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太極推拿手——間諜綿里藏針的心理學
- 間諜心理戰
- 金圣榮
- 15324字
- 2019-12-25 15:42:26
在與對手周旋的過程中,如果對手的實力同樣較為強大,很多間諜就會主動放緩自己進攻的節奏,采取一種綿里藏針的策略。這類似于中國武術里的太極拳,在不顯山不露水之中“推拿”著,而一旦發現對方力不從心,就會借勢施以雷霆般的快速出擊,將自身強大的爆發力施展出來,給對手以沉重的一擊。而由于其施以重擊的往往都是對手最為薄弱的環節,并且出手凌厲,所以往往會讓對手在猝不及防中遭到重創,從而失去反擊能力。因此,那些間諜施展這種綿里藏針的心理策略時,看似閑庭信步,像是兩個人在玩著太極推手,但實際上,一旦爆發出來后給對手的心理打擊是十分巨大而有效的。所以,這也成為間諜們經常運用的一種心理進攻策略。
1 縝密的邏輯思維比測謊儀還精準
曾做過多年間諜的美國聯邦調查局的史蒂芬·周表示:“犯罪分子都是非常狡猾的,即使他們知道警方懷疑自己,仍然會讓自己鎮定下來,因為他們總能編造出很多讓人信服的理由,來掩蓋自己的犯罪行跡,其目的就是減輕自己的罪行,逃脫法律的制裁。”其實,沒有哪一個人是從始至終都不說謊的。也就是說,這個世界上并不存在完美無缺的人,每個人一生中或多或少都會說謊。當你用“謊言”從別人那里得到自己需要的信息時,別人或許也在用“謊言”傳遞給你虛假的信息,讓你做出錯誤的判斷,以達到自己的目的。
雖然人們的心理變化復雜難辨,但是美國聯邦調查局的間諜卻認為,人的心理活動變化是有規律可循的。對此,美國聯邦調查局在心理學方面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對嫌疑人的謊言心理進行各種研究,目的就是識破嫌疑人的謊言,掌握其犯罪動機。而這一研究也被美國聯邦調查局的工作人員充分運用在了工作中。很顯然,他們不只是針對識破謊言,他們明白,謊言背后往往是嫌疑人真實的心理狀態。
1997年夏天,美國聯邦調查局特工接到俄勒岡州的警局的信息,在俄勒岡的一個城鎮里,發生了一起少女被殘忍奸殺的案件,被害人是一名叫托維亞的17歲少女。
案發當晚是周末,托維亞來到溜冰場消磨時光,但因為是新手,所以她溜冰的技術很差。當她一個人搖搖晃晃地向前走時,一不小心身子失去平衡,眼看就要倒下的時候,一名年輕的男子飛快地溜過來,扶住了她的身體,讓她免受摔倒的痛楚。
而這名給予托維亞幫助的男子不僅溜冰技術超好,長相俊美,風度翩翩,更讓托維亞欽佩的是,他樂于幫助他人:他看到托維亞總是扶著溜冰場邊上的欄桿,所以自告奮勇教托維亞溜冰;他主動為托維亞做了示范,并指點其如何盡快地學會溜冰的技巧。很快,托維亞就和這名年輕的男子成了朋友,她很放心地把手交給男子,并與之熱情地攀談起來。在年輕男子的幫助下,托維亞很快就學會了溜冰。
這時,托維亞已經把年輕男子列為懂得幫助他人、關心他人的熱心人的行列了。因此,在溜冰結束后,當年輕男子提出護送托維亞回家時,她沒有表示拒絕,而是欣然接受了男子的好意。于是,兩人一路聊天行走,不知不覺,托維亞就跟著男子來到了郊外的森林邊。但此時,托維亞還沒有意識到危險正在向自己靠近。就在她談論起自己的溜冰技術提高,讓自己非常開心時,年輕男子左右觀望,見四下無人、地點隱蔽,突然露出了猙獰的面孔。年輕男子不顧托維亞的反抗,將其暴力奸殺。
這起奸殺案件發生之后,雖然過了半年的時間,警方都沒有找到兇手,但隨著佐治亞州的另一起奸殺少女案的偵破,警方逮捕了這名年輕男子,而男子也毫不掩飾地告訴警方,自己正是半年之前奸殺托維亞的人。
從整個案例中不難看出,不僅美國聯邦調查局特工對犯罪分子的心理規律有一定的了解,善于說謊的人同樣對人們的普遍心理規律有一定的了解。從案例中年輕男子的做法上看,他不僅懂得到用少女的心理變化規律,而且善于利用這一規律制造謊言,并以此來偽裝自己的犯罪目的。
特工人員指出,這一案件涉及的心理規律被心理學家們稱為“第一印象效應”,也就是指兇犯給受害者留下的第一印象。而兇犯懂得利用這一心理規律,讓受害人對自己產生信任,從而達到自己的目的。在現實生活中也是如此,人們都會憑借第一印象去判斷一個人的好壞。其實,很多高明的說謊者正是利用人們的這一心理規律編造謊言,騙取他人的信任的。
對此,美國聯邦調查局心理研究中心還曾做過一個實驗:將實驗者分成兩組,兩組人都觀看同一張照片,然后再將其分開。特工人員告訴第一組人:“你們剛才看到的照片,是一個屢教不改的兇犯。”他們又告訴第二組人:“你們剛才看到的照片,是一位著名的作家。”然后,再要求兩組人按照照片上的人的特征,去分析其性格特征。
