名受害人的家屬瘋狂地沖破了警察的封鎖,然后咬住了杰爾吉斯的脖子。他的力氣很大,以至于很多警察都無法把他拉開,最后警察不得不用電棍把這名家屬擊暈,才把杰爾吉斯帶走了。在從警局出來的路上,很多人都在罵他“人渣”“惡魔”……這些都給杰爾吉斯的內心帶來了很大的壓力。

因為群眾暴怒,他們出去很困難,所以杰爾吉斯又被送回了審訊室。接下來,文斯·拉索又對他展開了第二次審訊:“看到了吧?你犯下了多少不可饒恕的罪過,現在不用警察動手,就有人來取你的性命。你覺得你供認了幾個案件,然后不久之后出去被這些家屬追殺好,還是把所有的案子都供出來,讓法官多判你幾年,然后你安安全全地待在監獄里面吃牢飯好呢?”顯然,這些話對杰爾吉斯還是產生了一些觸動的。文斯·拉索看到他抽了一下鼻子,接著說:“照我看來,你待在監獄里,或許能活得長久一些。”

毫無疑問,三天后,杰爾吉斯供認了自己的所有罪行。美國著名犯罪心理學專家約翰·道格拉斯在看過這個案子的卷宗之后認為,審訊者在這次調查當中給罪犯施加了非常大的壓力,這一點是審問中的重要因素。在面對類似杰爾吉斯一樣的犯人時,普通施壓很可能不會產生效果,而正是特工人員的雙管齊下壓制了罪犯,使他供認了自己的罪行。

從這個案件中,聯邦調查局總結出了對罪犯施壓的幾點技巧:

(1)通過展示證據,讓罪犯感受到有形的壓力

在所有罪行當中,對杰爾吉斯觸動最大的就是他第一次作案,即殺害老太太的案子。這是他第一次殺人,他一手制造了令人發指的血腥場面,甚至還做出了奸尸這樣的變態行為。可以說,當時的杰爾吉斯處于一種癲狂狀態,當他清醒過來之后,對于自己的行為,連他自己都震驚了,因此他花費了半年的時間才調整過來自己的情緒。這是一個杰爾吉斯極力想要忘記的場面,所以當文斯·拉索把當時的照片呈現在杰爾吉斯的面前時,給杰爾吉斯造成了一種莫大的壓力。

在走出了這個心理困境之后,杰爾吉斯真正地走上了殺人狂魔的道路。之后,他作案頻率很高,經常是在犯了一個案子之后,第二天就犯下另一個案子。在聯邦調查局看來,殘殺老太太是他向魔鬼轉變的關鍵點,而由人向魔鬼的蛻變是要經歷強烈陣痛的。杰爾吉斯用了半年時間擺脫這一切,而當文斯·拉索將這種壓力再一次擺到杰爾吉斯面前的時候,他陷入極大的壓力中,也就是很合理的事情了。

(2)通過現況展示,制造巨大的無形壓力

在感受到巨大的壓力之后,杰爾吉斯就變得沉默不語了。這時,文斯·拉索開始了非常巧妙的間諜攻心戰術。他先是讓罪犯了解到,自己確實是犯下了令人發指的罪行,來自受害人家屬的壓力讓杰爾吉斯很不安,他整天都被這種負罪感包圍。精神上的壓力給杰爾吉斯帶來了很大的苦惱,他逐漸明白,只有交代出自己的罪行,自己的負罪感才能降低。

另外,文斯·拉索不光利用壓力來攻擊杰爾吉斯的心理防線,他還用了“利益誘惑”的手段來給對方制造心理矛盾。這在這次審問中也是很重要的,按照文斯·拉索所說,如果杰爾吉斯能夠與警方合作,那么他還有可能免于一死。但是,若他不與警方合作,拒不交代自己的罪行,出獄后面臨的將是眾人的唾罵,甚至追殺。

對于杰爾吉斯來說,現在自己面前似乎真的出現了一條更好的道路,而這個隱約可見的選擇讓他進退維谷。在強大的誘惑面前,到底是選擇堅持還是舉手投降,這同樣也是一件讓他非常痛苦的事情,而在無形之中,他自身就會產生強大的壓力。有了壓力,他的心理防線才會逐漸崩潰,而這就是警方想要的結果。

6 強大的氣場讓人在心理上占據優勢

2009年,美國得克薩斯州胡德堡陸軍基地發生了一起駭人聽聞的槍擊案。此次槍擊案共造成13人死亡,數十人受傷。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兇手竟然是該基地一名叫達爾·馬利克·哈桑的軍醫。在兇手被抓獲之后,得克薩斯州的警察便對其展開了審訊,可是在審訊過程中,兇手卻始終低著頭,一言不發。在這種情況下,審訊被迫中止。萬般無奈之下,得克薩斯州的警察向美國中央情報局尋求幫助。

