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子強軍夢:大學生軍旅成長訪談錄
- 李煒
- 4886字
- 2020-06-05 17:24:12
奔跑在陜北高原上
人物瞄準鏡
夏輝,男,1993年1月出生,籍貫浙江衢州,2011年考入浙江大學寧波理工學院建筑學專業學習。2014年9月應征入伍,成為西北地區某部隊一名汽車兵,2016年9月退伍返校,繼續就讀建筑學專業。在部隊服役期間,獲得中國人民解放軍車輛駕駛證。在大學期間,曾獲得三等獎學金。

2017年6月9日下午三點半,我們提前來到約定地點——陽明學堂,為此次采訪做準備工作。此次采訪對象是土建學院建筑131班(原建筑112班)的夏輝同學。從夏輝的話語間,我們仿佛身臨其境,體味到了參軍那段雖苦卻又不乏樂趣的時光。
好男兒志在軍營
作為一名大四學長,回憶過去的四年時光,夏輝覺得,當兵那兩年,是他記憶中最深刻的一部分。他從一名在校大學生到走入軍營,前后歷時兩年左右的時間。記得最初踏入陜西這片土地是在2014年9月,那時這片陌生的土地給夏輝的第一印象就是“干”,但當自己終于適應那里的生活之后,離開的時間卻悄然而至。2016年10月,夏輝兩年的當兵之旅畫上了句號。“為什么會有參軍這個想法?為什么會對軍營產生這樣的滿腔熱血?”夏輝羞澀一笑,他說:“從一開始,當兵這一想法就是自己一個人的意愿。早在大一的時候我就想去參軍,但是由于當時家里人反對,這件事最后不了了之。那時我家里人認為只要本本分分地念完大學,在畢業之后好好找到一份工作,就可以了。”但是,被壓抑的火焰總有重燃的那天,出于那份對軍營的強烈向往,在綜合考慮了參軍年齡限制后,為了不讓自己將來后悔,夏輝還是堅持走上了參軍這條路。至于參軍熱情的由來,他說:“其實很簡單,不過是期待那些類似于電視上的打斗場面,那些特種兵酷炫的訓練方式。喜歡的,就是那種感覺,那種當英雄的感覺。”
新兵連:一個成方圓的地方
當兵總是從新兵營起步的。在夏輝眼中,新兵營是一個有哭有笑的地方,有一份很真、很真的回憶。夏輝第一天到新兵營時,由于還沒有開始正式訓練,班長對那些剛入伍的新兵們客客氣氣的,看上去很好說話。但是,到了第二天,正式訓練拉開了序幕,班長就好像換了一個人似的,一下子變得嚴肅起來。新兵營是一個確立規矩的地方,“統一”是一切行為的準則,也是新兵營帶給夏輝印象最深的兩個字。在新兵營期間,每天都要完成滿滿當當的任務,早上該干什么、下午該干什么、晚上該干什么,一切都是安排好的。除了這些日常集訓外,新兵營里每個人吃飯甚至是上廁所的時間都是統一的。說起軍營里嚴格的統一原則,夏輝也面露“無奈”,但是既然選擇了這條路,他就不后悔。
部隊的規矩總是比我們平日生活要嚴苛得多。你的行為稍有差錯,就會挨罰。由于剛進部隊沒有多久,新兵們對部隊的規矩還不是特別了解,因此,挨罰就成了家常便飯。有一次訓練結束后,幾個同年兵饑腸轆轆,屁股一沾凳子,不管不顧,便開始動筷吃飯。那頓飯之后回到宿舍,所有人都被罰做深蹲。起先大家都不知道為什么被罰,只知道雙腳發酸、顫抖,只能在班長不注意的時候稍稍移動一下,偷偷換一下腳。之后才知道,原來吃飯也有吃飯的規矩,也有統一的指令。這就是新兵連,一個成方圓的地方。

戴眼鏡的高原汽車兵
新兵連,少不了眼淚的陪伴。流淚也是值得回憶的。夏輝略顯不好意思地說:“我哭過兩次,就兩次。第一次哭,是因為訓練,那次訓練實在是太累太苦了,所以一撲到床上我就悶在枕頭里一直哭。第二次哭是在姐姐結婚的那個晚上。那天晚上,在得到班長應允后,我拿起公用電話給姑姑打了一個電話,原本想著讓他們高興高興,同時再給姐姐送上一個祝福。但是,一聽到姑姑的聲音,我的眼淚就止也止不住地掉了下來。俗話說,男兒有淚不輕彈,只是未到傷心處。家人歡歡喜喜在慶祝,自己卻獨自一人身在他鄉吃苦受累。一種獨自在外對家人的思念,一種無法言語的孤單感油然而生。只有在家人的面前,我們才會顯露出自己內心最脆弱的一面;只有在家人面前,我們才會卸下偽裝,不再一味地自己扛著。”軍人,把錚錚鐵骨獻給祖國,心中也有一塊柔軟,它屬于親情。
