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jì)(今甘肅秦安東),隋末其先人流寓碎葉(今哈薩克斯坦境內(nèi)巴爾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李白誕生于此。五歲隨父遷居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蓮鄉(xiāng)。早年在蜀中就學(xué)漫游,吟詩作賦,并好行俠。二十五歲出川,漫游各地。天寶初年,經(jīng)道士吳筠等薦舉,到長安供奉翰林。因?qū)以庾嫐В痪眉礂壒匐x京。安史亂中,懷著平亂之志,曾入永王李璘幕府。后因永王兵敗受累,流放夜郎。中途遇赦東還。三年后病死于當(dāng)涂(今屬安徽)。其詩強烈抨擊權(quán)貴,蔑視禮教,揭露社會黑暗,謳歌自己進步的政治理想,表現(xiàn)出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有些詩不時流露出懷才不遇、人生如夢等消極情緒。豐富的想象,大膽的夸張,深入淺出的語言,雄奇豪放的風(fēng)格,使他成為繼屈原之后,古代積極浪漫主義詩歌的最杰出的代表。今存詩近一千首,有清代王琦注《李太白全集》。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1]
故人西辭[2]黃鶴樓,煙花[3]三月下?lián)P州。孤帆遠(yuǎn)影碧空[4]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1]作者在安陸居住時認(rèn)識了孟浩然,這詩大約是送孟浩然游吳越時所作。黃鶴樓,見崔顥《黃鶴樓》注[1]。之,往。廣陵,今江蘇揚州市。[2]故人:指孟浩然。西辭:黃鶴樓在廣陵西,辭別黃鶴樓往東去廣陵,故云。[3]煙花:形容柳如煙、花似錦的繁華春色。[4]空:一作“山”,見《全唐詩》卷一百七十四。
丁都護歌[1]
云陽上征[2]去,兩岸饒商賈[3]。吳牛喘月時[4],拖船一何苦。水濁不可飲,壺漿半成土[5]。一唱《都護歌》[6],心摧[7]淚如雨。萬人鑿盤石[8],無由達(dá)江滸[9]。君看石芒碭[10],掩淚悲千古[11]。
[1]《丁都護歌》:樂府《清商曲辭·吳聲歌曲》名。一名《阿督護》。開元中,潤州刺史齊澣開鑿伊婁渠,自潤州直通長江,為南運河的一部分。此詩即寫運河上纖夫們的慘重勞役。[2]云陽:唐屬潤州,今江蘇丹陽縣。上征:逆水上行。[3]饒:多。商賈(ɡǔ古):商人。[4]“吳牛”句:指氣候炎熱。據(jù)說吳地水牛怕熱,看見月亮竟以為是太陽,便氣喘不止。[5]“壺漿”句:是說河水混濁如泥漿,盛入壺中,一半沉淀為土。[6]《都護歌》:《宋書·樂志》:“《都護哥(歌)》者,彭城內(nèi)史徐逵之為魯軌所殺,宋(南朝)高祖(劉裕)使府內(nèi)直督護丁旿收殮殯霾(埋)之。逵之妻,高祖長女也,呼旿至閣下,自問殮送之事,每問輒嘆息曰:‘丁督護!’其聲哀切,后人因其聲,廣其曲焉。”都護,一說指當(dāng)時監(jiān)督之有司。[7]摧:裂。[8]盤石:大石。盤,同“磬”。[9]無由:無從。達(dá):到達(dá)。江滸:長江邊。滸,水邊。[10]芒碭(mánɡdànɡ茫蕩):即茫蕩,這里形容石頭又大又多。[11]掩淚:掩面哭泣。悲千古:是說為自古以來勞力者的艱辛而慨嘆不已。
蜀 道 難[1]
噫吁嚱[2],危乎高哉[3]!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蠶叢及魚鳧[4],開國何茫然[5]。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6]。西當(dāng)太白有鳥道[7],可以橫絕峨眉巔[8]。地崩山摧壯士死[9],然后天梯石棧[10]相鉤連。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biāo)[11],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12]。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13]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盤盤[14],百步九折縈巖巒[15]。捫參歷井仰脅息[16],以手撫膺[17]坐長嘆。問君西游[18]何時還,畏途巉巖不可攀[19]。但見悲鳥號[20]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又聞子規(guī)[21]啼夜月,愁空山[22]。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23]。連峰去天不盈[24]尺,枯松倒掛倚[25]絕壁。飛湍瀑流爭喧豗[26],砯崖轉(zhuǎn)石萬壑雷[27]。其險也如此,嗟爾遠(yuǎn)道之人胡為乎[28]來哉!劍閣崢嶸而崔嵬[29],一夫當(dāng)關(guān),萬夫莫開。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30]。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磨牙吮[31]血,殺人如麻。錦城[32]雖云樂,不如早還家。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側(cè)身西望長咨嗟[33]!
