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華為目標管理法:目標決定行動

堅持最初的夢想

在將蘋果、三星、小米作為目標時,不要迷失自己!我們不要讓別人牽著我們走,不要看到別人成功,就重走別人的路,要找找自己該走什么路。

——任正非

可能剛去一家單位時,我們都懷揣夢想,斗志昂揚,都渴望在公司里做出一番成績來。“一年內我要做到……三年內我要做到……”“我要向某某學習,提高自己,我也要成為他那樣優秀的人。”

但是漸漸地,你會發現枯燥繁重的工作讓你開始麻木,你的熱情被消耗殆盡,你的雄心壯志也沒有了。一年過去了,三年過去了,在工作和生活的雙重壓力下,你開始更加關注現實,已然忘記了最初的夢想,忘記了當初對自己許下的諾言。

一個人如果沒有了夢想,就像在大海里航行的船失去了方向,不知道自己將要漂向何方,從此就開始迷茫,不知道工作是為了什么,慢慢就會失去對工作的熱情。所以,只有清楚自己到底要去哪里,才會最終走到哪里。

華為的很多員工,喜歡把自己最初的夢想記在日記本的扉頁上,這樣一打開筆記本就能重溫自己最初的夢想,或者寫在一張小卡片上,然后掛在床頭或者辦公桌前,隨時鞭策自己。

對于那些有夢想并一直堅守的員工來說,無論在哪里、做什么,都會為自己的夢想而努力。夢想不只是說說而已,而是要用實際行動去實現的。每當遇到困難,每當想要放棄時,看看自己的夢想,又恢復了斗志。

華為成立五周年的時候,任正非就提出了一個讓人覺得是“空想”的夢想,他說二十年后,世界通信制造行業將會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而華為必將是其中“一足”。當初他提出這個夢想的時候,有不少人覺得他是在胡說。可是到了2016年,華為有17萬多名員工,華為的產品和解決方案已經應用于170多個國家和地區,服務全球1/3的人口。

1991年,華為正在艱苦的環境中研制程控交換機,當時進展緩慢,而且實驗數次失敗。那時的一次會議上,任正非問臺下的員工:“你們知道2000年以后,華為最大的問題是什么嗎?”員工們都搖頭,任正非笑著說:“是錢多得不知道如何花。所以你們買房子的時候,客廳可以小一點,臥室可以小一點,但是陽臺一定要大一點,還要買一個大耙子,天氣好的時候,記得經常在陽臺上曬錢,否則你的錢會發霉。”

他讓所有員工記下這些話,只是有的員工覺得他不過是在做夢,因而并沒有把這些話放在心里;還有一些員工在現實面前忘記了這些話,在2000年前就離開了;但是也有不少員工用心記住了任正非的這些話,并且時刻用這些話來激勵自己,最終這些員工在2000年以后成為了百萬富翁或者千萬富翁。

當然夢想的實現一定是充滿坎坷和曲折的,如果夢想那么容易實現也就不叫夢想了,很多人都在夢想即將實現的前夕放棄了,但是華為人對夢想的執著是罕見的,也正因為他們的堅持與執著,才有今天的華為。

我們看到今天華為絢爛的光環,但是卻沒有看到,華為人為堅持夢想而進行的努力;我們沒有看到他們在面臨挑戰,遭受挫折,經歷失敗,遇到迷茫,甚至不知道下一秒會發生什么時,他們的永不言棄,他們的拼盡全力!

2003年,一名在尼日利亞做銷售的華為員工,在異國他鄉,毫無人脈,每當他敲開一扇門,聽得最多的就是:“華為?中國?我沒聽過!”有時連門都進不去,甚至被當地人嘲笑,“我從來沒聽過華為公司。”面對一次次地被拒絕,一次次的冷眼,這名華為人,想起自己來之前的諾言,想起自己進華為時的夢想,并沒有就此放棄,依然繼續努力著。一次偶然的機會,得知當地項目的負責人要嫁女兒。盡管舉行婚禮那天天氣惡劣,汽車也在半路拋錨了,但是他還是堅持趕到了婚禮現場,送去了最真摯的新婚祝福。不知是這真摯的祝福還是他的堅持不懈打動了對方,最終他拿到了這個項目。

2003年,尼日利亞華為手機用戶不到200萬,但是到了2015年,已經突破了1.3億元。正是無數個這樣的華為人,才成就了華為的夢想。他們在成就華為的同時,也成就了自己,實現了自己心中的夢想。

