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極簡護膚:你的皮膚需要斷舍離
- 張娟
- 7172字
- 2019-12-05 14:19:26
觀念錯,過度依賴護膚品
這么多年做皮膚咨詢,遇到很多人都是這么提問題的:
“我皮膚好干啊,有什么產品可以解決?”
“我皮膚好油啊,有什么產品可以解決?”
“我皮膚好敏感啊,有什么產品可以解決?”
“我皮膚長痘痘了,有什么產品可以解決?”
……
這些問題讓人很頭痛,因為會這樣提問的人在潛意識里都認為:皮膚是沒有任何功能的“面具”,連衣服都不如,衣服還能遮“羞”呢。
而大部分人也都習慣了當皮膚出現問題的時候,第一反應就是趕緊買、買、買。皮膚干了買補水的,油了買控油的,長痘了買祛痘的,長斑了買祛斑的,如果是敏感皮膚就買抗過敏產品……大部分人都認為,沒有什么皮膚問題是一套護膚品解決不的。一套解決不了?那就再來一套。
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我們的護膚習慣逐漸變成這樣:
從以前一年一瓶霜到護膚“三步曲”,再到護膚五六七八九十步。
從以前“面膜是什么”到現在“每天面膜黨”“不舒服就敷面膜”。
各種補水、美白、抗衰精華疊加使用。
皮膚太干,補水噴霧隨身帶,頻繁噴。
每天早晚都用洗面奶。
聽說一次洗面奶洗不干凈,那就洗兩次。
聽說角質層厚會導致皮膚粗糙,還長粉刺、痘痘,于是就經常使用去角質類、磨砂類清潔產品。
頻繁接受激光、彩光、E光、水光針、射頻、電流、超聲波等面部深度治療。
最近流行什么護膚品就買什么護膚品。
頻繁更換護膚品,從平價的到高價的,從國內的到國外的。
其實,以上這些護膚習慣都是在過度使用護膚品。你可以對照一下,看看自己日常的過度護膚習慣占幾項:1~3項,屬于輕度過度護膚;3~5項,屬于中度;5項以上,則屬于重度過度護膚。
要特別說明的是,往往重度過度護膚的人,皮膚問題也更為嚴重和反復。
看到這里,你可能會很奇怪,為什么以上看起來都很日常的,也是很多護膚專家、護膚品廣告都大力宣傳的護膚方式會是過度護膚呢?過度護膚又會有什么不好的后果呢?
人體是由很多器官組成的,心、肝、脾、肺、腎這些器官的重要性我們都很清楚,但是,很多人并不知道,皮膚也是人體的器官之一?;蛘咭驗槠つw每天看得見摸得著,所以我們總是忽略它不僅是人體的器官之一,更是人體最大的器官(覆蓋全身),還是人體能夠自由存在于空氣中的第一道保護屏障。
皮膚很重要。如果你見過重度燒燙傷患者,就會知道,人一旦失去皮膚就等于失去了最重要的保護,只能待在無菌空間里,否則很容易發生嚴重感染。而除了給身體提供屏障保護,皮膚還有幫助身體調節體溫、感受外界環境等諸多重要的生理功能。
● 皮膚的屏障作用和吸收作用。
● 皮膚的分泌和排泄作用。
● 皮膚的體溫調節作用。
● 皮膚的感覺作用。
● 皮膚的免疫功能。
● 皮膚的內分泌功能。
讓我們試想,承擔這么多功能的如此重要的皮膚,會是個嬌滴滴的、什么都不會、出一點小問題就要別人幫忙的“弱小姐”嗎?關于正確護膚要學習的皮膚學知識,本書后面會有專門的一章進行講解,但在這里我要告訴你的就是:皮膚比你想象中的強大得多。要知道,你想從護膚品中獲得的所有效果,皮膚都已經自帶了。
● 要補水?皮膚有汗腺分泌水分。
● 要滋潤?皮膚有皮脂腺分泌油脂。
● 要保濕?皮膚會自主形成皮脂膜。
● 要消炎?皮膚啟動自身免疫系統進行抗炎修復。(比如小時候我們摔跤后形成的小傷口,不做處理也會自動愈合。)
