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學子強軍夢:大學生軍旅成長訪談錄作者名: 李煒本章字數: 4213字更新時間: 2020-06-05 17:24:11
東海前哨的第一縷陽光
八一南昌起義的一聲槍響,無數的軍人前仆后繼為中國的命運拋頭顱,灑熱血。他們的豪邁剛毅、他們的果敢頑強,在歷史的長河中越發明亮。懷揣著對軍人的憧憬,無數青年滿腔赤誠,在神州各地保家衛國。我們所采訪的海軍岸防兵姚杰,向我們講述了他在東海前哨的點點滴滴,以此致敬那段崢嶸歲月。
——題記
人物瞄準鏡
姚杰,男,1994年10月出生,籍貫安徽郎溪,2012年考入浙江大學寧波理工學院生物工程專業學習。2012年9月應征入伍,成為東部地區某部隊一名炮兵,2015年9月退伍返校,繼續就讀生物工程專業。在部隊服役期間,參加創破紀錄比武考核,獲得單項破紀錄;大學期間,擔任校學生治保部副部長,獲校三等獎學金。

逼上梁山成好漢,被迫當兵做班長
時間如白駒過隙,從指縫中悄然溜走。時光荏苒,每個人都在感慨,為何時光不可追?每個人也都在叩問,那些歲月里的青澀形象將會被誰銘記?三年,它對每個人的意義都不同。三年的時光,在人的一生當中,可謂說長不長,說短不短,但在軍人的鐵血柔腸中,在岸防兵姚杰的記憶深處,三年的軍旅生涯卻已成為他生命中最深刻的印記。
2012年,僅有17歲的姚杰還未來得及踏入大學校園,就收到了入伍的通知。當得知自己要去參軍而不是像一般人那樣走進大學時,他的內心充滿了對軍旅生活的好奇,然而還有一絲畏懼,因為入伍就意味著他要開始與高中時完全不同的生活了。可是怎么沒來由就被“應征入伍”了呢?
原來姚杰的親屬中也有軍人,擁軍愛民是姚杰家人的信念。在他大學入學前,家里人就在未征詢姚杰的意見的情況下幫他報了名,而他直到要去體檢才知道。入伍的消息,像是“當頭一棒”,完全打亂了自己已經規劃好的未來,他要到截然不同的環境里重新開始。他十分迷茫,在這個本該享受青春的年紀,卻因為家里人的決定,便去接受苛刻的軍事化生活。縱然軍隊艱苦,但他已被家人“掃地出門”,只能硬著頭皮去當兵。
姚杰說,他原本對自己的要求并不高,高中期間還被別人打趣是“小胖子”。入伍當天,他依依不舍地與家人告別,坐上了開往軍營的卡車。因為從小在外讀書,他養成了自立、理性的性格。比起其他從小在父母身邊長大的孩子,他更像個成熟堅忍的大人。因此,盡管在離別時,他舍不得離開家里的溫馨,舍不得離開疼愛自己的父母親友,舍不得即將到來的大學生活,但是他心底里倒也沒有太多傷感,只是在車里想象迎接自己的將是怎樣的軍旅生活。
當滿載著新兵的卡車緩緩地往軍營深處駛入的時候,所有人的思緒都隨著卡車慢悠悠的車速飄蕩著。大家都好奇新兵營是什么樣的,對未來的生活充滿期盼。可是,當新兵們下車看到滿目荒山的時候,很多人都被艱苦的環境所震驚。但內心堅忍的姚杰明白:這就是自己要走的路,無路可退,哪怕硬著頭皮,也要走完。正是因為他的頑強堅忍,軍營的三年成為他青春成長里最精彩的三年。
軍營建在一處荒山腳下,山坡上零星地養了幾只牛羊。姚杰看了看軍營的大門,心中不由感慨:這就是自己軍旅生活開始的地方。投身軍營后,他漸漸養成了嚴謹、認真的習慣,無論是在進行科目訓練時,還是在日常生活作息中,他都對自己嚴格要求,不斷進取。在姚杰心中,軍人的形象永遠是偉岸堅強的。所以,每當他承受不了過重的訓練和精神重壓想要放棄的時候,一想到自己是一名軍人,而且要成為一名合格的軍人,他就倔強地咬咬牙堅持下來。或許就是憑著這份執著與堅持,他不僅成了一名合格的軍人,還當上了副班長。
