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1章 用有溫度的辯論,創造皆大歡喜的局面

如果你要在辯論中成功地說服一個人,就要使你的提案讓對方覺得這對他來說是有利的。如果你能夠幫助他人,滿足他人所需,在這個過程中你的需要也會得到相應的滿足。如果你在聊天時可以讓案例、數據與自己的觀點充分結合,就能夠創造活躍與有益的氛圍。

一、宣示底線的時候,先尊重一下對方的原則

古羅馬哲學家愛比克特德曾經說:“任何一樣東西都有兩個把手,抓住易搬的那一個,就可以輕松地搬走。”這句話的意思是,不管做什么,你都要找到一個容易著力的點,否則,你就搬不動擋在面前的物體。

許多時候聊天都有辯論的部分,不是你想說服他,就是他想說服你。如果你要在辯論中成功地說服一個人,就要使你的提案讓對方覺得對他自己是有利的。這就是愛比克特德提到的“把手”,也是你要看到的每個人為人處世的基本原則——你要對他的原則保持最基本的尊重,照顧他的需求,才能發現,并抓住這個著力點。

尊重一個人的原則,就等于抓住了說服他的“把手”。

“為什么你不能照顧一下對方的感受?”

凱莉在和閨蜜吵架。兩個人從上午吵到中午,達不成共識。兩個人都陰著臉,互不退讓。最后凱莉氣惱地說:“為什么你不照顧一下我的感受?”

你聽,這是人們常說的一句話,也是人們常采取的立場。生活中、工作中,人們雖然不會動不動就張嘴吵架,但當碰上不順心的事時,也會激烈地指責對方。每個人可能都覺得很委屈,認為對方不照顧自己的感受,才造成了這種僵持的局面。

凱莉說:“她是我的好朋友,可一點兒也不為我著想。每次要共同決定一些事情時,我的觀點都不受尊重,最后必須聽她的,按她說的做,才不會吵架,否則,就水火不容。看來,我把她當朋友,她卻不把我當朋友。”

凱莉的朋友錯在了什么地方?也許沒有大錯,也許她的堅持是對的,但這并不能贏得朋友的認同。因為生活中并不是只有是非,有時候是非對錯不是關鍵,同理心才是人性共同的需求。這說明,當你要宣示自己的要求時,必須考慮一下對方的原則,找到那個著力點。尊重他的原則,他才會反過來照顧你的想法。然后,你們各自的原則可以融合一下,形成共同的立場。

我們面對他人時經常會發現,對方或許根本就毫無道理,但他自己卻毫不自覺,有時還自以為是,胡攪蠻纏。這樣的聊天一定是失敗的,氛圍也會冰冷異常。不過,你不要急著跳腳譴責他,在宣示底線的時候,先冷靜地認真想一想:“他為何這么堅持自己的看法?”

溝通中有了爭執,思考一下對方的理由,而不是憤怒地不了解他的固執。帶著這個出發點去跟他交流,滿足他的需要,然后,爭取他也滿足你的要求。這樣做能確保有溫度地聊天。

不要只在意你自己的想法。美國知名演說家、作家和銷售大王金克拉說:“如果你能夠幫助他人,滿足他人所需,在這個過程中你的需要也會得到滿足。”但是,假如你只在意自己的立場,想強壓對方一頭,說話就像在進攻敵人的陣地,你就無法在對話中感受到對方的誠意和他對你的尊重。進而,也收獲不到溝通的滿足感。事實就是,如果你只看到自己的底線,就一定得不到別人的尊重。

有溫度的辯論就是要重視對方。任何一種聊天,都應秉持尊重的原則,重視對方,并在言談中給予對方敬意,而不能侮辱、歧視和損害對方。前者讓聊天成功地進行,后者凍結聊天,殺死雙方的關系。一場有溫度的聊天,不僅是對言辭表達的要求,更能體現一個人的品格修養。

尊重才能“暖人心”

