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六節 作為一種生活方式的后現代

(一)后現代生活的游戲化

法國社會學家和人類學家保羅·約納(Paul Yonnet,1948—2011)指出: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法國人越來越醉心于賭注性的游戲活動。他認為,這反映了法國人的一般心態,一種建立在不確定性基礎上的賭注冒險心理(Yonnet,P.1985)。

保羅·約納列舉了流行于法國社會的各種冒險性賭注游戲活動,并把這些活動同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西方社會的現代性的變遷聯系在一起加以分析。他認為,任何一種冒險性賭注游戲活動,已經不與傳統社會中早就存在的那些賭注性游戲活動相類似,也不是它們的自然延續。在當代的每一種賭注性游戲活動中,不僅隱含著參與這些活動的人們的各種新的神秘心態,而且也隱含著同當代社會變遷緊密相關的社會歷史因素,甚至包含除文化以外的政治、經濟和軍事等各種因素。這就是說,當代西方社會中各種賭注性游戲活動,已經不是傳統意義的純粹游戲,而是同時隱含參與者復雜心態和整個社會環境復雜因素的某種復合體,某種帶有更多象征性質和象征結構的新因素。例如,保羅·約納指出,越來越多的人的晨跑活動,實際上就是對于處在危機中的身體的一種回應;搖滾音樂無非是全球范圍內心神不定而無方向地尋求出路的年輕一代的創造發明;風靡一時的養寵物活動,正是表現后現代人走近人間生活邊緣時對于原始自然生活的留戀;充斥社會各角落的汽車,是動蕩中的社會試圖在流動中實現不流動的幻想;瞬時即變的時裝表演,是在后現代緊湊生活節奏中疲勞的人們,幻想進入一種新的生活邏輯的表現;如此等等。所有這一切,不只是游戲活動形式的轉變,而是生活方式、社會結構和人的心態整體發生變化,并同時整體地走向不確定的表現。

(二)后現代游戲生活方式的社會基礎

在這種冒險賭注心理的指導下,基于對社會不確定性的估計,西方人越來越傾向于過著某種游戲式的生活。根據最近20年西方各國對于民眾生活方式和風氣的多次調查統計,幾乎所有先進的西方國家,電視節目中屬于休閑游戲的一類,特別是附有中獎機會的休閑游戲綜藝活動,成為最受歡迎的節目。調查還顯示,觀看和參與這些節目的民眾,其動機主要有三:第一,純粹為了尋找快樂;第二,為了消磨時間;第三,為了獲取中獎機會。上述三個動機的產生都同當代社會結構的變化以及當代西方人的心態特征有密切關系。

把尋找快樂當成生活的一個主要目標,是因為一方面社會生活,特別是緊張的職業活動和各種令人窒息的社會動蕩以及日益隔離化的異化狀態,使民眾爭先恐后和千方百計地在大眾媒介和電視節目中尋找歡樂的機會,另一方面,是因為后現代社會和文化的多樣化以及后現代消費生活的提升。上述原因,再加上當代社會日益嚴重的失業現象,使越來越多的成年人在失業無望的情況下難以度日,也進一步加強了民眾觀看這些節目的傾向。流行于后現代社會的功利主義和實用主義道德風氣,也促使民眾抱著投機和營利的心態,積極參與有獲獎機會的各種綜藝節目。在法國、德國、英國和美國以及意大利,電視中有中獎機會的綜藝節目和休閑游戲活動,多數是安排在中午休息時刻和晚飯前后,主要是吸引大量的失業者和家庭婦女。大量的調查材料顯示,民眾甚至把一天中相當多的時間消耗在欣賞和參與這些節目的活動中,而他們自己也往往為參與活動而津津樂道。為了迎合這些民眾的興趣,節目主持者和策劃者投入越來越大的獎勵基金,使中獎獲利的數額提升到越來越高的程度,甚至達到中獎一次便可取得相當于一到數月薪資的程度。