當經驗豐富的美國中央情報局特工站在兇手面前時,該兇手仍然低著頭,沉默不言。此時特工意識到,這名兇手具有極強的心理素質,如果貿然對其展開審訊的話,可能會毫無收獲。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他并沒有直接對其展開審訊,而是用威嚴的眼神和冷默的表情像惡狼似的緊緊死盯著兇手。開始時,兇手對這名特工根本不屑一顧,甚至還帶有嘲笑的意思。但是,這名特工突然轉過身來,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服之后,就開始圍繞著這名兇手踱步。他一邊走著,一邊還故意讓軍靴發出巨大的聲響,與此同時,他的眼睛還十分凝重地盯著兇手。一圈,兩圈,三圈……當轉到第十一圈的時候,兇手突然抬起頭來大聲喊道:“不要走了!”并用雙手用力地抱住了自己的腦袋。

此時,這名美國中央情報局特工停下了腳步,然后,他快速地走到兇手的對面,并坐了下來。與此同時,他還從桌子上拿出一支煙來,并故意把點火動作的幅度做得大一些,然后向兇手吐了一個煙圈。兇手聞到香煙的味道之后,非常冷靜地抬起頭來,瞟了一眼美國中央情報局特工,然后如釋重負地說:“給我一支香煙,我說!”

此時,這名特工終于露出了勝利的笑容,并把香煙給兇手遞了過去。兇手接過香煙,讓煙氣在喉嚨里打了一個圈后,終于交代了他的犯罪經過。

在與兇手的對話中,這名特工得知,兇手雖然非常抵觸被派往伊拉克,但還是愿意為那里的士兵提供心理輔導。兇手還表示,他行兇最直接的原因是他經常遭到別人的侮辱和欺負,甚至在一些公開場合,他的談話都會遭到別人的嘲笑。而正是因為這樣,他產生了報復心理。在別人眼中,他就是一個笑柄,因此沒有人愿意和他交往。這些外界因素都加重了他的心理壓力,以致他最終用制造槍殺案的方式,釋放掩埋在自己內心深處的巨大壓力。

通過這個案件可以看出,這名美國中央情報局特工僅僅憑借自身的強大氣場就使兇手供述了犯罪的經過,那么,他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呢?為此,美國中央情報局總結出了這樣一些心得:

(1)不要直接對那些不愿主動交代的犯罪分子進行詢問

很多時候,犯罪分子犯罪后都不會主動向警察供述自己的犯罪過程,這樣的犯罪分子大多會存有僥幸的心理。據美國中央情報局心理研究中心的研究報告稱,這樣的犯罪分子一般都具有超乎常人的心理素質,因而他們絕不會主動交代問題,而是選擇負隅頑抗。在美國中央情報局看來,對這樣的犯罪分子不能采用直接詢問的方式。因為當這些犯罪分子產生“心理疲勞”后,他們是很難回答那些被反復提及的問題的,所以便會出現拒而不答的情形。特工人員在詢問這些犯罪分子的時候,往往會充分利用自己在間諜心理學方面的知識,用自身散發出的氣場讓犯罪分子主動交代自己的罪行。

(2)多說不如少說,少說不如不說

也許很多人對這樣的處理方式感到莫名其妙,因為在他們傳統的意識中,如果什么也不說的話,怎么能從犯罪分子口中得到有價值的信息呢?但在美國中央情報局特工看來,多說不一定就能得到有價值的信息。因為不排除一些犯罪分子對喋喋不休的談話感到厭煩,如果這樣的話,還談何從其口中得到有價值的信息呢?因此,中央情報局的特工們認為,在適當的時機,要學會少說,甚至不說。因為只有這樣,才能給對方一些神秘感,給對方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壓力,進而從對方那里得到有價值的信息。

(3)無聲的身體語言往往能帶來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中央情報局特工看來,在與犯罪分子交鋒的過程中,并不是任何情況都適合用大喊大叫的方式。相反,無聲的身體語言有時能帶來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通過威嚴的眼神讓犯罪分子產生畏懼心理;通過握緊拳頭向犯罪分子施壓,讓其喪失反抗的心理;通過腳上穿的鞋子制造出聲響讓犯罪分子心理防線出現松動,讓其乖乖坦白自己的罪行。而這些在與犯罪分子交鋒的過程中,往往都能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其實說到底,這些都是氣場在發揮作用。在中央情報局特工們看來,一個人擁有氣勢不如擁有氣場,因為氣勢只能從表面唬人,而氣場則是一個人內在的表現,在案件的審理過程中會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主站蜘蛛池模板: 澄迈县| 都兰县| 绍兴市| 长垣县| 天水市| 保德县| 涟水县| 分宜县| 兰考县| 赣州市| 仪征市| 连州市| 平乐县| 田阳县| 六安市| 怀仁县| 讷河市| 大兴区| 弥勒县| 清丰县| 衡水市| 阿图什市| 耿马| 中卫市| 大荔县| 龙岩市| 石柱| 临高县| 报价| 景泰县| 梅州市| 延庆县| 霍城县| 朝阳区| 崇州市| 娄烦县| 任丘市| 河南省| 平利县| 正镶白旗| 邵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