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三 物產分布

長江上游是中國最主要的農業區之一,不僅糧食作物占有重要地位,且盛產糖、麻、桐、茶、藥材等經濟作物,這些經濟作物是傳統上游社會手工業和商業的重要基礎。川西平原為水稻主要產區,所產之米除自給外,大量外運。該區盛產茶葉。茶樹適于高溫多濕、地下排水好的坡地,茶區分布于盆地四周高山,略成圓形。高山地區中尤以西部及西南、西北三方面的山坡為主要產區。而岷江中下游兩岸,北起汶川、南止宜賓茶樹最為稠密。該區農民以養蠶制絲為主要副業之一,故盆地內各縣幾乎都有,各區中以潼綿和嘉敘產量為豐,其中尤以三臺、樂山為最。長江上游藥材類別繁多,主要輸出藥材60余種。

上游產桐區域遍于全域,然植桐最宜、產量最豐者推沿河山區一帶,由巫山沿長江上溯,由涪州沿烏江,由重慶沿嘉陵江。三大流域所經各縣遍布桐樹,累計達60余縣。其中以長江流域下川東的云陽、奉節、開縣、萬縣、忠州等最盛,烏江流域各縣次之,嘉陵江流域又次之。

長江上游礦藏豐富,清代已經開采的就有煤、金、銀、水銀、銅、鐵、鉛、錫、石棉、巖鹽等。其中尤以煤、金、銅、鐵和鹽分布最廣。煤分布于成都、寧遠等15個府、直隸州,產鹽區有20余縣,尤以富榮為冠,占全部產量60%,犍樂次之,占20%。

豐富的物產奠定了上游農業長期穩定、商業繁榮、手工業發達的基礎。自然條件的地理差異是生產地理分工的自然因素。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那些自然條件優越、生產成本低的地區生產的商品,必然向自然條件不利、生產成本高的地區流動,逐步形成一定規模的生產地理分工。如富順、榮縣和犍為等區,由于豐富的巖鹽資源,較便宜的水路交通條件,因而形成了幾個著名的產鹽工業區,大批鹽工聚集在那里,產生了許多相應的社會設施,從而圍繞采鹽形成了經濟區域;又如內江、資州產蔗,形成制糖手工業區;隆昌、江津等地產麻,形成織造夏布手工業區;云陽、萬縣、忠州、開縣等盛產桐,形成桐的供銷中心市場;三臺、射洪、鹽亭等地產蠶,形成絲織的手工業區等。可見,自然條件對各地區生產力布局產生了直接的影響。

主站蜘蛛池模板: 嘉义市| 长春市| 奉新县| 沈丘县| 永吉县| 罗定市| 灵石县| 大荔县| 枣阳市| 柳江县| 巴彦淖尔市| 汶川县| 广州市| 保德县| 天水市| 容城县| 仁寿县| 德令哈市| 罗田县| 通海县| 怀来县| 湘潭县| 微博| 资兴市| 湖北省| 兴仁县| 曲靖市| 宜川县| 河北省| 驻马店市| 诸暨市| 米泉市| 安吉县| 吴川市| 玛多县| 蛟河市| 时尚| 日土县| 福清市| 波密县| 余姚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