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葉子南《高級英漢翻譯理論與實踐》(第2版)筆記和考研真題詳解
- 圣才電子書
- 3403字
- 2021-05-24 15:27:43
第2章 從語言文化對比角度看翻譯
一、語言文化對比的層次
對比就是在兩種語言的各個層面上去發現相似性和差異性,以便為日后的翻譯活動打下一個扎實的基礎。
語言對比的層次為:
(1) 語音和書寫系統的對比
(2) 語義的對比
(3) 句法的對比
(4) 話語和篇章結構的對比
(5) 社會、文化等語言外因素的對比
二、語音和書寫系統的對比
1音節、聲調不同
(1) 漢語一個字一個音節,而英語一個詞則可能有多個音節,漢語有四個聲調,英語沒有。
(2) 對翻譯的影響
①失去語音承載的特殊意義。例:
“四十四只石獅子”這句話的語義可譯為 (forty-four stone lions),但無法體現漢語特殊的語言特征。
②音譯時,漢語的聲調無法體現,英漢的音節數可能會無法對應,發音無法完全相同。例:
a. “王洪寶”和“王洪豹”這兩個人名譯成英語時都是Wang Hong-bao,沒有差別。
b. Dallas譯成“達拉斯”,但原文兩個音節,S不構成一個音節,中文則是三個音節。
c. Reagan譯成“里根”,但是R和“里”中的L完全不同。
2音韻和節奏的對比
(1) 任何語言都有音韻和節奏,因為人們在交流過程中也希望取得一些“額外”的效果。
(2) 英漢音韻和節奏差異的根源
①英語形合和漢語意合的區別。形合的句子,為了結構的嚴謹,表意的精確有時會犧牲音韻和節奏。例:
A new kind of aircraft—small, cheap, pilotless—is attracting increasing attention.
[譯文]這是一種體積小、造價低的無人駕駛型飛機。
[分析]原文并未考慮到音韻、節奏方面,但在翻譯為意合的漢語時,做出了調整,使其結構整齊,考慮到了音韻與節奏。
If North America and Europe renew their moral life, build on their culture commonality, and develop closer forms of economic and political integration…a third Euroamerican phase of western affluence and political influence.
[譯文]如果北美和歐洲能在道德生活方面得以重振,在共同的文化基礎上進行發展,在政治經濟領域進一步整合,以此作為在北約安全合作外的補充,那么將可衍生出經濟富甲天下,政治一言九鼎的歐美第三階段。
[分析]原文行文流暢,語音協調,結尾的affluence與influence采用了尾韻的手法,在譯為意合的漢語時,充分考慮到了音韻、節奏,譯為“經濟富甲天下,政治一言九鼎”,富有音韻美。
②漢語的書面語起源于詩歌,因此對稱、音韻等特點一直延續到今日的白話書面語中。而且由于漢語一字一音節的特征,雙音節和四字結構總能創造出更好的語感。
3英漢兩種語言書寫系統的差異
(1) 英文是由字母組成的音素文字,字母本身只是聲音的載體,而不是意義的載體,音素文字是線性文字。
(2) 漢語是方塊字,有形、有聲、也有義,漢字重形象的特色直接影響了中國人的思維。
三、英漢語義對比
1英漢語言中詞的比較
(1) 表示實體的詞可以在英漢兩種語言中找到語義完全相同的詞。
(2) 抽象的,表達概念的詞,其核心語義在英漢兩種語言中沒有大的差異,但其附加的文化意蘊卻有很大差別。例:
①個人主義(individualism)所指的核心含意在漢語和英語中類似,但在特別注重個人的社會里,正面意義較多,在強調集體高于個人的社會里。負面意義較多。
②democracy(民主)在中國文化中的意蘊有所變化,現在中國多自稱“社會主義民主”。
(3) 英漢兩種語言中的詞所指完全一樣,文化含意卻完全相反。如Red China在英文中會有貶義,但“紅色中國”在中國則有正面意義。
(4) 詞的核心意義總是比較穩定,但的附加意義常隨時間而變化。
(5) 英漢語言對客觀事物分類上的差異。如英漢文化對顏色的分類不同,漢語中的每一個顏色不一定都能找到完全一樣的對等詞。
解決方法:找到較接近的詞;造新詞。
2英漢語言中短語和句子的比較
(1) 詞和詞組合的關系一致,如a beautiful city譯為“一個美麗的城市”(修飾詞加名詞)。
(2) 詞和詞組合的關系不一致。例:
The team will examine each ballot to see if the chads indicate a presidential choice.
