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軍事法律顧問制度研究(軍事法律知識與服務)
- 王明勇
- 1257字
- 2021-03-12 13:19:05
三、軍隊律師制度的積極意義
將萌芽時期產生的軍事法律顧問處,從司令部機關統一歸口到政治部機關領導之后,雖然造成了軍事法律顧問制度的發展受挫,但卻解決了法律服務機構管理不統一的問題,從組織體系的完善上講,具有一定積極意義。
(一)初步形成三級法律服務工作體系
在軍事法律顧問制度萌芽時期,曾經有過要在總部、軍師級單位和基層部隊設置三級法律服務工作體系的構想,即在總部一級設置解放軍軍事法律顧問辦公室,軍師一級設置軍事法律顧問處(站),在團級單位設軍事法律顧問組(員),以滿足軍隊不同層級在法律服務方面的實際需求。事實上在這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果,據1989年8月份統計,僅北京軍區部隊就有法律顧問站287家,基層法律咨詢組多達2700多個,但由于軍隊法律服務工作機構在組織領導上的不統一,比如隸屬于政治部機關的法律顧問處雖然不在正式編制,但卻能夠與設在司令部機關的軍事法律顧問處并存共榮,導致法律服務工作體系各自為政。直到1991年《政工條例》頒布實施,這一情況才得到徹底改觀。1993年6月,總政又以《軍隊法律服務工作暫行規定》的形式,將這一由高到低的三級法律服務工作體系逐步完善并固定下來。目前,總政司法局、軍級以上大單位法律顧問處(在海軍的個別師級單位,比如威海水警區和大連水警區等,事實上也設置了法律顧問處)和師旅級以下單位法律咨詢站(組)三級法律服務工作體系,起碼是在形式上已經初步形成。
(二)較好地保障了部隊和軍人軍屬合法權益
應該講,法律服務工作由政治部機關統一歸口管理,并通過《軍隊法律服務工作暫行規定》予以進一步明確之后,部隊的法律服務工作得到了較大促進和有力推動,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對部隊和軍人軍屬合法權益的保障力度。據統計,截至2008年4月,全軍共成立法律顧問處268個,軍隊律師(含未取得律師資格證,而被授予律師資格的“軍內律師”)增加到1786名,共為部隊各級領導決策提供法律咨詢11218次,為部隊開展法制教育16932場、受眾達2319128人次,為官兵解答法律咨詢24600人次,代理軍人刑事辯護1166人次,代理其他訴訟案件7609件,辦理非訴訟糾紛案件10347件,代寫法律文書12925份,為8458個部隊單位擔任常年法律顧問。從該統計數據看,法律服務的保障作用已經得到較好實現。
(三)對軍隊法治化建設起到了一定推動作用
軍隊現代化,從制度層面上講就是軍隊規范化、體系化和法治化。從這個意義上講,1991年《政工條例》將司法行政工作統一到政治工作當中,將法律顧問處歸口到政治部機關統一領導,就是理順了法律服務工作的領導管理機制,促進了部隊司法行政工作的規范化和法治化。
另外,1993年司法部通過《軍隊法律服務工作通知》的形式,對軍隊律師的社會地位予以認可。1996年頒布實行的《律師法》,又以國家立法的形式,正式承認軍隊律師是國家律師隊伍的有機組成部分。自此之后,以軍隊律師為主體的軍隊法律服務工作體系,實現了與地方法律服務工作體系的有效銜接。從制度發展的層面講,軍地法律服務工作體系的銜接統一,對軍隊現代化進程無疑具有很大推動作用。所有這些,都是歷史的發展進步,都必將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法治發展史上留下非常濃重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