我的一位客戶波頓是一家跨國酒店駐中國的外方經理。他的工作十分認真。波頓到中國的時間不久。這是他工作時的一個劣勢。因為他對中國人的溝通方式完全不了解。

有一天,他在檢查酒店客房時發現,房間里的地面、窗簾、浴室都打掃得干干凈凈,幾乎沒有灰塵,床鋪也很整齊。對此他很滿意,但在準備離開客房時卻突然發現了一個嚴重的問題:茶幾上茶杯的朝向擺錯了。

按照酒店的要求,這幾個茶杯上的字的正確擺向應該是朝向門口,讓客人一進門就看得見酒店的名字,借此細節來傳達酒店的品牌形象。但現在,茶杯上酒店的名字卻看不見了,起不到宣傳的作用。

波頓極為惱火。他馬上開會,當眾斥責服務員在工作中粗心大意,不負責任。而這位服務員雖然自知工作失職,但終因受不了被人當眾斥責的尷尬,當場與波頓頂撞了起來。她認為,這只是一件小事,是經理在雞蛋里挑骨頭,小題大做。兩個人聊得十分不愉快,大吵一架后不歡而散,問題也沒能當場解決。

事后,在與中方經理溝通后波頓才恍然大悟,認識到了自己在溝通中的問題。外國人講究規則,中國人則講究面子。他當眾指責服務員的行為難免讓她感到自尊心受損,下不了臺,明知自己有錯,也會死不承認。這樣激烈的交鋒,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于是,波頓在第二天找那位服務員進行了再次溝通。當他再次出現在這位服務員正在整理的房間時發現,這回茶杯擺對了,他們相視而笑。波頓對于昨天起沖突一事向她道了歉,認為不應該在眾人面前挫傷她的自尊心。但是,他又強調杯子的擺法是非講究不可的,因為它關系到酒店的品牌意識。

這次,波頓寓理于情的態度讓這位服務員分外感動。她從內心深處認識到自己工作的疏忽所帶來的后果。從此,她格外注意這方面的細節。兩個人的第一次溝通雖然激烈,卻以失敗告終;第二次溝通雖然溫和,沒有嚴厲地講明問題的嚴重性,卻成功地解決了問題,并維持了雙方良好的工作關系。原因就在于,即使對方有錯在先,我們也要采取富有人情味的溝通方式,尊重對方的基本需求,照顧到對方的想法,才能順利地去宣示自己的要求。

這個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相輔相成的。你打心眼兒里尊重別人,別人才會尊重你。生活中的聊天和工作中的辯論均是如此——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互相尊重,才是有溫度的溝通。否則,雙方互不尊重,一見面便互相指責、攻擊,就實現不了有效的交流。

二、規律和數據不是“無可置疑的可信”,但要拿出確鑿的證據

諾曼·文森特·皮爾作為美國著名的演講家,他的思想通過收音機與電視機被無數人所接受。他是一個演講的高手,最喜歡用實例來支撐自己的觀點。在一次采訪中,他這樣說:

我最好的講話方式就是用真實的事例。這樣能讓論點更清楚、更有趣、更有說服力。通常情況下,我的每個論點都會用好幾個例子去證明。

諾曼的成功之道,就在于他喜歡使用確鑿的證據來支持自己的觀點。在表達立場和發表見解的時候,既要言之有物,又要讓自己的表達邏輯嚴謹,才能取信于人,創造積極的溝通氛圍。雖然規律和數據的作用并非無可置疑,但最好的溝通方式仍然是用實例作為支撐自己觀點的論據,通過層層深入、有理有據地剖析,方能讓我們的觀點鞭辟入里,讓聽者打心里認可,愿意繼續聽下去。

在伽利略之前,古希臘的亞里士多德認為,物體下落的快慢是不一樣的。它的下落速度和它的重量成正比,物體越重,下落的速度越快。比如,10千克重的物體,下落的速度要比1千克重的物體快10倍。

從亞里士多德之后的1700多年中,人們一直把這個違背自然規律的學說當成不可懷疑的真理。但年輕的伽利略并不相信。他根據自己的經驗推理,大膽地對亞里士多德的學說提出了疑問。經過深思熟慮,他決定親自動手做一次試驗來說服人們。要知道,如果不拿出充足的證據,人們不會相信他這個毛頭小伙子。因為大家都有崇拜權威的習慣。

他選擇了比薩斜塔做試驗場。這一天,他帶了兩個大小一樣但重量不等的鐵球,一個重100磅,是實心的;另一個重1磅,是空心的。伽利略站在比薩斜塔上面,望著塔下。塔下面站滿了前來觀看的人。大家議論紛紛。有人諷刺地說:“這個家伙一定是有病了!亞里士多德的理論不會有錯的!”