[1]《蜀道難》:樂府《相和歌辭·瑟調(diào)曲》名。郭茂倩《樂府詩集》引《樂府解題》云:“《蜀道難》備言銅梁、玉壘(二蜀中地名)之阻。”此詩約作于唐玄宗開元末,詩人初入長安時。[2]噫吁嚱(yīxūxī一虛希):驚嘆聲。這三字都是驚嘆詞。[3]危乎高哉:高啊高啊。危即高,此疊用,以加強對蜀道艱險的驚嘆。[4]蠶叢、魚鳧(fú浮):傳說中古蜀國的兩個先王。[5]茫然:是說蜀國開國久遠(yuǎn),其事跡渺茫難詳。[6]“爾來”二句:是說蜀、秦兩地長期隔絕。戰(zhàn)國時秦惠王滅蜀,置蜀郡,從此蜀地才與秦交通。爾來,指從開國以來。四萬八千歲,形容時間久遠(yuǎn),未必實數(shù)。秦塞(sài賽),猶言秦地。秦中自古稱四塞之國。塞,險要的地方。[7]太白:山名,在今陜西眉縣東南。鳥道:鳥飛的徑道。指太白山高入云端,無路可通,唯有飛鳥可度。[8]橫絕:橫渡。峨眉:山名,在今四川峨眉縣西南。巔:山頂。[9]“地崩”句:據(jù)《華陽國志·蜀志》所載,秦惠王知蜀王好色,特送他五個美女。蜀王派五個大力士去迎接。回到梓潼時,見一大蛇鉆入山洞中,五力士共同抓住蛇尾往外拉,忽然間山崩地裂,把五個壯士和美女全埋在底下,山也分成了五嶺。秦王因此打通了蜀地。[10]天梯:形容山路陡峭,有如登天的梯子。石棧(zhàn站):在高山險絕處鑿石架木而成的道路。[11]六龍:古代神話記載,給日神趕車的羲和,每天駕著六條神龍拉的車子,載著太陽在空中運行。回日:是說太陽車至此要迂回繞道而過。高標(biāo):指蜀中的最高山峰。標(biāo),本義是樹梢,此引申為峰巔。[12]沖波:奔騰的波濤。逆折:往回倒流。回川:旋渦。[13]猱(náo撓):猿類動物,體矮小,攀緣樹木輕捷如飛。[14]青泥:嶺名,在今陜西略陽縣西北,為當(dāng)時入蜀要道。盤盤:迂回曲折的樣子。[15]縈(yínɡ營):盤繞。巖巒:山峰。[16]捫(mén門):撫摸。參(shēn身)、井:均為星宿名。參宿是蜀地的分野(古人將天上二十八宿的星座,與地上的州國對應(yīng)起來,分成若干界域,稱“分野”),井宿是秦地的分野。“捫參歷井”,是說由秦入蜀好似摸到參星,擦過井宿。歷:越過的意思。脅息:屏住呼吸。[17]膺(yīnɡ鶯):胸。[18]君:此指入蜀的友人。西游:指入蜀。[19]畏途:艱險可怕的道路。巉(chán蟬)巖:山勢險峻。[20]號:悲鳴。[21]子規(guī):即杜鵑鳥,又名杜宇,相傳為古代蜀王杜宇(號望帝)的魂魄所化,蜀地最多,暮春即鳴。其聲凄切,似乎在說:“不如歸去!”故在古詩文中,常以杜鵑悲啼襯托離人的鄉(xiāng)思。[22]愁空山:是說愁滿空山。[23]凋朱顏:容顏失色。[24]去:離。盈:滿。[25]倚:靠,依。[26]飛湍(tuān團陰平):如飛的急流。瀑(pù鋪去聲)流:瀑布。喧豗(huī灰):喧鬧聲。[27]“砯(pīnɡ乒)崖”句:是說急流在一道道山溝中奔騰沖擊,使石翻滾,發(fā)出雷鳴般的聲響。砯,水擊巖石聲,此作動詞沖擊解。[28]胡為乎:為什么。[29]劍閣:大、小劍山之間的一條三十里長的棧道,在今四川劍閣縣北。崢嶸:高峻的樣子。崔嵬(wéi圍):高險崎嶇。[30]“一夫”四句:西晉張載《劍閣銘》:“一人荷戟,萬夫趑趄(zījū資居;猶豫不進)。形勝之地,匪親弗居。”此化用其語,以狀劍閣的險要。或匪親,如果不是可信賴的人。匪,同“非”。化,變。一說狼、豺及下兩句的猛虎、長蛇,均比喻分裂者或叛亂者。[31]吮(shǔn順上聲):吸。[32]錦城:錦官城的簡稱,即成都,蜀國的都城。[33]咨嗟(zījiē資皆):嘆息。
子夜吳歌[1]
其 三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2]聲。秋風(fēng)吹不盡,總是玉關(guān)情[3]。何日平胡虜,良人罷[4]遠(yuǎn)征?