一位曾在海外奮斗多年的華為高管說:“從太平洋到大西洋,從北冰洋到南美洲,從玻利維亞高原到死海的谷地,從無邊無際的熱帶雨林到烈日炎炎的荒蕪沙漠……離開家鄉和親人,為了讓網絡覆蓋全球,數萬華為員工,奮斗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有人的地方就有華為人追逐夢想的腳步,我們肩負著為近30億人的通信服務的職責,責任激勵著我們,鼓舞我們不斷前進。”

從一開始就知道自己要什么并且不斷為之努力的人,是令人敬佩的。無數次遙望星空,是否還能記起曾經的夢想?每一次的砥礪前行,是否還記得我們是為什么出發?對現實無奈的妥協,是否已經讓我們面目全非?現在的我們,還在堅持最初的那個夢想?

任正非認為擁有夢想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持久地擁有這樣的夢想。只有這樣才會“不忘初心,方得始終”。也許,很多人都想像華為人那樣活得精彩、成功,那么就像華為人那樣尋找最初的夢想,并為之奮斗。

工作不要瞎忙,有了目標再行動

世界都是循序漸進的,我不相信大步跨越前進就可以成功。

——任正非

經常聽到有人說:“今天我都快忙死了,水都沒喝上一口。”

“你都做了什么,那么忙?”

“好像也沒做什么,就是瞎忙。”

很多人每天一到公司,就開始忙碌起來,有時忙得腳不沾地,下班了還要加班到很晚,但是他們并不清楚自己到底做了什么,不清楚自己工作的目的。他們的口頭禪是:“反正領導讓我這樣做,我就這樣做唄,想那么多干什么?”正是因為這樣的工作理念,最終影響了他的工作效率、工作狀態及最終的個人成就。

目標在自我管理中占有極其重要的位置,它既是出發點,也是最終歸宿。

有人做了個統計,2%的人有清晰的目標和可執行的計劃,這些人最后成為了各個行業的精英級領導者;80%的人也有自己的目標,不過要么他們的目標在不停地變換,要么沒有可執行的計劃,這些人最后成為了苦苦掙扎的普通青年;還有18%的人,沒有目標,只是懶懶散散地得過且過,最后成為了非常一般的人。

即使是華為這樣出色的企業,在發展初期也遇到了很多問題,比如雖然員工很努力,但是業績總是不達標,有時候結果與預期相距甚遠于是管理者開始展開深入的調查,調查發現,大部分的華為員工,只是簡單地按照領導的指令行事。在接到任務后,他們馬上開始埋頭苦干,根本不愿先考慮一下自己的工作目標,也就不知道自己什么時候執行任務更好,不知道自己怎樣去做才更加合理,也不知道自己應該做到什么程度。

這樣沒有目標就行動的工作方式,最終造成了工作上的混亂,讓有的員工選擇了錯誤的工作方法,甚至有的員工擅自改變了目標,還有的員工在工作完成后才發現做的是錯的,是無用功。

面對這樣的情況,任正非讓大家停下手頭上的工作,好好反省一下,讓每個人在工作之前都必須有明確的目標。20世紀50年代,美國管理學大師彼得·德魯克在《管理的實踐》中,首次提出“目標管理”這個概念。德魯克認為,并不是有了工作之后才開始制定目標,相反,先有了目標,然后才能確定每個人的工作。

華為在培訓員工的時候,讓每一個員工在工作開始前必須弄清五個要點:做什么,如何做,做多少,在哪兒做,為什么做。這五點是做好工作的前提,而工作目標的制定恰恰包含了這五個要素,因此制定目標實際上是做好工作的前提條件。可以說,目標具有很強的指向性與引導性,能夠正確引導員工的工作,正像任正非所說的:“先瞄準目標,再開槍。”如果沒有目標和方向,那么就是亂槍打鳥,無論員工的能力有多強,工作多么勤奮,始終難以獲得成功。

目標的缺失或者混亂,無論對企業還是個人來說,往往是致命的。任何一個公司,都不希望招聘那些只知道一味埋頭苦干的員工,畢竟脫離目標的員工也是脫離體系的,他們不僅不能真正為公司創造更大的價值,還會打亂公司原有的規劃與部署。而對于員工個人而言,無目的的工作只會造成個人工作狀態混亂,會嚴重影響個人的工作效率,以及自己存在于工作中的價值。