[譯文]這個小組將檢查每一張選票,以決定孔屑的狀況是否表明選舉人在總統選舉時的一個選擇。
[分析]從語法結構看,形容詞presidential本該是修飾名詞choice的,但在本句的漢譯時不能用簡單的形容詞加名詞來表達,譯者必須重新梳理這個短語內詞的語義修飾關系,然后靈活地處理。
四、英漢句法結構的對比
英語是屈折語(inflectional language),而漢語是非屈折語(non-inflectional language),因此英漢兩種語言句法差異懸殊。
1形合和意合方面的對比
(1) 英語重形合,句法結構嚴謹,所以表意就十分精確。
(2) 漢語重意合,句法結構松散,所以詞就是表達意思的重要載體。
(3) 在翻譯時要避免將形合的特點遷移(transfer)到重意合的語言中,特別是句型結構的遷移。
2英漢兩種語言的語序對比
在簡單句子中,句序差異不會帶來障礙,但有些英語句子十分復雜,語序不同造成的障礙十分大。在這種情況下,將一個十分復雜的句子簡化成一個一個小的具有最簡單語序的句子,然后再譯。
(1) 英漢兩種語言中從句(子句)語序的差異對比
①狀語從句。
a. 英語有些狀語從句可以放在主句前,也可以放到主句后。漢語在處理這類狀語從句時也較為靈活。例:
He got the job although he had no qualifications.
Although he had no qualifications he got the job.
b. 有些狀語的語序雖然在英語中可以很靈活,漢語里就有些限制。例:
As I was walking down the street, I saw a police car.
I saw a police car as I was walking down the street.
[分析]這類句子譯成漢語時as從句一般不放到后面,因此第一句符合漢語的表達習慣。
②定語從句(或稱形容詞子句)。
a. 英語定語從句都是放在所修飾的詞的右邊,稱為Right Branching Direction(RBD)。
b. 漢語的形容成分(定語從句)。都是放在所修飾詞的左邊,稱為Left Branching Direction(LBD)。
3被動語態的對比
(1) 英語語法十分嚴謹,一個句子必須有主語,但漢語則可以不用主語。因此英語中只能用被動語態的句子,在漢語中可以用主動句。例:
The procedure is performed under local anesthesia in an outpatient facility.