[1]《子夜吳歌》:樂府《清商曲辭·吳聲歌曲》名。這組詩又名《子夜四時歌》,有春歌、夏歌、秋歌、冬歌各一首,此詩為《秋歌》。[2]搗(dǎo島)衣:古代婦女制衣前先將衣料放在石砧上,用杵捶擊,以便于制作。[3]玉關(guān)情:指思念遠(yuǎn)戍邊關(guān)的丈夫之情。玉關(guān),玉門關(guān)。參見王之渙《涼州詞》其一注[3]及李頎《古從軍行》注[5]。此泛指邊塞。[4]良人:妻子對丈夫的稱呼。罷:停止。
行 路 難[1]
其 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2],玉盤珍羞直[3]萬錢。停杯投箸[4]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fù)乘舟夢日邊[5]。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6]?長風(fēng)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7]。
[1]《行路難》:樂府《雜曲歌辭》舊題。這組詩共三首,為天寶三年(744)作者被讒離長安時所作。[2]樽(zūn尊):古代的盛酒器具。斗十千:一斗值錢十千,說明酒美價昂。斗,酒器,此作量詞用。[3]羞:同“饈”,珍美的菜肴。直:同“值”。[4]箸(zhù助):筷子。[5]“閑來”二句:是說自己目前雖然退隱,仍希望有一天能忽然回到皇帝身邊。相傳呂尚在未遇周文王時,曾在渭水的磻溪釣魚;伊尹受商湯聘請前,曾夢見乘船從日月旁邊經(jīng)過。此用呂、伊故事。[6]“多歧”二句:是說人生道路艱難,我今置身何處。[7]“長風(fēng)”二句:是說總有一天自己會乘風(fēng)破浪去實現(xiàn)理想。會,當(dāng)。云帆,高帆。濟,渡。
古 風(fēng)[1]
其 十 九[2]
西上蓮花山[3],迢迢見明星[4]。素手把芙蓉[5],虛步躡太清[6]。霓裳曳廣帶[7],飄拂升天行。邀我登云臺[8],高揖衛(wèi)叔卿[9]。恍恍[10]與之去,駕鴻凌紫冥[11]。俯視洛陽川[12],茫茫走胡兵[13]。流血涂野草,豺狼盡冠纓[14]。
[1]古風(fēng):即古詩。這組詩共五十九首,不是同一時期的作品。[2]此詩約作于至德元載(756)正月安祿山在洛陽稱帝之后。[3]蓮花山:即蓮花峰,西岳華山(在今陜西華陰境內(nèi))的最高峰。[4]迢迢:遠(yuǎn)遠(yuǎn)地。明星:神話中的華山仙女名。[5]素手:潔白的手。把:持。芙蓉:即蓮花。[6]虛步:凌空而行。躡(niè聶):登。太清:天空。[7]霓(ní尼)裳:彩虹做的衣裳。曳(yè業(yè)):拖曳著。[8]云臺:華山北峰名。[9]高揖(yī伊):參拜的意思。揖:舊時拱手禮。衛(wèi)叔卿:傳說中的仙人。據(jù)說漢武帝曾派人尋訪,見他在華山上與數(shù)人博戲。[10]恍恍:恍惚。[11]鴻:大雁。凌紫冥:飛升入天。紫冥,天空。[12]川:平川,原野。[13]胡兵:指安祿山叛軍。天寶十四載十二月,叛軍攻破洛陽。[14]豺狼:指安祿山及其部下。冠纓(yīnɡ英):代指做官。纓,系帽的帶子。
其二十四[1]
大車揚飛塵,亭午暗阡陌[2]。中貴[3]多黃金,連云開甲宅[4]。路逢斗雞者,冠蓋何輝赫。鼻息干虹霓,行人皆怵惕[5]。世無洗耳翁,誰知堯與跖[6]!
