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伊斯坦布爾三城記
- (英)貝塔妮·休斯
- 2537字
- 2019-12-03 16:46:07
第二部分 君士坦丁堡:上帝之城公元311年—475年

君士坦丁大帝的君士坦丁堡,約公元337年

狄奧多西二世的君士坦丁堡,約公元450年

約公元350年—450年的各路“蠻族”
第十一章 米爾維安大橋戰役
公元312年
他說,大約在正午時分,太陽已經開始西沉,他親眼看見在空中,就在太陽的上方,出現了象征勝利的光亮的十字架,上面刻著“以此克敵”的字樣。看到這幅景象,他感到十分驚奇,所有跟隨他出征的士兵也感到吃驚,他們親眼看到了神跡。
優西比烏,《君士坦丁傳》(Life of Constantine)
在羅馬北方的郊區外有一棟美麗而堅固的農舍,名叫馬爾伯蓋托宅(Villa Malborghetto),從外表看,這里完全不像是一個能夠扭轉局勢的地方。但考古挖掘卻顯示,此地無疑就是君士坦丁在對他的宿敵馬克森提烏斯發動攻擊前扎營的場所,而之后的古代史料也顯示,在312年10月底,這位未來的拜占庭統治者曾在這里夢見自己被揀選為人類的拯救者。無論這場夢境是真實還是虛構,這個超自然時刻的重要意義再怎么強調也不為過。它為君士坦丁堡的建立提供了神話和精神層面的正當性。
秉持羅馬理念而提出的四帝共治策略,逐漸淪為赤裸裸的權力斗爭。君士坦丁在約克被擁立為帝之后,娶馬克森提烏斯的妹妹法烏斯塔(Fausta)為妻,當時她只不過是個孩子。郎舅關系勉強維持了幾年的和平;君士坦丁負責鎮守邊疆,馬克森提烏斯則安穩地待在羅馬。但兩人的關系很快就破裂了,君士坦丁在都靈(Turin)與維羅納(Verona)擊敗了馬克森提烏斯的軍隊,然后朝著羅馬進軍。羅馬城堅墻厚、糧草充足,君士坦丁的圍攻徒勞無功。此時暴躁的馬克森提烏斯做了令人難以理解的災難性決定,他離開深溝高壘的羅馬城,決心在鄰近弗拉米尼亞大道與臺伯河的原野上與君士坦丁決戰。這是出于傲慢、迷信還是純粹的愚蠢,我們不得而知。西比拉神諭(Sybilline oracle)宣稱,在這一天,羅馬的敵人將被擊敗。評論者無情地批評馬克森提烏斯有勇無謀;事實上,他或許是出于絕望才這么做。最近考古學家已經在馬克森提烏斯控制的領土挖掘出加高的城墻與尚未完成的壕溝;無論這是進行備戰的暗示還是實際的防御工事,這都像是充分認識到對手實力的人會做的事,而這個人決意背水一戰。
這則故事還有另一個版本,當君士坦丁率軍南下,準備迎接即將開啟的戰端時,奇跡降臨在這位愷撒,也是未來皇帝的身上。他突然看見天空出現異象,一個光亮炫目、燃燒著烈焰的十字架在太陽上方顫動。我們得知接下來君士坦丁的軍隊立即更改旗號,他們接到命令要展示盾牌與旗幟上的新標志,一種“神圣的符號”。耐人尋味的是,或許基督教的解釋輕松掩蓋了異教的歷史事實。在君士坦丁的支援部隊(auxilia,原本由非羅馬公民組成,到了君士坦丁時代則是由公民與“蠻族”混合編成)中,那些最勇猛的戰士是日耳曼人;這個時期的羅馬軍隊已經大量“蠻族化”,當然,在此之前的十年間君士坦丁一直在西方的“蠻族”地帶作戰。他率領的這些勇猛善戰的部隊中,有人的盾牌上印著神秘記號或雙頭蛇的圖案,史料指出這種雙頭蛇看起來就像稍微歪斜的“X”。而這兩種象征看起來非常類似基督教的凱樂符號(Chi Rho),——希臘文“基督”的前兩個字母。把這些盾牌上的記號描述成基督符號,可以說是一項經過權宜的合并。
所以,君士坦丁見到的神圣異象難道完全是虛構的?從天體地質學的角度來看,君士坦丁看見的可能是阿爾卑斯山隘口上方太陽的光暈,或是撞擊阿布魯佐(Abruzzo)形成西倫特(Sirente)隕石坑的隕石?隕石撞擊地面的強度相當于1000噸左右的力量,和一枚小型原子彈無異。伴隨震波與蘑菇云,那將是令人印象深刻的景象——但當時馬克森提烏斯也應該目擊到這個現象,而我們卻未曾聽聞馬克森提烏斯陣營提到這起驚天動地的事件。君士坦丁看到的異象會不會是罕見的行星排列成一直線的現象,也就是所謂的行星連珠?2014年,一項頗有說服力的研究顯示,在意大利這個地區,10月底的夜空特別明亮。天鵝座掃過天鷹座上方,金星、木星、土星與火星排成一條直線。在濕壁畫與錢幣上經??梢钥匆娋刻苟〉膭P樂符號與星辰同時出現。