于是試驗開始了。伽利略兩手各拿一個鐵球,大聲喊道:“下面的人們,你們看清楚,鐵球就要落下去了。”說完,他把兩手同時張開。人們看到,兩個鐵球平行下落,幾乎同時落到了地面上。所有的人都目瞪口呆了。伽利略通過有理有據的試驗,揭開了自由落體運動的秘密,推翻了亞里士多德的學說,用事實說服了人們。現場看到實驗的人都心服口服,從此,確立了伽利略的學術地位。

人們在聊天時喜歡闡述觀點,但更喜歡看到一個觀點有翔實的證據支撐。證據是打消人們疑慮的最佳工具。我的朋友、公司的合伙人之一多明戈負責一個關于溝通的項目。他用6個月的時間訪問了幾十名世界級企業的管理者,發現這些優秀人士都有一個非常棒的優點:在和下屬、客戶聊天時,善于舉例和列出詳細的數據,讓人心服口服。

多明戈說:“盡管數據和例證不一定是最可信的,但它總比那些理論性、常識性但又空洞無物的語言更有說服力。人們在接受一個觀點時,潛意識中都希望聽到有相應的實例證明,或者有可以對比驗證的數據,否則,不會給他們留下太深刻的印象。”

如果你在聊天時可以讓案例、數據與自己的觀點充分結合,就能創造活躍、有益的氣氛。人們總是愿意相信這樣的聊天對象,因為你說的話是有說服力的,難以擊倒。

三、我們用幾年的時間學會說話,用幾十年的時間才能學會閉嘴

“懂得閉嘴”是人們不容易學到并領悟的一個溝通原則。我們用幾年的時間便學會了說話,但要用幾十年的時間才能學會閉嘴。通常來講,只有對生活擁有豐富閱歷和歷經滄桑的人,才明白聊天時適當沉默的好處。沉默意味著我們的內心要趨于沉靜,對外界的觀察要更加仔細,不要急于說出自己的觀點,要針對性地訓練自己控制語言的能力。

一天,一個走投無路的流浪漢走進一座寺廟,看到菩薩坐在蓮花臺上受到眾人膜拜,他非常羨慕。

流浪漢問:“我可以和你換一下嗎?”

菩薩回答:“可以,只要你不開口。”

流浪漢心想這還不容易,不就是閉嘴不說話嗎?于是他便坐上了蓮花臺。他的眼前整天嘈雜紛亂,要求者眾多。不過他始終忍著沒開口。

這一日,來了一位富翁。

富翁祈求道:“求菩薩賜給我美德。”磕頭,起身,他的錢包掉在了地下。流浪漢剛想開口提醒,他想起了菩薩的話,于是閉緊嘴巴。

富翁走后,來的是一個窮人。

窮人祈求道:“求菩薩賜給我金錢。家人病重,我急需用錢。”

他磕頭,然后起身,看到了一個錢包躺在地上。

窮人大喜:“菩薩真顯靈了。”他拿起錢包就走。流浪漢想開口告訴他,這不是顯靈,是別人丟的東西。但這時他又想起了菩薩的話。

此時,進來了一個漁民。

漁民祈求道:“求菩薩賜我安全,出海沒有風浪。”

