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節 創新型國家的基本理念

根據游光榮(2007)的研究,創新型國家的概念主要來自歐盟委員會對國家創新能力的評估模型中提出的基本思想。歐盟使用歐洲創新記分牌(European Innovation SCoreboard,EIS)來評價國家創新績效(national innovation performanCe)。從2000年起,歐盟理事會支持開展了歐洲創新記分牌方法研究。創新記分牌分5個板塊共25個指標來評估國家創新體系的績效并以此來評價一個國家的創新能力。這一方法進一步擴展到分析全球主要發達國家以及部分發展中國家。根據EIS的分值,可將分析過的48個國家和地區的科技創新情況分為四類:第一類是創新領先型國家,包括芬蘭、瑞典、瑞士、日本、美國、新加坡和以色列;第二類是創新先進型國家,包括德國、丹麥、荷蘭、加拿大、英國、韓國、法國、冰島、挪威、比利時、澳大利亞、奧地利、愛爾蘭、盧森堡和新西蘭;第三類是創新追趕型國家(地區),包括中國香港、俄羅斯、斯洛文尼亞、意大利、西班牙、捷克、克羅地亞、愛沙尼亞、匈牙利和馬耳他;第四類是創新落后型國家,包括立陶宛、希臘、中國、斯洛伐克、南非、葡萄牙、保加利亞、土耳其、巴西、拉脫維亞、墨西哥、波蘭、阿根廷、印度、塞浦路斯、羅馬尼亞。目前世界上公認的創新型國家有20個左右,包括美國、日本、芬蘭、韓國等。我國與其他發展中國家一樣屬于創新能力較弱,正在追趕階段的國家。

自改革開放以來,黨和政府一直在探索創新與社會、經濟發展相結合的理論,先后形成了科教興國(1990—1995)、自主創新(1995—1998)、國家創新體系(1998—2002)、創新型國家(2002—2006)系列理論。并于2005年在我國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中正式提出到2020年把我國建設成為創新型國家的偉大目標,2012年6月中共中央在科技大會上又重申到2020年建成創新型國家的目標。

從已經聲稱為創新型國家的西方發達國家的共同特點來看,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科技進步對經濟發展的貢獻率在70%以上;國家對外技術依存度在30%以下;國家每年投入R&D的強度為國民收入的2%以上。這些指標是看得見的,但是,這些指標背后所隱藏的內涵更有深意。那就是創新型國家必須具有強大的國家創新意志,創新成為國家文化的基本組成部分,國家在制度、組織體系、運行機制等方面已經優化到自動地保證和促進創新,國家形成以創新驅動經濟發展的發展模式,國家創新體系中知識創新與技術創新自然耦合,形成良性循環,擁有世界著名的大學、試驗平臺、技術聯盟、產業創新集群、產學研協同創新平臺、技術領先的跨國公司,尤其是有一個促進技術型企業家不斷涌現的創新環境。

趙凌云(2006)研究認為,創新型國家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它是指以追求原始性科技創新為國家發展戰略取向,以原始性創新為基本發展的驅動因素,并立足于向別國出口創新產品,從而處在科學技術與經濟社會發展鏈條高端的一種國家類型。這個層次上的創新國家的出現,需要諸多歷史條件:一是人類社會總體生產力水平已高度發達,一些國家可以從事相對專業化的科技創新產品生產;二是科學發展和科技發展已經達到高度發達水平,為原始性創新提供理論支撐和技術平臺;三是社會經濟發展開始提出突破自然資源和空間制約的要求,為原始性創新提供客觀與現實要求;四是科學技術與社會經濟發展已經高度國際化,從而形成固有等級梯次的國家經濟體系,形成從高端到低端的技術發展鏈條。這樣看來,建設創新型國家不僅需要知識創新能力很強,而且關鍵是制造水平、能力的提高,尤其是制造工具設備的發展成為科技成果轉化的根本,成熟企業及其生存的商品經濟的市場環境尤其重要,國家自由競爭的市場體系是科技發展的根本動力。

王敏旋(2006)提出創新型國家具備十個明顯的特征:

第一,以制定戰略規劃為出發點,并作為改變國家命運的選擇。將創新型國家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形成國家意志,才能真正驅動和引領經濟起飛,提升國際競爭力。美國、日本、韓國、德國、俄羅斯等均將創新型國家建設列為國家戰略。

第二,國家創新體系模式的構建要與各國的經濟發展程度和規模相適應。

第三,在構建創新型國家創新體系中政府要發揮主導作用。以政府為主導,建設創新體系,把各種資源整合起來,以加強體系內部各個創新主體的互動。

第四,依據本國特點選擇創新的突破口,政府實施創新戰略的路徑至關重要:一是要通過國家重大科技計劃確定戰略性、前瞻性技術領域,有效帶動產業升級,實現經濟結構調整;二是通過組織國家重大工程推進自主創新能力的發展,以應對世界科技創新的挑戰;三是把基礎研究作為創新的根本,作為保持創新人才技術優勢的源泉,作為后發國家突破國外技術封鎖,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重要途徑;四是通過完備的創新領導機制和高效的創新政策執行機制與培訓機制,降低管理和培訓成本,保證國家戰略的有效實施。

第五,普遍把對科技創新的支持作為首要選擇。

第六,逐步將企業培育成為創新主體。

第七,革除體制性障礙,官產學研一體是創新體系的生命線。

第八,構建健全的創新政策法規保障體系。

第九,創新學習精神與國家創新文化。

第十,公眾對自主創新的執著和精神支持值得學習。

本研究認為,創新型國家建設關鍵在于一以貫之的領導力和連續的激勵創新的國家政策。國家科技領導小組能夠掌握全局,根據世界經濟、科技發展的趨勢制定合適的發展戰略和發展重點,并以與之相適應的創新政策作為保證,調動各級政府、研究機構、企業的積極性,建設好創新體系并使之有效運行,這是保證創新型國家建設的有效手段。正確的方向和有效的執行永遠是成功的保障,我國軍工的發展、我國高鐵的成功都說明這一點。

創新型國家技術對外依存度低,R&D投入能夠為自主創新提供資源的保障。同時,為實現創新型國家建設的目標,必須以國家創新體系作為保障,構建自主創新為主體的國家創新管理系統成為關鍵。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游戏| 寻甸| 太保市| 上杭县| 将乐县| 鹤峰县| 文化| 玉山县| 宜都市| 玉龙| 台北市| 辽源市| 来宾市| 沙田区| 怀柔区| 灵台县| 扶绥县| 颍上县| 都兰县| 荔浦县| 济源市| 湖南省| 临安市| 汕头市| 金乡县| 峡江县| 长阳| 忻城县| 和田县| 绩溪县| 黔西县| 穆棱市| 谢通门县| 嘉祥县| 江门市| 咸丰县| 沂源县| 兰州市| 南京市| 白城市| 班玛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