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元話語分析:社會分析模式的新嘗試
- 謝立中
- 6181字
- 2019-12-27 16:42:37
三、如何進行多元話語分析
按照前面的分析,采用多元話語分析模式來對某種“社會現實”進行研究,主要工作就是對人們在特定話語系統的約束和引導下將這一“社會現實”建構出來的過程和機制加以考察。這里的工作具體包含以下幾個基本環節。
(一)話語策略及其社會效應分析
首先,是要對該時間、空間范圍內的人們以各種話語形式(日常生活中的言論、新聞報道、政府文件、書刊文章、日記、書信、廣告、電影、電視節目、音樂、時裝、建筑等)來建構某一社會現實(譬如“殘疾人”“靚女”“農民工”“吸毒”“自殺”“經濟增長”等)時所采用的話語策略及其社會效應進行分析。對話語策略的分析又包括以下四個方面的內容。
第一,是對特定話語形式所采用的對象描述策略加以分析,即分析說話者采用了哪些詞語來描述被言說的對象。如果對象是“殘疾人”的話,我們用什么詞語來描述呢?不是所有的國家在所有的時候都用“殘疾人”這個詞來描述我們現在所說的“殘疾人”,描述我們說的“殘疾人”的名稱是有很多的,如“殘疾人士”“殘障人士”等,哪個詞更合適是有講究的。每一個不同的名詞背后都有一套理念,是有一套價值觀念的。它就等于代表了一套不同的關于“殘疾人”的話語系統。即使是同樣使用“殘疾人”這個詞匯的話語,其內涵和外延也并非一定相同。所以你首先要看他是采用了什么詞來描述他的言說對象,分析它們是屬于哪一套關于“殘疾人”的話語體系。
第二,是對特定話語形式采用的陳述模式進行分析,分析說話者采用了哪些陳述模式來陳述他要表達的內容。陳述模式有很多,有量化的模式,有質性的模式,有表格模式、圖像模式、公式模式、模型模式、混合模式等,有各種各樣的模式。不同的話語系統有不同的陳述模式。比如說現代臨床醫學的陳述模式,它的表達方式是要求盡量客觀,盡量準確。如果今天你去做體質方面的檢查,醫生最終會給你一份體檢結果表,這是一套表格式的量化陳述模式。其他醫學話語系統下的說話者可能就會用另外的陳述模式。譬如中醫就有中醫的一套陳述模式,它和西醫的陳述模式之間有很大差別。不同的話語系統其陳述模式可能會不一樣。
第三,是對說話者采用的修辭策略進行分析,分析說話者采用了哪些修辭手段(腔調、節奏、省略、重復、語詞或句子的先后次序、排比和比喻等手段的運用、對權威話語或相關文獻的引用方式等)來進行言說,通過這些修辭手段他試圖突出或強調的東西是什么。
第四,就是對說話者的主題構成策略進行分析。他用什么方式去強化他的主題,比如他這個主題是先表達出來,然后分一二三四五提出論據去支持它呢,還是先提出論據再提出論點呢?他提出來作為立論基礎的那些根據又是什么呢?為什么這些東西有資格成為他立論的根據,而其他一些東西則不能呢?在同一個問題上,除了他正在著力加以論證的主題(論點)之外,還有沒有其他可能的主題(論點)?如果有,為什么他要將其他可能的主題(論點)加以排除?根據又是什么?等等。
這四個方面就構成了我們說的一個言說者或者一個書寫者在言說或書寫自己的話語時所采用的一些話語策略。舉個例子來講,你遇到一個所謂的“打工仔”向你講述他自己的故事的時候,或者得到一份有關“打工仔”的新聞報道、學術論文、日記書信,或者一部關于“打工仔”的電視連續劇,或者一份關于“農民工”的政府文件等的時候,千萬不要以為這些言辭或文本向你展示的那些東西就是些純粹自然、客觀的東西。這些言辭或文本展示給你的那些內容,本身已經是一種話語建構。這些言辭或文本的作者在言說這些話語或書寫這些文本時自覺或不自覺地會考慮什么東西應該告訴你,什么東西不應該告訴你,重點應該告訴你什么,不該告訴你什么。因此,你要分析他是用什么樣的詞語來描述他的言說對象、用什么陳述模式來陳述他的故事、用什么修辭策略來修飾他的言說效果,以及他的言說大概隱隱約約在強化一個什么樣的主題,等等。話語分析首先就是要去分析這么一些東西。
