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三節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歷史

一、古代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萌芽

(一)西方古代的心理健康教育思想

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提出了“認識自我,方能認識人生”的重要思想,對于西方人生哲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關于影響心理健康的因素,柏拉圖則最早探討了精神失常的病因,認為其主要原因在于軀體因素與心理因素,神學因素也可能在其中起作用。古希臘醫生希波克拉底提出的“體液說”對后世影響最大,他認為一個人健康與否,由四種“體液”(血液、黏液、黃疸汁、黑膽汁)的比例是否平衡決定。體液的紊亂是疾病產生的根源。

古羅馬教育理論家昆體良非常重視家庭和學校在兒童心理健康發展過程中的作用。他認為,兒童的養育者必須言行得體,兒童的伙伴必須慎重選擇,否則會對兒童產生不良影響。對自卑和脆弱的兒童,教育者應該多鼓勵,避免體罰。學校教育活動應勞逸結合。

15世紀意大利人文主義教育學家維多利諾認為教育的目標是培養精神、軀體和道德都充分發展的人,他把自己創辦的宮廷學校取名為“快樂之家”,主張應該創造幽雅的校園環境和寬松的課堂氣氛來促進兒童身心健康發展。

西方的中世紀(5—15世紀),受基督教的影響,人們普遍認為精神病的起因是魔鬼附體,對于精神病的治療手段則是用念咒、烙鐵、鐵針穿舌等酷刑驅鬼。這種治療方式一直持續到20世紀初。

(二)中國古代的心理健康教育思想

我國古代不同歷史階段的思想家在個體心理發展及其教育問題上都提出了自己的獨特的觀點,其中包含著大量關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

其一,普遍重視后天環境對個體心理健康發展的影響作用??鬃犹岢觥靶韵嘟?,習相遠”思想。孟子則進一步指出人性本善,生來就有四個“善端”,即“惻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是非之心”。這“四端”是否能擴展關鍵在于后天環境的影響。

其二,古代中醫對心身關系十分重視,提出“形神合一”的身心統一健康觀,認為人的生理現象與心理現象是相互作用的、不可分割的統一體。《黃帝內經》認為“形盛則神旺,形衰則神憊”“得神者昌,失神者亡”“靜則神藏,躁則消亡”。在情緒與疾病的關系方面,提出了情緒能治病也能致病的觀點,即“怒傷肝,悲勝怒,喜傷心,恐勝喜,思傷脾,怒勝思”等。

其三,重視個體對情緒的控制與調節,主張清靜養神的健康之道?!豆茏印穼⑷说男睦頎顟B分為善心、定心、全心、大心等不同層次,并提出了相應的“養心”之術:“正靜”(形體要正,心神要靜)、“平正”(和平中正,節欲去兇)、“守一”(靜心致遠,獨樂其身)。老子主張“恬淡虛無”,“清靜無為”,順乎自然,“見素抱樸,少私寡欲”?!秴问洗呵铩分鲝埲艘Хㄌ斓匾怨澲魄橛?。一是“平和適中”,即在情緒上保持平和,在行為上保持適中。二是“害止得為”,即避開危害生命的種種災害,主動做有利于生命長久的事情。三是“以物養性”,即主張人們要用外物來保護生命。

其四,重視音樂在修身養性方面的作用?!稑酚洝分兄赋觯骸胺惨糁?,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動,故形于聲。聲相應,故生變;變成方,謂之音;比音而樂之,及干戚羽旎,謂之樂?!逼湟馑际牵魳返漠a生在于人的心理活動,是由外在客觀事物引起的,進而又提出音樂對于培養人的情感,鍛煉人的意志,塑造人的性格等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

其五,重視和諧的人際關系對心理健康發展的重要作用。孔子提出人際交往中的重要原則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老子說“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意即對人慈愛,對己節制,不要逞強。

其六,提出根據不同年齡階段分段修身養性的思想??鬃诱J為:“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笨鬃拥倪@一思想對后世的中醫思想及養生之道都產生了深遠影響。

二、現代心理衛生運動的興起

(一)西方心理衛生運動的興起

現代心理衛生運動的興起首先是從改善精神病人的待遇開始的。先驅者是法國著名精神病學家菲利普·皮奈爾(Philippe Pinel)。1794年,他始任瘋人院院長,以大無畏的勇氣頂住社會巨大的壓力,給住院的精神病人解除了束縛他們身體的鎖鏈并改善他們的食宿條件。公開反對用殘忍酷刑治療精神病人。他因此成為現代精神衛生運動的先驅。

但是,皮奈爾的努力并未結束西方社會對精神病患者的偏見。直到1908年,美國的比爾斯出版《發現自我的心靈》一書,才使得情況發生根本性的扭轉。比爾斯是美國耶魯大學的大學生,后因精神失常被送進精神病院住院三年,他親眼看見并親身感受了精神病患者所承受的種種悲慘遭遇和絕望。出院后將自己的經歷寫成書公之于眾,呼吁全社會關注精神病患者,為他們提供良好的醫療和生活條件。此書出版后立刻引起轟動,在各方人士的支援下,他于1908年5月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心理衛生協會”,次年,他又推動成立了“美國全國心理衛生委員會”。至此,心理衛生運動在美國轟轟烈烈地開展起來,并對世界各國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此前,美國心理學家威特默(Witmer)是最早的心理咨詢的實踐者。1896年他在賓州大學開設了第一家診所。1901年,奧地利心理學家弗洛伊德(S.Freud)創立了心理分析療法。1905年,法國比奈智力量表問世,這些成果,對心理咨詢、心理治療提供了一定的科學依據,對后來心理衛生運動的發展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1908年,美國心理學家帕森斯(Parsons),首創波士頓職業指導局,這標志著職業指導走向規范化,是心理咨詢發展史上的第一個里程碑。