● 要美白?皮膚表皮會自動對黑素進行新陳代謝。(我相信每個人都經歷過夏天曬黑后啥也不涂,皮膚自己白回來。)
除此以外,即使是現在護膚品中最火的玻尿酸、神經酰胺、膠原蛋白也都是皮膚自身就有的。為什么你不想著怎么讓皮膚自主產生營養物質,而老想著通過外界干預或外界補充呢?外界的補劑再天然、再安全,能比得過皮膚自己的嗎?可就有很多人,被各種護膚品廣告洗腦,不相信皮膚強大,反而去相信“護膚品萬能”,然后在臉上一瓶又一瓶地涂抹護膚品,導致皮膚最終在護膚品的“溺愛”中逐漸喪失原本的生理功能,變得越來越干、越來越油、越來越敏感,痘、斑也越來越多,如此惡性循環。
我們把皮膚當成小孩,你以為皮膚什么都不會,缺水就補水,油脂分泌旺盛就控油,變黑就美白……對,你什么都為皮膚做了,結果是皮膚自己的生理功能完全不需要啟動就能解決問題,可當皮膚真的什么都不做的時候,皮膚問題就開始嚴重且高頻地出現了。而這就是過度使用護膚品的危害:抑制和破壞皮膚自身的生理功能。
過度清潔:你不會洗臉
對,你沒有看錯,我寫的就是——你不會洗臉。你肯定心里很不屑:洗臉這么簡單誰還不會?還別說,大部分人每天的洗臉方法都是錯的。
要知道,錯誤的洗臉方法不僅無法幫你獲得干凈健康的皮膚,還會讓皮膚變得糟糕,甚至問題頻發。那么,到底哪些洗臉方法是錯誤的呢?
1.早晚都用洗面奶洗臉。
“哇,怎么可能?”我相信很多人都會發出這樣的疑問,但確實這就是個錯誤的洗臉操作。
早上皮膚不需要用洗面奶清潔,清水就行。要知道,正常情況下皮膚自身分泌的水分和油脂是來保護我們皮膚的,它們會在皮膚表面形成一層弱酸性的皮脂膜。這層皮脂膜是皮膚的第一道保護屏障。白天,紫外線照射、環境污染、彩妝用品等都在無聲無息地損傷皮膚。于是,不管是角質層,還是皮脂膜,皮膚自我防御系統中的每一個環節都顯得至關重要。因此,不建議大家一早起來就用洗面奶把皮脂膜這么重要的保護膜洗掉。至于前一天晚上護膚遺留在皮膚表面和皮膚自身分泌排泄至皮膚表面的污垢用清水就足以洗掉了。
也許你會說,洗掉了皮膚再分泌就好了啊??蓡栴}在于:第一,皮脂膜的分泌需要時間;第二,你以為把臉洗干凈是減少皮膚負擔,殊不知重新建立皮脂膜才是更大的負擔;第三,負擔過重有可能會使皮脂腺分泌失衡,導致分泌更多的油脂。
另外,如果你是油性皮膚,可能會擔心洗不干凈,臉上總是油膩膩的。但是你應該清楚,即使你每天洗,皮膚依然是油膩膩的啊。在后面章節會專門講到讓皮膚油膩的皮脂腺是如何工作的,你讀完后就會知道早上不用洗面奶洗臉,皮膚很快就會適應,并因此不會分泌更多油脂。
2.晚上只用洗面奶清潔皮膚。
晚上清潔時,我推薦先卸妝再用洗面奶洗臉,不管你有沒有化妝,也不管你是女生還是男生?;藠y要先卸妝,這個大家能理解,但沒化妝也要卸妝是什么道理?特別是男生,應該會更疑惑吧?但是,如果你不想讓皮膚長更多的黑白頭、粉刺和痘痘,這才是正確的清潔方法。
我們來仔細分析一下這是為什么。首先,皮膚清潔包括兩個部分,一個是油溶性污垢的清潔,一個是水溶性污垢的清潔。卸妝環節,就是先用卸妝產品分解油溶性污垢,再用洗面奶將殘余的微量油溶性污垢和水溶性污垢徹底清潔干凈。
油溶性污垢除了彩妝產品外,其實還包括皮膚分泌的過量油脂、空氣中的油溶性粉塵,它們雖然不像彩妝一樣顯而易見,但依然存在。如果沒有被徹底清潔,會導致毛孔堵塞,形成黑白頭、粉刺甚至痘痘。特別是自身油脂分泌旺盛的人,比如青春期的男生女生,這個問題更明顯。