完成了話語策略方面的分析之后,緊接著要去分析的就是話語的社會效應,即是要去分析上述有關某一社會現實的那些話語對于社會世界的運行到底起著什么樣的作用,這些話語在此時此地的社會生活中到底各自具有一種什么樣的地位和作用,它們是通過一些什么樣的具體方式、途徑和機制來影響社會生活的,等等。這也是話語分析中比較重要的一個內容。關于這一點,我目前在細節上研究得還不夠,還無法給你們講多一點內容。
(二)話語系統及其話語規則和作用機制分析
其次,就是要對這些策略背后的話語系統以及它們的話語構成規則和作用機制進行分析。剛才是分析各種話語形式所言說的那套話語中采用了什么樣的對象建構策略、什么樣的陳述策略、什么樣的修辭策略,以及什么樣的主題強調策略。但那些言說者為什么會采用這樣一套策略呢?為什么不采用一些別的策略呢?這就涉及言說者/書寫者在說話或書寫的時候,所受影響最大的一種或某幾種話語構成或話語構型,或者更通俗一些說即“話語系統”,以及跟它相連的話語的構成規則是什么。你要去了解一個言說者或書寫者受到什么話語系統的影響,他日常處于其下的話語系統是什么。當然這個步驟比較難,但是你必須要做。如果你做不到這一點,你就不能理解他的話為什么是這樣說的,他為什么會說這些,你就很可能把他說的當成是事實本身了。因為他這樣說,其實不一定是事實,不是說一定不是,也可能是。但究竟是不是我們很難判斷,我們一定要了解在背后支配著這個人言語行為的那套話語系統以及相關的話語構成規則,我們對這套話語系統及其相關規則的了解越多越深入,我們對這個人言辭的可靠性就會相對更加了解。(可以把言辭理解為言語行為的產物)
對話語系統以及話語構成規則的分析我們也可從四個方面來進行。
第一是話語對象構成的規則。在文本作者所處的話語系統當中,可以言說的主要對象是哪些?這些對象是由哪些人在什么樣的時間、空間區域中依據一些什么樣的標準界定出來的?將一些事物歸入這一對象而將其他一些事物排除在這一對象之外的根據是什么?等等。例如我們前面講的“殘疾人”現象,它就總是由特定的一些人,在特定的時間和空間情境條件下,依據一些特定的理據,借助于一些特定標準界定或者說“建構”出來的。一套特定的“殘疾人”話語,總是會就自己所言說的“殘疾人”的定義(什么樣的人才能被界定為“殘疾人”)、界定者的標準(什么樣的人才能具有為“殘疾人”下定義的資格)等做出相對明確的規定。這些規定就是一套特定的有關“殘疾人”這一話語對象的構成規則。
第二是陳述構成的規則。即什么人可以在什么情境之下,以什么方式,對什么內容加以陳述。舉個例子來說,政府工作報告要由總理在人民大會堂發表,這就是我們的官方政治話語規則。總理的身份以及所處的話語系統決定了他在那個時間、那個場合,以那種方式來說那些內容。他不能在別的時候、別的場合來說這些,也不能在那個時候、那個場合說其他東西,而且也只能以那種方式說,不能以別的方式說,這就是話語構成的規則。我們對調查對象進行訪談的時候面臨的情境也是一樣的。訪談的時候被訪者也會對自己被訪的身份做一個界定,他也會想在此時此刻我的身份是什么,我的角色是什么,我可以說什么,我不可以說什么。那么他在這個時候如何界定自己,以及如何根據對自己角色的界定來決定自己什么可以說什么不可以說,都取決于他自己腦子里面已經有的某一套話語系統。
第三是對修辭構成規則的分析。不同的話語系統有不同的修辭模式。政府的官方話語有政府官方的一套修辭模式,這套模式中的某些修辭只能使用在特定對象身上,如“偉大的、光榮的”中國共產黨,“戰無不勝”的毛澤東思想,等等。學術話語也有學術話語的規則,過去的學術話語跟現在的學術話語規則也不一樣,現在的學術話語有自己一整套的規則。比如一篇學術論文一開始要提出自己的問題,要做文獻評估,然后要交代你自己的研究方案,再陳述你的資料來源,你的研究過程,最后是你的研究結論,這是一整套非常刻板化的八股文式的東西。它的陳述也要求非常客觀。如果你引用誰的話必須要注釋,注釋的格式也很有講究……你違反了這些規則,你就不合格,就會拿不到學位。在大學里面學習的一個重要任務說白了就是要學習如何按學術界的規則去說話,否則你就不能畢業。