入伍后,姚杰吃苦耐勞,樂于助人,在各項軍事科目訓練中都表現搶眼。當時,班長非常欣賞他,總是幫助他,指導他,告誡他要誠心誠意地當好一名軍人。姚杰明白,既然擔任副班長,在以后的生活以及各項訓練中就更要起到突出的表率作用。對于新兵班里產生的一些分歧或者問題,他都及時妥善地去化解,帶領大家積極迎接每一場挑戰,再苦再累都鼓勵大家一起堅持下去。姚杰服役的地方遠離市區。由于兵種的特殊,軍隊長期駐守在海防線上,在每日的軍事訓練中除了聽到吹響的號角就只能看到長長的海岸線和一望無際的大海。盡管如此,提及生活了三年的軍營,他依然滿懷深情。

姚杰軍營生活留影
在新兵營的頭三個月,既是對新兵的考驗,又是讓新兵能盡快適應部隊生活。新兵們每天都要按照計劃開展訓練,從熱身到軍事體能鍛煉,甚至半夜也有負重跑步訓練。剛開始,姚杰也難以適應,但每次他都沒有退卻放棄,哪怕是最后跑到腿麻頭昏,只要自己沒有倒下,就一定要沖向目的地。隨著訓練的展開,姚杰的體能得到良好的鍛煉,漸漸地他覺得這些訓練活動已不再是負擔了,他開始主動安排自己的訓練計劃。慢慢地,他從一名剛畢業的高中生成長為本領過硬的軍人。
當兵第二年,姚杰因為表現突出,被選派去訓練新兵。在訓練中,他發現有位新兵很有自己初入軍營時的那種勁頭,他時常鼓勵他,最后他們成了很好的朋友。一次,這位新兵突然在徒步拉練中神志不清地向后倒去。當時,正在列隊前領跑的姚杰聽到身后沉重的倒地聲便頓感不安,立馬轉回頭觀望情況。看見倒地的正是自己新結識的戰友,他趕緊向前,同另外幾個士兵一起背著新兵去了醫務室。新兵醒后,第一時間找到姚杰道謝。他不顧姚杰的勸阻,硬是把幾個蘋果悄悄塞到姚杰懷中。蘋果,成為姚杰與新兵開啟友誼的金鑰匙,也是濃濃的戰友情。
紓危難無限光榮,思故鄉幾多孤獨
當兵已經一年的姚杰和他初入軍營時相比,已經從青澀幼稚的少年長大成能夠獨當一面的合格軍人,脫去了身上的稚氣,增加的是沉穩與成熟。擔任副班長后,他不僅和戰友相處融洽,還在日常事務中耐心教導新兵,帶領大家一起執行任務。在國家繁榮穩定時,軍人上戰場于炮火紛飛中保家衛國的場景并不常見,但是在紓解國家災害危機挽救人民于水火中,卻處處都能看到人民子弟兵的影子。在當兵的第二年,姚杰就領略到了這份光榮。

獲獎時的集體照
那一年,在軍營駐地附近突然發生安全事件。洶涌的河水如發了瘋的野獸般肆虐,淹沒了大片的土地,嚴重地影響了鎮上百姓的生活。姚杰所在部隊接到命令,即刻趕往事發地進行水庫搶險。戰士們都清楚,被上級批準參加搶險任務是全營的光榮。接到任務后,姚杰所在的隊伍馬上整裝待發,火速奔赴受災現場。趕到現場時已經有好幾個居民站在那里,居民們看見部隊卡車,趕快迎上去主動要求參與搶險支援。經受困難和危險考驗的軍民魚水情,讓姚杰和戰友們心中充滿感動與自豪。為了抵擋洪水,部隊官兵與當地民眾一起手牽手、肩并肩,組成人墻,用他們的血肉之軀阻隔如雷般咆哮的洪水。澎湃的浪潮像巨錘般擂到他們的肩上,冰冷地刺痛他們的肌膚。戰士們早已全身浸濕,甚至眼眶、耳朵里都灌滿了河水,但是沒有一名戰士退卻,都繼續抵御著洶涌的浪潮,直到洪水漸漸平息。任務結束后,渾身濕透的姚杰搭著戰友的肩膀,在居民的熱情與感謝聲中,爽朗大笑,格外燦爛。這是他第一次無比強烈地感受到身為軍人的光榮。人民子弟兵,在他心目中變得更加高大偉岸,軍人就是要保家衛國,軍人就是要保民愛民。
