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2.2 課后習題詳解

1.在教育心理學發展歷程中,關于其研究對象有哪幾種主要看法?其歷史淵源是什么?

答:(1)在教育心理學發展歷程中,就其研究對象而言,主要有三種看法:

心理教育學觀點。該觀點認為,教育心理學是把心理學知識應用于教育的一門學科。它本身并不具有獨立性及特殊性,只是應用心理學的理論與方法,來研究教育領域中的問題。教育心理學是普通心理學的附屬學科。

以兒童發展研究為中心的觀點。該觀點認為,教育心理學是研究如何掌握社會歷史文化的,因此,理應把教育心理學與兒童心理學合并。這樣,教育心理學的獨立性難以體現出來,也必然在一定程度上阻礙該學科發展。

以學習為中心的觀點。該觀點提倡教育心理學應以學習或學生的學習為中心而建設成為一個獨立的學科。但由于他們對教育與學生學習的本性、對學生的能力與品德的實質等問題缺乏深入探討,由于其教育心理學對象的理論依據的薄弱性,因而他們所確定的內容體系仍缺乏內在聯系。

(2)歷史淵源

心理教育學觀點。赫爾巴特重視心理學對科學尤其對教育的重要作用,他首次提出心理學是一門獨立的科學,且是教育者應該掌握的首要科學。并以此提出了教育心理學化的思想,明確指出教育學應該以心理學為理論基礎,并充分運用心理學去論證教育中各種實際問題。從赫爾巴特開始到現在,心理教育學觀點在西方教育心理學領域中仍非常流行。

以兒童發展研究為中心的觀點。梅依曼等人所提倡的實驗教育學運動以兒童的身心發展問題為核心。這種傾向性也影響著教育心理學,使兒童身心發展的研究一度成為當時教育心理學的中心內容。這在前蘇聯的教育心理學教科書中表現得尤為突出。從其書名中即可體現出來,如《兒童教育心理學》《年齡與教育心理學》等。前蘇聯教育心理學家達維多夫曾發表了題為《在教育發展現階段中的年齡心理學和教育心理學的一些基本問題》的文章,認為兒童心理發展的實質是對社會歷史文化掌握的結果。

以學習為中心的觀點。美國的桑代克是該觀點的最初倡導者。他認為,教育心理學的根本任務在于向人們提供人性變化的知識,而人性的變化是通過學習實現的,所以學習在教育心理學中占中心地位。桑代克開創的以學習為中心的教育心理學新體系,終因其學習研究成果的局限性而逐漸衰落。1968年奧蘇伯爾編著《教育心理學》,堅持教育心理學要以學習的心理學研究為中心,而且還強調要以學生的課堂學習研究為中心。奧蘇伯爾關于教育心理學應成為以研究學生學習為主要任務的獨立學科的主張,在美國曾得到了許多教育心理學家的贊同。大部分教育心理學家將他們的研究領域看作是在實際情境中(如課堂情境)進行研究,關注情境和交互作用,而不是“客觀的”實驗。

2.從系統論的觀點來看,教育的本質是什么?教育系統的基本結構如何?

答:(1)教育的本質

教育的本質問題即確定教育區別于其他事物的本質特征,從系統論的觀點來看,教育的本質是:

教育是一種人際交往系統

a.教育作為一種特殊的社會系統,由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構成;

b.教育作為一種人際交往系統,由交往雙方的主體構成。教育系統中,作為交往雙方的主體通常稱為“師與生”,或“教與學”,或“教育者與受教育者”;

c.由于教育是一種人際交往系統,因而教育的本質定義就不能只講教的一面而忽視學的一面。教育活動是雙方、雙向式的活動,教育系統中雙方的活動必須協調一致,各以對方的活動來調節自身活動,是一種互動關系。

教育系統以經驗傳遞、造就人才為其主要內容

a.傳遞由傳授者與接受者雙方的協調一致的交往活動構成。教育系統中所傳遞的經驗由人才造就的需求決定。

b.人才是指能適應發展著的人類社會生活的要求,能參與社會生活,承擔社會職能,完成社會活動的社會成員。

c.經驗是在主客體相互作用過程中,在主體對客體能動反映的基礎上所產生的主觀產物。教育系統中所傳遞的經驗主要有三種,即知識、技能與規范。

教育系統以促進人類個體社會化、滿足社會的存在與發展需求為根本職能

a.狹義的教育,是指通過知識、技能與規范等經驗要素的傳遞,來促進人的能力與品德的形成和發展,從而促進人類個體社會化;

b.廣義的教育,由“教學”與“養育”組成,教育“養育”人的任務,即組織和改善學生的生活和活動,使學生通過發現及創造以獲得各種直接經驗,以完成“養育任務”,促使其身心全面協調健康地發展。

(2)教育系統的基本結構

從教育作為一種經驗的傳遞系統的狹義教育觀,教育系統由教(傳授者)、教材(經驗)和學(接受者)三個基本要素構成,是一個三元統一體。

教育作為一種經驗的傳遞系統,是通過教師與學生的交往活動而實現的。教師和學生是交往的主體,教師的經驗傳授活動和學生的經驗接受活動構成了交往的過程。負載經驗的媒體是交往借以進行的手段和工具。經驗本身是交往的內容和對象。這樣,經驗的傳授者及其傳授活動、經驗的接受者及其接受活動、經驗本身及其媒體就成了教育系統構成中不可缺少的三個基本要素。