第四是主題構成的規則。不同的話語系統可能會有不同的主題構成規則,譬如,在經典馬克思主義的話語系統之內,基本的論述主題就是“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或“生產關系一定要與生產力水平相適應”)、“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或“上層建筑一定要與經濟基礎相適應”)、“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或“社會意識狀況一定要與社會存在狀況相適應”)、“階級斗爭推動著歷史進步”、“社會主義社會一定要替代資本主義社會”等。只有這些主題(論點)才是可以選擇的主題,凡是與這些主題相對立的主題都應該受到排斥。用來論證這些主題的基本根據則主要包括“歷史事實”,馬克思、恩格斯和列寧等經典作家的相關論述等。
在分析完了話語系統及其相應的話語構成規則之后,我們還要對這些話語構成規則的作用機制進行分析,要去探討和揭示各個話語系統及其話語構成規則是通過什么途徑、以什么方式作用于言說者,使得言說者/書寫者自覺或不自覺地按照這些規則去言說、去書寫。這也當是話語分析的重要環節之一。在社會世界中,不同的話語系統對于行動者可能會有非常不同的作用途徑和作用方式。譬如和民間話語系統相比,官方話語就可能更多地通過一些正式的、制度化的渠道,以行政運作的方式來對行動者發生作用。而前者可能通過一些非正式的、零散的渠道,以口傳一類的初級傳播范式來對行動者發生影響。
(三)發掘和展示話語建構的多元性
多元話語分析的第三個重要環節就是要去發掘和展示話語建構的多元性。不同的話語系統可能會有不同的話語對象構成規則、不同的陳述構成規則、不同的修辭構成規則、不同的主題構成規則。話語的分類是一個很復雜的東西,可以根據不同的標準進行分類。我們可以根據話語所在的領域將其分成官方話語和民間話語:官方話語里有政治話語還有別的如外交話語,外交話語有外交的一套辭令,對外的和對內的不一樣;在民間話語里面還有行業話語,比如學術話語是一套話語,商業話語是一套話語。還有公開的話語以及“黑話”之間的區分;還有成人話語和兒童話語;等等。這些都是不同的。在學術話語內部又可以按研究對象分為哲學話語、經濟學話語、社會學話語、政治學話語、歷史學話語等;在學科內部又可以按理論取向區分出不同的一些話語,如在社會學內部就可以區分出馬克思主義話語、功能主義話語、現象學社會學話語、理性選擇學派話語等。總之,在現實生活中存在著多種不同的話語系統,它們可能各有自己的一套對象構成規則、陳述構成規則、修辭構成規則和主題構成規則。在不同話語系統的約束和引導下,人們對現實就可能會有不同的感受、理解和言說,因而也就會有不同的觀念和行為方式。人們如果依照這些不同的觀念和行為方式去行動,就可能會產生不同的社會效果。例如,像福柯所說的那樣,當我們在前精神病學話語的約束和引導下,將“瘋子”看成和說成是一種雖然異于我們但并非在智力或其他能力方面低于我們的個人類型時,我們最多是會將“瘋子”驅趕到另一個地方居住,而不會將其當作“病人”隔離起來、監禁起來加以控制和矯治。或者,像我在討論“現代化”的那篇文章中所說的那樣,當我們在所謂的“英格爾斯現代化指標體系”這套話語系統的約束和引導下去看待和言說“現代化”過程時,我們就會努力地將“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工業產值在國民生產總值中所占比重”“人均預期壽命”“城市化比重”等指標作為實踐工作和政策促進的基本方向甚至唯一方向。