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韭秋菘二集:四十年飲食生活雜記
- 戴愛群
- 664字
- 2021-11-24 18:04:17
什剎海
仲夏,黃昏,我又來到什剎海荷花市場。
兩年前,我曾坐在湖畔柳蔭下,啜著清甜的杏仁茶,享受著徐來的清風,望著一池碧水、幾朵荷花。
雖然已不是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荷花市場,早沒了北岸的會賢堂,自然就沒有了高朋滿座等著聽梅先生唱《打漁殺家》的盛況;當然也已吃不到荷花市場有名的冰碗兒、荷葉粥、奶油鐲子、老雞頭……
但西岸還有一家也叫“會賢堂”的假古董,聊以充數。還可嘗嘗用龍嘴兒大茶壺沖的油茶,還可以就著焦圈兒喝豆汁兒,還有豌豆黃兒、切糕、驢打滾兒……
那份兒情調,還是讓我久久不忍離去,久久難以忘懷。
而今的荷花市場,還是荷葉亭亭、楊柳依依,但湖里游泳的比岸上賣小吃的人多,賣的人又比吃的人多。原來岸邊的一行餐桌已變成了兩行,小吃攤更是一家挨一家,賣的是天南海北的風味,家家都差不多是那幾樣兒。北京小吃只剩下了白湯雜碎、鹵煮火燒和灌腸。就連假“會賢堂”也變成了真卡拉OK廳。
老北京最講究個應時對景,什么季節吃什么東西,到哪兒去吃,都有一定之規。一年下來,就像作了一篇起承轉合、安排妥帖的文章。荷花市場就是老北京消夏的勝地,那清涼鮮脆的冰碗兒,那荷香水色,不知讓多少白發情牽夢繞,讓多少游子黯然魂銷。
如今晚兒呢?您只好坐在尼龍布棚下,望著一湖撲騰的人群,吃著廣東梅菜扣肉、重慶毛肚火鍋、新疆烤羊肉串,再來一杯扎啤。東西也能吃,價錢還不貴,酒足飯飽之余,您還能上卡拉OK過一把癮,這倒也不壞。
兩年前,我曾來這里體味過一回舊京風光,是尋書上看來的夢境,算是替別人尋夢吧;不承想今天的我竟然來尋兩年前的“舊”夢了——這總讓人覺著哪里有點古怪,您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