[1]本詩作于天寶初年作者官翰林時。[2]亭午:正午。阡陌:田間小道。南北向的稱“阡”,東西向的稱“陌”。這里借指長安城中縱橫交錯的道路。[3]中貴:顯貴的侍從宦官。[4]連云:形容高而多。開:設(shè),建。甲宅:頭等住宅。[5]“路逢”四句:是說供奉玄宗的斗雞侍者的衣冠、車蓋十分顯赫,氣焰甚高。斗雞,玄宗愛好的一種游戲。當(dāng)時有以善斗雞而得官者。干虹霓,上沖虹霓。怵(chù觸)惕,恐懼警惕。[6]“世無”二句:是說世界上已無許由那樣不慕榮利的人,誰還能分辨圣賢與盜賊呢!洗耳翁,指許由。他不接受堯的讓位,隱于潁水之陽。堯又召為九州長,他認(rèn)為這話玷污了耳朵,便跑到水邊洗耳。堯,傳說中的賢君,詳見宋之問《寒食還陸渾別業(yè)》注[6]。跖(zhí直),即盜跖,傳說中古代的大“盜”。
其三十四[1]
羽檄如流星[2],虎符合專城[3]。喧呼救邊急,群鳥皆夜鳴。白日曜紫微,三公運權(quán)衡。天地皆得一,澹然四海清[4]。借問此[5]何為,答言楚[6]征兵。渡瀘及五月[7],將赴云南征。怯卒[8]非戰(zhàn)士,炎方[9]難遠(yuǎn)行。長號別嚴(yán)親[10],日月慘光晶[11]。泣盡繼以血,心摧兩無聲[12]。困獸當(dāng)猛虎,窮魚餌奔鯨[13]。千去不一回,投軀豈全生。如何舞干戚,一使有苗平[14]!
[1]天寶十年四月,楊國忠貪圖戰(zhàn)功,命劍南節(jié)度使鮮于仲通討南詔國(在今云南西部洱海附近),大敗于瀘南,士卒死六萬。楊國忠掩敗敘功,募兵以圖再戰(zhàn)。百姓聽說南詔多瘴癘,不肯應(yīng)征。楊國忠派御史分道捕人,連枷押往軍中。父母妻子送之,哭聲震野。十三載,命劍南留后李宓率師七萬擊南詔,全軍覆沒。楊國忠再次謊報戰(zhàn)功,又發(fā)兵征討,前后死傷近二十萬人。這首詩緣此事而發(fā),當(dāng)作于這個時期。[2]羽檄:見陳子昂《感遇》其二十九注[9]。流星:形容急速。[3]虎符:兵符,以銅制成虎形,中分兩半,右半留京都,左半給州郡長官。持右半與左半驗合方可調(diào)兵。專城:指州郡的長官。[4]“白日”四句:是說皇帝臨朝,大臣運用謀略,四海安寧,合乎治道。白日,指皇帝。曜(yào耀),照耀。紫微,指朝廷。三公,唐以太尉、司徒、司空為三公,是朝廷最高的大臣。一,即老子所說的“道”。《老子》上說:“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澹(dàn淡)然,安然。[5]此:指“喧呼”二句所述之事。[6]楚:泛指南方。[7]瀘:水名,今云南金沙江。及五月:趁著五月。據(jù)說瀘水多瘴氣,三、四月渡之必死,五月以后稍好。[8]怯卒:膽怯的士卒。[9]炎方:炎熱的地方,指南詔。[10]長號:大聲痛哭。嚴(yán)親:此泛指親人。[11]“日月”句:是說日月都為之慘淡失明。[12]心摧:悲痛得心欲碎。兩無聲:是說征人和送行的親人都泣不成聲。[13]“困獸”二句:是說以“困獸”“窮魚”般的“怯卒”,去對付“猛虎”“奔鯨”一樣兇猛的敵人,等于白送死。當(dāng),抵。餌,釣餌,此用作動詞,喂。[14]“如何”二句:是說如何能像舜那樣,不以武力,而以文德來平息邊患。《藝文類聚》卷十一:“有苗氏負(fù)固不服,禹請征之。舜曰:‘我德不厚而行武,非道也。吾前教由未也!’乃修教三年,執(zhí)干戚而舞之。有苗請服。”舞干戚,舞者手里拿著干和戚。干,盾。戚,古兵器,斧的一種。
夢游天姥吟留別[1]
海客談瀛洲[2],煙濤微茫信難求[3]。越人語天姥,云霞明滅或可睹。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岳掩赤城[4]。天臺[5]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6]。我欲因之[7]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8]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9]。謝公宿處[10]今尚在,淥水蕩漾清猿[11]啼。腳著謝公屐[12],身登青云梯[13]。半壁[14]見海日,空中聞天雞[15]。千巖萬轉(zhuǎn)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16]。熊咆龍吟殷巖泉,慄深林兮驚層巔[17]。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18]兮生煙。