對于企業或管理者來說,重要的是進行目標管理,要讓每一個員工都樹立起目標;而對于員工自己來說,更要懂得樹立工作目標,明確自己的工作方向與工作內容,然后按照目標一步步去行動。

每一個新進入公司的員工都懷揣夢想,都渴望在公司里干出一番事業,只不過在經年的拼搏中,很多人忘記了這些想法,忘掉了當初對自己的承諾。一個人失去了夢想,也就失去了前進的動力和方向,只有弄清楚自己一開始要去哪里,才能最終走到哪里。

路要一步步去走。在管理上,不做一個激進主義者,而是一個改良主義者,一小步的改進,一小步的進步。

華為在發展的過程中,雖然采取群狼戰術,實現了快速擴張,但實際上華為的發展是通過一小步、一小步發展壯大起來的。華為每個員工都嚴格按照“制定目標—執行—完成目標—制定新目標”的方式進行工作。

對錢感興趣,才能掙錢。任正非說:“我希望我們的員工能夠對錢產生饑餓感,希望你們每看到一分錢都會說:‘這會是我的。’”

華為對員工實行分級制度,級別越高的人工資也就越高:13C級的員工月薪5500元,15C級的員工月薪10500元,18C級的員工月薪25500元等。

“掙到更多的錢”就是華為員工在工作中的一個座右銘,而這種目標追求總能夠帶來最直接、最有效的激勵效果。

目標不要好高騖遠,適合自己就行

這個國家,青少年還得奮斗!

——任正非

很多企業在每年年終時,會讓員工制定來年的工作目標。大多數員工為了迎合公司的管理者,在制定目標時好高騖遠,不去想自己是否可以實現,而是制定出連自己都不相信的目標。這樣面子好看了,公司領導也喜歡,最后的結果卻是不了了之。制定這樣的目標又有什么意義呢?

制定目標時要看是否適合自己,什么樣的目標才是適合自己的呢?拿破侖曾經說過:“做那些你所能做到的事,做那些你有機會做到的事。”同樣的目標,可能適合其他人但是不一定適合你。因為每個人的能力不同,做事方式不同,所適合的事情也會不同,所以在制定目標時,不要被同事的目標所影響,找到適合自己并且自己能夠做到的事情。

在制定個人目標時,還要考慮公司的目標。華為的成功與其完善的目標管理法息息相關,在華為,小目標要服從大目標、個人目標要服從整體目標、短期目標要服從長期目標。正是這樣,才成就了如今的華為。

關于目標,任正非說任何目標都必須是可執行的,一切缺乏執行性或者不可能做到的目標,都是沒用的。在華為,很少有人會制訂一個不切實際的計劃,因為公司不贊同,也不允許這樣的目標出現。華為管理者認為,目標不是越大越好,一旦遙不可及,就會成為負擔。

2002年,某互聯網公司創建了博客網,之后3年該公司始終保持每月30%以上的增長,排名也上升到全球百名以內。這樣的業績,讓該互聯網公司獲得了大筆投資。企業高層管理者看到這樣好的形勢,于是宣稱要做“全球最大的中文博客網站”,還制定了兩年上市的目標,而當時公司只有40多人。

為了完成這個目標,公司開始瘋狂擴張,很快把員工擴張到400多人,同時還在視頻、游戲、購物、社交等眾多項目上投入大筆資金。最終,千萬美元的投資被揮霍殆盡,資金鏈斷裂,經營也難以為繼。

有不少企業的高管,面對公司的突然成功,可能會高估自己的能力,制定出不切實際的目標,最后為了完成這不可能完成的目標,耗盡公司的資源,把公司拖入破產的邊緣。對任何一家公司來說,這樣好高騖遠的做法都是非常危險的。所以,員工在制定目標時要實事求是,制定自己可以完成的目標。

任正非多次表示:“我沒有思考什么遠大的理想,我正在思考的不過是未來兩年我要做什么,怎么做……”宏偉的藍圖總是要一筆一畫的勾勒,一個偉大的構想也需要一個個短期的、明確的、切實可行的目標才能達到。正因為如此,華為公司的員工們也都有明確的、切實可行的工作目標。

怎樣才能制定出適合自己的、切實可行的工作目標呢?我們來看看華為的目標管理SMART標準。這個標準不僅為員工工作厘清了思路,讓員工更加高效地工作,還為管理者對員工績效考核提供了考核目標和標準,保證了考核的公正、公開和公平,從而形成了良性循環。

SMART標準中的Specific(明確性)原則,要求員工的目標必須是明確的,不能模棱兩可。華為為了讓員工的目標明確,又實行了5W1H法。

What——你的目標是什么?