結果,第一組人運用了一些含貶義的詞語來描述照片上的人,并分析出照片上的人可能犯下了滔天大案、謀害了多人,且心理變態;而第二組人卻有著截然相反的描述,他們對照片上的人毫不吝嗇地贊美。面對同一張照片,兩組人看到的同樣都是深陷的眼睛和高聳的鼻子,卻得到了截然不同的答案——第一組人評論道:“你看他的眼睛深陷下去,說明他本身就藏著邪惡,而高聳的鼻子則代表他不思悔改的決心。”第二組人則評論道:“他眼睛深陷,說明其目光深邃,懂得深思熟慮;他高聳的鼻翼,則秉承了作家的堅強意志。”
通過這個實驗,美國聯邦調查局得出結論:當人們在腦中對一個人形成第一印象的時候,就會以第一印象去判斷這個人,而這也是人們在人與人之間交往的過程中最基本的心理規律。也就是說,如果你抓住了這種心理規律,給別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那么在以后的交往過程中,對方就能以這種對你有利的心理規律去和你交往,發掘你身上更多的優點,而忽略你身上存在的缺點。與之截然相反的是,如果對方在第一印象中就否定了你,那么在接下來的交往過程中,對方就會忽略你的優點,而將目光投向你的缺點,并且會越來越討厭你。
美國聯邦調查局特工指出,犯罪分子為了實施自己的犯罪活動,常常費盡心機地編造一些謊言,給他人制造良好的第一印象,讓他人更加信任自己。事實上,通過對很多犯罪案件的分析發現,大多數犯罪分子給受害者留下的第一印象都是樂于助人、熱心善良的正面形象,而他們的謊言也總能輕易讓人相信。這種通過謊言進行偽裝的方法,在自然界中也很常見。比如,“黑寡婦”在與雄性蜘蛛交配之后,會咬死自己的伴侶;雌性螢火蟲用美麗的熒光吸引到雄性螢火蟲交配之后,會將其吞入腹中等。那些高明的行騙者,也和這些動物一樣,都是用謊言偽裝自己,在人們面前樹立正面的形象,以達到自己的犯罪目的。
面對狡猾的兇犯,美國聯邦調查局的間諜們總能有效利用自己專業的心理學知識戳破其“謊言”的面具——他們不會相信兇犯的任何推脫之辭,只相信自己的邏輯思維。間諜們總能縝密嚴謹地對嫌疑人的每一個動作和言辭進行分析、判斷,而作案越多的人,往往越是說謊的高手。在那些間諜經手的所有案件當中,沒有一個兇犯或騙子會忽略偽裝自己的形象,而且他們往往懂得抓住別人的心理規律,用謊言刻意打造出自己正面的形象,小到穿衣打扮,大到言談舉止,沒有一樣不是經過精心的偽裝和設計的。而犯罪者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讓自己顯得更加可信一些。值得一提的是,他們通常會用華麗的外衣掩蓋住“謊言”,來欺騙那些辨別能力低的人,特別是一些天真的少男少女。
對此,美國聯邦調查局的間諜們認為,在社交場合,那些所謂的一見如故、一見鐘情,很多都是不可信的,而這些大多數還是“第一印象效應”產生的心理感覺。事實上,面對任何一個人,每一名間諜都不會疏于防范,他們總會用一種看似溫和、實則銳利的眼光來觀察面前的嫌疑人。在日常生活中,人們身邊總是存在著很多不確定的因素,比如,你身邊看似對你無害的人,可能是一個詐騙犯或殺人犯。因此,美國聯邦調查局的間諜們提醒人們,當你進行人際交往活動時,在一些社交場合中,不要輕易地相信別人。
2 尋找情緒波動的臨界點,讓謊言無處遁形
對于一名間諜來說,很多時候不是要自己去制造謊言,就是要自己去揭穿對方所說的謊言。雖然發現謊言的時間往往是短暫的,但尋找謊言的過程卻常常是漫長的。所以每一名間諜都很注重犯罪嫌疑人在接受詢問時所表露出來的一切行為,無論這種行為是合理的還是出人意料的。因為犯罪嫌疑人通過身體或是語言所表現出來的正常與非正常的行為,對于間諜及時掌握對方的內心情緒變化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他們可以借此來判斷對方正處在一種怎樣的心理狀態之中,以便通過提問的方式,進一步觀察或確認是什么讓犯罪嫌疑人在某一刻出現了愉快或是不安的情緒,又是什么讓他們忽然變得緊張和恐慌,從而根據犯罪嫌疑人出現的情緒變化,及時調整詢問的內容,并更改相應的策略。
除了要通過觀察及時了解犯罪嫌疑人的內心變化外,間諜們還十分注意對犯罪嫌疑人突然出現的情緒上的臨界點進行觀察。“臨界點”這個名詞,在物理學上泛指事物由一種狀態變成另一種狀態所應具備的最基本條件。也就是說,事物能量的不同會引起相的改變,例如從冰到水再到蒸汽,相的改變代表界的不同,某一事物到達相變前一刻稱為“臨界”,而臨界時的值則稱為“臨界點”。在工作中,間諜人員巧妙地將臨界點應用到了對犯罪嫌疑人的審訊之中。很多犯罪嫌疑人出現說謊行為后,間諜們有時不會在當場就拆穿他們,而是繼續等待對方情緒上出現明顯的臨界點行為的信號時,才會對其展開全面的反攻。