教育系統的三個要素,在統一的經驗傳遞系統中各有獨特的作用,但又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相輔相成,構成教育系統本身的獨特結構。教育系統三要素的制約關系主要表現為:

a.教受制于學,學受導于教。一方面,教師的教(經驗的傳授活動)受學生的學習(經驗的接受活動)規律所限制;另一方面,要提高學習的成效,學生的學習必須接受教師的合理指導。

b.學與教受制于教材,教材必須依據學與教。教材對學與教的制約作用表現為教材的選擇、編排、處理,除了要注意本身的科學性以外,同時還要依據學與教的規律。

總之,教育作為經驗傳遞系統有其獨特的結構。在進行教學體制改革時,必須從改進教育系統內在的結構出發,而不能片面強調某一個方面的要素和關系而忽視其他方面的要素及其關系。

3.請闡述你對“教育心理學是研究教育系統中學生的學習及其規律的科學”這一命題的認識。

答:“教育心理學是研究教育系統中學生的學習及其規律與應用的科學”這一命題根據確定教育心理學對象的依據而對教育心理學對象的定義,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理解:

(1)以學生學習作為研究對象的必要性

把學生的學習作為教育心理學的對象,是由教育心理學學科的特殊性決定的。教育心理學作為一門二級學科,是從其母系學科——教育學與心理學中分離出來的。學生及其學習是教育系統三元統一體中的構成要素之一,把學生的學習作為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既體現了教育心理與其他教育學科的聯系,又體現了它們之間的區別。教育心理學的對象定義體現了本學科的獨特性,滿足了學科對象的科學定義的根本要求。

(2)研究學生學習的性質、特點及類型

教育心理學以教育系統中學生的學習為研究對象,首先要揭示教育系統中學生學習的性質、特點與類型。原因在于:

只有弄清學生學習的性質、特點及類型,才能進一步去深入探討學生學習的規律;

學生學習的性質、特點及類型,這些課題都是教育科學與心理科學交叉結合后所產生的問題,如果教育心理學不去研究這些問題,則其他教育學科或心理學科難以代替;

這些問題是對教育實踐具有重大影響的課題,也是當前教育科學與心理科學中最為薄弱之處。

(3)揭示學生學習的規律

學習規律即學習的發生、變化及發展的必然性。這種必然性體現在兩個方面:以學習的發生、變化及發展的過程或階段表現出來的;過程的進展及結果總是依賴于一定的條件的,學習是在一定條件的作用下發生、又在一定條件作用下變化的。

教師與學生只有了解學習的必然性,才能采取有效措施以促進學習和教學,優化教學系統、提高教學成效。教育心理學的研究是為教育實踐服務的,是為了改進教學、提高教學成效服務的,為此必須揭示學生學習的規律。

(4)研究學習規律在教與學中的應用

學生學習規律的研究,最終是為了改革教學體制,優化教學系統,從而提高教學的效能,加速人才的培養。這就不僅要研究各種學習規律,同時也要研究這些規律在教與學中的應用,以利于這些學習規律轉化成為教與學的技術。只有這樣,教育心理學才能更好地發揮在教育實踐中的應有作用。

4.請闡述教育心理學與鄰近的心理學科和教育學科的關系。

答:教育心理學是一門心理學與教育相交產生的交叉學科,它與鄰近心理學科和教育學科的關系分別如下:

(1)教育心理學與鄰近心理學科的關系

教育心理學與普通心理學的關系

a.從他們的對象及其方法論角度,這兩門學科之間的關系是特殊與一般之間的關系。因為普通心理學的對象是各種領域所共有的心理現象及一般規律,是屬于普遍或一般范疇的一門心理學科。教育心理學的對象局限于教育系統中學生學習的心理規律,是屬于特殊范圍的一門心理學科;

b.但是根據一般與特殊的辯證關系,僅僅把教育心理學認為是普通心理學原理原則的應用,在方法論上是不符合實際的。

教育心理學與兒童心理學(年齡心理學或發展心理學)的關系

a.主張教育心理學包括兒童心理學或兒童心理學包括教育心理學的觀點,都是把教育等同于發展的結果,前者著眼于教育的作用,后者著眼于發展的實質或原因方面,都是一種偏于簡單化的觀點;

b.教育心理學同兒童心理學的研究對象僅存在著部分的交叉,而并不是重合的。

(2)教育心理學同其他教育學科的關系

教育心理學是其他教育學科的基礎

a.根據教育系統的內在結構,由于教育心理學的對象局限于學生學習的心理規律,因此,教育心理學既不能也不應該替代其他教育學科;

b.教育系統中的其他兩方面的構成因素,即教育者的傳授活動與教育內容本身的選擇、組織及實施方式等一系列問題,均受制于學生學習的心理規律。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教育心理學是其他教育學科的基礎。

教育心理學對其他教育學科基礎作用的體現

a.探討學生學習的心理學本性,從而有助于確立正確的教育觀點;

b.揭示各種學習的規律,為如何有效地實施教育的問題提供必要的科學依據;

c.研究考察學生學習的理論及技術,幫助教育工作者確切了解教育工作結果,以便總結經驗與改進工作;

d.為有關教育學科的建設提供有關學生學習的科學依據,從而有助于這些教育學科的發展。

主站蜘蛛池模板: 嘉荫县| 汝阳县| 天等县| 泉州市| 菏泽市| 上栗县| 辰溪县| 山东省| 常宁市| 宿州市| 北京市| 观塘区| 谢通门县| 石渠县| 沂水县| 依兰县| 柳江县| 商丘市| 林口县| 太谷县| 嫩江县| 广灵县| 布拖县| 枣阳市| 霸州市| 乌海市| 措美县| 霍林郭勒市| 玉田县| 东平县| 三亚市| 砀山县| 兴文县| 石家庄市| 重庆市| 缙云县| 茌平县| 隆昌县| 庆阳市| 大港区| 丹东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