所以晚上要想徹底將皮膚清潔干凈,首先應該先溶解油溶性污垢,再用洗面奶洗臉。這也是我一直認為“卸妝”不應該叫“卸妝”的原因,容易誤導大家只有化了妝才需要做這一步。這一步應該叫作“溶解油污”,是每個人都需要做的。
3.晚上洗臉用兩次洗面奶。
我發現用這種錯誤方法洗臉的人不少,特別是男生們。他們總覺得自己的臉特別臟,一次洗面奶洗不干凈得再洗一次。真實情況是,臉也許真的很臟,但卻不是多用一次洗面奶就能解決問題的,應該在用洗面奶之前先溶解皮膚上的油溶性污垢。
很多女生使用添加了表面活性劑的卸妝產品,也就等于用了洗面奶。卸妝是要溶解油溶性污垢,因此最初都是直接使用動物或植物油脂,比如老一輩戲曲演員臉上畫的厚重的油彩,都是直接用豬油膏卸除的。
可是大家知道,油脂特別是飽和型油脂涂在臉上很油膩厚重,所以護膚品商家在進行護膚產品開發時就在油脂里加入洗面奶中的核心成分即表面活性劑來達到改善使用時膚感的目的。除此以外,為了看起來不至于油膩,還會將卸妝產品變成水狀、水油分離狀、乳狀、霜狀等。但其實不管是什么劑型,卸妝產品的卸妝效果其核心還是來源于油脂的“油溶于油”的原理。
如何辨別卸妝產品中是否含有表面活性劑呢?大家卸完妝去沖水,如果產品遇水乳化成白色,并且沖完皮膚干凈且沒有油膩感,就表示里面有表面活性劑。簡單說,這支產品其實也算是支洗面奶了。
4.每天洗臉3次及以上。
很多油脂分泌旺盛的人,會習慣在感覺臉上有油時就去用水洗一洗,甚至用洗面奶洗。或者習慣在中午午休前去洗把臉,覺得臉上干凈了再去睡覺對皮膚好。但真相是,多洗臉更傷皮膚,因為洗臉會帶走臉上的油脂和水分,破壞皮脂膜。
5.每天使用帶磨砂顆粒的洗面奶或頻繁使用去角質霜。
每個人皮膚最外層都是已經死亡的角質細胞組成的角質層。因此當角質層過厚的時候皮膚就會顯得粗糙,吸收也變得不好。于是,很多護膚品商家會建議使用帶磨砂顆粒的洗面奶或去角質霜。去完角質的當下皮膚摸上去確實細膩嫩滑。
但是,角質層對皮膚的保護意義重大,一旦過度去除,皮膚角質層變薄,也就意味著皮膚越來越敏感。因此,去角質要看皮膚,即使角質層厚的皮膚也只能適度去除,不能過于頻繁或每天用帶磨砂顆粒的洗面奶。
以上5種都是錯誤的皮膚清潔方式,錯在過度清潔。過度清潔對皮膚的壞處是什么呢?
● 輕則破壞皮膚的皮脂膜,使皮脂膜的形成不完整,對皮膚的保護能力下降,皮膚變得更加容易過敏。
● 皮膚的皮脂膜受損會影響皮脂腺對皮膚上油脂分泌情況的判斷,導致皮脂腺分泌紊亂,皮膚變得過油或者過干。
● 重則破壞皮膚的角質層,使皮膚的核心屏障受損,皮膚逐漸變得敏感脆弱。
這些壞處表現在皮膚上就是,雖然每天洗臉但皮膚看上去還是不干凈,油脂分泌旺盛的區域會毛孔粗大,甚至出現大顆的黑白頭,皮膚逐漸變得特別干或者特別油,摸上去粗糙不細膩,角質層越來越薄,皮膚越來越容易紅癢,甚至出現過敏。
所以,針對以上的錯誤,請大家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再強調一次,正確的洗臉方式應該是:每天早上用清水洗臉,晚上先卸妝再用洗面奶洗臉。
過度營養:沒有什么護膚品是用得越多越好的
前面說過,現在很多人已經習慣了每天往臉上搽大量護膚品,甚至覺得不搽就沒法出門。在他們的想象中,如果不搽護膚品,臉上肯定會干燥、脫皮、長痘、長斑、衰老、過敏等等,沒有護膚品,皮膚怎么能正常運轉呢?沒有護膚品,皮膚肯定會崩潰啊。
但矛盾的是,大部分女性卻在孕產期和哺乳期堅決地停掉了各種護膚品,理由是擔心護膚品對寶寶不好。那么問題來了:
1.停掉護膚品后皮膚有沒有真如想象的完全無法運轉了呢?