汽車連:考驗從未間斷
度過了兩個月短暫的新兵營時光,具備了當兵的基本素質之后,新兵們就要正式做出自己的選擇了。因為喜歡開車,夏輝最終選擇加入了汽車連。但在進入汽車連之前,新兵們還需要到司訓大隊接受一段時間的學習。司訓大隊實際意義上是一個學習單位,是戰士們離開新兵連和日后下連隊的一個過渡的地方。提起司訓大隊,夏輝印象最深的是過年。他在軍隊的第一個年就是在司訓大隊過的。提起那天的年夜飯,夏輝回憶起令自己印象最深的一道菜。那不是什么大魚大肉,而是一碗類似皮蛋瘦肉羹的東西,吃起來給人一種很美味的感覺。吃過年夜飯后,夏輝原本以為可以休息了,但是班長卻說,因為馬上就要考核了,所以每個人還要完成一次測試。好在測試后沒有別的任務,在班長的帶領下,大家聚在一起看春節聯歡晚會。新年過后,夏輝通過了考核,前往汽車連報到了。
不論身處何方,軍隊中的訓練、考核從未間斷過。即使夏輝已經跟隨部隊在汽車連駐扎下來,但編制還未緊跟著他轉到汽車連。只有通過復訓考核,他才能算是真正意義上的汽車連的一名士兵。驚險刺激的復訓讓夏輝學到了很多東西。
復訓期間,每天早上8點鐘,夏輝在科長的帶領下,協同連長,十個班長,以及近二十個學員準時從營區出發,駕車穿梭在高速公路、山地和城市道路上,熟悉周邊的情況,學會處理各種突發狀況。回憶班長第一次帶他開車的情景,夏輝表示,當時的場景真是令人后怕。那次復訓,夏輝一如往常地掌控著方向盤,看見一輛摩托車從前方駛來,本能地踩下剎車讓行。恰巧對面的摩托車也停了下來,見此,他便踩油門又繼續前行。不料,班長直接拉手剎,對他“呵斥”道:“你干啥啊?就是這樣一驚一乍的么?”當時的夏輝已經給嚇蒙了,頭腦一片空白,直接一腳死死地踩著剎車,班長說的什么已經聽不進去了。汽車連常有長途機動駕駛訓練、抗疲勞訓練,軍隊里老兵的真本事令夏輝嘆服。汽車連的訓練項目包括倒車移位、公路掉頭。“普通學員們一般都是三進兩倒,有些技術好的班長,直接開三擋,兩進一倒,便完成了,速度極快。”夏輝如是說著,眼睛閃閃發亮。一說起他們連長的開車技術,他便按捺不住心中的那份欽佩,眉飛色舞。
保持行車速度是確保機動效率的重要方面。在一次復訓中,在雙向兩車道的路上,夏輝所在車隊遇上了同向的另一支車隊。前方車隊有60輛康明斯大車。對于新手來說,如果康明斯大車速度快的話,方向盤比較難掌控,因此該車隊車速比較慢。按照平常的訓練,夏輝所在車隊一般都是以每小時70公里的車速前行的,可這下全隊的前進速度被壓得很低。夏輝所在的車隊跟了十多分鐘后,連長抄起對講機,下達機動超車命令:“各班長注意啊,下面我們開始超車,一輛一輛超,班長把握著點節奏。”于是,10輛車和60輛車的超車大戰就此拉開帷幕。連長帶頭指揮,超一輛,插一個空隙,有時遇上對面來車,場面驚心動魄。
奔跑在為人民服務的道路上
保衛國家是軍人的天職。從夏輝踏入陜西這片熱土的那一刻起,這兩年生活的艱辛就已經注定。為了保衛疆土,守護高海拔地區的和平,對于戰士們來說,高原訓練是必不可少的。夏輝的第一次外訓的地點是青海。前往海拔4000多米的高原進行外訓,這對部隊里的大多數同年兵來說,是人生的第一次,大伙都特別激動。前往青海的高速公路所經過的地方,荒無人煙。這次外訓,部隊連續機動三天兩夜,終于在海拔3000多米的一處營房稍做停留。看到眼前的營房和平常的樓房一般無二,夏輝很高興,他問班長:“班長,就是這里嗎?很不錯呀,待幾個月都無所謂。”可是,班長回答后他才知道,原來這座營房是讓他們暫時適應一下環境的。大概一星期之后他們還要繼續前行,前往目的地。海拔3000多米對已經經歷了半年訓練的戰士沒有特別大的影響,包括夏輝在內的新兵們非常興奮,就連體能訓練的時候都是蹦蹦跳跳的。
按照行程安排,部隊稍做休整后就開往海拔4000多米的外訓基地。相比前面的營房,這里的空氣更加稀薄,高原反應也開始折磨戰士們了。搭帳篷、造爐子等前期準備工作在他們到達目的地之后,便馬不停蹄地開始。在艱難的環境中,夏輝和他的戰友們嚴格按照“高要求、高標準”,把高海拔帳篷搭得非常牢固,如同平地上生成的產物一樣。采訪中,夏輝笑道:“我們軍人除了不會生孩子,其他什么都要會。”