列缺[19]霹靂,丘巒崩摧。洞天石扉[20],訇然[21]中開。青冥[22]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23]。霓為衣兮風(fēng)為馬,云之君[24]兮紛紛而來下。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25]以魄動,恍驚起而長嗟[26]。惟覺時[27]之枕席,失向來之煙霞[28]。世間行樂亦如此[29],古來萬事東流水。別君去兮何時還,且放白鹿[30]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31]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1]題又作《夢游天姥(mǔ母)山別東魯諸公》《別東魯諸公》,為天寶初年作者將由東魯游吳越時所作。天姥,山名,在今浙江嵊州市東。吟,歌行體的一種。留別,留贈給分別的人。[2]海客:海上來客。瀛(yínɡ營)洲:傳說東海中仙人所居山名。[3]微茫:隱約,迷離。信:實在。求:尋訪。[4]拔:超出。五岳:東岳泰山,西岳華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總稱“五岳”,是我國古代以為最高的五大名山。赤城:山名,在今浙江天臺縣北。[5]天臺:山名,在今浙江天臺縣北,天姥山東南,與赤城山同為仙霞嶺支脈。[6]“對此”句:是說天臺山雖高,但與天姥相比,仍顯得氣勢不足,仿佛要被壓倒似的。此,指天姥山。[7]因:據(jù)。之:指前面越人的話。[8]鏡湖:又名鑒湖、長湖、大湖、慶湖,在今浙江紹興市南。[9]剡(shàn善)溪:水名,在今浙江嵊州市南,即曹娥江上游。[10]謝公宿處:指南朝宋代詩人謝靈運當(dāng)年旅游剡溪時的投宿處。謝靈運《登臨海嶠》詩云:“暝投剡中宿,明登天姥岑。”[11]淥(lù錄)水:清澈的流水。清猿:清字形容猿的啼聲清厲。[12]謝公屐(jī基):謝靈運游山用的一種特制木鞋,鞋下有齒,上山時可去掉前齒,下山時可去掉后齒,便于行走山路。[13]青云梯:指高入云霄的山路。[14]半壁:半山腰。壁,指石壁。[15]天雞:古代傳說東南方有桃都山,山上有桃都樹,樹枝間相距三千里,上有天雞。每當(dāng)朝暉照到樹上,天雞即鳴,天下的雞也隨之而鳴。[16]暝:指薄暮時。[17]“熊咆”二句:是說熊咆龍吟之聲震蕩在巖石、泉水之間,使深林戰(zhàn)栗,高崖驚懼。殷(yǐn引),震動。司馬相如《上林賦》:“殷天動地。”層巔,一重重的高山之巔。[18]澹(dàn旦)澹:水波動蕩的樣子。[19]列缺:閃電。[20]洞天:神仙居所。扉(fēi非):門。[21]訇(hōnɡ轟)然:大聲地。[22]青冥:遠(yuǎn)空。[23]金銀臺:神仙居處。據(jù)《史記·封禪書》載,齊威王、宣王、燕昭王時,曾使人入海求三神山,至者見其以“黃金銀”為宮闕。郭璞《游仙詩》:“神仙排云出,但見金銀臺。”[24]云之君:云神。這里泛指出現(xiàn)于云中的神仙。[25]悸:害怕得心跳。[26]恍:心神不定的樣子。長嗟:長嘆。[27]覺時:指夢醒時。[28]向來:原來,指剛才。煙霞:指仙境。[29]如此:是說如同夢中的景象變化莫測。[30]白鹿:傳說中神仙常用的坐騎。[31]摧眉:低頭。折腰:彎腰。事:服侍。
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1]
昨夜吳中雪,子猷佳興發(fā)[2]。萬里浮云卷碧山,青天中道流孤月。孤月滄浪河漢[3]清,北斗錯落長庚[4]明。懷余對酒夜霜白,玉床金井冰崢嶸[5]。人生飄忽百年內(nèi),且須酣暢萬古情。君不能貍膏金距學(xué)斗雞[6],坐令鼻息吹虹霓[7]。君不能學(xué)哥舒[8],橫行青海夜帶刀,西屠石堡取紫袍[9]。吟詩作賦北窗里,萬言不直[10]一杯水。世人聞此皆掉頭[11],有如東風(fēng)射馬耳[12]。
魚目亦笑我,謂與明月同[13]。驊騮拳跼[14]不能食,蹇驢[15]得志鳴春風(fēng)。《折楊》《黃華》合流俗,晉君聽琴枉清角[16]。巴人誰肯和《陽春》[17],楚地由來賤奇璞[18]。黃金散盡交不成,白首為儒身被輕。一談一笑失顏色,蒼蠅貝錦喧謗聲[19]。曾參豈是殺人者,讒言三及慈母驚[20]。與君論心握君手,榮辱于余亦何有[21]?孔圣猶聞傷鳳麟[22],董龍更是何雞狗[23]!一生傲岸苦不諧[24],恩疏媒勞志多乖[25]。嚴(yán)陵[26]高揖漢天子,何必長劍拄頤事玉階[27]!達(dá)亦不足貴,窮亦不足悲。韓信羞將絳灌比,禰衡恥逐屠沽兒[28]。君不見李北海[29],英風(fēng)豪氣今何在?君不見裴尚書[30],土墳三尺蒿棘居。少年早欲五湖去[31],見此彌將鐘鼎疏[32]。
