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公司CEO應具有全局的視野,但是CEO早期的工作經歷會使他們形成一定的傾向,而這種傾向會影響公司決策(Hambrick and Mason,1984)。Dearborn and Simon(1958)發現,雖然要求一組來自不同職業背景的管理者從公司整體視角分析和處理一個問題,但這些管理者仍然從自己的職業領域分析這個問題。后續的研究表明,管理者過去的工作經歷會對公司決策產生影響。例如,具有營運任職經歷的CEO傾向于內部多元化,而無營運任職經歷的CEO傾向于外部多元化(Song,1982);具有科學或工程等與技術相關任職經歷的CEO更注重公司之間的技術聯盟(Tyler and Steensma,1998);具有研發任職經歷的CEO的公司在研發上投入較多(Barker and Mueller,2002)。
盈余管理是財務、會計領域的一個熱點話題。已有盈余管理研究主要關注盈余管理的動機和手段(薄仙慧和吳聯生,2009),如Roychowdhury(2006)、Bartov(1993)、Beatriz et al.(2008)等從公司特征、公司治理等方面所進行的研究;并對哪些機制設計可以有效地約束管理層的盈余管理行為進行探討,如Klein(2002)、Xie et al.(2003)、Bergstresser and Philippon(2006)等公司治理機制方面的研究。鑒于有財務任職經歷的CEO逐漸增多這一狀況,Matsunaga and Yeung(2008)發現有財務任職經歷的CEO對公司收益的預測次數較少、結果較為保守且準確性較高,能顯著降低公司的盈余管理,進而提高公司的信息披露質量。該研究從一個新的角度探討了盈余管理的影響因素,從而拓展了該領域的研究視角。
盡管Matsunaga and Yeung(2008)研究了CEO任職經歷對盈余管理的影響,但首先,僅僅將財務任職經歷局限于是否曾擔任CFO,而不關注其他財務任職經歷是不完全的。其次,他們僅僅使用2004年的數據進行研究,而且在研究方法上未分離經理人的固定效應與公司的固定效應,這有可能影響結果的穩健性;最后,CEO的財務任職經歷對信息披露的影響涉及廣泛的范圍,盈余管理只是其中的一個方面,而且他們僅僅從應計項目盈余管理進行研究。眾所周知,盈余管理主要包括應計項目調整和真實活動操縱兩種方式。近年來,隨著會計準則和監管體系的不斷完善,應計項目調整的空間越來越?。≧oychowdhury,2006);而且,實際盈余管理更具靈活性,能夠擺脫審計師和會計監督的制約(Katherine,2010)。因此,管理層越來越傾向于利用真實活動進行盈余操縱。例如,Bruns and Merchant(1990)對649位公司管理人員進行問卷調查,發現管理者更傾向于使用真實活動調整利潤;Graham et al.(2005)通過對401位公司高管進行調查,發現78%的高管更愿意運用真實活動的盈余管理平滑利潤,采用應計項目進行盈余管理的比例僅為7.9%。因此,我們的財務任職經歷不局限于CFO,還包括曾擔任財務負責人、財務總監、首席財務官、總會計師等職務[3],基于高管變更事件,區分應計項目盈余管理和真實活動盈余管理,研究CEO的財務任職經歷對盈余管理的影響。
Hitt and Tyler(1991)和Finkelstein and Hambrick(1996)認為,在某一領域長期任職的CEO由于擁有該領域的專業知識和選擇性認知,更容易關注和解讀該領域信息的變化,并做出更合理的決策。一方面,長期貫徹“謹慎性”會計原則的任職經歷使得有財務任職經歷的CEO形成了穩健的做事風格,更能理解提供真實的盈利狀況對于降低公司和投資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Matsunaga and Yeung,2008)、優化市場參與者對公司價值評估(Hutton and Stocken,2006)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有財務任職經歷的CEO具備財務領域的專業知識和實踐經驗,更加了解公司盈余披露整個的運作方式。同時,由于CEO要對公司的盈余披露負責,相對于無財務任職經歷的CEO而言,有財務任職經歷的CEO更愿意、更有能力提供公司較為真實的盈利狀況。因此,有財務任職經歷的CEO上任后會實施更為穩健的會計政策,降低公司的盈余管理水平。
基于以上分析,為了較好地分離公司固定效應和CEO固定效應[4],我們以上交所、深交所2002—2008年的全部A股上市公司高管變更事件為研究樣本,利用雙重差分模型,檢驗有財務任職經歷的CEO對公司真實活動盈余管理的凈影響;同時我們還檢驗財務任職經歷的CEO對應計項目盈余管理決策的凈影響。與國外的相關研究結果(有財務任職經歷的CEO顯著地降低了公司應計項目的盈余管理水平)(Matsunaga and Yeung,2008)不同,我們的研究表明:有財務任職經歷的CEO顯著地降低了公司真實活動的盈余管理水平,而對公司應計項目的盈余管理決策則沒有顯著影響。
本研究的貢獻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為CEO的財務任職經歷影響公司盈余管理提供了新的、更為穩健的證據。不同于已有文獻(如Matsunaga and Yeung,2008),我們從更廣泛的意義定義了財務任職經歷,基于高管變更事件,區分了應計項目盈余管理和真實活動盈余管理,研究了CEO的財務任職經歷對公司盈余管理的影響,從而深化和補充了該領域的研究。第二,拓展了盈余管理的研究框架。在已有研究考察了公司特征、公司治理特征等因素如何影響盈余管理的基礎上,我們將CEO的財務任職經歷納入了研究范圍,發現CEO的財務任職經歷對公司盈余管理具有重要影響,從而拓展了盈余管理這一研究領域。此外,我們的研究結果對公司經理人選拔等人力資源管理實踐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并為投資者等利益相關者更好地理解公司的盈余管理提供了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