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貓叔與雕刻時光的故事:輕松開一家賺錢的咖啡館
- 貓叔毛作東
- 3628字
- 2019-12-20 12:27:28
1.過一種咖啡館式的生活
貓叔的咖啡館生活,開始于從一位女店長手里接管咖啡館的日常經營。
咖啡館位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內,周邊有網球場、籃球場、游泳館。
沒有正式的手續,一切從簡,最后開了一次小會,也可以說不是會議,我被女店長介紹給了后廚阿姨、吧臺小帥哥、前臺姑娘,還有一些老顧客,我們就算交接了。
雖然交接之后,我就是這個店的最高管理者了,可以任我怎么管理,可是我沒有這么做。我在沒有來之前,其實已經聽到了一些關于這個店經營上的一些窘境,比如銷售上不去,這是老板們比較關心的事情,又如人員年限長,意味著不好管理,等等。
我該怎么辦?
當我跟女店長交接完之后,我坦然地把問題丟給了她。她是可以信任的,我向她提出來,她沒有拒絕,只是笑笑。對,我只是想很快介入進來,這樣她就能快速去做自己的事情。
但是,最后她沒有回答我。即使她回答了,我應該也接收不了那么多信息,到時候我經營起來可能只會紙上談兵。
我的經驗與她的不匹配,我想要推進的事情,最終可能會大打折扣,我的熱情和伙伴們的工作熱情也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打折,最后可能會形成對抗,讓我和伙伴們不自覺之間,站在對立面。這是我們都不想看到的。
我還是希望女店長能夠給我一個過渡時期,我想我應該深入內部,了解這項工作的解決方式,之后再開展工作。
若從工作經驗的角度考慮店長職位的話,我是沒有資格的。能夠這么快被公司看中并委派來管理,我是很意外的,這要感謝那段在實習的店鋪里洗碗和刷洗手間的經歷。
一般人如果有了這樣的經歷,想必早已逃離一直心存向往的咖啡館行業,畢竟作為一位顧客,看到咖啡師制作一杯咖啡時的帥氣,看到服務員可以跟客人保持親切的微笑,偶爾給熟悉的客人推薦書架上的書,收到顧客帶來的禮物,這些事情與洗碗和刷洗手間,實在聯系不到一起。但我是感謝的。
一開始進入咖啡館實習時,大家需要選擇先從哪里做起,是前臺服務員,是吧臺學徒,還是西餐學徒?我選擇了聽師傅安排。
師傅,這個在中國傳統行業里面才有的頭銜,在新新的咖啡館的世界里,居然也有,就聽她的吧!我憧憬的美好的咖啡館生活,從洗碗和刷洗手間開始了。
我帶著可能被考驗的猜測和矛盾心理上了崗,不過第一天真是難熬。
8:00我準時上崗。
從進洗手間打掃到出來,花了十分鐘,我宣布做完衛生了,高興地找師傅來檢驗,當時心里別提多美了,心想:應該會被表揚吧。師傅還在廚房做開市準備,聽到我匯報清潔的進度,就匆忙過來了。
結果,師傅看了一眼,什么都沒說。我不知道她什么意思,不表揚也不批評。幾分鐘后,一位顧客來了,我們出去了。不一會兒,顧客出來了,帶著咨詢的意思問:里面是不是還沒有整理?我支支吾吾,也不知道說了什么,只記得我的臉唰地又紅又熱。師傅著急走開了,她要忙開市的事情,大概知道了我會繼續打掃衛生。
顧客走了之后,我又進去洗手間繼續打掃,剛才師傅沒有提出來干凈還是不干凈的意見,她估計是想告訴我:客人意見,才是最快檢驗勞動成果的手段。
這一回,從墻面、馬桶,到窗臺、地面,我都是用抹布擦洗,花了一個多小時。再次站在門口等顧客出來時,我還特意問了一下顧客的意見。
“很干凈。”顧客回答得很干脆。
這一句“很干凈”,讓我心里樂開了花。此時此刻,真心感謝師傅,讓我成為工作站上最快得到顧客反饋意見的人。
師傅在后廚忙著。我就被安排到了洗碗間,滿池子的杯碗碟盤叉勺,讓我有點崩潰。我不是怕累,只是不知道從哪里下手。于是我從洗碗間出來了,先去了一趟洗手間,地上有掉落的紙巾,洗手間又被弄臟了。我有點抓狂。我趕緊去找抹布,快速打掃,我害怕這時候師傅來查看我的工作成果。不過,還沒整理好,顧客又進來了。洗手間果然是咖啡館最繁忙的地方。
這時,師傅叫我了,她在洗碗間整理餐盤。她見到我,一開口就先表揚我,說我把洗手間整理得很干凈,顧客都表揚了。我的心又一下子樂開了花。
師傅緊接著跟我說,廚房和前臺需要用餐具、杯子,需要我快速清洗出來,再放到消毒柜里,這樣廚房和吧臺需要的時候就立馬可以用。我站在那里不知道該怎么下手。師傅看出來了,她脫下一次性手套,戴上膠皮手套,直接上手了。
她一邊說一邊做,先整理,沖刷,再洗凈,放入消毒柜,一整套流程簡單明了。明白流程后,我挽起袖子,戴上手套,開始整理餐具。
于是她去后廚忙了。整理餐具的過程,需要很清晰的思路和小心翼翼的手法,不然就容易打壞東西。我剛開始做整理的時候,忽略了這一點,把碟子疊得挺高。當放最后一個碟子的時候,它們開始傾斜。我手疾眼快一把按住,心道:天哪!差點把幾十個盤子打壞。