但當我們將自己置于帕森斯的“現代化”話語系統之下時,我們的實踐工作和政策促進的努力方向都將發生較大的變化。這里面每一種感受、理解和言說及其相應的觀念和行為方式都有其自身的特點和優點,當然也都會有自己的局限。你要把它們羅列出來說哪一種絕對要比另一種更加正確、更加好,這個是很難判斷的。所以我主張不做這種絕對的是非優劣判斷,我們最好是去把不同的話語做比較,看它的優點是什么、缺點是什么,這樣的話我們就能明白每一種話語的優點和缺點。在這個情況下面,我們的視野就開闊了。應該盡量從多種角度進行,應該盡量將話語建構的多種可能性揭示出來、展現出來,使人們真正意識到社會現象的話語建構性,意識到自己所在的話語系統的局限性。在實際生活中,可能是多種話語系統中的某一種或幾種話語系統占據著主導或優勢地位,從而約束和引導著人們朝著與這種(或幾種)話語系統相適應的方向去感受、思維、言說和行動。但在多元話語分析中我們應該去探討有無朝著其他方向去感受、思維、言說和行動的可能性,如果我們的感受、思維、言說和行動是在另外一些不同的話語系統的約束和引導下來進行的,那么又會有什么樣的一些結果,等等。通過這種多元化的分析,我們得以跨越自身所在話語系統的界限,達到一種對社會現象的多元理解,進而實現各種不同話語之間的相互溝通、和諧共存。
上述分析工作具體來說又至少包括以下相互關聯的幾個方面。我們在這里簡單地提一下,不展開說了。一個方面就是要對互有關聯的不同話語系統的基本特征進行分析。所謂互有關聯的話語系統,指的是那些話語對象在外部特征上存在著一定類似之處的話語系統。例如福柯在《瘋癲與文明》一書中提到的現代精神病學話語和之前社會上流行的有關“瘋子”的話語、傳統醫學話語和現代臨床醫學話語等。互有關聯的不同話語系統可能會在話語構成規則(既可能在對象構成規則、陳述構成規則、修辭構成規則和主題構成規則四個方面都有較大差別,也有可能只在其中的某一或某些方面有較大差別。至于它們相互之間的差別到底在何處,有多大差別,這是一個經驗的問題,而非一個理論的問題,需要通過具體的經驗考察來加以回答)、作用機制和社會效應方面存在較大差別。對這些差別進行分析是我們對社會世界的話語建構過程達到多元化理解的基本前提之一。另一個方面則是要對互有關聯的不同話語系統之間的相容性問題進行分析。前一個方面是要對互有關聯的不同話語系統之間的相異之處進行分析,以明白它們之間的差別何在。這后一個方面則是相反,是要對互有關聯的不同話語系統之間可能存在的相通之處進行分析,以了解它們之間的聯系何在。顯然,這兩個方面的工作對于我們更好地了解與理解互有關聯的不同話語系統之間的區別與聯系,更好地理解屬于不同話語系統的人們的話語行為,都是具有相當意義的。
以上講的是采用多元話語分析模式去對一項社會現實進行研究時所包含的一些基本環節。其實,它也適合于用來對我們所進行的上述這一社會研究過程本身進行反思性分析。如前所述,我們的社會研究過程本身也不過是我們這些社會研究人員在自身所屬的特定話語系統的約束和引導下對作為我們研究對象的那一社會現實(實質即特定時間、空間下的人們如何在特定話語系統的約束和引導下將某一社會現實建構出來的過程)進行話語建構的過程。因此,對于這一話語建構過程,我們同樣可以采用多元話語分析的方法來加以分析。其具體環節也和上面說的一樣:對研究者在作為研究成果的那些文本中采用的話語策略及其社會效應進行分析;對在這些話語策略背后支配著研究人員話語行為的話語系統及其構成規則、作用機制等進行分析;對研究成果的多元可能性進行分析;等等。限于篇幅,這里不再展開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