根據德裔美國心理學家科勒研究出的格式塔組織原則,其中的相似原則認為,當刺激物的形狀、大小、顏色、強度等物理屬性方面比較相似時,這些刺激物就容易被組織起來構成一個整體。而其中的共方向原則認為,如果一個對象中的一部分都向共同的方向去運動,那這些共同移動的部分就很容易被感知為一個整體。其實,間諜們正是借用了科勒的這種共方向原則與相似原則,當發現犯罪嫌疑人出現摸鼻子、出汗或踢腳等行為,從而判定對方是因說謊而出現緊張、不安、恐慌等情緒的時候,并不會急著去指出來,而是會繼續觀察對方各種情緒上的不穩定,耐心等待其情緒波動的臨界點的出現。美國聯邦調查局心理專家威廉·艾倫通過多年的研究發現,當一名說謊者的情緒在波動中出現臨界點的時候,往往都會出現一些明顯的行為信息,那就是明顯的安慰行為或通氣行為,比如松一松領帶、抻一抻系緊的衣領、大口喘氣、手臂或腿腳突然出現顫抖,或是突然大口大口地抽煙等等。這些異常行為的出現都說明一個人在心理上正在承受著無比巨大的壓力,他正在處于極度不安、恐懼的心理狀態之中。而作為一名間諜,當一名犯罪嫌疑人身上出現上述行為的時候,哪怕是再對其輕輕地來一句詰問,或是對其說一句稍稍帶點刺激性的話,都會令其心理發生質的改變,而且這句詰問或是帶點刺激性的話最終往往會成為壓死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
2009年,俄勒岡州發生了一起駭人聽聞的慘案。一天清晨,當一艘漁船從威拉米特河經過的時候,站在船頭的小男孩突然驚呼起來:“爸爸你看,那是不是一條巨型鮭魚?”順著小男孩手指的方向,其父親果然看到了不遠的河面上漂浮著一條長長的“大魚”,“魚”身上還泛著一些白色的斑點。于是,小男孩的父親便將漁船開過去,但等船上的眾人將其打撈上來后卻驚訝地發現,這并不是什么巨型鮭魚,而是一具死尸,他們趕緊報了警。
警察趕到后,被尸體的慘狀驚呆了,死者是名女性,脖頸處被劃了數刀,因被河水浸泡傷口處的皮肉都向外翻卷著。法醫檢驗后的結論是他殺,死者是被刀割破頸動脈而死。在這種情況下,警方很快圍繞死者展開了調查,發現死者是一名醫生,名叫卡麗莎,一直居住在波特蘭市。可圍繞著死者進行進一步調查時,警方卻只是找到了據說是死者生前同居男友的魯道夫,除此之外,警方就再也找不到任何證據了。而警方只要一提起死者的名字,這個男人(魯道夫)就總是會眼圈一紅,泣不成聲。而且事發時,他在母親那里,這一點也從他母親那里得到了證實,而他們的同事和朋友也都表示,他們兩人以前關系一直很好。眾所周知的是,威拉米特河流域人口密集,州人口的70%都集中在這里,這給破案增加了很大的難度。警方只好向駐扎在當地的美國聯邦調查局情報站請求幫助,于是美國聯邦調查局特工瓊斯接手了這起案件。
通過對案情的反復研究,瓊斯認為,死者卡麗莎極有可能是被熟人所殺。因為死者在臨死前將車停靠在了河邊,這說明她是去河邊玩的,而法醫檢驗的結果也證實死者身上并未出現與人搏斗或掙扎的痕跡。也就是說,卡麗莎是在幾乎沒有什么覺察的情況下被人割破喉嚨致死的。從卡麗莎生前往來的一些朋友中,瓊斯并沒有發現有人與卡麗莎結過什么仇怨,最后瓊斯將目光對準了卡麗莎的男朋友魯道夫。瓊斯對魯道夫做過幾次詢問,可魯道夫的回答幾乎毫無破綻,但過后一回想起來,瓊斯總感到他的回答就像是事先準備好的一份演講稿似的,太完美了,而這使瓊斯隱隱感覺魯道夫極有可能就是殺人兇手。但兇手殺人得有動機,作為同居的男女,或許是雙方有一定的積怨,或是一方脾氣暴躁,因一次意外的爭吵而引發的激情犯罪,但卡麗莎的死狀并不是如此;再或許就是因一方突然提出了分手,一方在無可挽回的情況之下極有可能會做出一些極端化的行為。但圍繞著卡麗莎與魯道夫的關系進行了一番深入的調查后,瓊斯并沒有發現死者生前與魯道夫有過什么不愉快,而且據卡麗莎的朋友講,卡麗莎與魯道夫原本是從小一起長大的伙伴。而在卡麗莎十歲那年,她的父親在一次出海打魚時遇到了龍卷風死了,她的母親傷心欲絕,于第二年也去世了,卡麗莎實際上是跟著魯道夫一家人長大的。這些問題致使瓊斯一時間陷入了困境。