[1]本詩約作于天寶八載六月之后。王十二:李白的朋友,排行十二,名字不詳。他曾寫了一首《寒夜獨酌有懷》贈李白,李白這首是答詩。[2]“昨夜”二句:《世說新語·任誕》記載:“王子猷居山陰,夜大雪,眠覺,開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忽憶戴安道,時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經(jīng)宿方至,造門不前而返。人問其故,王曰:‘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此用其事。這里以子猷指王十二。他們同姓,且王十二寒夜獨酌時懷念李白,與子猷雪夜懷念戴安道有相似處,故以之作比。[3]滄浪:蒼涼寒冷。河漢:銀河。[4]北斗:星名。錯落:交錯紛雜。長庚:即金星。[5]床:此指井架。玉、金:形容月下井床的美潔。崢嶸:這里形容冰厚而奇突。[6]能:會。下同。貍膏:狐貍油。狐捕雞為食,斗雞時以貍膏涂于雞頭,對方的雞聞到氣味便逃走。金距:裝在雞爪上的金屬芒刺,用以刺傷對方的雞。斗雞:參見《古風(fēng)》其二十四注[5]。[7]“坐令”句:極言斗雞者氣焰之盛。參見《古風(fēng)》其二十四。[8]哥舒:指安西節(jié)度使哥舒翰。民謠說:“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帶刀。”[9]“西屠”句:天寶八載哥舒翰攻取石堡城,得到玄宗嘉獎,拜特進鴻臚員外卿。紫袍:唐制三品以上著紫袍,此代指高官厚位。[10]直:同“值”。[11]掉頭:指不愿理睬。掉,轉(zhuǎn)。[12]“有如”句:是說就像馬聳著耳朵不怕風(fēng)吹一樣,“世人”根本聽不進你的話。射,吹。[13]“魚目”二句:用“魚目混珠”成語,說那些魚目般的世俗小人也譏笑我,夸耀他們?nèi)缤髟轮椤C髟拢髟轮椋擞髻t能。[14]驊騮(huá liú華留):赤色的駿馬。此喻賢能。拳跼:參見陳子昂《感遇》其二十九注[10]。[15]蹇(jiǎn剪)驢:跛驢,此喻世俗小人。[16]“《折楊》”二句:是說曲高和寡,賢能之士不被任用。《折楊》、《黃華》,古代流行的兩支通俗歌曲。晉君,指春秋時代的晉平公。清角,相傳為黃帝所作的樂調(diào),只能演奏給有才德的人聽。晉平公德薄,卻強迫師曠為他演奏,結(jié)果風(fēng)雨大作,平公嚇病,晉國也遭了三年大旱。事見《韓非子·十過》。[17]“巴人”句:是說那些愛唱通俗歌曲《下里巴人》的人,總不肯相和而唱高雅的歌曲《陽春白雪》。此喻自己才德高而知音少。巴人,既指《下里巴人》曲,也指唱這種曲子的“世人”。《巴人》與《陽春》都是春秋戰(zhàn)國時代楚國的歌曲。[18]“楚地”句:《韓非子·和氏》載,和氏得玉璞(內(nèi)藏美玉的石頭),獻楚厲王,王以為是騙他,斷和氏左足。武王即位,又獻,王又?jǐn)嗥溆易恪V廖耐跫次唬窆よ忛_了璞,才發(fā)現(xiàn)了美玉。此用和氏獻璞故事諷刺玄宗不識人才。由來,從來。[19]“一談”二句:是說小人的讒謗聲比比皆是,談笑間聞之令人失色。蒼蠅,即青蠅,喻讒人。典出《詩經(jīng)·小雅·青蠅》。貝錦,像貝殼一樣有文采的錦,喻讒人的花言巧語。語出《詩經(jīng)·小雅·巷伯》。[20]“曾參”二句:劉向《新序·雜事》說,曾參在鄭國時,有個同姓名的人殺了人。別人兩次告訴曾參的母親,說她兒子殺了人,她都不信,第三次她竟然也相信了,投杼下機,逾墻而逃。這二句是說讒言可畏。[21]亦何有:又算什么。[22]“孔圣”句:是說孔子這個圣人尚且為不能實現(xiàn)政治理想而感傷,何況自己呢!傷鳳麟,古以為麒麟和鳳凰這些祥瑞之物,只有天下太平時才會出現(xiàn)。孔子曾為鳳鳥不至而哀嘆(見《論語·子罕》),并為麒麟被獲而悲愁(見《公羊傳》),以為生逢亂世,理想落空。[23]“董龍”句:借王墮斥罵董龍的話,斥罵玄宗的寵臣李林甫、楊國忠之流。前秦宰相王墮,性剛峻,右仆射董榮(小字龍)以佞幸得寵,王墮疾之如仇,每上朝不與之交言。有人勸他敷衍一下,他罵道:“董龍是何雞狗,而令國士(指自己)與之言乎!”事見《十六國春秋》。[24]傲岸:高傲。