他磕完頭起身,剛要走,卻被又進來的富翁揪住了。為了錢包,兩個人扭打起來。富翁認定是漁民撿走了錢包,而漁民覺得受了冤枉無法容忍。

流浪漢坐在上面再也看不下去了。他大喊一聲:“你們住手!”把一切真相告訴了他們。當然,一場糾紛很快就平息了。

菩薩現身說:“你還是去做流浪漢吧。你開口以為自己很公道,但是,窮人因此沒有得到那筆救命錢,富人沒有修來自己的好德行,漁夫出海趕上了風浪葬身海底。要是你不開口,窮人家人的命就有救了,富人損失了一點兒錢但幫了別人積了德,而漁夫因為這場糾紛無法上船,躲過了風雨,就不會丟掉性命。”

控制語言的目的,并非是一般意義上人們所認為的那樣為了避免“言多必失”的錯誤。擔心泄露秘密,憂慮會得罪人之類的原因——其實言多未必有失,只要你講得有道理。實際上,這么做是為了訓練我們自己的內心,強化意志力,同時提升自己說話的分量。要少說話,但要說有分量的話。一旦開口,就要爭取給對方留下深刻的印象。

懂得沉默,人們更愿意跟你聊天

我的一位朋友洛克在生活中是一個話很少的人。他也沒多少錢,過著隱客一樣的生活。奇怪的是,他在社交場所的受歡迎程度超過了我們所有人。洛克至少一個月參加一次聚會。平時他也很少跟人電話交流,但當他在聚會上出現時,人們總是愿意跟他聊上10分鐘。

“那個家伙是最好的聊伴,是最合適的聽眾。”

大家都承認,他不是傾情于社交的人,但卻懂得恰到好處的沉默。他不喜歡與人爭辯,而是耐心地聽聽對方講什么,說話的態度令人如沐春風,因此大受歡迎。

洛克自己說:“我喜歡坐在那里耐心地聽一聽大家講的東西,喝一杯酒,什么都不說。有人興高采烈地講述自己的成功史,有人悲愴地痛斥那個騙光他家財的陰險小人,也有人傾訴被人奪妻之恨。總之,我聽到的很多事情都不是好消息,但我聽過就忘了。第二天早晨醒來時,我對昨天的一切都恍如隔世,就像什么都沒有發生過。然后,我會連續幾周都不露面。我不喜歡去找人聊天,但人們都來找我。因為人們需要一個理解他的傾聽者,而不是動不動就反駁他,教訓他,甚至到處宣揚他丑事的人。”

這是一種很高明的原則。因為處于現代社會中的每一個人,都有過自己不愿說出來的秘密被人當眾揭露的窘境,也有曾經因為自己公開評論別人導致大家都陷入尷尬,造成無可挽回的后果的經歷。而這一切的根源,無非是因為有人“說得太多,什么都說”。所以,當一個守口如瓶、聽得多、說得少的人出現時,人們都更傾向于和他聊一聊,而不是去找別人。

我在北京的鄰居小翰是一個可愛的孩子。但他的學習成績不太好,再怎么努力也不過是中下的水平。而另一位鄰居小柏跟他同班,卻一直名列前茅,家中掛滿了獎狀,也是老師經常掛在嘴邊、號召全班向他學習的好學生。他們兩家的父母也都認識,平時經常見面。每次考試成績公布以后,小柏的爸爸就去找小翰的爸爸聊天,然后就問:“你們家小翰考得怎么樣?”

不等對方回答,他就接著“貶低”一下自己的孩子:“哎,小柏這次太粗心了,數學沒有考好,得了個全校第二。他真是太不爭氣了,不知道你有什么辦法可以幫我提高孩子的數學成績?”在講這些話時,他的心中十分清楚小翰的數學成績很差,但仍然問這個問題。他不僅僅是當著小翰爸爸的面講,還喜歡當著孩子和其他鄰居的面講,有時也對我發表類似的感慨。這么下去,兩家的關系就逐漸惡化了。小翰的爸爸不再搭理他,孩子之間的交往也慢慢地停止。這樣一來,兩家就成了“仇人”。

生活和工作中,這是十分普遍的現象。你明明知道真相,為何去當面揭開他的傷疤?“明知故問”的“針刺式聊天”是我們應該盡力避免的,不要讓自己的好奇心傷害對方的自尊心,尤其對待親近的朋友或家人。適當的時候,沉默才是贏得對方好感的必要前提。要想別人愿意找你聊,就要學會在恰當的時機閉嘴,給對方留一個回旋的空間。