事實并沒有,甚至有些人皮膚還變得更好了。當然也不排除有部分人皮膚變得更差,但大家都知道這跟體內激素的變化關系更大。
所以在日常的皮膚護理中,想一想到底是皮膚離不開護膚品,還是你心理上離不開護膚品呢。
2.我們確定護膚品用多了對寶寶不好,那對自己呢?
為人父母則為之計深遠。我們都想給寶寶最好的,也希望寶寶能離不好的東西遠遠的??墒请y道我們自己就不值得像寶寶一樣被呵護嗎?選擇安全合格的護膚產品很重要,但再安全合格的產品,也絕對不是用得越多越好。
我們說過,護膚品用得多,首先會讓皮膚自身的相關功能弱化。比如,搽太多的保濕霜,皮脂腺感覺到皮膚上油挺多,那就少分泌點。這樣一天兩天還好,時間長了天天不分泌,皮脂腺就不記得要分泌或者根本不會分泌了。要知道,冬天天氣變化讓皮脂腺分泌不足這不是什么大問題,可皮脂腺本身功能不足就是大問題了。其次,護膚品用得越多對皮膚來說負擔越重。就像人一樣,吃得越多身體負擔越重,腸胃消化成負擔,肝腎轉化代謝也成負擔,甚至吸收不了轉化成脂肪囤積在身體里也會帶來心血管負擔。我們父母那一代講究多吃是福,但現代人要保持身體健康誰還暴飲暴食?都是計算著營養、計算著卡路里,還得多運動,沒事就去排排腸毒。
皮膚和人體一樣,吸收進去的東西最終都是要代謝出來的。用得越多吸收得越多,皮膚轉化和代謝的負擔就越大,如果無法轉化和代謝而囤積在皮膚里,那都是“毒素”。大家可以看看身邊的人,以前青春期才長痘,現在多少人青春期好好的,三十歲出頭突然開始長痘,還反復治不好。
所以,再好的護膚品也不能過多使用。更何況,現在的護膚品成分復雜,這也意味著使用風險更高。
過度更換:你確定沒把自己的臉當試驗田
還記得,2000年我剛剛開始學習醫學美容時,護膚品品牌少,種類和品類也都非常少,那個階段市場還在教育消費者做最簡單的護膚“三步曲”:潔膚、爽膚、潤膚。
接下來的十幾年,護膚品行業高速發展,到現在不僅品牌繁多,種類也暴增,水狀產品增加了精華素,還增加了肌底液,用了面霜還有眼霜,不僅有防曬霜還有隔離霜、BB/CC霜,更不用說熱度瘋魔般增長的各種面膜。護膚品的成分也被吹得天花亂墜,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動物、植物及各種菌類,還有基因、胚胎、干細胞,反正什么稀奇用什么,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護膚品用不了的。還不說那各種神乎其神的高科技儀器、醫美手段。
我們可以問問各大醫院的皮膚科醫生,行業高速發展了,大眾的皮膚狀況呢,提升了嗎?今天來一個鉛汞中毒皮膚患者,明天又來一個激素依賴性皮炎患者,還有面膜皮膚病、各種過敏性皮炎……可以說護膚品行業高速發展的過程也是各種問題皮膚頻繁爆發的過程。
而在這個過程里,人們是怎么做的呢?有嚴陣以待嗎?沒有。今天這個品牌買一瓶,明天那個品牌買一罐。今天朋友說這個好,買;明天朋友說那個好,照買不誤……國內、國外、平價、高價的全都往臉上“糊”。
我想問,你的臉是試驗田嗎?隨便一個產品,成分少則十幾種,多則三五十種,一套產品下來上百種,你還動不動兩三個月換一套,什么樣的皮膚能經得住這么造?這么造的后果就是皮膚崩潰給你看。很多人本身并不是敏感皮膚,但突然有一天就開始過敏,之后反復過敏、免疫力低下,你以為這是什么原因?
好比一個人每天高強度工作,好不容易理順,沒喘口氣又來一堆全新的工作,繼續干活,這樣持續幾年,人能不崩潰、免疫力能不下降嗎?
過度護理:當一個品類被營銷手段妖魔化的時候
1.每天一片面膜,是護膚還是毀臉?