這是北歐部族——包括支援部隊中的寇爾努提(Cornuti)——的盾牌使用的標志。君士坦丁可能將這些標志與凱樂符號做了結合。此外,據說上天傳達給皇帝的信息是:In hoc signo vinces(憑借這個記號,你將克敵制勝)。
該撒利亞主教優西比烏生活在265年到340年左右,他描述君士坦丁在米爾維安大橋看見異象時,口吻與描述圣保羅皈依基督時用的詞語極為類似。但事實上,君士坦丁看到的天空異象,難道一定是基督教的異象?為什么不會是異教的異象,亦即,太陽神阿波羅?君士坦丁看到這種氣象學現象,當時心中直接聯想到的難道不是無敵者索爾(Sol Invictus)——羅馬神祇,不可征服的太陽神,在羅馬軍中尤其受歡迎——的戰士,日后才改稱是耶穌基督?
無論這個奇異的征兆是實際存在還是想象出來的,這則歷史故事都充滿了戲劇性。根據古代史料記載,馬克森提烏斯的軍隊人數超過18萬,雖然實際數目或許比較接近3萬,但這仍舊是相當龐大的數字:帝國為了存續傾力一戰。但馬克森提烏斯犯了致命的錯誤,他渡過臺伯河,為了不讓對方圍城,還拆毀了部分的米爾維安大橋。因此,當君士坦丁進攻時,馬克森提烏斯的部隊只能靠著搭建的木頭浮橋渡河折回羅馬,這使他們的后背完全暴露在敵軍的攻擊之下。從這個地點的早期照片可以看出,臺伯河是一條平靜的河川。但在秋末這一天,眾多逃亡士兵溺斃于此,河面完全覆蓋著嘔吐物、屎尿與鮮血。君士坦丁看到眼前的景象,心知勝券在握,于是敦促部隊向前,想一鼓作氣,擊潰他們的同胞,直到馬克森提烏斯的士兵膝蓋、腰部與脖子全沒入河中為止。馬克森提烏斯用船搭建的浮橋,因為禁不起掙扎逃生的士兵的重量而斷裂。此前的九百年前,大流士與他的波斯大軍以妙計搭建浮橋,在敵軍猝不及防之下橫渡博斯普魯斯海峽。而臺伯河浮橋的斷裂卻讓君士坦丁一路順利東進。
君士坦丁在米爾維安大橋上昭示自己的勝利,把溺斃的馬克森提烏斯的人頭砍下來,掛在釘尖上,然后一路挺進羅馬城。不到二十四個月的時間,在君士坦丁獲勝的地方就蓋起了一座用以紀念的凱旋門。這座凱旋門是一棟四建筑物,原本橫跨在弗拉米尼亞大道之上——以石料體現這名篡奪帝位的私生子成功獲取大權——今日則支撐著外表樸素的馬爾伯蓋托農舍。引領君士坦丁一路率軍取得勝利的羅馬石板路,也在這座農舍中世紀的地板下方被挖掘出來。
數世紀以來,寧靜的馬爾伯蓋托農舍一直是來往旅人的重要路標,一看到它,人們便知道自己已抵達古羅馬城。但對君士坦丁來說,無論在情感、戰略還是精神層面,米爾維安大橋戰役都成了他遠離羅馬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