軍人從來都是奔跑在為人民服務的道路上的。如果一個軍人不再奔跑,那么他或許已經倒下,為國捐軀。在一次隊伍沖山頭體能訓練的時候,一位戰友發生了意外。在所有隊員都到達終點的時候,大家都還有說有笑。就在大家起身的時候,這個戰友一站起來,就一頭栽倒,人就不行了。這對一群沒有經歷過生死戰斗的新兵來說,就像一枚炮彈炸裂了山頭,震耳欲聾。戰友的離去在夏輝這些新兵的心中留下一道深深的痕跡。“部隊在我們上高原之前會進行教育動員,這不僅旨在消除我們的恐懼心理,也是為了針對以往訓練中出現過的狀況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比如我們會輪流站崗放哨,要把睡著的戰友叫醒,或者推一下,確保人身安全。”談起離去的戰友,夏輝語氣低沉,情緒有些低落。“當兵其實也是一件危險的事情,所以每一個人都要照顧好自己,實在承受不住就要告訴班長。”
最憶是軍旅
兩年多的軍旅生活,使夏輝頗有感慨。他感慨新兵連好,大家事情一起干,苦一起吃。他說,他會一輩子記得新兵連,記得一幫同年兵,記得新兵連的班長。在夏輝心里,新兵連的班長還是很搞笑的。有時候班長在休息時間找夏輝嘮嗑:“來來來,夏輝你過來……夏輝,你知道我為什么當初選你嗎?因為我班里要挑一個戴眼鏡的。”說完,班長哈哈大笑起來。回憶起這些,夏輝也不由自主地笑著,眼睛瞇成一條縫。繼而,他又安靜下來,聲音悶悶的:“我確實也給班長制造過許多麻煩。我這個人,想法比較多。隊友他們都是班長怎么說怎么來,我動不動就會問他‘為什么’‘憑什么’。雖然班長看起來很嚴格,但實際上他對我們特別好,真有什么事都會替我們扛起來。因為他覺得你是他的兵,你糗了,他臉上也沒光。”
軍旅生活結束了。但是,軍旅生活對夏輝的影響極為深遠。參軍后的他明白了很多事情不是想怎樣就能怎樣的,做事考慮的不只是自己,還有身邊的人。他用十分生動形象的說法解釋道:“如果你只有一個蘋果或一顆糖果,你不可以在8個人面前拿出來吃,除非你有8個蘋果或8顆糖果。我現在覺得做事情要多從旁人的角度考慮。”
現在,夏輝找了一份野外素質拓展的工作,這份工作的工作服看著像軍裝,這讓夏輝特別喜歡,他喜歡那一種感覺。他說:“通過這份工作,我能把自己所學到的東西教給別人。畢竟當了兩年兵,喜歡上了迷彩,有感情在里面。”
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這一趟兩年多的艱辛跋涉,圓了自己的“從軍夢”,夏輝心中有一種無法言喻的滿足感。
“如果再給你一次機會,還會選擇參軍嗎?”
“會。”
采訪結束了,夏輝干凈利落的回答久久地縈繞于我們耳旁!
筆者感悟
從加入這個暑期實踐項目開始,我的每一天都是在期待和緊張中度過的。對于新聞專業的學生來說,這樣“實戰演習”的機會實在難得。采訪如同故事會,講故事的人要有素材,聽故事的人要會思考,做一個會聽故事的人實屬不易。
采訪前要認真地熟記采訪提綱。在采訪過程中要做到靈活貫通,要配合講故事的人所講的故事拋出問題。故事不在多,在于合適。如何將話題引到自己所需要的方向,才是最關鍵的。
軍營的生活豐富多彩,受訪者在回答采訪問題時,在描述事件的過程中常常會偏離主題,那么我們的配合和引導極為重要。聽故事重在聽,適當時也可說,就著受訪者講的故事中有趣的幾點稍做深入提問。在聽故事的過程中,要將受訪者和采訪者的關系自然而然地拉近,這樣才更能引出受訪者內心深處的回答。
由于經驗不足,在采訪過程中我和搭檔在問題引導方面存在一些問題。此外,采訪過程的照片記錄做得也不是很充分,為后期編稿帶來了些許麻煩。
盡管磕磕絆絆,采訪過程有許多有待提高的地方,這個采訪還是圓滿完成了。夏輝學長很會講故事,也很有耐心地解答我們的提問。朱美燕老師非常耐心地為我們的采訪稿把關,逐字逐句地斟酌。十分感謝夏輝學長的配合,以及朱美燕老師的稿件指導。
“如果再給你一次機會,還會選擇參軍嗎?”
“會。”
我想這是接觸新聞學以來,印象最為深刻的一次采訪了。
——鄭弟升 新聞161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