在整理的過程中,還會有其他的餐具被端進來,有種即將被餐具圍堵起來的感覺,我承認,這讓我有點急躁,于是才出現了問題。早上開會的時候,我已經知道了今天一起工作的伙伴人數不夠,女店長也需要自己站在吧臺制作咖啡,所以我知道不會有人來幫一把,除了師傅,她是對我全權負責的培訓師。
我只好放平心態,求穩不求快,自己先按照師傅教的方法進行下去。
當你全心投入的時候,你就忘記了時間,這句話是很對的。我只會在心里面默默數著,還有多少餐盤、碟子沒有清理,還有多少杯子沒有消毒,不會記得其他的事情,連喝水也會忘記。第一波餐盤、碟子、杯子清洗完,被放進消毒柜之后,我感覺腰酸背疼,這個至今我還記得。
我給自己放了一會兒假,也可以直接說是去偷懶了。
師傅說過,今天有一杯獎勵給我的咖啡,讓我找女店長領取就行。
我走出洗碗間,習慣性先去整理了一下洗手間,出來經過前臺時,碰上顧客叫服務員,我就沖了上去。顧客需要一杯開水,我告訴了前臺的伙伴,他只是應了一聲,沒有顧得過來。顧客一直望著我,最后我倒了一杯開水給顧客送過去。我想我還是要先站好自己的崗,于是我沒有去領取自己的咖啡,逃回了自己的崗位上——洗碗間和洗手間。直到下午,師傅宣布我第一天的工作站學習結束。
師傅讓我做一個自我評價。我對自己第一天的表現,說真的,很滿意,不過總覺得還沒有結束。跟下一個班次的伙伴交接后,我又跟她整理了一下洗手間。師傅叫我的時候,我看到了她獎勵我的一杯咖啡。我忽然覺得這個師傅很好,說話算數,雖然我一口咖啡都沒喝。
我們坐在角落里,簡單聊聊今天一天的感受。

我很久沒有洗這么多餐盤、碟子、杯子了,最直接的感受是腰酸背疼,雙手被水泡白了。當然,這些我沒有說,我更期待的是明天,可以去后廚學習簡單的西餐制作。
結果,很出人意料,師傅跟我聊天的時候,間接講了很多她在這個店學習的一些經歷,大致是她怎么學習工作站,怎么到達現在的崗位,言外之意是,我還要繼續在這個工作站上學習。
學習是要在工作之外的時間內完成的。
這一點,我后來才明白。“自學”和“他學”的重要性,在日常工作中,在日常生活里,都是通用的硬道理。
“自學”就是自己想辦法花時間根據自己的需求學習,自學的人多數會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事情。“自學”需要自覺性,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讓自己樂此不疲,才能持續下去,才能使收獲最大化。
“他學”是有點被規劃、不主動的意思,得到的效果可想而知。但是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他學”和“自學”都存在。如果接觸一個新東西,比如學制作咖啡,“他學”是一定不會少的,但“自學”也不能少。
經過跟師傅聊天后,我得知:想在正常排班時間里,進廚房跟著師傅學習的可能性很小,小到幾乎被認定為沒戲了。因為暑假期間,工作的人手不足,正常排班是沒有辦法安排我進廚房的。這能怎么辦?我也只好先認同,畢竟這是自己選擇的。接下來幾天,都是如此,我每天都很緊湊地在工作站學習,適應快速的節奏,熟悉這個店的流程。
當然,私下我也有嘆氣和抱怨的時候。每天收回來的盤子里,意大利面剩余越來越多,三明治又剩下了,沒吃完的面包被直接放在水池里,很難整理……我都一一拍照,留下證據,也想私下問問師傅:這些現象是不是很正常?
如果你是一位顧客,花了錢,去一家咖啡館吃東西,沒有吃完的原因:一是沒有胃口;二是點完餐,看到實物與圖片相差太大,表示懷疑,于是影響了食欲;三是咖啡館的餐不好吃,實在很難吃下去。我還沒有來得及問師傅,自己先總結出來了。
這個結論,我與公司派到門店做實習溝通的領導交流了,得到了公司的重視。公司第一時間組織研發的專業人員,下到門店來試吃,找到了真實的原因,解決了這個問題。
我得到了公司領導的表揚,在一個看似不起眼的崗位上被公司領導表揚。師傅也對我豎起了大拇指。
有了首例,才有了后面被提拔,公司讓我管理這家位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里面的咖啡館。
前面我對女店長提到的,我需要一個過渡時期,女店長同意了。過渡時期,我主要的想法是從頭開始學習——從洗碗、刷洗手間開始,去做一名“假員工”,“潛伏”在問題當中。
只有深入地“潛伏”,才能發現根本的問題,然后再花時間慢慢用流程化徹底解決問題,而不是著急忙慌地解決表面問題。如果,只是站在外圍來觀看,跟大家看到的問題是一樣的,就沒有辦法去實際解決,也就不能引領后來的伙伴。
當你真的想從事咖啡這個行業的時候,不妨來做一名普通員工,做一名帶著發現的眼光的“假員工”,你會看到原來這么累,還可以這么有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