威拉米特河水平靜如初,這時,一名自稱是卡麗莎的大學同學的女人通過當地警察局找到了瓊斯,她向瓊斯反映了一個重要情況。她說,早在讀大學時,卡麗莎就對她說過她并不愛魯道夫,而是一直把他當作自己的哥哥。得到這條信息后,瓊斯再一次叫來魯道夫進行了詢問,魯道夫很痛快地就說明了這一切,與那名卡麗莎的同學說的一模一樣,只是在提到卡麗莎并不愛他時,魯道夫果斷地說:“不可能!”然后用力搖了搖頭。由此,瓊斯馬上看出來,魯道夫在撒謊。于是,瓊斯繼續圍繞卡麗莎的情況對魯道夫展開了詢問,包括以前他們小時候在一起的時光,并且每到對方回答完時,瓊斯總是惋惜地說一句“很可惜,卡麗莎死了”,而這時候,魯道夫總是會皺一下眉頭。伴隨著對方皺眉的次數的增多與動作的加重,當瓊斯后來提到魯道夫的母親如何看待他們兩個人的關系時,他發現魯道夫突然沉默了,接著魯道夫就一口接一口地大喘氣。瓊斯知道是時候了,于是遞給魯道夫一支煙,魯道夫點著了煙,手卻哆嗦了起來,直到他強吸了幾口煙后,情緒才稍稍平復下來。之后魯道夫從頭到尾講述了他與卡麗莎的關系。原來,卡麗莎向他表明態度后,魯道夫雖然心痛,但為了雙方的幸福,兩個人已經商量好,他們暫時依然還住在一起,等魯道夫的母親去世后,再將兩人分手的事公開。因為魯道夫的母親得了肝癌,最多也就再活半年的時間了。可有一次魯道夫去卡麗莎工作的醫院,無意間聽到了卡麗莎和她男朋友的幾句對話,讓他一下子憤怒了——卡麗莎的男朋友一直在勸卡麗莎早點和魯道夫分開,還說可以直接和他的母親講明一切。而當時卡麗莎正在忙著為一位病人復診,所以朝她男朋友笑了笑,答應了此事。所以,魯道夫才一時失去理智,將卡麗莎騙到威拉米特河邊殺害了。而實際上,卡麗莎根本沒打算那么做。
面對毫無證據指證犯罪嫌疑人魯道夫的情況,美國聯邦調查局特工瓊斯通過自己的仔細觀察,敏銳地捕捉到了對方皺眉的行為,從而發現了對方在說謊。但瓊斯沒有當場揭穿他,而是運用反復強調的方式讓對方說謊時出現的那種不安、恐慌情緒不斷地加重。當瓊斯問及魯道夫的母親對他們之間關系的看法時,魯道夫內心情緒波動的臨界點終于出現了,而此刻瓊斯遞給魯道夫的那支煙就變成了壓垮魯道夫內心承受力的最后一根稻草——隨著他吸煙的這一釋放情緒的行為,真相也就自然而然地展現在了瓊斯的面前。
3 借力打力、坐收漁翁之利的太極功夫
太極功夫實際上含有非常高深的哲學意味,它的核心就在于“借力打力”。間諜心理學在這方面有相關的深入研究。間諜心理學主張,一個專業的間諜絕不能不可一世、目中無人,在需要的時候,必須學會向別人求助,借用他人甚至是對手的力量來對抗敵人。美國著名五星上將、聯邦海軍統帥威廉·丹尼爾·萊希曾經說過:“適當地回避是為了更好地進攻,利用他人的優勢反擊回去,才能給對方最致命的打擊。”尤其是在與敵人的心理戰爭方面。
1985年,一直盤踞在美國南加州地區的安德魯·霍恩坐不住了。整個聯邦掀起了一陣打擊毒品交易的風暴,與墨西哥毗鄰的加利福尼亞被列為重要打擊目標,而霍恩正是一個小型販毒集團的頭目。為了保住自己的利益,霍恩馬上和這個地區的其他犯罪集團進行協商。大多數實力一般的黑老大都選擇了投靠那些強大的犯罪集團,而霍恩則做了兩手準備,他一邊向一名叫作羅尼·穆林斯的人示好,一邊悄悄買了幾張出國的機票。
在霍恩做好這一切準備之后,打擊風暴也就來了。負責這次行動的警官是保羅·沃頓,通過內部消息,他很快就覺察到了霍恩的心理態勢。而當時,加州本地的警備力量還沒有完全準備好,聯邦支援的特工部隊還在空運途中,眼下到底該不該出擊便成了最主要的問題。如果出擊,霍恩很可能會和穆林斯聯合起來,共同對抗警方;如果不出擊,那么霍恩就有可能逃到國外,這讓沃頓傷透了腦筋。
“有人提議在這兩個犯罪集團當中制造摩擦,我認可這個觀點,但現在的問題是,我們應當如何在雙方之間挑起爭端?”沃頓說,“我們確實在穆林斯身邊安插了臥底,但這個時候我們不能讓他去冒險,因為他只有一個人。”
隨后,一名叫作馬奇·祖瑪麗的女警官提出了一個好辦法,她的意思是放出風去,說加州警察正在密謀圍剿穆林斯犯罪集團。這樣一來,恐慌之中的穆林斯便會加強對霍恩的提防,而霍恩也就很難在關鍵時刻隱身遁去。
“這個方法當然也有很多不足之處,但是我們現在確實找不出比這更好的辦法了,”沃頓說,“霍恩雖然勢力不大,但很有錢。通過毒品買賣,他賺到了超過3億美元的財富,州長是不會樂意看到有人帶著這么大一筆錢逃到國外去的。”
在定下作戰方略之后,隨后的一切也就顯得簡單多了。在沃頓的授意之下,安插在穆林斯身邊的多雷爾·漢姆警官向穆林斯“告密”說:“有消息稱,加州地區的警察正準備突襲我們……”
聽到這樣的話之后,穆林斯先是罵了幾句,隨后馬上吩咐說:“好吧,讓這幫渾蛋過來,我要讓他們嘗嘗我的厲害!我可不是什么好惹的主!”
“關于這件事,該怎么跟霍恩說?”漢姆問道。
“不能告訴他,”穆林斯說,“那小子太狡猾了。如果他知道這件事,我保證你就再也見不到他了!”
“我覺得這個時候應該借助他的力量,”漢姆舔了舔嘴唇說,“如果警察真的打來了,我們就讓他和他的手下打頭陣!”
對于這一觀點,穆林斯表示了贊同,他對漢姆說:“大家是一條船上的人,如果我栽了,大家都沒有好處。現在我要你去秘密監視他的一舉一動,如果他聽到什么風聲想跑,那你就開槍打死他!”