[譯文1]這種手術只需局部麻醉,在門診部就可以做。
[譯文2]可在局部麻醉情況下在門診部施行手術。
[分析]英語的被動句必須有主語,而漢語的被動句可以選擇有無主語,所以可譯為以上兩個版本。
(2) 漢語被動句的無形式標識特性。漢語的被動句不一定要用“被”字。漢語中還有“受”、“遭”、“為”等都能起到相同的作用,翻譯時可靈活應用。
五、話語和篇章結構的對比
1話語結構的定義
話語結構指的就是人們講話的固定模式,特別是幾個句子如何組合在一起的規則。
(1) 有些句子的結構很固定,不容增減改動。
①最常見的就是禮貌用語。
②還有一些話語結構也比較固定。如“That was then.” “This is now.”和“Those things come and go.”等等都是所謂“老生常談”。
2英漢句子之間銜接
英語中由幾個句子構成的一個整體中每句間的承前啟后自有一套規則,但漢語在表達同樣的思想時就不一定用同樣的方法來連接各句。
3英漢語言間在思維方式上的差異對比
(1) 篇章結構韻異同實際上是思維結構不同在語言上的反映。
(2) 辜正坤將印歐語與漢語句法結構的差異如何反映心理結構的差異概括如下:
印歐語
由內向外
由小到大
由近到遠
由微觀到宏觀
由個別到整體
由具體到抽象
漢語
由外向內
由大到小
由遠到近
由宏觀到微觀
由整體到個別
由抽象到具體
①英漢兩種語言在書寫姓名地址時的差異。
②英漢兩種語言在段落中句子排列的差異對比。
a. 大部分英語的段落總是以主題句起頭,結尾處往往有結尾句。
b. 漢語中具有高度概括性的句子則常常出現在段落的中間或末尾處。
六、語言外因素的對比
社會結構的不同在可能會在人們的世界觀上造成差異,這種世界觀的差異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不同文化的讀者解讀語篇的過程。
1研究方法:時空并重的分析法更能揭示兩種社會本質上的差異。
2揭示兩種社會異同的切入角度
哈佛大學著名社會學家李斯曼20世紀50年代提出的一個模式,分析人類社會的差異。
(1) 李斯曼在《孤獨的人群》一書中將人類社會分成三類:
①傳統導向(tradition—directed)
屬于傳統導向類型的社會,總是向傳統尋求準繩,因循守舊, 很接近前現代社會(premodern)。傳統導向社會里的人總是設想從自己民族的神話中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
②內心導向(inner—directed)
內心導向型的社會總是向內心深處已經建立的一套原則尋求準繩,很像現代社會(modern)。生活在內心導向社會里的人常是從牧師的布道詞中獲得精神支柱。
③他人導向(other—directed)
他人導向型的社會總是向(同代人中的)他人尋求準繩。他們的標準常常變化,因為他人的行為準則常常變化,頗似后現代社會(postmodern)。生活在他人導向社會里的人常從心靈顧問和心理咨詢師那里獲得安慰。
(2) 在一個較大的社會中不同類型的社會并存。
奈達認為,由于這三個類型的社會中人的世界觀、人生觀不同,所以要在三個不同社會中進行有效的語言交流就有必要將信息接受者所處的社會環境考慮進去。
①當前的美國社會屬于他人導向型社會。
②幾十年前的中國仍然保存著不少傳統導向型社會的特征,最近二十年來中國社會的內心導向社會的特征也已開始出現,當前中國正一方面反對傳統導向社會對它的牽制,一方面抵制他人導向型社會的誘惑。
3在跨文化交流時,要考慮到東西方文化社會的差異,將東西方社會中截然不同的價值觀、概念放到不同社會形態的大背景下仔細分析,解讀出它們在原來語言中的意義以及在跨文化交流中可能衍生出來的附加含意。
- 馮博琴《微型計算機原理與接口技術》(第3版)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天津大學教育學院734教育學專業基礎綜合歷年考研真題(回憶版)及詳解
- 王道俊《教育學》(第6版)課后習題詳解
- 劉建明《新聞學概論》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2020年藝術理論復習全書【核心講義+考研真題詳解】
- 王思斌《社會工作導論》筆記和課后習題詳解【贈5套名校考研真題】
- 2020年憲法考研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視頻講解)+經典教材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2016年MBA/MPA/MPAcc管理類專業學位聯考高分指南·MPAcc會計學(第5版)
- 平新喬《微觀經濟學十八講》配套題庫【課后習題+章節題庫(含名校考研真題)+模擬試題】
- 華民《國際經濟學》(第2版)筆記和課后習題詳解
- 曾代偉《中國法制史》(第2版)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333教育綜合[專業碩士]歷年真題考研匯編
- 上海海事大學外國語學院211翻譯碩士英語[專業碩士]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朱維之《外國文學簡編[歐美部分]》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第6版)
- 寧波大學外國語學院211翻譯碩士英語[專業碩士]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