在危難面前,彰顯的是軍人豪邁擔當的榮耀;面對故鄉,卻多了一份游子的孤獨。男兒有淚不輕彈,軍營生活就算再苦再累,咬咬牙也就過去了。但唯有那思鄉的苦,卻無人訴說。雖不是到離家千里之外的地方當兵,但對于家的思念仍然會在夜晚降臨時,久久縈繞在他心頭。在夜深人靜的崗哨位上,面對著深沉的夜色,聆聽著旁邊輕緩的海浪聲,迎著一陣又一陣寒冷的海風,姚杰總會在心中牽起一抹思念,總會想念許久不見的父母。在他軍人堅毅的背后,是滿腔的熱血和無限的柔情。靜靜的夜色也掩蓋不住他悠長的思緒。
壯士凱歌還,邁步從頭越
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三年時間里,姚杰在部隊里刻苦訓練,團結戰友,在入伍的第三年他獲得了部隊的嘉獎。得知嘉獎的那一刻,姚杰激動無比,在跟家人通電話報喜時,聲音都止不住地顫抖。
三年時光,倏然而逝,不知不覺便到了卸下軍銜退役的時候。那段時期,一向樂觀積極的姚杰卻陷入了離別的傷感之中,甚至比當時入伍離家時還要難過。為了逃避這種離別的情緒,他多希望自己可以酩酊大醉,忘記一切;他也會放聲大哭,宣泄心中的不舍。他是真的舍不得這里,不愿與并肩作戰的戰友分別,不愿離開這個帶給他無數回憶的營區。但無論怎樣逃避,離別卻是不得不面對的現實。卸下軍銜的那天,戰友們排起整整齊齊的長隊,注視著離別的一幕幕。很多戰士和姚杰一樣臉上洋溢著笑意。姚杰笑著,心中滿是告別這種刻苦日子的激動和灑脫。只是,轉身一刻,他心底不由自主地突然涌起了一股感傷,他深深地明白:從那一刻起,自己不再屬于這個地方了。在離別的那個晚上,他和戰友們舉杯痛飲,互相擁抱,痛哭流涕。對他們來說,三年的種種宛若昨日,無論是揮汗苦訓的日常,還是抵御洪水的榮光,這些珍貴的回憶都歷歷在目。對姚杰來說,也正是這難忘的三年,真實地改寫了他的人生。
現在,他已經離開部隊,開始了新的生活。軍旅生活給他帶來的變化是深刻而持久的,在作息習慣上,在待人接物上,在看待事物上,這小小的變化,點點滴滴地匯聚在一起,使姚杰能更從容地面對校園生活。對于當年因當兵而中斷的大學規劃,他一步一步地付諸實施。在平時的日常生活中,他延續著當兵時的作息規律,當清晨的天剛蒙蒙亮,月亮還悄悄地藏著頭的時候,他就爬下寢室的床,不打擾還在沉睡的室友,悄悄地獨自去鍛煉,在跑道上迎接初升的太陽,在清晨的太陽光下奔跑,回憶著當兵時候酸甜苦辣交織著的日子。面對緊張的學習生活,姚杰如同在軍中一樣,嚴格要求自己,對自己的學習沒有絲毫松懈,因此還獲得了獎學金。姚杰,正是這樣的一個青年,從他的青澀開始走向他的成熟,變成一個對自己嚴格要求、對自己認真負責的男子漢。
軍營的歷練,塑造了他堅毅、果敢的性格。現在他還能憶起隊伍里戰友的名字,還能嘹亮地唱出每一首軍歌。每當哼唱著軍歌的時候,每當獨自一人漫步的時候,他總是能回憶起那三年的軍旅時光。如果給他一次重新選擇的機會,他會主動積極地把自己的名字寫在應征入伍的名單中。
筆者感悟
通過這次對姚杰的采訪,我才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何謂軍旅生活。姚杰在采訪中曾經說過,當時在新兵營訓練的時候有幾個人撐不下去,偷偷逃跑,有的人甚至變得抑郁。在那之前,我真沒想到新兵訓練會是那么殘酷,那么考驗人的心理底線。所幸姚杰撐過來了,并且可以說是獲得了新生。他多次提到,當兵讓他整個人截然不同。但當兵也只是一個人的一段生活,離開軍營后,要迎接的考驗還有許多,也許若干年后姚杰會有新的成長和收獲,但我相信,軍營給他的記憶將永恒。
——王夢婷 法學162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