說話時給人留臺階,是最有溫度的聊天技巧

全世界的每間辦公室似乎都有一個愛八卦的女同事。小芬就是這樣的人。什么張三出軌,李四離婚,都是她第一個發布。同事偶爾聽聽八卦解悶兒也挺高興,不去追究她信息的來源。不過,一旦跟自己有關,矛盾就不可避免了。

有一段時間,大家公認的工作狂小麗狀態很差,上班破天荒地遲到,一臉倦容,仔細看還能看到她臉上、手上有些瘀青。平時小麗雖然在聊天時不太活躍,主動溝通不多,但是人緣也還不錯,大家都看出她有事。但她不說,別人又不好意思問,只是默默地給她分攤工作。

有一天,小麗遲到了半天,手機也打不通。她的主管走到辦公室詢問。這時候小芬來了一句:“知道嗎,她的老公外面有人了,他們這會兒在法院鬧離婚呢!”這下,所有人都聽到了。

下午,小麗終于趕到了公司。她向主管解釋自己的車子拋錨了,上午送修,因此遲到。一旁的小芬又插話說:“別瞞了,你家的事大伙都知道了。現在怎么樣啊,孩子判給誰?我跟你說啊,女人可不能太軟弱……”

一向脾氣溫順的小麗受不了了,直接朝多嘴的小芬發了一通脾氣,質問她為何要多管閑事。小芬當然也很委屈,扭頭轉向主管辯解:“大家都是女人,我這不是關心她嗎?怎么還吃力不討好呢?”主管這時嚴肅地批評她:“你以為大家不知道嗎?人家不想讓我們知道,肯定有她的難處。我們要是真想幫她,起碼要尊重她的意愿。你今后一定要管好自己這張嘴,不然早晚惹出大禍。”沒過多久,小芬就因為在工作上犯下了錯誤,被老板抓住機會解雇了。

要時刻給人留下臺階,保全對方的面子,這是聊天時的底線。在聊到敏感問題時,一個真正有教養的人是溫和的,也是適可而止的,他不會窮追猛打。這種溫和不僅是在表面,也是在他的心里,體現為完全地尊重對方的感受。具體表現在,盡管看到了別人的難處和痛處,也不會當眾說出來;發現了對方的缺點,也不會故意顯擺自己的長處,而是有意識地給對方留一個臺階,保留他的面子。這樣的對話氛圍充滿了溫情,每個人也都想跟他交流,成為他的朋友。

即便你能幫上忙,也不要主動問東問西。人們或多或少會遇到不順心的事,生活、情感和工作都無法總是一帆風順。在對方遇到困難時過來找你聊天,有時僅僅是想傾訴一下,然后回去自己解決,并不愿意求助于你。所以,除非對方主動請求幫助,并把事情的原委告訴你,或者事態緊急,不主動伸手相助便有嚴重的后果,否則,你最好不要問東問西,打探他的隱私。因為目的性很強的探問并不是出于我們的關心,而是在張揚你的惡意。沒有人愿意跟這樣的人交流。最好的做法,就是在一旁沉默地傾聽,充當一個可靠的聽眾。

四、用“有條件的反問”打破“戰術性的沉默”

有時候,冷場是聊天的某一方故意造成的,是有意為之,而非無話可說。比如,他提出了一個很具挑戰性、不好回答的問題,對方無法回答,就只能采取沉默的方式;或者他不想透露關鍵的信息,因此就有意識地沉默,制造尷尬的氛圍,希望你能知難而退,別再追問。

如何應對這種隨時可能發生的冷場局面?

考利文是洛杉磯一檔體育類知識測試節目主持人,一向以刁鉆古怪的提問和充滿技巧的采訪風格而聞名。有一次,他在主持節目時向一位現場的嘉賓提問。這位嘉賓是美國足球界的專家,還是當地一家足球俱樂部的顧問。

考利文問道:“先生,您既然是足球專家,一定非常了解足球,是嗎?”