“是這樣的,我有個更好的提議。我認為在和警察交手的時候,可以讓霍恩帶上他的人頂在前面,然后我們趁機逃掉,相信這個辦法會更好一些。”漢姆說。
“這也是我的觀點,既然你把它提了出來,那我們就應該予以重視,”穆林斯說,“我決定加派人手,秘密監視霍恩,他可是一個好武器。”
有了這句話之后,漢姆馬上名正言順地監視起了這個家伙,而且在這個過程當中,所有的人力、物力都是由穆林斯獨自承擔的。三天之后,聯邦調查局特派的特工小隊全部就位,在所有的準備完成之后,沃頓警官對當地的犯罪集團展開了逐一清剿,穆林斯和霍恩所在的集團也被順利擊破。
這一次“掃黑”行動,可以說是非常成功的,尤其是在控制霍恩的事情上,加州警察做得非常到位。通過一次假消息的傳遞,沃頓很容易就將3億美元的財富封鎖在了美國本土,同時還在一定程度上牽制了穆林斯的實力。而最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當中,加州警察局沒有花一分錢。
對于這次的行動指揮,沃頓也非常滿意,他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中國武術家有一種絕招,那就是借力打力,我想現在我做的事情就是這個樣子。”
實際上,借力打力不光是一種比武場上的“絕招”,它還可以運用在心理學方面,在使用這種戰術的時候,還是有很多規律可循的。
(1)借力打力,矛盾是關鍵
很多人都覺得,正宗的借力打力應該是用攻擊源的力量直接打擊攻擊本體,而沃頓借用穆林斯的力量控制霍恩,就不能算是最好的借力打力。對此,沃頓說了這樣一句引人深思的話:“在現實生活中,這種事情發生的概率非常低,而且人們在做重要決定的時候,也并不是由一個人來決定的。或許你的計策很巧妙,但終歸還是有人能把它識破。”
因此,現實生活中的借力往往都會涉及三方甚至三方以上的利益,而利益集團多了,就必須要有矛盾制造者——無冤無仇的,穆林斯為什么要對霍恩實施監控呢?在這個過程當中,漢姆在把握了穆林斯和霍恩的心理后,利用他們各自的猜疑和不信任,成功挑起了兩個黑勢力之間的矛盾,從而讓敵人雙方內斗而無法聯合起來對付警方。很顯然,這種內斗就是加州警方非常渴望得到的結果。
(2)制造矛盾的時候,一定要讓自己躲得遠遠的
在離間穆林斯和霍恩的關系的過程當中,漢姆功不可沒。對于一般人來說,挑起戰爭的同時隱藏自己,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在成功地使穆林斯監控霍恩之后,漢姆又適時將這個話題推進了一步,即在他的提醒之下,穆林斯加派人手監控霍恩。換句話說,負責秘密監視霍恩的不止是漢姆一個人,將來一旦出錯,這些后來被派去的人將會替自己分擔責任。同時,這些后來者的介入也在無形之中為漢姆提供了掩護,從而使他顯得更為隱蔽了。
“讓自己躲遠”的另一層含義就是,除了漢姆本人之外,漢姆所代表的利益集團也需要隱藏起來。在這個時候,間諜們最好的做法就是旁觀、保持低調。對于這兩個黑勢力來說,如果警方給予的壓力過大,他們很可能就會聯起手來對付警察;而在相對安全的情況下,他們則會互相死磕纏斗,從而使警察坐收漁翁之利。
4 始終保持思路清晰,
才能揪住對方的小尾巴
美國聯邦調查局著名的犯罪行為專家羅伯特·K.雷斯勒是美國聯邦調查局行為科學調查小組的創始人,也是第一個在破案的過程中使用間諜心理學來偵破案件的人,而且他在犯罪邏輯思維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詣。羅伯特認為,在一些疑難問題中,要想識破對方的謊言,就要理清線索,抓住整個騙局和謊言的小尾巴。當然,這樣做的前提就是那些間諜或警察擁有強大的邏輯思維能力,而揪住騙局的小尾巴是美國聯邦調查局特工充分顯示其強大邏輯思維的重要體現,也是識破對方騙局的有效方法。
美國著名的大作家和表演者喬治·卡林曾經說過:“真誠是上策,但是請不要忘記,除了真誠,欺騙就是第二種選擇。”喬治的這句話向人們說明,在生活中,被欺騙的概率是非常高的。要想識破謊言,就要具備強大的邏輯思維能力,理清其中的線索,揪住騙局的小尾巴,這樣才能夠快速地揭穿騙局。
間諜無疑是與謊言和騙局接觸的時間最長的,而在遇到這些騙局的時候,他們需要保持鎮定的心,然后運用間諜心理學仔細認真地分析,理清其中的線索,從而識破謊言,揭穿騙局。也就是說,在識破謊言和揭穿騙局方面,找到充分的線索很關鍵。
間諜們如果懷疑別人說謊,那么對于他們來說,有兩種做法是非常明智的。首先就是利用自己的心理控制術來當面審問對方,通過對方的言語、動作和表情等來判斷對方語言的真偽;其次就是試著抓住對方謊言的小尾巴,從而利用自己強大的邏輯思維能力去揭穿其謊言或騙局。顯然,后者是真正表現其識破謊言能力的體現。要想抓住對方騙局的小尾巴,就要不斷地搜尋資料和線索,利用邏輯思維能力來理清線索和思路,從而識破謊言。
約翰·謝弗爾作為情報機構的一名心理分析師和行為專家,曾經在一次外出的時候揭穿了一樁命案的騙局。這是他在自己的一本回憶錄里面提到的一個案例。當時,約翰在美國密西西比河附近游玩,由于正臨近秋天,戶外的空氣和風景都特別秀麗。一天早晨,約翰聽到有人報案——在附近的一個湖面上發現了一具尸體。約翰立刻趕到了現場,據看到的人描述說,當時他看見有一具尸體漂在湖面上,一條小船正巧翻扣在湖面上,和尸體漂浮在一起。目擊人以及所有的人都認為是死者自己在劃船的時候,被風掀起的波浪打翻了船,溺水身亡。警察在旁邊詳細地記錄著現場的一切,并且推斷死者死亡的時間是前天晚上9點左右。
約翰也加入到了破案人員的行列之中。他通過調查獲悉,死者是湖西岸的一家機械制造廠的制圖員,死者入廠的檔案顯示,死者患有嚴重的恐高癥,所以他選擇住在宿舍樓的一層(該宿舍樓共有六層)。約翰對這一點非常關注,而且他認為,死者應該不是自己劃船遇到風浪翻船而死亡的,很有可能是謀殺。
約翰找來了與死者有過接觸的幾個同事進行調查,其中一個叫托馬斯的人引起了約翰的注意。根據調查發現,這個人平時與死者交情很好,但是工廠的人都知道他們只是表面上的交情,暗地里其實不太合拍,而且最近還在為一個工程而暗暗爭斗。可是依然沒有人會相信,托馬斯會僅僅為了這個原因殺死自己的同事。
但是,約翰沒有放棄繼續查下去的想法,他再一次來到現場觀察死者的尸體,腦海中一次次地想象當時死者遭遇風浪翻船死亡的畫面。雖然他想要理清思路,揭穿這個偽造的騙局,但是怎樣才能抓住這個兇手的小尾巴呢?