華為的員工在制定目標時,都有一張計劃控制表,不過在填這張表之前你要先明確制定控制表的目的、前提條件、操作方法、執行重點、相關問題及具體工作對象等。

When——什么時候執行?

在華為,每個人都在計劃控制表中,標明每一項任務完成的具體時間、項目開始和結束的具體日期,并且留出發生意外狀況的最終完成時間,做好應急預案。上級主管會根據你的計劃完成時間,檢查你工作的進度,如果沒有完成,還會跟你一起尋找原因,找到解決方案。

Where——選擇什么地點?

華為一直秉持全球化的發展戰略,非常重視“地利”的選擇。因為選擇合適的場地,可以發揮出“地利”的優勢,節約項目的成本。例如,華為在北京、上海、深圳、東莞設立研發中心,就是出于對“地點”選擇的考慮。

Who——誰是最適宜的人選?

在華為,不是說某個項目誰都適合,管理者會考慮到底讓誰做最適合,因為執行人關系到目標實現的效率、效果。比如,在開發JK1000時,有很多員工符合人選,但是華為沒有隨意指派,高層管理者進行了多次對比研究、協商,最終決定將任務交給鄭寶用去做。原因是當時的助理工程師鄭寶用之前主持研發了HJD48程控用戶機,該程控機被相關部門評為國產同類產品質量可靠的用戶推薦機。

Why——這樣操作的原因是什么?

在華為,每一項決策、每一個具體項目的確定,都要先進行可行性研究,為什么這樣做?這樣做可以為企業帶來多少效益或者能達到什么效果?員工在制定自己的目標時,也要根據公司的目標,分析自己這樣做的目的與好處。

How——怎樣做才最有效率?

華為非常重視有效和省時的工作方法,并且致力于操作規范、流程優化,還為此制定了相應的獎勵制度。在制定自己的目標時,要考慮一下,這是最有效的嗎?怎樣才能提高自己的效率?

華為的5W1H法,有效地保證了華為員工的工作目標不會過多地偏離現實,更不會好高騖遠、無法實現。正是因為有著一個個切實可行的目標,才讓華為的目標得以實現。2015年華為的收入是600億美元,2016年華為的目標是818億美元,最后達到5200億元,順利完成目標。2017年的收入更是達到了6036億元。這些亮眼的數據,證實了華為目標管理方法的有效性。

學會把大目標分解成小目標

路要一步一步走,飯要一口一口吃。

——任正非

成功從來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一個長遠的大目標可以給人指引方向,讓人在這個瞬息萬變的世界中能始終堅持自己的方向,最終到達設定的終點。但是,往往一個長遠的大目標都需要花費較長的時間,需要付出很多,并且短期內沒有什么明顯的效果,這時人的積極性就會降低,信心就會大打折扣,可能就會放棄那個大目標。

相比較而言,人們更容易接受那些短期而具體的目標,對于那些長期而宏大的目標則不容易受其影響。一個目標再遠大,如果看不見眼前的成效,那么只是一句空話。

怎么才能保證大目標的順利實現呢?當需要實現一個大目標時,就要學會把這個大目標分解成一個個小目標。小的目標容易實現,每實現一個小目標都會讓人信心大增,讓人覺得自己離目標又近了一步,從而奮斗起來更有信心和激情。

1984年,名不見經傳的日本選手山田本一在東京國際馬拉松邀請賽中,奪得了世界冠軍,這讓很多人都很好奇,他是靠什么戰勝對手的呢?面對記者的采訪,山田本一說他是“憑智慧戰勝對手”,對此大家都不理解,覺得他不過是在故弄玄虛而已,因為馬拉松是靠體力和耐力的運動,說用智慧取勝,太牽強了。

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兩年后,在意大利國際馬拉松邀請賽上,山田本一再一次獲得了冠軍。很多記者讓他說說自己的經驗,山田本一的回答仍是那句讓人摸不著頭腦的話“用智慧戰勝對手”。

很多人都猜不出山田本一這句話的意思,直到十年后,山田本一才在他的自傳中做了解釋:“每次比賽前,我都要乘車先把比賽的線路仔細看一遍,并把沿途那些醒目的標志畫下來,比如第一個標志是銀行,第二個標志是一棵大樹,第三個標志是一座紅房子,就這樣一直畫到賽程的終點。比賽開始后,我就以百米沖刺的速度奮力沖向第一個目標,等到達第一個目標后,我又以同樣的速度沖向第二個目標。于是四十幾千米的賽程,就被我分解成幾個小目標,這樣就輕松地跑完了。以前比賽時,我不知道這樣的道理,我把自己目標定在終點線上,結果跑了才一小半,我就疲憊不堪了,我被前面那段遙遠的路程給嚇倒了。”