專家很有自信,答道:“的確是這樣。”

考利文說:“OK,那么,有個問題您一定非常清楚,請問:足球門的球網上有多少個孔呢?”

專家一聽就知道不妙,這位主持人分明是在“為難”自己。他如果回答不當或者拒絕回答,這個節目就會造成冷場,氣氛一定很尷尬。換成別的嘉賓也一定會沉默以對,但是,他很鎮定,不想這樣。于是,他不慌不忙地說了句:“能問出這樣的問題,說明您也是一位大師級的人物了。”

每個人都喜歡聽好話,特別是過譽的好話。于是,考利文高興地回答:“這是當然的。”

專家接著說:“那么,您一定知道保塞尼亞斯是誰了?”

考利文回答道:“知道,他是古希臘一位能言善辯的哲學家。”

專家說道:“您回答得完全正確。既然您這樣了解他,一定知道關于他的一件事情。雅典的首席執政官聽說保塞尼亞斯很有口才,想當眾考他一下,就請他出席貴族會議。首席執政官讓每個貴族議員提一個難題,然后,讓他用一句話來回答所有的難題。貴族議員一個接一個地提了幾十個難題,而保塞尼亞斯只用了一句簡單的話就回答了所有的難題。您知道他說的是一句什么話嗎?”考利文笑著說道:“很簡單,這么多難題,他只能回答‘我不知道’了。”

專家也笑起來:“您回答得完全正確,他確實是這樣回答的。那么,關于您剛才提到的問題,我也只能以這幾個字來回答了:‘我不知道。’”

一個很具挑戰性的問題,被專家用幽默的方式化解掉,現場觀眾紛紛把掌聲獻給他。掌聲未落,專家又突然向考利文提問道:“既然您提出了這個問題,想必您知道答案,現在請您把答案告訴我和觀眾朋友吧。”

考利文沒想到專家會突然回擊,只得自嘲地笑一笑說:“不好意思,我也只能用保塞尼亞斯的那句話來回答,‘我不知道’。”現場再次爆發出了掌聲。

在這個故事中我們看到,像所有優秀的節目主持人一樣,考利文的采訪問題充滿了挑戰性,非常難以回答,十分考驗嘉賓的應答技巧。這類問題處理得稍有不當,不僅表明自己的辯論技巧輸給了主持人,而且,很可能陷入尷尬的冷場局面。這位專家采取的方式是“曲線回擊”。他沒有正面回答,而是跳到了另一個問題上,通過交換式的提問,讓考利文也處于和自己一樣的局面,并提供了一個答案。于是,兩個人都順利地完成了這個對話環節,并且贏得了觀眾的喝彩。

第一,抓住適當的時機,采取“有條件”的“反問”來換取對方的回答。不要請對方無條件地敞開心扉,要用交換式提問與回答的方式,體現對他的尊重。比如:“我們各自回答對方一個問題。”這種方式非常適合有難度的溝通。

第二,做到有理有據的提問,打破戰術性的冷場。即,不要讓對方抓住邏輯中的漏洞,而是始終展示出自己交流的誠意。在對話有可能冷場時,誠意和技巧同等重要。只要能表現自己對話的誠意,說出的內容有理有據,就很容易打破當前的僵持局面。

五、提供被對方忽略的信息,換取他的理解

紐約的格里利奇儲蓄銀行有一位名叫詹姆士·艾巴森的出納員。有一天,他接待了一個客戶。根據銀行規定,所有客戶在辦理業務之前都要填一份表格。客戶認真地填好了表格,但是,拒絕提供兩個以上直系親屬的信息。現場的氛圍十分尷尬。

如果銀行的新職員遇到了這種情況,可能會直截了當地告訴客戶親屬信息必須提供,因為銀行有理由拒絕不配合的客戶。但詹姆士·艾巴森沒有那樣做,他知道自己那樣做雖然是嚴格遵守銀行的規章制度,履行自己的工作職責,但也會因此而失去一個客戶。

詹姆士·艾巴森的做法是,他看了一眼客戶的表格,說:“先生,打擾一下。我有一個問題想請教您,不知您是否方便。”客戶看了看他,然后點了點頭。詹姆士·艾巴森說:“請恕我冒昧,萬一您存在我們銀行的錢出了問題,而且我們一時聯系不上您,或者您不方便親自前來,您愿不愿意讓您的親人幫我們聯系您,或者代替您本人來處理突發狀況?”