受美國心理衛生運動的影響,到20世紀20年代末,西方發達國家(包括日本)相繼成立了全國性心理衛生組織。1930年5月5日第一屆國際心理衛生大會在華盛頓召開,到會代表有53個國家(包括中國)的3042人。會上選舉產生了一個永久性的機構“國際心理衛生委員會”,并將心理衛生工作的重點從單純的精神病治療提升到促進全民的心理健康的高度。1948年,在第三屆國際心理衛生大會上,通過了《心理健康與世界公民》綱領性文件,成立了“世界心理健康聯合會”。

從20世紀60年代至今,心理衛生事業在世界各國蓬勃發展。尤其是隨著人本主義心理學的誕生,馬斯洛提出的“自我實現的人”等理論以及關于心理健康的標準,給予心理健康工作以極大的啟發,促進了心理衛生運動朝著全面提高人的心理素質、充分發揮人的潛能的方向發展。

(二)我國心理衛生運動的興起

受世界心理衛生運動的影響,1916年,北平清華學校首先實施了職業輔導,讓學生了解自己的個性,從而選擇合適的職業學科。1917年,伍延芳、梁啟超、張警等人發起成立“中華職業教育社”,開展了職業指導,心理測驗的編制、修訂和測查等工作。1922年,國民政府教育部頒布教育改革令,確立職業教育的地位,實施各種職業輔導措施。1936年4月19日,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在南京成立,進一步推動了心理衛生事業的發展。當時國內一些著名大學,如中央大學、浙江大學、四川大學、暨南大學等都開設了心理衛生課,并在理論研究和實踐過程中取得了初步的成績,已有專門的心理測驗雜志創刊,并出版了20多種有關心理方面的書籍。抗日戰爭爆發后,職業輔導及心理衛生工作都被迫中斷。

新中國成立后,實行社會主義的計劃經濟,職業輔導已無存在價值,至20世紀80年代,心理衛生工作幾近空白。隨著改革開放政策的貫徹,我國的心理衛生事業才又開始新的發展。1982年,北京師范大學率先成立心理測量與咨詢服務中心,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此后,北京大學和華東師范大學相繼成立了學生心理咨詢室。1985年,“中國心理衛生協會”成立。此后,我國心理衛生工作蓬勃發展。

1986年年底,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在北京召開了首屆青少年心理衛生學術交流會,以此為標志,心理衛生運動開始向教育界的發展,從而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產生了重要的影響。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以及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教育工作者以及廣大民眾開始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予以關注。加之中小學生令人擔憂的心理健康狀況,促使在中小學普遍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成為必然。1994年8月31日,中共中央頒布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學校工作的若干意見》中,提出要在全國范圍內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成為政府和學校的行為。1999年8月,教育部頒發《關于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見》后,開始全面推廣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

為了推動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深入開展,教育部專門成立了全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咨詢委員會,加強了對全國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宏觀指導。目前,全國大部分省、市、區都成立了由領導、專家和富有實踐經驗的一線教師組成的大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領導小組或指導委員會,制定頒布了相應的心理健康教育規劃和指導綱要,負責本地區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規劃、指導、協調和研究等工作。

心理咨詢在香港被稱為“心理輔導”。20世紀70年代初在香港大、中、小學建立了一整套學生心理輔導的規章制度。香港的每一所大學都有獨立的心理輔導機構和專業咨詢員,咨詢員的學歷一般要求為碩士以上,心理輔導的重點正在向以發展性、預防性功能為主的方向轉移。在具體操作過程中,各高校努力遵循大學生心理發展規律,讓大學生在“自覺意識”和“自我教育”過程中,發展自我、完善自我。如今香港高校的心理輔導工作已形成了既有中華民族文化重“知”、重“思”,又有歐美文化重“行”、重“練”的綜合特色,他們正以自身的特點與優勢,躋身于心理健康教育的世界之林。澳門心理輔導業借鑒香港的成功經驗在同步發展。

心理輔導觀念在臺灣被普遍接受是在20世紀60年代。臺灣教育主管部門從1951年到1962年曾多次選派大專院校教員和教育行政人員赴美進修心理衛生方面的課程。1976年9月,臺灣教育主管部門頒發了《??埔陨蠈W校設置學生輔導委員會暨學生輔導中心實施要點》,從而在制度上保證了心理輔導工作的規范化和制度化。臺灣心理輔導工作在實踐運用過程中是遵循引進—移植—本土化道路發展起來的,其特點是起點高,發展快,效果好。

總之,我國心理健康教育在近30年來得到迅速發展,但由于某些原因,發展尚不平衡,如我國香港、臺灣地區這方面工作的開展領先于內地。香港心理輔導的合璧中西、融匯古今的教育理念與臺灣的引進—移植—本土化的發展道路都很值得內地教育界思考、借鑒。

主站蜘蛛池模板: 缙云县| 玉林市| 富顺县| 武山县| 婺源县| 随州市| 武宣县| 黄大仙区| 咸宁市| 城市| 清河县| 彭水| 南皮县| 义马市| 象山县| 清苑县| 德昌县| 五华县| 十堰市| 鹤壁市| 嘉兴市| 马边| 潜江市| 广平县| 合作市| 英德市| 教育| 彰武县| 沁阳市| 伊吾县| 吉水县| 富锦市| 西盟| 嫩江县| 滨州市| 大同县| 丰县| 定结县| 晋中市| 汾西县| 东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