生產急速發展的結果,高效率地提升了經濟生產能力,單位時間里所生產出來的豐富社會財富,不但有可能大大縮減整個社會的生產活動的時間,為生產以外的各種活動提供更大得多的時間空間,而且也為在經濟范圍之外解決再生產的開發和危機創造了新的可能性。就是在這樣的社會歷史條件下,要求打破生產在整個社會活動中的中心地位,打破傳統舊有的“以生產為中心”的社會活動模式,要求把消費問題放在經濟范圍之外,也就是放在整個社會系統中,使消費不再成為單純的經濟活動的附屬因素,使消費進一步同經濟以外的政治和文化因素關聯起來。通過消費在社會中的滲透和擴大,而使整個社會的各個領域和各個層面,包括原屬于私人領域和個人精神生活領域的層面,都成為消融經濟因素的汪洋大海,從而使人從原有的勞動主體的中心地位改變成為社會多元化活動的主角,成為新型的以消費休閑為主的游戲文化活動的主體。

當消費遠遠超出經濟范圍而成為社會和文化問題的時候,消費這種行為就涵蓋了越來越多的社會和文化的性質。因此,后現代社會的一個重要特征就在于:消費不只是經濟行為,而且也是社會行為和文化行為。新的消費行為改變了原有的消費概念,使社會中出現了一系列由消費活動所開創的新領域,這些新領域幾乎橫跨了社會的各個部門,例如觀光、旅游和休閑問題,除了屬于經濟以外,還包括文化的各種復雜因素,成為經濟、政治和文化相交叉的問題,也成為當代社會的一個重要問題。只有在經濟和文化高度發展,同時社會中除了少數大量集中財富的富豪以外,又出現比例越來越大的中產階級的時候,也就是說,只有在社會各階層結構發生根本變化的時候,才有可能使觀光、旅游和休閑變成為社會的一個新的基本問題。觀光、旅游和休閑事業不斷發展的結果,不但反過來帶動了經濟生產和交通運輸的發展,改變了社會的城鄉結構,也加速了經濟與科學和文化間的相互滲透,同時也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風格,深深地影響著人們的日常生活方式和心理結構。

后現代社會和文化的信息化及其商業化、壟斷化和全球化,又促使了休閑文化活動的膨脹,特別是導致休閑文化活動的進一步功利化和實用化。各種文化休閑活動越來越沾染上冒險賭博的游戲性質。同時,在文化休閑領域中日益泛濫的冒險賭博的游戲活動,也促成了日益眾多的民眾養成游戲的生活方式和風氣,形成在生活中游戲或在游戲中生活的心態。

(三)后現代游戲生活的特征

這種后現代游戲式的生活表現出以下幾個重要特點:

1.不再遵守傳統道德和規范所規定的協調祥和的生活,寧愿在不斷突破傳統規定的叛逆性生活方式中嘗試各種新的生活的可能性。他們把遵守傳統道德和規范看做是刻板僵化的生活模式,并把這個模式當做人生煩惱的主要來源。后現代所追求的這種生活方式,就是使生活避開規律性和規范性的約束,在不停的變動中使一生充滿多元而豐富的內容。后現代主義者不喜歡安定和秩序,也不喜歡重復單調的生活,他們把固定不變的生活比做“一潭死水”。在他們看來,由不變的安定所提供的“安逸”并不是真正的幸福生活,它不但消磨人的生活和創造的意志,而且也在實際上維護著傳統的規則。真正的快樂是不斷重新找到以往從未有過的新事物;這盡管是一種冒險,但冒險本身所提供的快樂正是進行新的創造的精神動力。