山田本一能夠在整個賽程都保持最佳狀態,就是因為他懂得把大目標變成了一個個具體可見的、容易達到的小目標。因為每個小目標都是具體的,這樣每到達一個小目標,就知道離目標又近了一步,心理的壓力就會減小,就會有新的希望,也就更加有信心了。能夠看得見的目標,才會比較容易到達,因為你會覺得它就在不遠處,會給你巨大的信心和希望。

這種把大目標分解成一個個小目標的做法,也是華為員工的工作法之一。在華為,每個員工都嚴格按照“制定目標—執行—完成目標—制定新目標”的線路,一步步不斷前進的。華為公司通常會制訂一個五年計劃和一個十年計劃,但是公司各部門以及團隊內部,則只會制訂一個兩年或三年的計劃,這樣能夠保證公司的管理者和普通員工不會好高騖遠,穩步向前,從而保證公司的穩健發展。

在華為的會議上,不管是領導者還是員工都會提出一個短期目標和一個中期目標,這樣每個人都知道接下來自己應該做什么,以后應該做什么,以此來推進自己的工作。當每個員工的短期目標都完成后,公司的目標也順利完成了。

華為的這種把大目標分解成小目標的工作法,不僅是員工的工作法,也是整個華為公司的工作法。

創業伊始,華為就樹立了遠大的目標,但是當時的生存環境非常艱苦,既有跨國公司的圍追堵截,又有實力雄厚的大公司的四面夾擊,為了生存下去,任正非選擇了“農村包圍城市”的市場戰略。在通信行業站穩腳跟之后,任正非就提出了:“10年之后,世界通信行業三分天下,華為將占一分。”

為了達到這個目標,華為的市場不可能總是局限在農村,于是華為在做好“農村”市場時,集中公司的資源,致力于新產品的開發,希望從技術上趕上跨國公司和國有企業,實現“包圍城市”的戰略。

在城市取得成功后,華為又將目標瞄準了國際市場,任正非說:“為了活下去,我們必須走出國門,主動進攻,在市場搏擊中學習,熟悉市場,贏得市場。我們決不后退、低頭,不能被那些實力雄厚的公司打倒。”

在拓展國際市場時,華為采用的是務實的“先易后難”的戰略,也就是“農村包圍城市”的“海外”翻版。先避開了爭奪激烈的歐美市場,把非洲和亞洲作為企業國際化的起點,然后再進攻歐美市場。就這樣一步步,華為穩穩地走到了現在,實現了當年遠大的目標。

無論是企業的發展,還是日常工作,都不要過度關注那些遙遠的大目標。目標與現實的差距太大,會增加和放大工作中的困難,會導致奮斗者喪失信心。但是我們在設置小目標時,不要盲目地去設置,而是根據大目標去分解,去設置,這樣才能保證沒有偏離大目標。

我們要向華為人那樣,懂得將大目標層層分解下去。這樣每天做一點,每段時間完成一個小目標,才能覺得未來可期,才能順利完成那個大目標。

給自己的目標設定一個“Deadline”

為了達到主要目標,可以在次要目標上做適當的讓步。這種妥協并不是完全放棄原則,而是以退為進,通過適當的交換來確保目標的實現。

——任正非

記得小時候每學期的開學前幾天,是最忙的時候,因為著急完成寒暑假作業;后來上班了,每個月底或者年底又是最忙的時候,因為著急完成上級交代的任務。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拖延是人的本性,不到最后一刻,我們都不會完成自己的任務。

怎樣才能讓員工的目標順利完成呢?那就是給員工的目標規定一個最后期限,這樣才能提高員工的工作效率。如果不給員工的目標一個完成的期限,那么目標的引導作用會大打折扣。

例如,如果領導讓員工完成30萬元的銷售額,卻沒告訴該員工一個明確的最后期限,沒有明確到底是一個月、一個季度,還是半年,那么對員工而言,這個目標根本不能稱之為目標。結果就是這個本來可以在三個月內完成的目標,員工用了半年或者更久的時間,這樣的目標根本就沒有起到預想中的作用。

