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至誠昭示天地
- 中庸(天道至誠)
- 劉強
- 1315字
- 2019-11-13 18:59:12
題解 心誠則靈
人生的幸福首先取決于自己的勤奮,只要播下的是麥子而不是莠草,必定會有所收獲。人生成就的大小,唯在于奉行至誠如何,正如“執玉高卑,其容俯仰之類”而已。
只有自己首先真誠,然后才能對人誠實。
至誠與天地同輝。
至誠之道,可以前知。國家將興,必有禎祥;國家將亡,必有妖孽。見乎蓍龜,動乎四體。禍福將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誠如神。
[禎祥]預先萌發的吉祥的征兆。
[妖孽]物類反常的現象,草木之類稱妖,蟲豸之類稱孽。
[見乎蓍龜,動乎四體]表現在用來占卜的蓍草和龜甲狀態上。
[如神]神妙莫測,就如神明一樣玄妙,不可言說。
達到至誠的境界,就可以預知未來,明察禍福。國家興旺隆盛,必然會出現吉祥的征兆;國家沒落衰亡,也必然有不祥的反常現象預警。通過蓍草龜甲昭示人們,流露在四肢的動作神態上。無論吉兇禍福,將要來臨時:好運,必然預先可以感知到;災厄,也必然能事先感應得到。因此說,至誠玄妙如神。
鄭玄說:“天不欺至誠者也。禎祥、妖孽,蓍龜之占,雖其時有小人、愚主,皆為至誠能知者出也。”
《禮記正義》曰:“圣人、賢人俱有至誠之行,天所不欺,可知前事。又曰:圣人君子將興之時,或圣人有至誠,或賢人有至誠,則國之將興,禎祥可知。而小人、愚主之世無至誠,又時無賢人,亦無至誠,所以得知國家之將亡而有妖孽者,雖小人、愚主,由至誠之人生在亂世,猶有至誠之德,此妖孽為有至誠能知者出也。”
孔穎達說:“國家之將興,必先有嘉慶善祥也。至誠之道,先知前事,如神之微妙。”
朱子說:“凡此皆理之先見者也。然惟誠之至極,而無一毫私偽留于心目之間者,乃能有以察其幾焉。”
因果與回報
天地萬物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感應而存在,相互競爭而發展的。任何事件的發生、發展,都有因果。任何變故都有先兆,比如地震、海嘯、礦難等各種天災人禍,都可以預警,降低災害損失。只有以天地之心為心,心懷至誠,才能感知、體悟事物變化運行的征兆,感應變故于既萌,從而達到全知全能。
以怎樣的心態對待他人,必然會得到相應的回報,別人必然以同樣的心態、行為對待你。所以古人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想要贏得別人的尊重,你必須首先尊重別人。
付出多少,必然得到什么樣的回報。就像我們平常去市場購物,我們付出金錢,就會得到同等價值的物品。從因果報應的角度考慮,國運、人生都是可知的,不需要占卜,我們只要懷著至誠之心認真做事,就一定會有好的回報。
至誠的神妙超乎想象
周幽王二年,發生了大地震。伯陽父說:“周朝將要衰亡了。從前伊川、洛水枯竭,于是夏朝亡國了。黃河斷流干枯,很快商朝就滅亡了。此時三川皆震,是周朝運數的不祥之兆。”伯陽父有著至誠之心,因而能夠預知周朝的衰亡。
周惠王十五年,有神靈降臨在莘這個地方。莘地屬于虢國。周惠王問內史過,神靈降臨預示著什么?
內史過回答說:“夏朝當初振興的時候,祝融神垂降于崇山;到夏朝亡時,回祿信于聆隧。商朝中興之時,梼杭旅跡于丕山;商朝滅亡時,夷羊出現在都城牧野。周朝初興時,鳴于岐山,及至衰落時,杜伯射周宣王于鎬京。現今虢國多行弊政,不得民心,因此虢國必將亡國。”
心靈至誠,不被私心雜念所迷惑,也不被各種利欲所左右,就能洞悉事物運行的規律,也就能預知吉兇禍福、興亡盛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