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韭秋菘二集:四十年飲食生活雜記
- 戴愛群
- 882字
- 2021-11-24 18:04:19
烤鴨(三)
烤鴨上得國宴,也宜居家小酌。一只鴨子一斤餅,飯、菜、湯都在里面了,比家常菜貴一點,但也說不上奢侈。
梁實秋的《雅舍談吃》寫舊京寶華春送鴨上門的情景極生動:“在家里,打一個電話,寶華春就會派一個小利巴,用保溫的鉛鐵桶送來一只才出爐的烤鴨,油淋淋的,燙手熱的。附帶著他還管代蒸荷葉餅蔥醬之類。他在席旁小桌上當眾片鴨,手藝不錯,講究片得薄,每一片有皮有油有肉,隨后一盤瘦肉,最后是鴨頭鴨尖,大功告成。主人高興,賞錢兩吊,小利巴歡天喜地稱謝而去。”
現在北京還有送烤鴨的,一般人多是自己去買。可能的話,一定要買剛出爐的熱鴨子——有時服務員會很麻利地替你把鴨子裝入食品袋,再放上幾疊荷葉餅,你一摸,熱的;回家拿出來:熱的是餅,涼的是鴨子——市儈伎倆,不可不察。
買回家的鴨子如果涼了,還可以再加熱:把鴨子架在炒鍋里用燒熱的香油燒,等到鴨皮重新鼓起,就算齊活。
吃烤鴨要備三事:蔥、醬、餅。
餅,烤鴨店有賣現成的。
甜面醬最好用天源醬園的,但要加工一下:加糖——可以緩和蔥的辛辣,但要適量,多則膩——攪勻,上鍋蒸15分鐘,涼后再摻入少量香油。此醬還可用來蘸食新上市的小水蘿卜,滋味淡遠,不足為俗人道。
蔥,冬天可用羊角;春天的小蔥少了點辛辣,多了點清甜,甚是可人——這就是居家的滋味了,哪家烤鴨店會費力討好地去給您一棵棵地剝洗小蔥呢?
片烤鴨可是一種藝術,起碼是個技術。自片自吃,不必那么講究,能片片有皮有肉,薄厚均勻如柳葉、杏葉固然很好;操刀一割,任意橫斜,也不失灑脫。
這樣片完的鴨架,必然肉厚。燒一砂鍋開水,放進拆散的鴨架、流出的鴨油、黃酒,蓋蓋,大火猛煮至湯色乳白,再文火慢煨。冬天可加白菜,夏日可用冬瓜。等鴨肉吃完,湯也煨好,少加鹽,忌味精。烤鴨雖好,但鴨失之油膩,餅失之干韌,蔥失之辣,醬失之咸,吃到最后失之涼——這時全家一人盛上一碗燙嘴不膩的鴨架湯,這些缺憾就都在口內腹中擺平了。除了在家,您到哪兒喝這碗原汁原味滾熱親切的湯去?
吳越水鄉出產一種香蔥,三五寸長,纖若柳枝,味極雋永。日前有知味者千里攜來以餉我,燈下一碟香蔥,幾片烤鴨,三杯淡酒,恍惚之間,如在杏花春雨的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