在華為,每個員工在工作開始之前,就已經將任務加以分解了,并且把每一步的工作都列成了清單,事先做好充分的準備,備齊了所有需要的物品,這樣就不會發生在工作中到處找東西,分散注意力,為目標的順利完成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可能我們都會有這樣的經歷,在每項任務快要完成時,都會無意識地找各種各樣的借口拖延,最后無法堅持把工作做完。在華為,為了杜絕這樣的情況,員工們習慣為每個目標設定一個清晰明確的最后期限。不要小看這個最后期限,它會在潛意識中激勵員工們堅持按時完成任務。

當一個人習慣這樣的方式后,會發現自己的工作效率比原來快了很多,將會完成越來越多的工作,這些成功會讓自己更加自信,效率將會越來越高。在華為,員工們大多是有目的地規劃自己的工作,保持工作中的快節奏,這就是華為高效率的原因。

羅曼·V.皮爾,是世界聞名的牧師、演講家和作家,曾經獲得里根總統頒發的美國自由勛章——美國公民的最高榮譽。有一天他在高爾夫球場上,遇到一個正在清掃落葉的青年,那個青年說:“皮爾先生,我想找個時間向你請教。”皮特追問道:“什么時候呢?”青年說:“哦!什么時候都可以。”

皮特說:“像你這樣說,你是永遠沒有機會的。”于是他跟那個青年約定好了時間,并問他想請教什么。結果那個青年很困惑,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想要問什么,只是表示自己想做和現在不同的事。皮特又追問那青年,到底準備什么時候實現那個還不確定的目標,青年說自己也不知道。

于是皮特建議他花兩星期的時間考慮自己的將來,并明確自己的目標,并在紙上寫下來,然后給自己的目標設定一個最后實現的期限,再來找他。兩個星期以后,那個青年帶來了他明確而完整的構想,他要成為他現在工作的高爾夫球場經理,因為現任經理會在5年后退休,所以他把達到目標的日期定在了5年后。

有了這個明確的目標后,這個青年在這5年的時間里學會了擔任經理必備的學識和領導能力。當上任經理退休后,他順利完成了自己的目標。又過了幾年,他成為公司不可缺少的人物。

如果青年還是像之前那樣,沒有明確的目標,更沒有為自己的目標設定一個最后的期限,可能他的一生都不會有多大的改變。正因為青年聽了皮特的話后,給自己制訂了一個切實可行的計劃,并且確定了一個合理的最后期限,然后一直努力奮斗,才完成了自己的目標,過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

很多新參加工作的員工也會給自己設定一個目標,比如“我要當上部門經理”“我要進入公司高級管理層”“我要自己創業當老板”等,但是沒有設定一個合理的最后期限。結果多年過去了,部門經理都還沒當上,更別說自己當老板了。時間久了,曾經那顆充滿激情的心也慢慢冷下來,人也就開始消沉起來,慢慢就喪失了斗志。

任何目標沒有時間的限定,就像開出的一張空頭支票。只有用時間給自己施加壓力,才能保證如期完成任務,才能快速成長起來。

不過在設定期限時,要清楚有的目標能夠在短時間內完成,有的則需要花費比較長的時間,在確定最后期限時,一定符合自己的能力。如果超過了自己的極限,那么這樣的期限就是無效的;如果期限太長,遠低于自己的能力,那么就起不到激勵自己的目的,無法激發出自己的潛能,所以這個最后期限,要仔細分析自己的優勢、劣勢后再確定,不要隨意規定自己的最后期限,要在實事求是的基礎上,謹慎確定。

為了實現目標,要給自己的目標加上一個合理的最后期限。有了一個最后的期限,潛意識里就會為了最后的期限而努力。當設定一個期限后,就會隨時檢查自己的進度,這樣完成的概率更高,做事的效率也會提高。

主站蜘蛛池模板: 蓬莱市| 绍兴市| 美姑县| 江口县| 商河县| 彝良县| 友谊县| 荣昌县| 泸水县| 舟曲县| 万荣县| 北安市| 濉溪县| 利辛县| 苏州市| 舟山市| 新泰市| 赣州市| 福安市| 大城县| 巴青县| 蒙城县| 民勤县| 新密市| 静宁县| 舟山市| 鸡东县| 宁乡县| 邢台市| 福鼎市| 安乡县| 旬邑县| 磴口县| 新巴尔虎右旗| 绥化市| 龙山县| 宣化县| 芮城县| 闻喜县| 许昌县| 阳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