苦不諧:苦于與世俗不協(xié)調(diào)。[25]“恩疏”句:《楚辭·九歌·湘君》:“心不同兮媒勞,恩不甚兮輕絕。”此借用其語,是說自己雖被吳筠薦舉入都,卻不為玄宗賞識,致使壯志未酬。恩疏,此指皇恩薄少。乖,不順利。[26]嚴(yán)陵:隱士嚴(yán)光,字子陵,此是簡稱。嚴(yán)光少時與后漢光武帝劉秀是同學(xué),光武即位,他不愿稱臣,仍以朋友之禮相見,長揖而不肯下拜。[27]長劍拄頤:佩劍長可支腮。事玉階:在殿前玉階上侍奉皇帝。[28]“韓信”二句:是說自己羞與凡庸的人同列。漢初韓信本封王,后降為淮陰侯,與絳侯周勃、潁陰侯灌嬰同爵。他不服,羞與絳、灌同列。禰(mí彌)衡,東漢末人。他到魏國的都城許都(今河南許昌)后,有人問他與陳長文、司馬伯達(dá)的交往如何,他答道:“吾焉能從屠沽兒耶!”屠沽兒,殺豬賣酒的人,過去為封建士大夫所賤視。[29]李北海:指玄宗時北海太守李邕。李邕頗有文名,剛直重義。天寶六年被李林甫所害。[30]裴尚書:指曾任刑部尚書的裴敦復(fù)。他因立有戰(zhàn)功,受李林甫猜忌而貶為淄川太守,與李邕同時遇害。[31]“少年”句:春秋時越國大夫范蠡,助越王勾踐打敗吳國,功成身退,泛舟于五湖。此借范蠡說自己早年就有浪跡江湖之意。五湖,指具區(qū)(今太湖)、兆滆(今兆湖)、彭蠡(今鄱陽湖)、青草、洞庭五湖。[32]此:指李邕、裴敦復(fù)遭忌遇害這類禍?zhǔn)隆洠河印g姸Γ捍父吖俸裎弧9糯F族鳴鐘列鼎而食。鼎,烹煮用的器物,三足兩耳。疏:遠(yuǎn)。
將 進 酒[1]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fù)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fù)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2]須一飲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3],將進酒,杯莫停。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側(cè)耳聽。鐘鼓饌玉[4]不足貴,但愿長醉不愿醒。古來圣賢皆寂寞[5],惟有飲者留其名。陳王昔時宴平樂[6],斗酒十千恣歡謔[7]。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8]。五花馬[9],千金裘[10],呼兒將[11]出換美酒,與爾同銷[12]萬古愁。
[1]《將進酒》:樂府《鼓吹曲辭·漢鐃歌》曲名。將(qiānɡ槍),請。此詩作于天寶十一年,是時作者在嵩山友人元丹丘處。《樂府詩集》第十六卷《將進酒》解題:“古詞曰:‘將進酒,乘大白。’大略以飲酒放歌為言。”[2]會:當(dāng)。[3]岑(cén)夫子:指岑勛,南陽人。曾作顏真卿所書《西京千福寺多寶佛塔感應(yīng)碑》的碑文。李白的好友。丹丘生:即元丹丘。岑、元曾招李白相會,李白有《酬岑勛見尋就元丹丘對酒相待以詩見招》詩紀(jì)實。[4]鐘鼓饌(zhuàn篆)玉:指富貴生活、鐘鼓,指古代貴族音樂。饌玉,形容食物像玉一般精美。饌,飲食,吃喝。[5]寂寞:默默無聞。[6]陳王:指陳思王曹植。平樂:觀名。在洛陽西門外,為漢代豪貴斗雞走狗的娛樂場所。[7]斗酒十千:一斗酒值錢十千,此言酒價昂貴。斗,酒器,此作量詞用。曹植《名都篇》:“歸來宴平樂,美酒斗十千。”恣:縱情。謔(xuè):戲。[8]徑須:只管。沽:買。酌(zhuó茁):斟酒。[9]五花馬:指名貴的馬。一說毛色作五花紋,一說馬鬣(liè劣;馬頸上的長毛)修剪成五瓣。[10]裘(qiú求):皮衣。[11]將:拿。[12]銷:同“消”。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biāo)遙有此寄[1]
楊花落盡子規(guī)[2]啼,聞道龍標(biāo)過五溪[3]。我寄愁心與[4]明月,隨君直到夜郎[5]西。
[1]天寶年間,王昌齡被貶為龍標(biāo)(今湖南黔陽)尉。李白獲悉而作此詩寄之。左遷,指貶官。古人以右為上,左為下。[2]子規(guī):鳥名,見李白《蜀道難》注[21]。[3]五溪:指雄溪、
(mán蠻)溪、西溪、溪、辰溪。在今湖南西部和貴州東部。[4]與:給。[5]夜郎:古夜郎國,在今貴州桐梓縣東。此指唐時的夜郎縣,貞觀八年(634)由龍標(biāo)分置的三縣之一,天寶元年更名為峨山。因此與龍標(biāo)實為一地。詩中用夜郎名,取其可聯(lián)想古夜郎國,見其地處偏遠(yuǎn)。
