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李建成和李元吉聽說李世民將要到洛陽去,于是又私下里密謀道:“秦王如果去了洛陽,大權在手那就更難對付了,不如把他留在長安,還有機會把他除去。”
于是,李建成、李元吉二人讓心腹不停向高祖上密奏,說秦王的部下聽說要到洛陽去都很高興,這次去了,可能就不會再回來了。這時,老糊涂的唐高祖又被這些人迷惑,竟然將秦王鎮守洛陽的話拋擲腦后了。
李世民看到高祖一再聽信讒言,就感到自己的處境很危險了。這時,李元吉又想出一個法子,想收買秦王府的驍將據為己用。李元吉平時最畏懼的是秦王府中的尉遲恭,于是就想從他開始下手。尉遲恭善于用槊,李元吉也經常用槊,于是他想要和尉遲恭比一比,誰知一比才知道跟尉遲恭相差太遠。雖然心中很畏忌尉遲恭,但李元吉還是勸李建成和他結交,李建成私下里贈送金銀一車給尉遲恭。
誰知,尉遲恭推辭道:“我尉遲恭出身微賤,在這亂世幸虧得秦王提拔賞識,現在我正想報他的知遇之恩,但是一直還沒做到,很是愧疚。至于殿下前,我更是沒有功勞,怎么敢拿你的財物呢?如果我私下受了殿下的好處,那就是懷有二心,這么不忠心的人,恐怕殿下也不會用我吧?”李建成被他問得沒有話說,只好收回了金銀。
誰知隔了幾天,李建成、李元吉二人又派刺客刺殺尉遲恭,那刺客卻被尉遲恭的氣勢嚇跑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看事情沒有成功,就在高祖面前誣陷尉遲恭要造反。高祖竟然相信了他們話,要殺死尉遲恭,多虧李世民入朝求情,尉遲恭才免于一死。沒有害到尉遲恭,李元吉又算計程知節,讓高祖下詔,調程知節為康州刺史。
程知節對李世民道:“如果大王的股肱羽翼被砍了,那您就危險了。我程知節就是死也不去那里,秦王還是早做決定吧。”李世民還在猶豫不決,忽然又接到詔書,命令房玄齡、杜如晦兩人出秦王府。于是,秦王府的幕僚都人人自危起來。
長孫無忌是李世民的大舅哥,他與房玄齡是莫逆之交,房玄齡秘密跟長孫無忌說道:“如今世民兄弟間的嫌隙已經形成,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你是秦王的親戚,還是勸他早定大計,保全家國,成敗就在今日一舉了。”長孫無忌把房玄齡的話轉告李世民,李世民又召問杜如晦,杜如晦和其他秦王府的門客也勸李世民聽房玄齡的話,早定大計,除了李建成和李元吉。只有李靖和李世勣兩人不發一言。
這時,突厥又來侵犯邊境。李建成推薦李元吉帶兵討伐,高祖同意了。李元吉請調尉遲恭為先鋒,并且要把秦王府的精兵,全都調出去,討伐突厥。尉遲恭急忙和長孫無忌等人,找到李世民,說道:“秦王如果還不做決定,恐怕會大禍臨頭了。”李世民道:“同是手足,怎么忍心下手啊?”這時,太子率更丞王晊突然來報,說齊王李元吉和太子李建成定計,要趁李世民給齊王餞行的時候,在席前埋伏好刺客,置李世民于死地。長孫無忌連忙勸李世民,說道:“先發者制人,后發者為人所制。還是請秦王快做決定吧!”李世民嘆息,道:“骨肉相殘,自古是大惡。我就是知道禍在旦夕,但也只能等對方先出手,然后再討伐,這也讓我出師有名啊!”