要談過度護理,必須先來談談現在朋友圈里鋪天蓋地吹捧面膜的問題。在朋友圈里,基本上充斥著這樣的宣傳,不管什么皮膚問題敷一片面膜就能解決。而且,還有明星煽風點火地說自己的好皮膚,就是一年三五百片面膜敷出來的。于是大家都二話不說,各種囤各種敷。
對于面膜必須要強調的是,這種護膚形式從促進皮膚吸收的角度來講是很好的,它可以在相對集中的時間段讓皮膚吸收更多的有效物質,如果正確使用,對于快速恢復皮膚狀態非常有效。但是,可以毫不夸張地說,現在很多皮膚問題也都是面膜,特別是劣質面膜的過度使用造成的。
面膜使用錯誤:每天每次面膜敷臉20分鐘以上。
原因:正常情況下不管什么皮膚,都不建議頻繁地、長時間地敷臉。皮膚擁有強大的自我修復功能,并不需要過于頻繁地吸收大量有效成分,而且長時間讓皮膚處于相對密封及濕潤的狀態,會讓角質層過度水合出現過度脫落現象,以至于皮膚開始變薄并逐漸變得敏感。大家留心觀察,當我們的手長時間浸泡在水里,手上的老化角質就會脫落。其實面部也是一樣,只不過面部的角質層沒那么厚,肉眼不容易看到。
面膜選擇錯誤:選用含有過多添加劑或不良成分的面膜。
原因:敷面膜這種方式可以加強肌膚的吸收能力,那么既然能加強有效成分的吸收,同樣也會加快產品中如防腐劑等各種化學添加劑的吸收,更可怕的是有些面膜添加了鉛汞、抗生素、熒光劑等不良成分。一片面膜號稱含有25ml精華液,效果說得是天花亂墜,但你仔細想想,市面上的一瓶30ml的普通精華液,哪怕是最便宜的品牌也沒有十幾二十塊一支的吧。
要記住,敷面膜這種護膚形式是好的,但你需要做的是保證皮膚吸收的成分盡可能是純天然、原生態的。過猶不及。
2.各種醫美儀器,真的只有好處沒有傷害?
科技發展,各種護膚儀器、醫美手段層出不窮,因為比普通護膚品效果更好更快,于是在市場上受到追捧,甚至被濫用,仿佛它們只有好處沒有壞處。人們往往只愿意看見和相信那些更美、更年輕、效果更好的正面報道,而忽略隱藏的風險。
拿這兩年非常火爆的注射式水光針來說,要將玻尿酸等成分注射進皮膚中胚層,很明顯屬于一種侵入式的醫療行為,也會在皮膚上造成明顯的傷口。然而人們仿佛看不到傷口,網絡上、朋友圈全是宣傳它的效果有多么好,告訴人們要多做,甚至每個星期做一次。
每每看到這樣的宣傳,我膽戰心驚,要知道,皮膚形成傷口是需要足夠時間去自我修復的,自我修復過程中確實會有皮膚特別好的時候(平時受傷傷口愈合時你也會發現剛剛掉痂的皮膚特別白皙、細膩),但把愈合過程中的皮膚變好當成常態,要求頻繁操作來維持效果,無異于只把皮膚當成展現美的工具,而忽略其是人體重要的保護器官,于是毫無顧忌地肆意傷害,直到皮膚受不了開始過敏崩潰。
除了可看見傷口的水光針、微針一類,還有各種激光、電波拉皮、超聲刀之類的儀器,操作后甚至表面看不到明顯傷口,但其實傷口都在皮膚內部。這些儀器說可以刺激皮膚膠原蛋白新生,怎么刺激呢?簡單點說,就是通過光能或者聚焦超聲波造成皮膚深層的損傷點來刺激皮膚的自我修復能力,皮膚一旦啟動自我修復,必然要新生各種細胞、膠原蛋白去修補受損的地方。
有沒有效果?肯定有。但能不能經常做?絕對不能。
就像我們知道偶爾感冒可以增加抵抗力,可如果你總是感冒呢?再好的體質也要被毀掉了。更何況,國內操作這些儀器的人員魚龍混雜,不要求醫學專業畢業,不要求學習皮膚學、生理學等醫學專業知識,隨便培訓幾天就能上崗。更要命的是,大部分人不會、也不懂皮膚辯證,只要是人就給做,還要求頻繁做。
大家一定要記住,所有的醫學美容治療都是通過先傷害皮膚,再啟動皮膚的自我修復能力達成效果的,也就是“先破壞,再重建”。如果你當下的皮膚健康,操作后皮膚能夠承受傷害并成功啟動自我修復那還好;如果你當下的皮膚受損嚴重,操作后皮膚承受不了傷害直接“塌”了,“先破壞,不重建”,那將導致不僅沒效果而且皮膚問題更加嚴重。
所以,選擇醫美治療一定要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