獨坐敬亭山[1]
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2]。
[1]敬亭山:原名昭亭山,在今安徽宣城北。山上舊有敬亭,為謝朓吟詠處。[2]“相看”二句:這里把山人格化,是說人與山彼此相看不厭。
靜 夜 思[1]
床前明月光[2],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3],低頭思故鄉(xiāng)。
[1]詩題一作《夜思》。[2]明月光:一作“看月光”。[3]望明月:一作“望山月”。
秋 浦 歌[1]
其 十 四
爐火照天地,紅星亂紫煙[2]。赧郎明月夜,歌曲動寒川[3]。
[1]本題共十七首,是詩人在秋浦所作。秋浦,唐代縣名,境內(nèi)有秋浦水,在今安徽貴池西。這里是當(dāng)時銀和銅的產(chǎn)地。[2]“爐火”二句:這兩句描寫冶礦場面。爐,冶煉爐。紅星,火星。紫煙,濃煙。[3]“赧(nǎn南上聲)郎”二句:是說被爐火映紅了臉的工人們趁著月色一邊勞動,一邊歌唱,歌聲震蕩著寒夜的水面。赧郎,指冶煉工人。赧,原意是羞愧臉紅,這里僅是臉紅。
其 十 五
白發(fā)三千丈,緣愁似個[1]長。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2]?
[1]緣:因。個:指示代詞,這,那。[2]秋霜:形容頭發(fā)白如秋霜。
贈 汪 倫[1]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2]聲。桃花潭[3]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1]天寶末年,作者游涇縣(今屬安徽)桃花潭,當(dāng)?shù)卮迕裢魝惓a劽谰瓶畲麑懥舜嗽娏魟e。[2]踏歌:手拉著手歌唱,踏步以為節(jié)拍,是民間的一種歌唱方式。[3]桃花潭:在涇縣西南。
早發(fā)白帝城[1]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盡,輕舟已過萬重山[2]。
[1]這首詩約寫于乾元二年(759)春,作者流放夜郎,行至白帝城(今重慶奉節(jié))遇赦,將還江陵(今屬湖北)時所作。早發(fā),清早出發(fā)。[2]酈道元《水經(jīng)注·江水注》:“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可與此詩參讀。彩云間,形容白帝城高聳入云端。盡,一作“住”。
望廬山瀑布[1]
其 二
日照香爐生紫煙[2],遙看瀑布掛前川[3]。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4]。
[1]本題共二首。題一作《望廬山瀑布水》。[2]“日照”句:是說在陽光照耀下,縈繞著香爐峰(廬山北峰)的煙霧呈現(xiàn)紫色。[3]掛前川:瀑布下接河流,像是懸掛在河上。[4]落九天:從高空落下。九天,九重天,形容極高的天空。
望天門山[1]
天門中斷楚江開[2],碧水東流直北回[3]。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4]。
[1]天門山:在安徽當(dāng)涂縣與和縣境內(nèi),也叫梁山。西梁山與東梁山(又叫博望山)夾江對峙,好像一道門似的。[2]天門中斷:是說天門山從中切斷,分成兩山。楚江:安徽為古楚國地域,故稱流經(jīng)這里的一段長江作楚江。開:通。[3]直北回:轉(zhuǎn)向正北流。長江在天門至蕪湖一段突然轉(zhuǎn)流正北方向。[4]“孤帆”句:是說孤舟從水天相接處駛來,就好像來自太陽旁邊。
宿五松山下荀媼[1]家
我宿五松下,寂寥無所歡。田家秋作[2]苦,鄰女夜舂[3]寒。跪進雕胡[4]飯,月光明素盤[5]。令人慚漂母[6],三謝不能餐。
[1]五松山:在今安徽銅陵市南。媼(ǎo襖):老婦人。[2]秋作:秋日的勞作。[3]舂(chōnɡ充):把谷類的殼搗掉。[4]跪:古人席地而坐,膝著席、股貼腳叫坐,膝著席聳身以示敬意叫跪。進:指進飯。雕胡:即菰(ɡū孤)米,生水中,秋季結(jié)實,色白而滑,可做飯。[5]“月光”句:是說月光照著盛滿飯菜的白盤。[6]漂母:洗衣老婦,此指荀媼。據(jù)《史記·淮陰侯列傳》載,漢代韓信少時窮困,曾在淮陰城下垂釣。有一漂母見其饑餓,贈予飯吃。后韓信封楚王,報以千金。