尉遲恭在一邊催李世民,說道:“大王如果再不決定的話,我尉遲恭不能留居大王左右,束手就擒,就此告辭。”長孫無忌又道:“秦王不聽尉遲恭的話,我也要跟他一起去。”李世民只好招幕僚商議,大家都說:“大王認為舜是個什么樣的人?”李世民笑道:“舜是古圣人,這還要問嗎?”眾將又道:“舜帝和周公都有過類似的先例。事不宜遲,應當趁早下手。”李世民這才決定,于是秘密地讓長孫無忌招來房玄齡和杜如晦,商議如何動手。
晚上,太白星劃過天空。太史令傅奕密奏高祖,說太白星出現在秦王府上空,預示著秦王將會統治天下。高祖把奏折看完,剛好這時候李世民來拜見,高祖把奏折給李世民看。李世民請父皇屏退左右,把李建成和李元吉淫亂后宮的事告知了高祖。高祖聽后,大驚說道:“有這樣的事啊?”李世民又道:“兒臣自問絲毫沒有做過辜負兄弟的事,但是他們二人卻總是要加害我,還請父皇保護兒臣啊!”說完竟然嗚嗚咽咽地哭了起來。高祖氣憤地說:“明天朕要當面審問這件事。”
李世民回府后,立即連夜調兵,命長孫無忌等人帶領軍兵,埋伏在玄武門。不久天亮了,李世民偷偷奏報高祖的事,張婕妤已經讓內侍告訴了李建成和李元吉。李元吉對李建成道:“今天上朝,恐怕有變,我們假裝說生病,不去了。”
李建成道:“宮內有妃嬪,外面有軍兵,秦王雖然厲害,也不能拿我們怎么樣,我們不如上朝探聽一下。”于是,倆人騎著馬穿過玄武門,來到臨湖殿的時候,二人聽說高祖已經召集裴寂、蕭瑀、陳叔達、封德彝、宇文士及、竇誕等人臨朝會審,就知道情況不妙,于是立即往回跑,眼看就要跑出玄武門,忽然聽到背后有人叫道:“太子、齊王為什么不上朝啊?”李元吉回頭一看,發現正是冤家李世民。李元吉也不回話,從弓袋中取出弓箭,連射三箭,但都被李世民閃過。最后一箭,還被李世民接住了。李世民接箭后,也取弓搭箭,回手向李建成射去,李建成以為他會射向李元吉,根本就沒有防備,誰知颼的一聲,李建成中箭,摔下馬來。
李元吉也顧不得李建成,慌忙往外逃去。不料迎面碰到尉遲恭,又掉頭跑。李世民正追著李元吉,不防李元吉會轉頭,剛好兩人相撞都墜落馬下。尉遲恭跑來,把李世民扶到屋里休息,然后去追李元吉。李元吉想要進武德殿見高祖,誰知后面弓弦一響,轉身一看,來不及了,恰巧箭入咽喉,立即暈倒。尉遲恭搶步上前,拔刀砍下李元吉的首級,又回至建成尸旁,也將他首級梟下,驀然聽到玄武門外人喧馬沸,就知道外面已經殺得翻了天。
尉遲恭催馬來到門外,被東宮和齊王府的軍兵攔下,不由得眼睛一瞪,喊道:“咄!你們看這兩個首級是誰?”說著,就把李建成、李元吉二人的首級懸在槊上警示兩軍,并且又大聲喊道:“我奉旨誅殺二人,如果你們敢違抗圣旨,那就跟他們同罪。還不快快解散,免得獲罪!”東宮和齊王府兩軍看到那血淋淋的兩顆首級的確是李建成和李元吉,又聽到尉遲恭說著奉旨二字,于是更加覺心虛膽怯,隨即一哄而散。
三個兒子都沒有上朝,高祖還以為他們是怕彼此避面尷尬,也沒怎么往心里去,匆匆散了朝,留裴寂、蕭瑀、陳叔達等人在朝堂上待命,而自己帶著妃嬪到海池中泛舟取樂去了。忽然,岸上有一個身穿鎧甲的大將,手里持著長槊,匆匆跑來,高祖便喊道:“來的是什么人?”那大將隨即下馬,倒身下拜道:“臣是尉遲恭。”高祖道:“你來做什么?”尉遲恭答道:“太子和齊王造反,秦王起兵討伐,擔心驚動了陛下,特派臣來保護。”高祖感到很驚訝,連忙問:“卿快起來!太子、齊王現在在哪里?”尉遲恭起身答道:“已經被我斬首了。”高祖不禁大驚失色,就連在旁邊的妃嬪也都嚇得玉容慘淡,戰戰兢兢。高祖急忙派內侍去召裴寂、蕭瑀、陳叔達等人來。