客戶考慮了一下,說道:“我當然愿意。”

詹姆士·艾巴森接著說:“還有,萬一您突然發生意外,我是說萬一,您愿不愿意讓您的親人們來取出您存在這兒的這一大筆存款?”

客戶立刻又點了點頭:“這是肯定的。”

詹姆士·艾巴森微笑著說:“那么,您需要提供詳細的親屬信息,把這張表格填寫完整。”

客戶聽了點頭答應,按照銀行要求填好了自己的親屬信息。艾巴森也順利地為這位客戶辦理好了存款業務。

在這個案例中,詹姆士·艾巴森遇到客戶的抵觸時,沒有拿出銀行的硬性規定為自己充當擋箭牌,而是站在客戶的角度解釋這個規定的意義:如果您需要在萬一發生意外時,能夠讓自己最愛的親人取出存在銀行的錢,那么,留下直系親屬的信息就是十分必要的。很顯然,每一位銀行的客戶都需要準備相關的信息,也有這方面的需求。

就是說:

第一,改變闡述的方式。不要過分強硬地堅持自己的原則,要看看自己的表達方式是否充分提供了對方所感興趣的信息。有時候,我們的原則與對方的需求并不沖突,關鍵就在于如何建立一個對接的橋梁,用正確的闡述方式讓對方看到他所需要的東西。

第二,提供詳盡的信息。如果對方確實有需要,即使他沒有看到或者并不理解,你也要主動將這方面的信息全部提供給他,特別是被對方忽略掉的重要信息。

第三,為對方設身處地的考慮。每個人都有強大的同理心,只要你為他考慮,并讓他感覺到誠意,他就一定能夠理解你的立場。重要的是,你的建議必須可以為他解決實際的問題,這樣才能獲得對方的認可。

六、批判性提問的三個技巧

在聊天時“批判”對方,很容易造成冷場,引發對方的不滿,甚至影響雙方的關系。但很多時候,我們又需要這么做,因為對方的確有一些令我們不滿的地方。美國著名社會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說:“如果你手中只有鐵錘,你會傾向把一切問題當作釘子。”很多人提出批評的方式就只有“鐵錘”,在溝通中表現出太強的攻擊性,反而破壞了對話的氛圍,問題得不到解決。

如何既能解決問題,又不至于在對話的過程中讓對方感到寒心,破壞雙方的關系?我的建議是,學會三種基本提問的方式,即這些年來我們一直倡導的“高德三問”——我們通過對癥下藥的三個不同方式的提問,快速將對方引入自己提前所預定的思維模式中來,讓雙方沿著一個共同的軌道進行討論,思考和解決問題。

權利式提問

如果一個問題你有提問的權利,并且對方也心知肚明,為何不充分地利用呢?現實中每個人都有自己不愿意回答或者對某一領域、某一問題有所抵觸的情況。碰到這種情形,對于聊天的雙方來說都是一件十分尷尬的事。由于氣氛的尷尬以致許多談話很難繼續進行,造成長時間的冷場,甚至沒有再次溝通的機會。如果你不能挽回這種局面,那么,就要在出現這種局面之前做充足的準備,以避免冷場或對方拒絕討論的情形發生。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案,就是充分利用自己提問的權利,不給對方拒絕的機會。

權利式提問就是,通過向對方提出一個問題,來獲得他的允許并提出第二個重要的問題,進而使對方背上回答的義務。比如:“我可以問您一個問題嗎?”“我可以向您請教一件事嗎?”“關于這一點,我能具體地談談自己的看法嗎?”面對這些情形,大部分人都是難以拒絕的。你至少可以聽到一個清晰的答案:行,還是不行。