約翰找到了與死者生前“交情很好”的托馬斯,而托馬斯在約翰面前表現出了非常難過和傷心的樣子,以至約翰不免有些動容。但是約翰還是想要一查究竟,他問托馬斯:“死者會游泳嗎?”托馬斯說道:“是的,我們工廠的人都知道他會游泳,而且他還經常去游泳館游泳,我想他的死應該是一場意外。”約翰好像抓住了什么,因為托馬斯在說完死者會游泳的時候,很快便補充了一句“是一場意外”,這顯然是在極力證明死者就是翻船死亡的。約翰感覺有了小小突破,于是他快速地接話:“你為什么會感覺是場意外?難道你知道這場意外嗎?”托馬斯臉上忽然有了些許的蒼白,急忙說道:“不,警官,我是說死者在翻船后突然掉進了水里,然后可能是因為突發心臟麻痹而意外死去的。您可能不知道,這里的湖水就算是在夏天水溫也是很低的,更何況現在已經快要秋天了。”
約翰似乎從托馬斯身上得到了什么啟發,他忽然想起一件事情,然后對著托馬斯說:“你怎么這么肯定呢?”托馬斯說道:“我也是猜測,警官,不過我想大抵就是這樣了,否則還會是什么呢?”接下來,約翰鄭重地向人們宣布:“這其實是一個騙局,是一樁謀殺案。兇手制造了一個看似無漏洞的翻船意外身亡假象來迷惑我們,但是我已經看穿了這個騙局。”
一邊的托馬斯聽到這些話之后,連忙說:“警官先生,您真的找到證據了嗎?是什么?我想您在開玩笑吧?”約翰說道:“哦,不,托馬斯,你別那么緊張。我只是說我看穿了這個謊言,我并沒有說你就是兇手。”但在這期間,約翰發現托馬斯憤怒地在一邊緊握拳頭,不知所措。
約翰說道:“死者并不是意外死亡,而是被謀殺。因為人們都知道死者有嚴重的恐高癥,而一個患有嚴重恐高癥的人是害怕從高的建筑物上往下看的,也是害怕獨自乘船在深海或深不可測的湖面上游覽的,因為他只要低頭從船舷處往下面的深水中一看,就會感到頭暈目眩,雙腿發軟。也就是說,有這樣嚴重恐高癥的人是絕對不敢一個人在湖里劃船游覽的,所以大家看到的是假象,而托馬斯完全在說謊。”
在這個事例中,約翰通過自己強大的邏輯思維理清了線索和思路,揪住了整個騙局的小尾巴——恐高癥,從這一點出發,他才發現了謊言的漏洞。此外,從托馬斯的說話態度和表情上看,他說謊的可能性也就很明顯了。
聯邦警察或間諜通常都是這樣,在偵破案件和識破謊言的時候,往往會用自身縝密的邏輯思維迅速理清線索,只有理清了線索才能找到謊言和假象的破綻,也就是騙局的小尾巴。邏輯思維能力能夠讓一個人將所有零散的部分組織在一起,而這樣也就能夠使人發現一件事情中有哪些地方是不對的,從而識破騙局。所以,要想快速地識破騙局,就要學會利用強大的邏輯思維能力來理清線索,揪住騙局的小尾巴,讓騙局無處遁形。
5 恩威并施:挫敗對手的最佳方法
通常,間諜在和自己的對手周旋的時候,都會使用迂回戰術,而這種戰術的核心就在于“胡蘿卜加大棒,打一巴掌再賞一顆甜棗”,其目的就是讓對方心悅誠服。實際上,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這種震懾他人的手段也是隨處可見的,只不過美國警察將“恩威并施”的手段發揮得淋漓盡致,更能讓人折服罷了。
1995年9月29日,美國洛杉磯消防局接到消息說,范奈斯醫院附近發生了一起火災,起火的是一輛小轎車。洛杉磯地方警察隨后也趕到了現場,在對現場的勘查中,警察只發現了車上有一名女性死者,但是當時她已經被大火燒得面目全非了。
很快,負責調查本次案件的麥克·拉塞警官就確認,這不是一起普通的火災,因為尸檢報告很明確地顯示,死者的鼻孔、肺內都沒有煙灰的痕跡,這就說明,她在這輛車起火之前就已經死亡了。種種跡象都表明,這是一場蓄意謀殺案,兇手試圖在作案之后破壞現場。
通過對部分物證的還原,警察確認,死者名叫埃莉諾拉·利曼,是一名已婚婦女,還是三個孩子的媽媽。
拉塞首先審訊了埃莉諾拉的丈夫弗吉尼亞·利曼,因為有證據顯示,在埃莉諾拉死之前,弗吉尼亞曾經和她發生過爭吵,而沒過多久,埃莉諾拉就被殺害了。
但是很快,弗吉尼亞的嫌疑就被警方排除了——在埃莉諾拉被害的那段時間,弗吉尼亞擁有充分的不在場證明。隨后,又有一個叫格倫·羅杰斯的人進入了警察的視線。據目擊者稱,埃莉諾拉當時情緒非常不好,她喝了很多酒,隨后就和羅杰斯開車離去了。但是,當警察趕到羅杰斯的住所時,他早已聞風而逃了。拉塞在無奈之下,只好申請了通緝令,在加利福尼亞境內全面搜捕疑犯。