尉遲恭怎么會跑到后宮來呢?原來,尉遲恭嚇退李建成和李元吉的人后,就跑到玄武門報知李世民,李世民問明事情緣由,說:“事已至此,我只好入宮謝罪了。”尉遲恭道:“且慢!皇上的意思我們還不知道,還是先讓末將去打探下吧。”說著,尉遲恭就將兩首級交給李世民,自己闖入朝堂,見到裴寂等人,就跟他說明事情的原委。裴寂說:“此事如何跟皇上說呢?”尉遲恭說道:“等我闖入后宮,去探明皇上的意思,寧可死的是我尉遲恭,也不能讓秦王死。”說完,尉遲恭就闖到后宮去了。見到高祖,尉遲恭據實說明情況。
不久,裴寂、蕭瑀、陳叔達等人跟著內侍趕來。高祖已經命令船靠岸,對裴寂等人說道:“沒想到今天竟然出了這樣的事,那現在該如何處置啊?”蕭瑀、陳叔達齊聲道:“太子和齊王從起義以來,沒有立下什么功勞,反而一個立為儲君,一個立為王爵,現在又無緣無故離間兄弟,禍亂家中,如今有這樣的下場是他們自找的。只有秦王功蓋天下,內外歸心,為今之計,就趁這個機會立秦王為太子,授予他軍政大權,陛下就可以休息下。”
高祖聽了這話,轉驚為喜道:“這正是朕的意思啊。”尉遲恭在一旁乘機入奏,道:“陛下既然愿意立秦王,現在外面還沒有平定,請趕快下詔讓秦王處理這件事。”高祖隨即對宇文士及道:“愛卿快去寫詔書,等朕回朝發落。”宇文士及領命即去。高祖又派尉遲恭去召秦王覲見,尉遲恭飛一樣地出宮去了。
當時,正是武德九年六月,天氣很炎熱,高祖正開襟趁涼。李世民進來,慌忙跪地請罪,高祖撫慰道:“李建成和李元吉膽敢作亂,那也是死有余辜,不過畢竟是親兄弟,發生這樣的事,怎么說也是可悲的事啊。”李世民聽到高祖這么說,于是一頭扎進李淵懷里,痛哭了起來。高祖也忍不住落淚,父子二人對著哭。宇文士及和裴矩等人入宮,勸慰了他們一番,李世民這才回到府里。
秦王府的人勸李世民,說道:“斬草不除根,恐怕會留下后患,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兒子也應該殺了。”李世民沒有制止,于是李建成的兒子安陸王李承道、河東王李承德、武安王李承訓、汝南王李承明、巨鹿王李承義和李元吉的兒子梁郡王李承業、漁陽王李承鸞、普安王李承獎、江夏王李承裕、義陽王李承度都被抓住,全部被處死。秦王府的幕僚還要繼續搜捕東宮余黨,一百多人被列入搜捕范圍,李世民也不制止,尉遲恭極力諫阻,說道:“有罪只有二人,如今已經被誅殺了,不宜再傷及其他人。若輾轉牽連,恐怕反而會激成禍亂,不得安生了!”
李世民于是向高祖請旨大赦。高祖頒發了赦免的詔書,又詔立李世民為皇太子,國家大事,都歸皇太子處理。
太子洗馬魏征曾勸李建成早點除掉李世民,李世民知道后,召魏征進見。誰知,魏征對著李世民,只是作揖卻不跪拜,李世民很是生氣,嚴厲斥責道:“你為什么離間我們兄弟?”魏征坦然說道:“如果先太子早點聽我的話,現在就不會被殺了。這不過是各為其主罷了。”李世民聽了這話,轉怒為喜,認為魏征是忠直之士,于是封他為詹事主簿。李世民又召回王珪、韋珽、杜淹等人,命王珪與魏征同為諫議大夫。
后來,廬江王李瑗被查出曾與李建成密通書信,想要謀害李世民,于是,李世民派通事舍人崔敦禮召李瑗進京審問。崔敦禮來到幽州,看到李瑗,只說是奉旨召他入朝,并沒有對他說明是什么事。李瑗已經自覺心虛,連忙招來將軍王君廓商議。廬江王李瑗本是高祖李淵的堂弟,曾與趙郡王李孝恭一同討伐蕭銑,但是沒有立什么功,于是移調洛州總管,后來,因為劉黑闥侵犯棄城逃走,高祖顧念親情,不忍心怪罪他,于是改任他為幽州都督,擔心他不能勝任,特地派右領軍將軍王君廓區輔佐。王君廓以前是個盜賊,非常勇猛,投降大唐后多次立下戰功,李瑗把他當作心腹,并且跟他結親,有什么事就跟他商量。誰知,王君廓只是把李瑗當作奇貨,想要借他討好新太子。于是,王君廓先鼓動李瑗造反,然后又以討伐叛賊的借口把他殺了,并把他的首級獻到京城。李淵不知道事情真相,信以為真,于是傳旨把李瑗貶為平民,并升王君廓為幽州都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