這樣,你就得到了對方的一個承諾,然后,就可以向對方詢問一些極其不好回答的問題或者可以向他闡述你自己的觀點。因為之前他已經許下了承諾,你們之間的對話就不會突兀地陷入冷場或者尷尬的局面。他很難不去回答你提出的問題,或者違背承諾,拒絕傾聽你的闡述。

因此,當一個人有一些結論或者敏感性的問題需要向對方訴說,又害怕遭到對方直接拒絕時,權利式提問就是一個絕佳的策略。提出一個請求,在得到他的允諾之后,再繼續提問,就可以避免尷尬或者冷場局面的出現。

請教式提問

為了讓對方回答問題的興趣最大化,我們在必要時可以采取請教式的提問。擺低位置,向對方求教某些特定的問題,以求探究到答案。因此,它也叫探究式提問。這種提問方式的訣竅是,你所提出的問題都圍繞在一個重點的周圍——這是對方擅長,有興趣,并且愿意回答的。它可以是一個,也可以是多個問題的結合。

比如:“您是這方面的專家,能告訴我關于……的問題嗎?”“我不太懂電腦,您能教教我如何處理藍屏問題嗎?”一般而言,對方都不會拒絕這種開場白,你們之間的聊天可以比較順利地展開。這比直截了當的提問更有禮貌。

不過,雖然請教式的提問效果明顯,對方樂為人師,但并不表明你提問的問題越多越好。恰恰相反,如果你的問題過多,不僅會使自己偏離重點,混亂自己的思路,也會使對方因為搞不清談話的主題而產生不耐煩的逆反心理。到那時,氣氛就會有些怪異了。因此,在準備開口之前,你一定要對自己的目標與重點有著十分清晰的了解。

你必須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要明白對方會跟你談什么。

需要注意的是,在運用請教式提問的過程中,要掌握一個通俗的技巧:由淺入深,由易至難,對聊天話題的順序做出最為恰當的安排。我們最好把簡單的、對方容易回答的問題放在前面,然后逐步深入,創造輕松的聊天氛圍,最后,再涉及比較重要、難度較大的話題。在每個話題之間,不要有太長時間的停頓,注意保持談話的連貫性,這樣能讓對方自始至終地處于一種思考的狀態,專注地和你進行討論,保證聊天的質量,而不是沒說幾句,就被其他事物吸引了注意力。

引導式提問

當你面對一些不善言談的聊天對象時,怎么進行一場有深度的談話呢?這時,引導式提問就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對話中,并不是被提問者所有的回答都是你想要的答案,也不是所有的回應或氣氛都符合我們的預期,但你可以用必要的問題對他進行引導。這種聊天方式決定了你們兩個人中總有一個處于主動,另一個人處于被動,但在恰當的時機雙方也可以進行轉換。

準備工作很重要。在你想通過提問了解一些信息時,不妨將這些信息先自行整理,挑出其中的重點,然后,根據這些重點設計一個步驟,進行針對性的提示,引導對方講出他的觀點,給出你想要的答案。

比如:“你的家鄉在哪里,那里有什么旅游景點嗎?”“再想想看,是不是還有一個環節是我們沒發現的?”在尊重對方的基礎上,引導他就一些問題提供他所知道的信息。同時,也要在聊天的過程中不時地贊美對方,給其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引導式提問的原則就是,我們根據一定的初始信息,做出一個假設,然后,再將假設內容講給對方,而對方反饋給你的也正是你想要了解的信息。如果對方是一個健談的人,一切都好說,或許不用引導你們就能聊得很好。但如果對方性格內向,引導式提問的作用就顯示出來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庄浪县| 定日县| 陇西县| 新化县| 集贤县| 夏津县| 内乡县| 肇源县| 邢台县| 中卫市| 晋宁县| 拉孜县| 安义县| 五常市| 安康市| 浦北县| 南城县| 饶河县| 金昌市| 年辖:市辖区| 玉龙| 德钦县| 栾城县| 博爱县| 上高县| 高唐县| 石首市| 黎平县| 霍林郭勒市| 宝鸡市| 镇平县| 怀来县| 建始县| 历史| 黔西| 佛教| 香港 | 三穗县| 庆阳市| 白银市| 黄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