“一開始我們沒有把事情想象得那么壞,因為在洛杉磯,像這樣的惡性謀殺案件并不多見。可是,當另一起惡性案件爆發出來的時候,我們又不得不將注意力轉移到其他地方,”拉塞說,“事實證明,我們沒有馬上將這個惡魔揪出來真的是一個天大的錯誤,他真的是一個狡猾透頂的連環殺手。”
在這一年的11月,同加利福尼亞毗鄰的幾個州都出現了已婚婦女被害的案子,而警方將所有案子的懷疑目標都指向了格倫·羅杰斯。首先是密西西比州杰克遜市的瑪爾維亞·沃斯,她被害的時間是11月3日;其次是佛羅里達州的瑪麗·蒂娜,她遭遇不測的時間是11月6日;接下來是路易斯安那州波歇爾市的安迪·薩頓,她被人殺死在了自己居住的公寓里,而案發時間則是11月10日。
“很顯然,兇手是一個十分自負且狂妄的家伙,”拉塞說,“他對聯邦法律有過細致的研究,他明白,只要作案之后逃竄到另外一個州,警察對他的抓捕就會受到阻礙。因為州長簽發的通緝令只能在自己所管轄的州內有效,一旦罪犯逃到其他州去,想要把他抓回來,就要花費很大功夫了。”
在蒂娜的案子當中,拉塞還發現,罪犯曾經試圖用清水來銷毀證據——蒂娜被殺害之后,她的尸體被人拖到了浴缸當中,種種跡象都顯示,兇手曾用浴室當中的毛巾來擦洗現場的血跡。羅杰斯和蒂娜私會的地點是一家旅店,他在房門外掛了一個“請勿打擾”的牌子。在將蒂娜殺害之后,羅杰斯還專門將房間的費用續了一天,但是之后他就離開了。直到第三天該退房的時候,旅店老板見沒人前來退房,才不得不打開了房門。蒂娜是在11月6日被害的,而警方接到報案已經是8日的正午了,這自然給警察的調查取證造成了很大的麻煩。
綜合以上因素考慮,拉塞認定,羅杰斯并不是一個“精神錯亂的殺人犯”,因為他知道在殺人之后要銷毀證據、延遲報案時間。同時,一連串的流竄作案也引起了美國聯邦調查局的注意,美國聯邦調查局犯罪行為學專家馬克·詹姆斯指出,羅杰斯是一個帶有戀母情結的罪犯,他喜歡選擇已婚媽媽作為實施犯罪的目標,因為他能夠從虐待這些人身上獲得快感。
“我推測,或許他的童年過得非常不幸,他渴望得到母愛,但同時又對那些擁有母愛的孩子充滿了仇恨,”詹姆斯說,“當然,這僅僅是一個猜想,在沒有抓住他本人之前,我們很難給出一個確定的答案。”
在特工人員的幫助之下,拉塞終于抓住了羅杰斯,他當時已經逃到了肯塔基州。但是,幸好警方當時在路面上設置了障礙,并且朝著羅杰斯的汽車輪胎開槍。之后,羅杰斯見大勢已去,于是識趣地從汽車當中鉆了出來,跟隨著拉塞回到了警察局。
當然,像羅杰斯這樣狡猾的罪犯是不會輕易向警方投降的,他一開始聲稱要起訴警察“無故射擊他的轎車”,隨后又開始裝瘋,說自己是因為飽受精神疾病的困擾才犯下這一系列罪行的。
“羅杰斯的嘴很硬,他以為所有的警察都是飯桶,他可以很容易地欺騙我們,”拉塞說,“他以為自己已經銷毀了所有的證據,沒有人能把他怎么樣,但事實證明,他是錯誤的。”
在這樣的情況下,如何讓羅杰斯開口就成了當務之急。為了讓這個殺人兇手盡快供出自己的罪行,拉塞開始了自己周密的計劃。
開始時,雖然洛杉磯地方警局對羅杰斯進行了相當嚴厲的審訊,但是未審訊出理想的結果。隨后,拉塞替換下了最初的審訊者,他一改從前的冷酷,開始不斷向對方吹暖風:“以你的能力,聯邦法院的人沒有為你找到一個職位,真是他們的失職啊!”
“這是什么意思?”
“沒有什么,只是從你起訴警方射擊你的轎車當中可以看出來,你對聯邦法律有十分深入的研究。在現在這個社會,已經很少有人有這個意識了,不是嗎?”
羅杰斯得意地看了拉塞一眼,然后說:“不要覺得我們老百姓都是笨蛋。”
“你說得對極了,”拉塞說,“跟我聊聊吧!據我所知,你現在并沒有在法律部門工作,這是為什么?他們不要你,還是你看不上他們?”
聽到這樣的話,羅杰斯輕蔑地說:“法院的人就像狗屎一樣,還有陪審團,這些人愚蠢透頂,自己什么都不懂,卻還試圖左右案件的審判……對了,還有立法者,他們也是混蛋,要一幫不懂法律的人陪審,簡直沒有比這更糟糕的事情了。”
羅杰斯絮絮叨叨地說了一大堆,而拉塞則在一邊陪他聊了半天,還不住地點頭表示贊同:“確實,現在我也覺得很遺憾,跟我談談吧!如果從這里出去,你會做些什么呢?”