2.充分利用當代消費社會所提供的休閑生活條件,寧愿過著以消費旅游為基本生活方式的新“游牧式”生活。法國著名后現代思想家德里達說過:“我是一位到處流浪的哲學家。”(Je suis un philosophe érrant)德里達的話體現了古希臘早期以“無為”為樂的樂觀主義哲學家們的生活理想。到處流浪的人之所以到處流浪,不是因為沒有希望;恰恰相反,正是因為抱有希望,才不斷地向前走。流浪的人是“旅人”(Homo viator),是開天辟地時期人類的最早原型,是最原始的人面對周遭世界尋找出路,并抱有成為“人”的希望的人。只要是在旅游中游蕩,就意味著存有生活的希望。“目標”本身的具體性并不重要,因為目標越是具體,繼續走下去的希望就越小和越有限。因此,后現代的人寧愿在旅游中無始無終地游蕩,尋求非具體的目標,以便達到永遠尋求目標、永遠抱有希望的目的。德國哲學家海德格爾深刻地以“林中路”作為象征性的比喻,表示人的無目的的思考所處的理想境界。在本質上是自由的思考,本來無須任何預定的目標,也無須遵循固定的路線,唯其如此,自由的思考才有可能真正自由地展開,才有可能達到自由思考所追求的真理。林中路,就是沒有方向和無目的的路。人的一生,就是在類似于“林中路”的人生道路上進行自由的探索。

3.將生活藝術化和美學化,不但使生活充滿著藝術的氣息,而且使生活本身也成為藝術。這就是說,不是把藝術當做生活的附屬品,當做生活的手段和工具;而是把藝術當做生活的本體,當做生命本身。在后現代的人看來,藝術的本質就是游戲。因此,藝術就是生活的原本,就是生活的典范,也是生活的真正理想場域。這樣一來,后現代的生活方式,就是玩生活,或者,就是在玩中生活,在玩中尋求新的自由,在玩中不斷創新。

4.后現代的生活方式就是女性化的生活方式。在后現代主義看來,女性化的生活方式體現了人生對于生活的“引而不發”和“后發制人”的態度。后現代主義者所追求的“女性化”的生活方式,是在徹底打破傳統二元化對立思考模式和男人中心主義文化生活模式的基礎上提出來的。因此,他們所說的女性化生活方式,不是過著傳統文化所型塑的那種女性生活方式。女性生活方式,實際上表示一種無中心、無規則、無父權中心主義道德原則、無邏輯中心主義理性原則以及追求“永遠區分化”的生活方式(詳見本書第六章)。

在某種意義上說,后現代主義者推崇古代中國老子和莊子的生活哲學,主張以女性化的無為精神來指導自己的生活。在他們看來,女性的優柔寡斷,正是人生能屈能伸應付周在復雜變局的理想態度,也表現了一種最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女性化也因此成為了后現代主義的一種象征,以不斷的“向內折”的反思態度對待生活,以此作為自身隨時“向外折”顯示自由的靈活立足點。

后現代主義者所追求的女性化的生活方式,當然不能簡單地以為所有的人都變成女性;后現代主義的女性化,如前所述,只是一個象征,它所要表達的是實現一種從容不迫、靜中有動和隨機應變的生活方式。這種生活方式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不斷地采取中介化的過程,使生活方式本身變成為內容不斷豐富的多元結構,同時也實現不停地創新的過程。把女性化理解成為中介化,可以使生活避免僵化和過分直接,同時也給予生活本身越來越多的回旋的余地,并在迂回中不斷地擴大自由的可能性。女性化的中介化,就是鮑德里亞的“擬像”論中所說的“掩飾”策略,用不斷的化裝層層地將自己潛入底層;這也就是德里達所說的那一種“延緩”和“迂回”的策略在生活中的應用。女性的一般性格的特點便是在“隨和”中隨機應變;善于“忍”,并在“忍”中等待時機,創造從被動轉向主動的條件。德里達認為,男女做愛時女性陰道對男性陽具的策略,便是上述中介化典范模式的象征結構。

主站蜘蛛池模板: 修水县| 洛浦县| 上杭县| 上蔡县| 湟中县| 汝城县| 贵州省| 榆中县| 神池县| 扶绥县| 扎鲁特旗| 井陉县| 临桂县| 巴南区| 沙雅县| 汤阴县| 塔城市| 阿克苏市| 射洪县| 九寨沟县| 施秉县| 名山县| 萨迦县| 原平市| 商河县| 永寿县| 乡宁县| 五指山市| 如东县| 阿城市| 玉树县| 永靖县| 香格里拉县| 岗巴县| 天全县| 浦城县| 巧家县| 鹿泉市| 泗阳县| 阳江市| 哈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