“得了吧!你們快點把我放出去,我再也不要回到這里來了。我要去找一個孤島,就只有我自己一個人,讓自己過得舒舒服服的。”
“確實如此,他們只會拖你的后腿。”
聽到這樣的話,羅杰斯馬上說:“那倒也不全是這樣,我認為你還是一個值得相處的人,因為你很善于發現其他人的優點。放心吧!我是不會忘記你的,現在你給我寫下你的聯系方式,我確定你會在未來受益良多的……對了警官,我什么時候可以離開這里?”
拉塞馬上換了一副嚴肅的面孔對羅杰斯說:“可是,現在的情況對你很不利,因為你現在擁有四項謀殺指控,而且警方都已經掌握了非常有力的證據。”
羅杰斯的臉色稍稍變了一些,他說道:“我絕對是清白的,你們不能冤枉好人!”
拉塞馬上反擊道:“在瑪爾維亞·沃斯的房間里我們提取到了你的指紋;在瑪麗·蒂娜的尸體下面我們發現你的一塊手表;而安迪·薩頓的鄰居和親友都指證了你和死者之間的關系。”
“這純屬污蔑!”羅杰斯說,“你們怎么能夠聽一幫傻瓜胡說呢!”
“好了,格倫·羅杰斯先生,現在我可以非常負責任地告訴你,我們現在不光掌握了能證明你犯下了一系列罪行的很多物證,同時也找到了25名目擊證人!”拉塞說,“我不知道你現在還在掩飾些什么!”
聽到這樣的話之后,羅杰斯的臉色變得更難看了,他拒絕再和拉塞交流下去,他表示要等到自己的律師到來之后再說話。
“怎么?現在感覺到害怕了嗎?你當時既然敢動手,為什么現在卻不敢承認?”拉塞憤怒地沖他喊道,“你這個懦夫!你害死了11個孩子的母親,你現在居然還渴望自己能夠得到憐憫?”
羅杰斯的嘴唇抖動著,說:“或許你應該發現,我的神經出了問題,我根本沒有辦法控制自己。請相信我,我是一個間歇性精神病患者,所以我認為你說的那些案子是有可能發生的,但是我現在確實記不清楚自己是不是干過什么壞事了。我可以說這些事情有,但也可以說它們沒有,你明白我的意思嗎?”
“不要妄圖愚弄警察了,你以為別人都像你想象中那么白癡嗎?在這幾次案件當中,你都表現出了正常人才有的舉動——銷毀證據!”
聽到這樣的話之后,羅杰斯驚呆了:“我希望你說的每一句話都是有證據的。”
在隨后的一段時間里,拉塞開始對他步步緊逼,他對羅杰斯說:“聽著伙計,我個人是非常支持殺人犯能夠受到嚴厲懲罰的,但是現在,我的職責告訴自己,你有權利知道一件事情,那就是如果選擇同警方合作,你就會得到適度減刑,洛杉磯的法官歷來對合作的犯罪者都會手下留情……當然,我們也可以把你轉交給密西西比州、佛羅里達州或者是路易斯安那州,那些地方的人會對你進行怎樣的審判,我就不得而知了,但是我敢肯定,情況肯定是和現在大不相同的。”
“你愿意幫助我嗎?”羅杰斯問了一句。
“我不愿意,但這是我的職責。”拉塞說。
經過一番思索,羅杰斯終于向警方坦白了,他殺害這些女子的原因和美國聯邦調查局推斷的一模一樣。羅杰斯自幼是跟隨母親長大的,他的童年極度缺乏父愛,所以導致了羅杰斯在長大之后依然不能擺脫對母親的依戀。這種病態的心理讓他對那些生過孩子的女性非常癡迷,而為了能夠完全占有這些人,他就將她們逐一殺害了。
拉塞成功地迫使罪犯向自己坦白了罪行。而能夠取得這場“戰爭”最終勝利的關鍵因素就在于,在對羅杰斯的審訊期間,拉塞使用了“胡蘿卜加大棒”式的交流方法。
顯然,在雙方的試探階段,拉塞采取了適度拉攏對方的心理戰術。他先是通過夸贊和附和來獲取對方對自己的好感,這種做法很顯然能夠得到對方的認同——羅杰斯隨后放松了心理戒備,表示愿意和拉塞交流。在這個世界上,又有幾個人不喜歡聽好話呢?看到有人如此贊賞自己的才華,羅杰斯就漸漸放松了自己的警惕,開始夸夸其談。而在這一過程當中,可以說,拉塞是給足了對方“胡蘿卜”。羅杰斯在這個時候也是希望能夠拉攏警察的,因為他同樣贊美了拉塞,并且表示愿意和對方分享好處。
隨后,兩人的談話就轉向了殘酷的攻防階段,拉塞在給足了對方“胡蘿卜”之后,便將此時警方掌握的證據和盤托出,這等于是給了羅杰斯當頭一棒。在猛烈的攻勢之下,嫌疑人的心理防線越來越脆弱,直至崩潰,最終不得不向警方繳械投降。
在這次談話的最后,拉塞又為對方送上了“胡蘿卜”,他不斷地向對方“透露”警方的內部消息,以便讓羅杰斯對自己感恩戴德。實際上,只要和警察合作,就能夠得到許多好處,這一點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但是無論如何,只有將這些話說出來,才能使對方真切地感受到警察對自己的“關愛”。在這一點上,拉塞做得非常出色。盡管羅杰斯最后還是沒能逃過一死,但是他對拉塞還是非常尊重的,以至于在坐上電椅之前,他還專門給拉塞寫了一封信,表達了自己的感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